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fibrinogenemia Caused by Hemocoagulase Inject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linical Laboratory Findings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wen Hu Xiaosong Qi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Objective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based on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disorders.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findings of hemocoagul... Objective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based on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disorders.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findings of hemocoagulase-induced hypofibrinogenemia as the associated adverse reaction of hemocoagulase injection.Methods Wi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27 in-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for hemoptysis and developed hypofibrinogenemia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1,2015 to March 31,2018.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investigated,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hemostatic and fibrinolytic parameters,dosage of hemocoagulase,the medication time,and the cryoprecipitate blood product infusion.Differences in fibrinogen,D-dimer,and 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before,during,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during medication of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F=1.80,P<0.001),with the average decrease of 2.28 g/L(0.63-3.9 g/L).After withdrawal,fibrinogen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at during the medication(F=l.20,P<0.001),but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medication(F=0.59,P=0.03).The D-dimer level and the FDP level after withdrawa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levels during the medication(F=0.83,P=0.002;Wilcoxon-test,Z=-4.54,P<0.001).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es did not find either fibrinogen change during-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r FDP change after-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osage of hemo coagulase(r=-0.17,P=0.40;r=-0.28,P=0.15;respectively)and the time of recovery from hypofibrinogenemia(r=-0.45,P=0.05;r=0.13,P=0.61;respectively).Conclusion Monitoring both clotting and fibrinolysis parameters is essential in the management of hemopty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coagulase injection.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hypofibrinogenemia and consider discontinu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hemocoagulase whenever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fibrinogenemia HEMOCOAGULASE FIBRINOGEN FIBRINOLYSIS
下载PDF
替加环素致重症感染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许冬玲 谭永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致重症感染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1例重症医学科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应用替加环素后患者是否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分为低FIB组[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FIB)<2.0...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致重症感染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1例重症医学科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应用替加环素后患者是否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分为低FIB组[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FIB)<2.0 g/L,43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IB≥2.0 g/L,58例)。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停用替加环素后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低FIB组的腹腔感染占比41.86%、维持剂量100 mg q.12 h.占比30.23%高于对照组的10.34%、12.07%,用替加环素前FIB水平(3.71±1.27)g/L低于对照组的(4.65±1.49)g/L,替加环素应用时间(8.98±2.47)d长于对照组的(7.33±2.33)d(P<0.05)。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史、应用替加环素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应用替加环素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致病菌、用替加环素前器官功能、负荷剂量100 mg、联合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腹腔感染、用替加环素前FIB水平低(P<0.05)。低FIB组患者有24例患者停用替加环素,其中有19例患者在停用替加环素后其FIB恢复至正常水平,比例为79.17%,恢复正常的时间为(5.52±2.06)d。结论替加环素致重症感染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为腹腔感染、用替加环素前FIB水平低。临床治疗中要预防腹腔感染,并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注意监测患者FI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重症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5例报道
3
作者 何颖 杨培峰 +1 位作者 刘鹏丽 高如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91-194,共4页
本文通过对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探讨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分娩期处理。结合文献,在分娩期给予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患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替代治疗可预防产后出血;密切监... 本文通过对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探讨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分娩期处理。结合文献,在分娩期给予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患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替代治疗可预防产后出血;密切监护下选择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孕期需严密观测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变化,个体化制订管理方案,必要时行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遗传性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替加环素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洁 祝德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0-1013,1024,共5页
目的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和替加环素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案例,对替加环素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良反应... 目的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和替加环素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案例,对替加环素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判断,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建议医师停用替加环素,并给予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纠正。结果与结论替加环素与患者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意见,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大剂量、长疗程用药,以及患者自身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药师及时给予医师停药建议,并建议在必要时输注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液制品进行纠正,避免了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凝血障碍的发生,保障了替加环素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感染 药学监护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下载PDF
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路 罗雪梅 +2 位作者 杨晓璇 朱怀军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不良反应(ADR)组49例,对照组74例。分析两组患者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发生ADR的浓度折点。结果ADR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替加环素剂量、疗程等临床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谷浓度(C_(min))、峰浓度(C_(max))和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替加环素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折点为C_(min)=0.775μg·mL^(-1),AUC_(0-24 h)=28.38μg·h·mL^(-1)。结论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与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临床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替加环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必要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浓度-毒性关系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应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
6
作者 徐静 赵圆圆 +3 位作者 陈知水 杨博 陈栋 魏来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替加环素进行预防感染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感染事件和供者来源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替加环素治疗时、结束时及...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替加环素进行预防感染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感染事件和供者来源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替加环素治疗时、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7±2)d受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总结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肝移植受者中,2例受者发生感染,分别为黑曲霉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不属于替加环素抗菌谱所覆盖的范围,调整抗感染方案后感染情况控制良好。9例供肝相关培养阳性,但均未发展为供者来源性感染事件。40例受者均于术后2周左右肝功能恢复良好出院,其中6例于术后2~4 d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伴凝血功能障碍,而转氨酶、胆红素、感染相关指标术后逐步下降,白蛋白水平稳定,予以补充人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功能好转,但纤维蛋白原水平持续下降。停用替加环素后,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恢复至正常,考虑可能为替加环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包含替加环素在内的预防感染方案可以降低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发生率,但药物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替加环素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药物不良反应 多重耐药菌 供者来源性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可逆性脑病临床总结 被引量:6
7
作者 林舒鹏 宋华 +2 位作者 沈和萍 王梦媛 沈笛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可逆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住院时发生脑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2例,9例患儿发生10次...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可逆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住院时发生脑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2例,9例患儿发生10次可逆性脑病(1例患儿发生2次),其中男6例、女3例,脑病发生中位年龄6.55岁(3.9~12.5岁)。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是抽搐,其次是肌无力和感觉异常。7例患儿曾接受培门冬治疗;5例患儿在脑病发生前有急性高血压病史;6例患儿在脑病发生时有低钠血症,部分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提示T1和T2信号异常,累及部位多见于顶枕叶。结论联合化疗、化疗药物鞘内注射和急性高血压是可逆性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监测血压、血钠、纤维蛋白原,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可逆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逆性脑病 低钠血症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儿童
下载PDF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中发现一种新的γ链Asp316His突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鹏飞 王明山 +4 位作者 谢海啸 金艳慧 牛真珍 郑芳秀 朱丽青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对一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和父母3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PCR扩... 目的:对一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和父母3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PT和TT均有延长,分别为45.30、19.90和31.70 s;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60 g/L(Clauss法)和0.90 g/L(免疫比浊法);先证者父母均正常。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G基因8号外显子g.7598G>C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GAC>CAC),导致Asp316His错义突变,父母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新发现的纤维蛋白原γ链Asp316His点突变可能是该先证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基因分析
下载PDF
一例血凝酶制剂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4
9
作者 羊波 石大伟 郑造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制剂在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肝硬化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治疗,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药学评价,判断为蛇毒血凝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建议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并...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制剂在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肝硬化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治疗,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药学评价,判断为蛇毒血凝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建议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并对该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被临床医生接纳,及时有效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服务,可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建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肝硬化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纤维蛋白原β链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10
作者 朱丽青 张海月 +5 位作者 罗莎莎 方薇薇 刘斯奇 苏看看 杨丽红 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进行基因及表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2代6人的外周血,采用STAGO自动化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进行基因及表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2代6人的外周血,采用STAGO自动化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与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和抗原水平(Fg:Ag)。PCR扩增纤维蛋白原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分别用Swiss-PDViewer、在线分析系统对突变蛋白的结构、突变位点的保守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TT均延长,Fg:C(0.82 g/L)和Fg:Ag(1.19 g/L)明显降低;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GB基因存在c.425T>G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Bβ链上121位亮氨酸突变为精氨酸(Leu121Arg)。其父亲及儿子也存在该突变位点。蛋白模型分析显示Leu121突变为Arg121后,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且新增与Try117、Met118、Trp125之间的氢键;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Leu121在脊椎动物间有较高的保守性。结论:纤维蛋白原Bβ链Leu121Arg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家系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 Possible Effect of In-House Cryoprecipitate Transfusion on Outcome of Sever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1
作者 Hiroshi Fujita Shigeko Nishimura Kazuhiro Sugiyama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2019年第1期20-29,共10页
Purposes: Hypofibrinogenemia is usually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and mass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GI) bleeding, especially in liver cirrhosis. In Japan, neither fibrinogen concentrate nor cryoprecipitate (CRYO) is a... Purposes: Hypofibrinogenemia is usually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and mass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GI) bleeding, especially in liver cirrhosis. In Japan, neither fibrinogen concentrate nor cryoprecipitate (CRYO) is available for cases of acquired hypofibrinogenemia to recover the hemostatic level of fibrinogen rapidly. We prepared and produced in-house CRYO from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compared mortality between pre-implementatio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of CRYO.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single tertiary medical center with upper GI bleeding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6. The observational control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3. From March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 implemented the transfusion of CRYO, which was prepared and produced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periods. Patients: Eleve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period and 10 in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were eligible for analysis. Results: In-hospital mortality (55% vs. 20%, P = 0.238) and mortality within 24 hour after admission (27% vs. 0%, P = 0.246) tended to be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than in the control period, although the patients had more severe coagulation on admission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period. The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before the treatment of hemostasis in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eriod (80 ± 9 mg/dL vs. 127 ± 15 mg/dL, P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in-house CRYO transfusion may reduce the rate of mortality due to severe upper GI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VARIX RESUSCITATION Mortality hypofibrinogenemia
下载PDF
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昕昕 王静 +1 位作者 朱怀军 王敏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6期1366-1372,共7页
近年来,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已有文献对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可能机制及预后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会导致体内凝血系统的失衡,且与患者年龄、... 近年来,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已有文献对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可能机制及预后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会导致体内凝血系统的失衡,且与患者年龄、药物使用剂量、疗程等密切相关。本文从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机制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治疗对血液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玉霞 苏传勇 +3 位作者 陶叠宏 吴海英 蒋慧芳 魏克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8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对血液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纤维蛋白原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对血液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纤维蛋白原2~4 g静脉滴注,q72h,直至纤维蛋白原水平≥2 g/L停止输注。对照组予输注同等体积的血浆治疗,(15~20)mL/kg,q72h。分别于治疗前(D0)、D3、D6、D14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评估出血情况,继续随访1周,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1)输注前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输注后D3、D6、D14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出血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1.5 g/L,患者出血风险减少,可能获益更多。(3)输注后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纤维蛋白原能有效提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改善出血情况,减少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病死率,且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1.5 g/L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脓毒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高剂量替加环素致纤维蛋白原减少为主的凝血功能异常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艳 冉娅娟 +1 位作者 魏来 邹品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1例52岁的女性患者,因脓毒症,多部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结果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使用替加环素100 mg静脉滴注。给药后第4天,患者出现进行性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纤维蛋白原FIB下降,APTT、PT延长,INR升高。停药后,患者... 1例52岁的女性患者,因脓毒症,多部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结果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使用替加环素100 mg静脉滴注。给药后第4天,患者出现进行性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纤维蛋白原FIB下降,APTT、PT延长,INR升高。停药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低纤维蛋白原 凝血功能异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托珠单抗治疗儿童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凌加云 何庭艳 +4 位作者 翁若航 杨芝 夏宇 罗颖 杨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皮肤病理示血管炎样改变。患儿应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欠佳,加用TCZ治疗2周后即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停用TCZ 6周后纤维蛋白原上升,期间出现2次极少量咯血。国外文献报道,TCZ治疗者的手术出血风险更高。TCZ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与药物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以及继发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有关。结论TCZ治疗可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甚至继发严重出血;治疗过程应监测凝血功能,尤其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因子ⅩⅢ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托珠单抗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因子ⅩⅢ 出血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梁伦 黄玮 +1 位作者 余永佳 王圣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纤维蛋白原(FIB)在凝血级联反应、纤维蛋白溶解、应激和炎症中起重要作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目前已知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术后出血和不良预后等有关。本研究对1例女性脑胶质瘤术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磁共振成像显示... 纤维蛋白原(FIB)在凝血级联反应、纤维蛋白溶解、应激和炎症中起重要作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目前已知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术后出血和不良预后等有关。本研究对1例女性脑胶质瘤术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额颞叶、右侧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为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其他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正常。经输注血浆以及冷沉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得到纠正,但术后CT发现颅内血肿,患者最终遗留左侧肢体乏力以及认知障碍而出院,表明在大量失血、血液稀释、肿瘤本身和手术创伤等综合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与患者术后颅内血肿有关。当围术期血浆FIB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应及时纠正。一旦出现严重的血浆FIB缺乏,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条件补充F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脑胶质瘤 纤维蛋白原 颅内血肿 神经外科术后
下载PDF
替加环素致1例凝血功能障碍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虹 董亮 张秀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233-234,共2页
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重症中暑继发肺部感染,先后给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第24天,加用替加环素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第33天,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替加环素相关,停药3 d后凝血功能恢复... 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重症中暑继发肺部感染,先后给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第24天,加用替加环素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第33天,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替加环素相关,停药3 d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凝血功能障碍 低纤维蛋白原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眉蛇毒血凝酶致肺结核咯血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91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倩娜 冯健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白眉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给药方案、纤维蛋白原含量、转归等方面分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目的分析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白眉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给药方案、纤维蛋白原含量、转归等方面分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结果 91例患者中,男70例、占76.92%,女21例、占23.08%;年龄15~84岁,其中年龄>70岁13例, 40~70岁59例,<40岁19例。随着白眉蛇毒血凝酶用药时间的增加(剂量累积),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其中35例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100 mg/ml但≥50 mg/ml), 9例达到危急值(<50 mg/ml)。91例患者中87例治愈出院, 1例签字出院, 3例死亡,但死亡原因均非大咯血, 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死于呼吸衰竭。71例患者停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后,纤维蛋白原均逐渐恢复正常;18例患者经停药、输血浆后均逐渐恢复正常, 2例经停药、输血浆、输冷沉淀后均逐渐恢复。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作用疗效确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用药剂量出现累积效应,导致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临床中要合理使用特别注意给药的疗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蛇毒血凝酶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肺结核 咯血
下载PDF
肾移植围术期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伟杰 卢圆圆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提高对替加环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名典型患者的资料回顾,并检索综述相关文献,探讨替加环素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为1名肾移植患者,使...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提高对替加环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名典型患者的资料回顾,并检索综述相关文献,探讨替加环素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为1名肾移植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对其治疗5天后,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致凝血功能障碍;对症治疗14天后未见显著好转,故停用替加环素;停用第6天,患者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围术期患者肾功能未恢复正常,使用替加环素应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监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以防止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肾移植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1例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卵巢畸胎瘤患者的护理
20
作者 朱怀娣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7期185-186,共2页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卵巢畸胎瘤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此类患者,应做好术前护理及手术前1 d准备,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正确输注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出血倾向,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卵巢畸胎瘤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此类患者,应做好术前护理及手术前1 d准备,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正确输注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出血倾向,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卵巢畸胎瘤 纤维蛋白原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