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字音韵的弧蜮病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锦峰 闫思于 王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05-408,共4页
《金匮要略》中“狐惑”两字从传统考据之音韵、训诂探源当为“弧蜮”。《说文解字注》指出“狐”并非指狐疑之意,当为“弧”之错讹,为“蜮”的外形特征,指身体呈弧形;“惑”非为疑惑之意,当读“蜮”,即江淮水滨之虫。马王堆出土文献《... 《金匮要略》中“狐惑”两字从传统考据之音韵、训诂探源当为“弧蜮”。《说文解字注》指出“狐”并非指狐疑之意,当为“弧”之错讹,为“蜮”的外形特征,指身体呈弧形;“惑”非为疑惑之意,当读“蜮”,即江淮水滨之虫。马王堆出土文献《疗射工毒方》对“蜮”的记载突出其具有“射”的功能,符合“蜮”身体呈弧形的外形特征。“狐惑”表现出的“状如伤寒”“蚀于喉”“蚀于阴”“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与恙虫致病之“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痛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腋下、会阴、肛门出现无痛的庁;丘疹眼结膜的充血”等表现十分吻合。针对此“弧蜮”症状与恙虫致病,通过地下出土与现存传世文献“二重证据”相互佐证,运用训诂学方法,推理出“狐”为“弧”之错讹,“惑”与“蜮”同源,明晰“狐惑”之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狐惑 弧蜮 恙虫 甘草泻心汤
下载PDF
狐惑病分位论治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海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4,共2页
为了阐明狐惑病的治疗规律 ,从狐惑的病名含义、病机特点及治疗几方面进行探讨 ,认为狐与惑是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命名的 ,二者常可并发且皆源于湿热 ,但病机特点各有不同 :狐以湿热下注为主 ;惑则与虚火上炎密切相关。因此以辨证施治为基... 为了阐明狐惑病的治疗规律 ,从狐惑的病名含义、病机特点及治疗几方面进行探讨 ,认为狐与惑是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命名的 ,二者常可并发且皆源于湿热 ,但病机特点各有不同 :狐以湿热下注为主 ;惑则与虚火上炎密切相关。因此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的分位论治是治疗狐惑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惑病 白塞氏综合征 分位论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不同甘油浓度与平衡时间对食蟹猴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卢晟盛 李林 +2 位作者 胡传活 谢莉萍 卢克焕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 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力、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平衡时间为30min时精子的冷冻解冻后活力、复苏率均高于平衡时间90min和120min组,差异显著(P〈0.05),比60min组稍好;甘油浓度为3%、5%组的精子冷冻解冻后活力及复苏率均高于甘油浓度11%组,差异显著(P〈0.05),比7%组好;不同甘油浓度各组间以及不同平衡时间各组间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食蟹猴精液冷冻中,在改良TTE中加入3%-5%的甘油且平衡30min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精子冻后活率和复苏率达到45%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精液冷冻 甘油 平衡时间
下载PDF
白塞病中医辨治验案1则 被引量:1
4
作者 曲环汝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关节、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等器官。其病位广泛、症状复杂,...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关节、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等器官。其病位广泛、症状复杂,临床治疗棘手且易复发。本案白塞病经历风湿科、眼科、中医外科共同协治,其中不乏邹菊生、陈湘君等名中医亲炙,终告缓解。现实录如下,以探求其证治规律与用药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狐惑病 中医药疗法 医案
原文传递
四雪草堂《坚瓠集》研究
5
作者 谢超凡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坚瓠集》是清初小说家褚人穫一部重要的文言小说集,现存常见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以及柏香书屋本,而《坚瓠集》的最早版本四雪草堂本由于没有影印和整理出版,反而不为人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四雪草堂本... 《坚瓠集》是清初小说家褚人穫一部重要的文言小说集,现存常见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以及柏香书屋本,而《坚瓠集》的最早版本四雪草堂本由于没有影印和整理出版,反而不为人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四雪草堂本《坚瓠集》,通过这几个版本的比对,可以发现有诸多不同。四雪草堂本对于了解本书的成书、刊刻过程以及诸人穫的身世交游都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人穫 《坚瓠集》 四雪草堂
下载PDF
金实教授治疗白塞氏病中医经验介绍 被引量:3
6
作者 余红蕾 杜晓萌 钱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总结金实教授对于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金师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从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白塞氏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金师认为素体虚弱是白塞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目的]总结金实教授对于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金师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从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白塞氏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金师认为素体虚弱是白塞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外感湿热之邪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外在条件,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毒、瘀、虚"。金师注重辨证,从络论治,标本兼顾,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养阴清热、健脾补肾等方法治疗该病,临床应用每收良效。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金实教授"湿、热、毒、瘀、虚"辨治白塞氏病,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狐惑 口腔溃疡 络病 风湿免疫 医案 金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元代弘吉剌部火忽封地考——兼论“敦达霍拉城址”与“离宫”
7
作者 李鹏 石一鸣 周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弘吉剌部火忽的封地与金代临潢府(五县)及庆州所辖地域大体吻合,即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区和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中南部以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等地。元代的“涂河”指今老哈河及下游西辽河;“潢... 弘吉剌部火忽的封地与金代临潢府(五县)及庆州所辖地域大体吻合,即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区和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中南部以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等地。元代的“涂河”指今老哈河及下游西辽河;“潢河”指今西拉木伦河及下游新开河。火忽与亦乞列思部以今西辽河为界,“敦达霍拉元代城址”是一座“离宫”,有可能是成吉思汗之妹帖木伦公主的“离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吉剌部 火忽 亦乞列思部 敦达霍拉元代城址 离宫
下载PDF
狐惑病临证体会
8
作者 何魁生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13期111-111,共1页
狐惑病主为湿热内蕴、化火成毒,上熏下注,且湿热之邪侵袭范围较广,加之湿邪重着粘滞、易留难去、淤阻经络、气机受阻,据此特点除内服药物外,还需综合治疗,方能取得疗效。
关键词 狐惑病 中医治疗 体会
下载PDF
“樗”“■”“檴”“桦”考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1-403,共3页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大量药名,为研究药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讹误,故造成历代学者在某些药名的名实关系方面上发生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樗"" ""檴""桦"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大量药名,为研究药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讹误,故造成历代学者在某些药名的名实关系方面上发生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樗"" ""檴""桦"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玉篇》等历代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
原文传递
基于螟蜮隐喻的狐蜮病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宁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289-1293,共5页
通过查阅《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相关书籍,发现狐惑病与疳病在疾病症状的描述与书写体例存在诸多相似,借此推断狐惑病与疳病为同一种疾病,唯采用了不同命名方式,但皆遵循了"疮疡为虫所蚀"的基本原则,狐惑病"乍... 通过查阅《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相关书籍,发现狐惑病与疳病在疾病症状的描述与书写体例存在诸多相似,借此推断狐惑病与疳病为同一种疾病,唯采用了不同命名方式,但皆遵循了"疮疡为虫所蚀"的基本原则,狐惑病"乍赤、乍黑、乍白"与五疳有同源关系。蜮本为蚀食谷物的害虫,将"狐惑"改作"狐蜮",与《五十二病方》螟虫病的命名具有相同的建构方法。同时在"疮疡溃烂为虫所蚀"基本隐喻视域下,对《金匮要略》阴阳毒进行解读,发现阴阳毒有无脓血实际在推断有无虫蚀,升麻鳖甲汤中雄黄、蜀椒的应用旨在杀虫。狐蜮病、疳病、溪水毒、螟虫病在某种程度都反映了"虫蚀"的致病性,认为虫蚀是古人构建疮疡类疾病发生的常用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蜮 狐惑 疳病 阴阳毒 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