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6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节IgA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
1
作者 郭婷 黄文龙 +3 位作者 丁樱 宋纯东 徐炎 高雅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52-555,共4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学家从正邪失衡、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功能紊乱、伏邪学说等方面探讨了本病免疫...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学家从正邪失衡、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功能紊乱、伏邪学说等方面探讨了本病免疫紊乱的病因病机,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改善黏膜免疫、调节B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等途径发挥调节IgA肾病免疫紊乱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干预IgA肾病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中医药进一步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免疫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快速进展型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秋月 张萌 蔡广研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IgA肾病(IgAN)如在3个月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可诊断为快速进展型IgAN(RPIgAN),这类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比一般的IgAN患者更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了解RPIgAN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开展有效干... IgA肾病(IgAN)如在3个月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可诊断为快速进展型IgAN(RPIgAN),这类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比一般的IgAN患者更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了解RPIgAN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开展有效干预。然而,目前对RPIgAN的病理表现尚无系统描述。RPIgAN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伴新月体形成、伴弥漫毛细血管内增生、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合并有恶性高血压等为其主要特征性病变。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对RPIgAN的病理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快速进展 快速进展型iga肾病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对IgA肾病患者尿β2-MG、U-mAlb及α1-MG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郭永力 刘维萍 +5 位作者 穆永芳 张彦芬 刘海荣 管仁苹 张隆业 邵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对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肾内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9例IgA肾病患者为...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对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肾内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9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泼尼松组(n=43)和联合组(n=46)。泼尼松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联合组在泼尼松组基础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比较两组尿β2-MG、U-mAlb、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足细胞蛋白的水平,检测两组肾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尿酸、血红蛋白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液β2-MG、U-mAlb、α1-MG、NAG下降,且联合组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NPHS1蛋白、Podocin蛋白下降,且联合组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TGF-β1、TGF-α下降,且联合组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24hU-TP、eGFR下降,且联合组24hU-TP、e GFR下降后水平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IgA肾病可保护患者足细胞,减轻肾损伤,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泼尼松 iga肾病 足细胞 肾损伤
下载PDF
活血养阴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阴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hs-CRP、Th1/Th2的影响
4
作者 沈岚 张之蕙 费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IgA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是一种原发性的疾病,是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大量沉积所致[1],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多见于中青年群体中,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临床症状和类型多种多样,若没有及时治疗,疾病持续发展很容易引起... IgA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是一种原发性的疾病,是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大量沉积所致[1],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多见于中青年群体中,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临床症状和类型多种多样,若没有及时治疗,疾病持续发展很容易引起终末肾脏病[2]。在临床治疗方面,IgA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西医方面还是以治疗出现的炎症反应、尿蛋白、血压为主,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效果不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反复发作 iga肾病 肾小球疾病 阴虚血瘀证 尿蛋白 临床症状 炎症反应 中青年群体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永钧治疗IgA肾病的学术特点
5
作者 朱勤 陈洪宇 +2 位作者 曾佳丽 王曾 王永钧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王永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他遵循“审病辨证”,提出Ig A肾病“风湿致病”和“微观辨证”理念,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选取王教授3年内诊治过的Ig A肾病原始病例,... 王永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他遵循“审病辨证”,提出Ig A肾病“风湿致病”和“微观辨证”理念,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选取王教授3年内诊治过的Ig A肾病原始病例,挖掘并总结其治疗该病所用中药的药味、药性、归经及配伍规律,以期深入理解和传承其治疗Ig A肾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王教授在杭州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Ig A肾病患者。Ig A肾病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3版)。1.2纳入标准:(1)经王教授门诊诊治的Ig A肾病患者;(2)患者年龄≥18周岁;(3)辨证资料完备,中药复方记录详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数据挖掘 学术特点 王永钧
下载PDF
以急性肾损伤起病的儿童IgA肾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仇慧 董琳琳 +7 位作者 童桂霞 周蔚然 许艺怀 王雪 解洪丽 张海美 王三凤 张洪霞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发生急性肾损伤及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gA肾病以急性肾损伤起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9岁,以全身浮肿、尿少、肉眼血尿起病。入院后... 目的探讨IgA肾病发生急性肾损伤及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gA肾病以急性肾损伤起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9岁,以全身浮肿、尿少、肉眼血尿起病。入院后监测肌酐明显升高,无尿,给予血液净化、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肌酐、尿量恢复正常,但突然出现高血压、视力丧失,头颅MRI示可逆性脑病,经过降压、减轻脑水肿等治疗视力恢复,完善肾活检示IgA肾病,继续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患儿肾功能、尿常规均恢复正常,复查头颅MRI恢复正常。结论以急性肾损伤起病的IgA肾病较为少见,可能为多种机制并存发生。儿童肾脏疾病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更为罕见,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避免发生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iga肾病 急性肾损伤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下载PDF
中医药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防治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娟 王乐 +1 位作者 毛加荣 于小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3,182,共4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以颗粒状或团块状弥漫沉积为特征的疾病[1],以反复发作性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和水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形成的...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以颗粒状或团块状弥漫沉积为特征的疾病[1],以反复发作性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和水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有数据表明我国IgA肾病患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4.0%~5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终末期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损伤 iga肾病 免疫球蛋白 团块状 中医药
下载PDF
IgA肾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8
作者 王银萍 陈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有效延缓肾功能减退,且无毒副作用。现收集大量文献,从中医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西医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让更多的青年医师借鉴学习,为更多的IgA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血 iga肾病 中医病因病机 西医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靶向补体的IgA肾病治疗进展
9
作者 李贵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体系统活化在IgA肾病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靶向补体成分的新药开发,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措施。针对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C5、C5a受体等的药物,已经进入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体系统活化在IgA肾病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靶向补体成分的新药开发,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措施。针对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C5、C5a受体等的药物,已经进入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对靶向补体的IgA肾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补体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IgA肾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李明 司美君 +1 位作者 蔡凤桃 余学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种族和地域差异及家族聚集性均提示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异常及糖基化缺失IgA1的产生也与IgA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Ig...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种族和地域差异及家族聚集性均提示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异常及糖基化缺失IgA1的产生也与IgA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IgA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IgA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gA肾病的遗传学研究、发病机制、微生物及代谢物组学及靶向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糖基化缺失iga1 遗传学研究 微生物及代谢物 靶向药物
下载PDF
丁樱基于肾浊理论论治IgA肾病经验介绍
11
作者 徐炎 丁樱 +3 位作者 李东林 韩姗姗 郭婷 高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6-318,共3页
本文基于国医大师丁樱教授50余年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总结并提炼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理、法、方、药全疗程诊治方案。丁樱教授认为IgA肾病归入中医“肾浊病”,发病既有外感风邪侵袭,又有先天禀赋不... 本文基于国医大师丁樱教授50余年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总结并提炼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理、法、方、药全疗程诊治方案。丁樱教授认为IgA肾病归入中医“肾浊病”,发病既有外感风邪侵袭,又有先天禀赋不足。由湿、热、瘀蕴结所形成的“浊毒”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病性属于本虚标实,虚则体现为脾、肾不足,实则体现在浊毒至盛。治疗上进行初期、急性期、稳定期三期分治,重用藤类药物以活血化浊通络。总之,本文总结丁樱教授对肾浊病的理解、认识、开拓及创新,构建了完整的肾浊病理论及治疗方案,满足了中医治疗肾浊病的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丁樱 iga肾病 肾浊病 经验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表达与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廖敏 宋勇波 +5 位作者 魏卓 刘小兵 程魁 范哲奇 双松涛 祝存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24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69±6.83)%、(55.94±8.08)%、(33.47±5.72)%;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24%,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27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24 h蛋白尿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与P21、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27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均是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组织存在P21、P27、PCNA阳性表达,IgA肾病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27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者,且均为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P21 P27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霉酚酸在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13
作者 陈娟 管宴萍 +5 位作者 孙良忠 李亦蕾 魏海霞 周守宁 陈艳 郑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建立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在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探究影响MPA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使用霉酚酸酯的47名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636个药物浓度监测数据及相应... 目的建立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在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探究影响MPA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使用霉酚酸酯的47名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636个药物浓度监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PPK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协变量筛选,通过拟合优度图、重抽样自举法和可视化预测检验法评价模型。结果原发性IgA肾病患儿MPA体内药动学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二房室模型(目标函数值为3276.31)。协变量分析提示体重和白蛋白(ALB)水平为表观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终模型估计可得MPA最终模型PPK参数群体典型值:中央室分布容积为5.79 L,清除率为4.06 L/h,外周室分布容积为430.93 L,隔室间清除率为15.40 L/h,口服吸收速率常数为1.29 h^(-1)。经验证,预测校正观测浓度点大部分位于预测校正模拟浓度的90%置信区间内,说明MPA最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建立了原发性IgA肾病患儿口服霉酚酸酯后MPA的PPK模型,明确了体重及ALB水平是MPA代谢的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霉酚酸 儿童 群体药动学
下载PDF
黄葵胶囊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保护IgA肾病大鼠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朱莹莹 刘一鸣 +2 位作者 王冬雪 侯继秋 徐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IgA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白蛋白灌胃+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建立IgA肾病模型。将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gA肾病模型组(B组)、黄葵胶囊治疗组(C组)以及IgA肾病黄葵胶囊...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IgA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白蛋白灌胃+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建立IgA肾病模型。将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gA肾病模型组(B组)、黄葵胶囊治疗组(C组)以及IgA肾病黄葵胶囊治疗组(D组)。C组和D组予黄葵胶囊灌胃。4周后收集大鼠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样本。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β-caten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mRNA表达;检测β-caten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含量。结果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肾脏损害指标、肾脏组织损害、β-catenin及α-SMA mRNA表达水平、β-catenin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与A组相比,C组均无明显差异,B组和D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对健康大鼠无明显肾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IgA肾病大鼠的肾损害,降低Wnt/β-catenin通路表达,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WNT/Β-CATENIN 黄蜀葵花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泰它西普治疗快速进展性IgA肾病1例
15
作者 黄嘉忻 刘瑾 +1 位作者 方奕 何伟春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44-348,共5页
本文报道1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泰它西普治疗的快速进展性IgA肾病(rapidly progressive IgA nephropathy,RPIgAN)患者。患者既往肾损害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缓慢轻度减退,未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未规范治疗,此次入南京医科大学... 本文报道1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泰它西普治疗的快速进展性IgA肾病(rapidly progressive IgA nephropathy,RPIgAN)患者。患者既往肾损害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缓慢轻度减退,未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未规范治疗,此次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为主要临床特征,肾活检组织病理符合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3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排除继发因素后诊断为原发性RPIg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糖皮质激素 肾活检
下载PDF
以血尿为分类因素的IgA肾病CKD1~4期患者中医证型差异
16
作者 杨雨竹 刘伟伟 +4 位作者 王惠玲 管鑫 吴燕升 史丽强 高建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蛋白尿伴血尿的IgAN患者二者间中医证型差异,阐明血尿证候基础,为IgAN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230例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有无血尿...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蛋白尿伴血尿的IgAN患者二者间中医证型差异,阐明血尿证候基础,为IgAN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230例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有无血尿症状分为单纯蛋白尿组(A组107例)和蛋白尿伴血尿组(B组123例)。观察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病理分型、中医证型的差异,再分别与血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B组Scr、24 h UTP高于A组(P<0.05),eGFR低于A组(P<0.05);两组UA、BUN、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资料:B组系膜增殖评分(M)、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E)高于A组(P<0.05);两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黏连(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型:本虚证A组以脾肾气虚证多见(36.45%),B组以气阴两虚证多见(42.28%);标实证A组以血瘀证多见(50.94%),B组以湿热证多见(57.39%)。(5)血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病理资料、中医证型分别与血尿进行logistic回归,肾衰竭、中大量尿蛋白(24 h UTP≥1.0 g)、M1、E1、气阴两虚证、湿热证P<0.05,且OR值>1,与血尿相关。结论:(1)CKD1~4期IgAN患者血尿的证候基础可能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蛋白尿的证候基础可能多为脾肾气虚和血瘀;分布规律尤其在CKD1~2期患者更明显。(2)与单纯蛋白尿的IgAN患者相比,血尿可能是蛋白尿伴血尿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在治疗时应充分认识到血尿在病程中的重要性,不能忽略血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尿 蛋白尿 中医证型
下载PDF
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17
作者 李锦青 王奕 +3 位作者 马晓燕 李同路 龚学忠 刘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被称为Berger病,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以肾脏系膜区出现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性沉积为主要病理特点^([2])。在中国IgAN患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的比例较西方国家更高,约占...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被称为Berger病,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以肾脏系膜区出现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性沉积为主要病理特点^([2])。在中国IgAN患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的比例较西方国家更高,约占中国原发性肾病患者的50%^([2])。而IgAN的病程多为慢性持续性进展的过程,有约27%的患者会在发病10年内肾小球滤过率减半或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KD)^([3]),对这部分患者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系膜区 免疫球蛋白 原发性肾病 igaN
下载PDF
黄芪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斌斌 林晓蒙 +3 位作者 何俊 张荣荣 毛青云 钟光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80-383,共4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50%,是亚洲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为血尿,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约1/3 IgAN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目前IgAN公认的治疗模式以支持治疗为主...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50%,是亚洲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为血尿,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约1/3 IgAN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目前IgAN公认的治疗模式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强化降压、充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治疗^([2])。与西医学的单靶点治疗相比,中药黄芪具有补益脾肾、益卫固表、行滞活血等功效,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发挥对IgAN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黄芪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IgA肾病伴弥漫性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文珊 张萍 +2 位作者 林英英 王蔚 李贵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了解弥漫性新月体IgA肾病(C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2007年7月至2022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为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33例,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22例纳入随访队列。结果33例患者中男18例(55%),女15例(45... 目的了解弥漫性新月体IgA肾病(C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2007年7月至2022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为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33例,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22例纳入随访队列。结果33例患者中男18例(55%),女15例(45%),肾活检时年龄为36(21.5,51)岁,血清肌酐(Scr)153(92,271)μmol/L,新月体百分比为62.5%(54.2%,66.7%),其中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为(26.1%±16.5%)。13例患者有前驱呼吸道感染。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8,72)个月。10例(46%)患者进展至复合肾脏结局,其中8例(36%)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肾活检时Scr是复合肾脏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月体的百分比与复合肾脏结局无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即使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肾活检时Scr浓度大于149μmol/L的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仍然较高。结论弥漫性新月体IgAN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尤其是肾活检时Scr浓度大于149μmol/L的患者。新月体类型以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为主。肾活检时血清Scr浓度是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eGFR下降≥50%或ESK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月体的百分比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合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个案报道
20
作者 兰明希 周乐 +2 位作者 高冉冉 韩聪 李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报道1例IgA肾病重复肾活检为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病史长达11年且多种免疫抑制治疗均疗效不佳,属于难治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伴有血尿、高血压。李伟教授根据多年用药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给予... 报道1例IgA肾病重复肾活检为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病史长达11年且多种免疫抑制治疗均疗效不佳,属于难治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伴有血尿、高血压。李伟教授根据多年用药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给予参芪地黄汤联合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重点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同西医病理结合,以益气活血清泄为原则,探讨其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提供治疗方向和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膜性肾病 参芪地黄汤 多靶点免疫抑制 益气 活血清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