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rmful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 layer to the groundwater: Take the Jilin Hunchun Basin as an example
1
作者 Xiao-Dong Guo Qiang Liu +3 位作者 Hui-Rong Zhang Xu-Fei Shi Chuan-Yu Qin Zhi-Qiang Zha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has caused potential harm to groundwater.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harm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o groundwater are lacked in previous studies.Based on the ...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has caused potential harm to groundwater.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harm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o groundwater are lacked in previous studi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solid-liquid equilibrium,a simple and easy-touse flux model of soil heavy metals migrating to groundwater is constructed.Based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harm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o groundwater is proposed,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Hunchun Basin,Jilin Province,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xes of soil heavy metals into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are Zn,Cu,As,Pb,Cd,Ni,and Hg in descending order.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groundwater(As,Hg,Cu,Pb,Zn,Ni,and Cd)in most areas has not risen to the threshold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ithin 10 years.The harm levels of soil heavy metals to groundwater in the most townships soils are at the moderate level or below.This evaluation method can quantify the flux of soil heavy metals into groundwater simply and quickly,determine the residual capacity of groundwater to heavy metals,evaluate the harm level of soil heavy metals to groundwater,provide support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an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arry out similar studies for related schol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heavy metals As+Hg+Cu+Pb+Zn+Ni+C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GROUNDWATER Hazard degree Migration flux model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hunchun Basin Jilin Province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of Jilin Province
2
作者 Yuji J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9期11-15,共5页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of Jilin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d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Besides,it elaborated current situ...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of Jilin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d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Besides,it elaborated current situations o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nchun City. Finally,it introduced existing problems in animal husbandry of Hunchun City,and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f Hunchun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chun City Animal husbandry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RECOMMENDATIONS
下载PDF
吉林省珲春市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3
作者 李强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位于三道沟-小西南岔北东向断裂带和大东南岔-杨金沟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区内已发现14条金矿(化)体,分布在英云闪长岩与地层接触部的外带附近。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硅化。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 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位于三道沟-小西南岔北东向断裂带和大东南岔-杨金沟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区内已发现14条金矿(化)体,分布在英云闪长岩与地层接触部的外带附近。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硅化。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倾斜延深方向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区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珲春市 大东南岔西区
下载PDF
新形势下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新路径新对策分析
4
作者 张熙奀 张新兴 鲁晓璇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78-94,共17页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十五个海洋经济示范区之一,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突出。俄乌冲突带来了世界贸易格局新变化,全球政治与经济动荡变革加速,示范区建设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十五个海洋经济示范区之一,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突出。俄乌冲突带来了世界贸易格局新变化,全球政治与经济动荡变革加速,示范区建设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加强陆海统筹为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广泛开展内引外联,畅通国际大通道,建设跨国产业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建设东北亚物流高地和“一带一路”东北亚方向“冰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实现吉林省向海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珲春 海洋经济 发展示范区 建设路径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隔离”与“汉化”之外——满文在清前期公文系统中的使用与纠偏
5
作者 牛贯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0,共9页
清朝的多语种公文奏报系统中,尤以满文和汉文最为重要,经历了从满汉文并重到强化满文的过程,乾隆时期甚至发动复兴新清语的社会政治运动。皇帝在理念上追求满汉公文系统并行以达“同文之盛”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满汉平等“无异视”... 清朝的多语种公文奏报系统中,尤以满文和汉文最为重要,经历了从满汉文并重到强化满文的过程,乾隆时期甚至发动复兴新清语的社会政治运动。皇帝在理念上追求满汉公文系统并行以达“同文之盛”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满汉平等“无异视”与“首崇满洲”两种观念始终存在博弈与竞争。清朝统治者既未文化隔离,又积极避免汉化,在两者之间不断纠偏,寻求平衡,这种情形在清实录、宫廷满文寄信档与地方珲春副都统衙门满文档中都能得到充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系统 新清语 寄信档 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
下载PDF
珲春河流域极端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及水库运行的反馈效应
6
作者 孙佳歆 杜崇 +2 位作者 齐鹏 刘婉锐 李赞 《绿色科技》 2023年第4期10-16,共7页
极端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极端气候的时空异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选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交界处的珲春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RClimDex模型对1979~2018年间极端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水库运行的反馈... 极端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极端气候的时空异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选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交界处的珲春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RClimDex模型对1979~2018年间极端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水库运行的反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流域呈变暖趋势,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呈增加趋势且年际波动较大,近10年达到峰值。从空间上看,极端气温事件大体呈纬度越高,高温事件发生越少、低温事件发生越多的规律,极端降水事件呈近10年过度降雨事件和持续湿润情况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持续干燥情况则相反。同时水库的运行可以对局部气候变暖情况起到抑制作用,减少局部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缓解局部持续干燥气候,但也会促进夜晚局部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总体而言,老龙口水库的运行可以缓解局部极端气候现象,提高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RClimDex模型 珲春河 老龙口水库
下载PDF
19世纪珲春镶黄旗满文户口册与人口状况解析
7
作者 杨德荣 《满语研究》 2023年第1期44-53,共10页
清代珲春满文户口册是《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的构成要素之一,主要记载了清代珲春驻防区域内八旗人口的基本状况.以镶黄旗满汉文户口册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人口统计学相关理论方法,重新梳理户口册包含的人口信息,可对清代珲春满洲镶黄旗... 清代珲春满文户口册是《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的构成要素之一,主要记载了清代珲春驻防区域内八旗人口的基本状况.以镶黄旗满汉文户口册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人口统计学相关理论方法,重新梳理户口册包含的人口信息,可对清代珲春满洲镶黄旗的家庭结构、身份职务构成、性别年龄构成等指标分别加以统计和分析,进而探究19世纪珲春八旗人口状况和旗人生计问题.显然,在八旗满洲家庭结构中,"大家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男丁身份多为西丹和苏拉,各家庭一般通过务农维持生计;男性人口一直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长期处于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档案 户口册 珲春 人口状况
下载PDF
晚清中俄边界族群与珲春边疆的治理——以《珲春档》及《珲牍偶存》为解析中心
8
作者 王亚民 杨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59,141,共9页
晚清新的东北亚格局下,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边疆与周边”的国际区域;在晚清珲春境内的图们江区域,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形成了特殊而又颇具规模的中俄边界族群,其中的六类群体引发的中俄边务彰显边疆治理与周边地区... 晚清新的东北亚格局下,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边疆与周边”的国际区域;在晚清珲春境内的图们江区域,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形成了特殊而又颇具规模的中俄边界族群,其中的六类群体引发的中俄边务彰显边疆治理与周边地区的互动,此种历史场景下,珲春边疆的治理超越了边界而呈现出“涉外性”特征,从中展现边疆、边界、周边三个理论概念的因应关系。此说衍生于以图们江为中心的近代东北亚区域,是全球化带给人们对于历史认识的一种新思考,其重要启示在于建构中国边疆学的话语体系,既需要一种综合、系统与辩证的理论方法与视野,也需要全面、具体的实证研究与科学验证,否则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难以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俄 边界族群 珲春 边疆治理 涉外性 《珲牍偶存》
下载PDF
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晓东 孙岐发 +1 位作者 赵勇胜 蔡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5-1883,共9页
为分析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铬(Cr)、镍(Ni)和镉(Cd)含量,开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富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农田中As、Hg、Cu、Pb... 为分析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铬(Cr)、镍(Ni)和镉(Cd)含量,开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富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农田中As、Hg、Cu、Pb、Zn、Cr、Ni、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09、0.06、20.17、23.34、68.25、65.02、22.91、0.12 mg·kg^(-1)。按照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明显,所有数值都小于Ⅱ级质量标准。按照吉林省土壤背景值评价,除Pb和Zn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值都超过当地背景值,其中Hg较为严重,区域平均值为背景值的1.56倍。按富集指数评价,超过20%的样品Hg元素为重度污染,其他元素重度污染样品数都小于10%。研究表明:Hg具有明显的人为源特征,主要来源于电厂、居民煤炭燃烧、煤炭开采运输扬尘、农药化肥等。其他元素在区域上为自然源属性,Cu、Zn、Cd高富集区可能受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影响,As受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影响,Pb受交通运输车辆尾气等的影响,Cr受煤矿开采与运输以及煤炭燃烧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重金属 富集指数 源解析
下载PDF
珲春中部土壤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月芬 王冬艳 +2 位作者 刘爽 曹鹏 尚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8-182,197,共6页
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吉林省珲春中部常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MgO(0.85%)、CaO(0.95%)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别为1.8%和3.2%),Fe2O3(3.41%)、K... 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吉林省珲春中部常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MgO(0.85%)、CaO(0.95%)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别为1.8%和3.2%),Fe2O3(3.41%)、K2O(2.61%)、Al2O3(13.33%)、SiO2(69.25%)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3.40%,2.50%,12.60%和65.00%),Na2O(1.83%)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1.60%)。暗棕壤和白浆土两种类型土壤剖面常量元素组成差别不大,在垂向上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Sa、Saf和ba指标反映出暗棕壤土壤的风化淋溶度略强于白浆土,在剖面不同层次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Sa和Saf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表层土壤的ba值比深层土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 白浆土 暗棕壤 风化淋溶 珲春 吉林
下载PDF
开发低煤阶煤层气的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 被引量:30
11
作者 鲜保安 夏柏如 +3 位作者 张义 肖乾华 曹立刚 陈兆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通更多的内生微裂隙,以提高单井产量。为解决多井眼井底可能出砂多的问题,提出优先采用螺杆泵或电潜螺杆泵排采工艺。从阜新刘家区块和珲春盆地煤层地质条件与目前现场应用现状出发,探讨了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联合作业的可行性,提出优化两个区块的径向水平井眼布孔方式,将欠平衡钻井和"边喷边洗"的喷射技术结合,并改进常规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实现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形成一体化的煤层气开采技术。通过对径向水平井与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改进与联合,为低煤阶煤层气开采提供了又一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径向水平井 阜新刘家区块 珲春盆地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种群的初步监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冰 张恩迪 +1 位作者 张振华 刘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41,共9页
本文采用被动监测与冬季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东北虎的初步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东北虎的活动频次、数量和雌雄成幼比例,并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管理建议。截至2006年底,保护... 本文采用被动监测与冬季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东北虎的初步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东北虎的活动频次、数量和雌雄成幼比例,并对东北虎的保护提出了管理建议。截至2006年底,保护区内共监测到东北虎的活动93次,其中有1次为幼体。45次有可靠足迹记录的活动情况的判定表明,2002-2006年依次有3-7只次、10-16只次、5-9只次、4-7只次、5-7只次的东北虎在保护区及周边活动,雄性多于雌性;2003-2005年的冬季野外调查表明,可能有7只雄性东北虎在该区域活动,其中有1只为雄性亚成体。由于受监测条件、监测方法和强度等因素的限制,且在所获监测信息中有半数以上没有可靠的足迹数据,因此本研究的监测结果只能部分地反应东北虎在该区域活动的情况。作者建议,在该保护区及毗邻区域,建立跨国界保护机制、加强生态走廊的建设并在保护中考虑到野生东北虎移位的可能性、加强东北虎及猎物的监测研究、建立社边防居民一条龙制度、改善家畜的放牧方式以及积极寻求替代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虎 监测 种群
下载PDF
珲春自然保护区居民对野猪的容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学红 马建章 +1 位作者 张伟 肖文礼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6-882,共7页
针对保护区居民与野猪冲突日益严重的现状,该论文采用座谈访问的形式,调查研究了珲春自然保护区居民对野猪的容受性,并对影响居民容受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30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96.35%的居民期望种群消灭或下降;在农田被野猪破... 针对保护区居民与野猪冲突日益严重的现状,该论文采用座谈访问的形式,调查研究了珲春自然保护区居民对野猪的容受性,并对影响居民容受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30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96.35%的居民期望种群消灭或下降;在农田被野猪破坏后,99.34%的居民强烈同意或同意捕杀野猪;在村野遇见野猪后,86.09%的居民强烈同意或同意捕杀野猪;在山上遇见野猪后,48.7%的居民强烈同意或同意捕杀野猪,48.68%持中立态度。保护区内与保护区外居民、保护区外社区共管区与社区共管区外居民对野猪的容受性并无显著差异。土地面积、野猪破坏农田面积、遇野猪次数是影响居民对野猪容受性的主要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并不是影响居民对野猪容受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容受性 态度 珲春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福刚 曹剑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8,共5页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的模型识别问题 ,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优化问题。鉴于遗传算法的特点 ,将之引入到地下水流数值法中 ,用以解决地下水数学模型的识别问题。在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中模型识别问题的最优化模型后 ,采取将最优化模型中的目...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的模型识别问题 ,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优化问题。鉴于遗传算法的特点 ,将之引入到地下水流数值法中 ,用以解决地下水数学模型的识别问题。在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中模型识别问题的最优化模型后 ,采取将最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嵌入到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中的方法 ,实现遗传算法与地下水流数值法的耦合。基于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编写计算程序 ,实现地下水数学模型的自动识别。根据在珲春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实例中应用得到的结果 ,论证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数值模拟 珲春盆地 地下水 数学模型 评价
下载PDF
珲春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0-1017,共8页
为查明珲春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Aquchm、SPSS和MAPGIS等软件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中TFe、Mn^(2+)和NO_3^-超标比较严重,总体珲春河南区比珲春河北区水质差。地... 为查明珲春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Aquchm、SPSS和MAPGIS等软件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中TFe、Mn^(2+)和NO_3^-超标比较严重,总体珲春河南区比珲春河北区水质差。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为主,部分地区为C1HCO_2、ClSO_4CO_3、SO_4C1HCO_3等型水。地下水中TDS、Ca^(2+)、Cl^-、Mg^(2+)、SO_4^(2-)和NO_3^-(以N记)相关性较高,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是溶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水化学特征 煤矸石 溶滤作用
下载PDF
吉林珲春地区大荒沟花岗岩岩基的岩浆演化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开君 周永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5-475,共11页
大荒沟岩基形成于242—220Ma间,为晚海西—早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系具有酸度高,富Na、Fe,相对贫Mg、K、Rb和REE的特点,属于铝弱过饱和的钙碱性岩系。岩源物质可能为具拉斑玄武质特... 大荒沟岩基形成于242—220Ma间,为晚海西—早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系列。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系具有酸度高,富Na、Fe,相对贫Mg、K、Rb和REE的特点,属于铝弱过饱和的钙碱性岩系。岩源物质可能为具拉斑玄武质特征的火成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运动旋回的早期阶段,而钾长花岗岩属于造山运动晚期阶段的产物,整个岩系的形成反映了一个造山旋回的深成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造山带 岩浆演化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珲春盆地煤层气富集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跃 杜小弟 +3 位作者 张家强 张大权 侯海海 邵龙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6-201,共6页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基于煤储层低温氮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实验,认为珲春盆地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与岩浆热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煤储层的微孔隙非常发育,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促进了煤层气的吸附和储集作用。结合区域构造、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性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外部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整体上珲春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尤以盆地西部八连城、板石和城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最好,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盆地 煤层气 成藏特征 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旭飞 赵海卿 郭晓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速率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珲春盆地
下载PDF
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甘静 梁振民 陈才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28-135,共8页
珲春—图们江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吉林省向外开放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向外发展物流的主要节点地区。借助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通道优势,发展边境口岸物流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意义非常大。本文阐述了珲春—图... 珲春—图们江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吉林省向外开放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向外发展物流的主要节点地区。借助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通道优势,发展边境口岸物流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意义非常大。本文阐述了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对外通道、陆海联通航线的物流运输载体的建设情况,指出该地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边境外贸量小,东西向物流量少,对外通道"通而不畅",物流企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珲春—图们江地区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图们江地区 边境口岸 物流体系
下载PDF
基于DTIV的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晓东 赵海卿 马诗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4-57,共4页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脆弱性 珲春盆地 包气带 指标体系 防污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