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9年吉林宁江M_S5.1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其发震机理初探
被引量:
8
1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3 位作者
张广伟
梁建宏
张美华
安祥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8-498,共11页
采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S5.1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最佳断层面解节面Ⅰ走向304°/倾角81°/滑动角26°,节面...
采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S5.1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最佳断层面解节面Ⅰ走向304°/倾角81°/滑动角26°,节面Ⅱ走向210°/倾角65°/滑动角170°;最佳矩心深度6km,矩震级MW5.0。根据宁江MS5.1地震序列展布形态,推断节面Ⅱ可能为优势发震断层面,即本次地震的主控断裂为扶余-肇东断裂,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松花江断裂共同控制着余震展布方向。全矩张量解在Husdon震源类型图上的投影显示本次地震具有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是1次体积增加的张性破裂。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震源区接收函数、电磁测深和地下热结构等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西太平洋板块作用形成俯冲带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热物质上涌,这些地球物理过程可能会改变莫霍面形态,使其向上突起并作用于活动断层,从而形成此次吉林宁江MS5.1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江地震
波形反演
全矩张量解
husdon
震源类型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9年吉林宁江M_S5.1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其发震机理初探
被引量:
8
1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张广伟
梁建宏
张美华
安祥宇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佳木斯地震台
辽宁省地震局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8-498,共11页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9053)
地壳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4053)共同资助
文摘
采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S5.1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最佳断层面解节面Ⅰ走向304°/倾角81°/滑动角26°,节面Ⅱ走向210°/倾角65°/滑动角170°;最佳矩心深度6km,矩震级MW5.0。根据宁江MS5.1地震序列展布形态,推断节面Ⅱ可能为优势发震断层面,即本次地震的主控断裂为扶余-肇东断裂,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松花江断裂共同控制着余震展布方向。全矩张量解在Husdon震源类型图上的投影显示本次地震具有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是1次体积增加的张性破裂。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震源区接收函数、电磁测深和地下热结构等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西太平洋板块作用形成俯冲带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热物质上涌,这些地球物理过程可能会改变莫霍面形态,使其向上突起并作用于活动断层,从而形成此次吉林宁江MS5.1地震。
关键词
宁江地震
波形反演
全矩张量解
husdon
震源类型图
Keywords
The Ningjiang earthquake
Waveform inversion
Full moment tensor solution
husdon diagram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9年吉林宁江M_S5.1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其发震机理初探
梁姗姗
徐志国
张广伟
梁建宏
张美华
安祥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