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海地磁台观测值与IGRF模型值的长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维怀 李琪 +2 位作者 白春华 刘瑾 毕青 《四川地震》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云南通海基准地磁台1985年至2011年的年均值资料,研究了通海地磁台观测值与第11代IGRF模型值的长期变化,两者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通海地磁台站观测值与IGRF模型值的长期变速率相近、形态一致;两者的差值与太阳黑子数变化存在相... 利用云南通海基准地磁台1985年至2011年的年均值资料,研究了通海地磁台观测值与第11代IGRF模型值的长期变化,两者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通海地磁台站观测值与IGRF模型值的长期变速率相近、形态一致;两者的差值与太阳黑子数变化存在相关性;各地磁要素的差值均低于IGRF模型的误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地磁台 igrf模型 长期变化
下载PDF
卫星地磁场模型和IGRF模型与中国地磁台观测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国明 康国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7-552,共6页
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和第10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了2004年中国地磁台站的模型值,分析模型值和台站观测值的差异,引入了权重系数来评价台站观测值的整体误差.结果表明,卫星地磁场模型值和台站观... 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和第10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了2004年中国地磁台站的模型值,分析模型值和台站观测值的差异,引入了权重系数来评价台站观测值的整体误差.结果表明,卫星地磁场模型值和台站观测值的绝对误差有正有负,绝对误差并非都比IGRF小,但Y分量的绝对误差明显小于IGRF.X和H分量的均方误差,两模型相差不大,Y,Z,F,D,I分量的均方误差,POMME-4.2S模型小于IGRF.各台站同一分量的相对误差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模型 igrf模型 地磁台 背景场 误差
原文传递
基于IGRF地磁场模型的航天器地磁干扰力矩数值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宜煊 陈金刚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4期387-391,共5页
航天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空间磁场与其自身磁矩相互作用的累积,会对航天器的姿态造成较大影响,加重姿态控制系统负担,降低航天器的可靠性。文章分别针对航天器轨道计算及地磁场模型的使用,对航天器地磁干扰力矩数值的仿真进行了系统的研... 航天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空间磁场与其自身磁矩相互作用的累积,会对航天器的姿态造成较大影响,加重姿态控制系统负担,降低航天器的可靠性。文章分别针对航天器轨道计算及地磁场模型的使用,对航天器地磁干扰力矩数值的仿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得到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地磁干扰力矩计算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模型 航天器 星下点轨迹 地磁干扰力矩 数值仿真
下载PDF
IGRF和WMM模型与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岳颖 黄静 李丛 《测绘标准化》 2018年第1期31-32,共2页
研究IGRF模型计算值与对应地磁台站观测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地磁台站数据对IGRF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与评价;对比WMM模型与IGRF模型在部分地区的差异,发现这2个模型在描述地磁场分布情况时精度相当,WMM模型达到了与IGRF模型同等的描述地球主... 研究IGRF模型计算值与对应地磁台站观测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地磁台站数据对IGRF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与评价;对比WMM模型与IGRF模型在部分地区的差异,发现这2个模型在描述地磁场分布情况时精度相当,WMM模型达到了与IGRF模型同等的描述地球主磁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台站 igrf模型 WMM模型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广播NeQuick模型及其参数拟合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杰 张博 +2 位作者 侯博 姚志诚 刘光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1-886,共6页
提出了基于IGRF模型的Galileo广播NeQuick模型及其参数拟合算法,解决了Galileo信号仿真中地理场景映射与地磁坐标下的电离层延迟修正参数拟合问题.应用IGRF模型,可计算出任意给定位置和时间点的地磁参数以及E层、F_1层、F_2层的电子密度... 提出了基于IGRF模型的Galileo广播NeQuick模型及其参数拟合算法,解决了Galileo信号仿真中地理场景映射与地磁坐标下的电离层延迟修正参数拟合问题.应用IGRF模型,可计算出任意给定位置和时间点的地磁参数以及E层、F_1层、F_2层的电子密度,从而计算出Galileo电离层修正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拟合的全球电离层延迟与IGS提供的实际观测值基本一致,仿真精度高于一般的经验电离层模型,实现了Galileo卫星信号的电离层延迟修正参数的精确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误差 NeQuick模型 Galileo卫星 igrf模型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海台站地磁观测与磁场模型计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邢琮琮 徐行 +1 位作者 陆镜辉 陈幸莲 《华南地震》 2019年第4期60-68,共9页
研究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的地磁场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是探索日—地能量耦合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科学途径。分析海陆地磁观测数据差异及其规律,可更加深刻地认识海洋中地磁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CM4与... 研究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的地磁场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是探索日—地能量耦合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科学途径。分析海陆地磁观测数据差异及其规律,可更加深刻地认识海洋中地磁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CM4与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的计算结果与位于海南琼中地震台和南海深海海底的两个纬度相近、环境不同的陆域和海底地磁台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三种不同类型数据在不同磁情环境下的形态、幅值和相位的相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受Dst指数影响,磁静日模型曲线与台站曲线的拟合程度比磁扰日好;海水介质中的感应磁场主导了海陆台站之间的幅值差,两者的经度不同导致了相位差;②地磁场模型计算值和海陆台站观测值的幅值差与地磁活动强弱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③K指数小于3时,地磁场模型计算值可应用于海洋磁测的日变改正中;K指数小于4时,需谨慎使用;K指数大于4时,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CM4模型 igrf模型 海底地磁观测 变化磁场
下载PDF
地磁场模型在海洋磁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邢琮琮 徐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4-221,共8页
地磁日变改正是海洋磁测资料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与IGRF模型联合计算了西太平洋某调查工区的地磁日变数据,对比分析了相同位置的海洋地磁日变站观测数据。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地磁日变数据,分别对该测区中1... 地磁日变改正是海洋磁测资料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与IGRF模型联合计算了西太平洋某调查工区的地磁日变数据,对比分析了相同位置的海洋地磁日变站观测数据。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地磁日变数据,分别对该测区中15条测线进行了磁测数据处理,并对这些测线及其56个交叉点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当用计算数据做海洋磁测的处理时,其交叉点内符合精度在调差前基本满足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在调差后完全符合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但使用计算数据的精度低于实测数据。②磁静时,计算日变曲线和实测日变曲线拟合程度高;磁扰时,两者幅值差异较大,磁扰越强相关系数越小。磁情指数K>4时的模型计算数据,建议谨慎使用或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4模型 igrf模型 海洋磁测 日变改正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太平洋地区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特征的研究
8
作者 潘莹 高国明 +2 位作者 王树琴 张站稳 杨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研究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揭示该地区的“偶极子窗”的时间演变和长期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作者使用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模型资料,分析1900—2020年期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00—2020年太平洋... 研究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揭示该地区的“偶极子窗”的时间演变和长期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作者使用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模型资料,分析1900—2020年期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00—2020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空间展布符合“太平洋偶极子窗”的分布特征.该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在赤道以北为缓慢变化,以南则是较快变化.偶极子场成分变化缓慢,非偶极子场成分变化较快.非偶极子场的长期变化以西向漂移为主,但各分量的西漂速率有显著的差异.垂直分量(Z)和北向分量(X)的西漂速率分别为0.23°/a和0.21°/a,均接近于0.2°/a的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东向分量(Y)的西漂速率为0.17°/a,低于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Y分量的长期变化在34°N附近发生扭曲并且在北太平洋表现为缓慢东漂,这一长期变化特征可能与太平洋北部的30°N和45°N之间在核幔边界处存在的古板块的俯冲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长期变化 igrf13模型 太平洋地区
下载PDF
基于磁强计的卫星自主定轨算法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敏华 石萌 +2 位作者 曾雨莲 黄永宣 李济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36-1238,1281,共4页
为了降低自主导航的成本,针对近地轨道地磁场的特点,提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地磁导航算法,该算法综合IGRF模型建立了观测方程,根据地磁场的IGRF模型是基于地心固连坐标系的位置函数的特点,采用地心固连坐标系的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 为了降低自主导航的成本,针对近地轨道地磁场的特点,提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地磁导航算法,该算法综合IGRF模型建立了观测方程,根据地磁场的IGRF模型是基于地心固连坐标系的位置函数的特点,采用地心固连坐标系的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作为状态方程,构造出卫星地磁导航系统的导航模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卫星地磁导航模型结构简单,描述能力更强,导航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定轨 地磁导航 扩展Kalman滤波 igrf模型
下载PDF
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变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细顺 高登平 +3 位作者 王利兵 赵志远 畅国平 章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6-697,共12页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化显示:(1)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基准台绝大部分位于地磁正常区或弱磁异常区,只有少数几个地磁台位于强磁异常区;(2)判断1个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只测量总强度(F)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三分量绝对观测,利用地磁异常场模量△T评价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CHAOS-6模型 地磁台站 地磁异常场模量 igrf12模型
下载PDF
近地空间磁场梯度分布特性及磁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开磊 张珩 +2 位作者 李文皓 肖歆昕 郭正雄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第5期493-498,共6页
以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为基础,推导出地球磁场梯度分布公式,并对近地空间磁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由基本磁力学可知,带强磁体的航天器在地磁环境中不仅受到磁力矩作用,还将受到与地磁梯度相关的磁力的影响。根据地磁环境下的磁体... 以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为基础,推导出地球磁场梯度分布公式,并对近地空间磁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由基本磁力学可知,带强磁体的航天器在地磁环境中不仅受到磁力矩作用,还将受到与地磁梯度相关的磁力的影响。根据地磁环境下的磁体受力机理,文章讨论了以弱磁力改变轨道倾角的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11模型 地磁场 梯度分布 弱磁力
下载PDF
地磁匹配中的地磁日变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朝艳 邓翠婷 赵华 《测绘工程》 CSCD 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
针对目前地磁匹配研究中往往忽略地磁日变的影响,文中分别基于IGRF11模型和MAD匹配算法探讨了地磁匹配中的地磁日变效应。基于IGRF11模型的定性分析表明,地磁日变效应显著,即使在地磁变化较为平缓的区域,地磁日变仍給匹配定位带来较大... 针对目前地磁匹配研究中往往忽略地磁日变的影响,文中分别基于IGRF11模型和MAD匹配算法探讨了地磁匹配中的地磁日变效应。基于IGRF11模型的定性分析表明,地磁日变效应显著,即使在地磁变化较为平缓的区域,地磁日变仍給匹配定位带来较大影响。分别利用地磁平静时期广州、兰州、北京十三陵3个地磁台站分均值数据,基于MAD匹配算法定量分析了地磁日变效应。结果表明,匹配定位误差呈现出类似于日变形态的变化特征,且纬度效应显著,广州台站纬度方向上的最大误差达0.189°,经度误差达0.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匹配 地磁日变 igrf11模型 MAD算法
下载PDF
蒙古及邻区内源磁场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莎 康国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利用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和NGDC-EMM-720-V3地壳磁场模型,分析蒙古及邻区垂直分量的主磁场、非偶极子场、长期变化、长期加速度,地壳磁异常在地表及地表以上不同高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地壳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蒙... 利用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和NGDC-EMM-720-V3地壳磁场模型,分析蒙古及邻区垂直分量的主磁场、非偶极子场、长期变化、长期加速度,地壳磁异常在地表及地表以上不同高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地壳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蒙古及邻区主磁场各成分的空间变化较小,地壳磁异常呈团状、条带状、弧形状分布,分布形态相对复杂;乌兰乌德、乌兰巴托片区的异常中心位置较为稳定;杭爱山、阿尔泰山呈负磁异常,异常分布与山脉构造走向基本一致.正负磁异常过渡区与山脉和盆地分界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地壳磁场 igrf模型 NGDC-720模型 蒙古及邻区
原文传递
1980-2010地磁场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凌云 曹晋滨 魏新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利用第11代IGRF模型,研究了1980-2010年期间的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性,其中包括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非偶极磁场强度.结果显示1980-2010年3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 利用第11代IGRF模型,研究了1980-2010年期间的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性,其中包括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非偶极磁场强度.结果显示1980-2010年3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北美正磁异常区域西漂现象任然存在,而东亚正磁异常区域具有一定的东向漂移趋势.异常区除了存在西漂之外,其强度也在不断变化的,2010年南大西洋正磁异常Z分量大小相比1900年增加了41.2%,1980年以来以73.8 nT/yr的速度增长,相比上个世纪速度在增加.非洲负磁异常增加了59.4%,1980年以来以48.0 nT/yr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低于上个世纪平均增长速度(64.9 nT/yr).东亚正磁异常增加了21.6%,近三十年以11.67 nT/yr的速度增加.大洋洲负磁异常110年增加了58%,并且现在还以41.3 nT/yr的速度增长.而北美正磁异常减少了40.7%,并且有减弱的越来越快的趋势,110年来平均减小的速度为30.2 nT/yr,而近三十年以49.46 nT/yr的速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模型 偶极场和非偶极场 西向漂移 强度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