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薛春娥 赵娟娟 张义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041-0043,共3页
目的:分析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取患者BM-MNC,构建NK细胞诱导体系,A组加入SCF、IL-7、IL-12、I... 目的:分析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取患者BM-MNC,构建NK细胞诱导体系,A组加入SCF、IL-7、IL-12、IL-15,B组加SCF、IL-7、IL-2、IL-15。5周诱导分化结束后,对NK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对NK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取K562细胞和患者来源原代白血病细胞分别作为靶细胞,取培养第5周的A、B组的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对NK细胞杀伤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诱导分化前,BM-MNC中NK细胞和CD34+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46±0.11)%、(80.35±5.12)%。诱导分化后,A组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CD34 细胞所占比例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CD69+、Kp46+、NKG2D+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经组间差异检验,B组GranzymeB、TNF-α和IFN-y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对两组NK细胞对不同效靶比K562细胞与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效靶比下,NK细胞对本组K562细胞以及骨髓血来源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均呈现出效靶比越大,相应的杀伤率越高的特点。对两组NK细胞在同一效靶比下对不同细胞的杀伤情况进行比较,可知,对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5)。开展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同一效靶比下,A组细胞组合对K562细胞以及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L-12、IL-15细胞因子组合可体外诱导分化CD34+白血病细胞为NK细胞,且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4+ NK细胞 il-12 il-15
下载PDF
术前血清VEGF和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兢 邸亮 +3 位作者 李聪 赵晓飞 郭庆良 马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对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对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80例)与预后良好组(8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均完整。分析术前血清VEGF、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血清VEGF、IL-12、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腔镜肝切除术前患者高水平血清VEGF、AFP可能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而术前高水平血清IL-12可能是其保护因子(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前血清VEGF、IL-12水平预测手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血清VEGF和IL-12联合预测的AUC为0.842。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IL-12水平单独或联合均可以较好地预测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高水平的VEGF以及低水平的IL-12均提示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白细胞介素12(il-12) 预后
下载PDF
HSV-tk基因和IL-12基因抑制VEGF的表达及对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玉华 朱欠元 +1 位作者 曾友根 李宝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HSV-tk基因和IL-12基因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将42只成瘤鼠随机分成IL-12组、IL-12+放射治疗组、HSV-tk/GCV... 目的:研究HSV-tk基因和IL-12基因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将42只成瘤鼠随机分成IL-12组、IL-12+放射治疗组、HSV-tk/GCV组、HSV-tk/GCV+放射治疗组、IL-12+HSV-tk/GCV组、IL-12+HSV-tk/GCV+放射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瘤内注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重组腺病毒液(AdKDR-tk)、重组逆转录腺病毒液IL-12及生理盐水,24 h后重复注射1次。次日起HSV-tk/GCV组、HSV-tk/GCV+放射治疗组、IL-12+HSV-tk/GCV组、IL-12+HSV-tk/GCV+放射治疗组连续10 d每天腹腔内注射GCV 100 mg/(kg·d),连续10 d。各放射治疗组第3周开始给予6MV-X照射,每天2 Gy,连续5 d。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检测裸鼠肿瘤质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细胞灰度值。结果:IL-12+HSV-tk/GCV+放射治疗组裸鼠瘤体质量明显低于IL-12组、IL-12+放射治疗组、HSV-tk/GCV组、HSV-tk/GCV+放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HSV-tk/GCV+放射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最高,达71.7%。IL-12+HSV-tk/GCV+放射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均低于其他各组,VEGF阳性细胞灰度值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HSV-tk基因和IL-12基因联合应用在鼻咽癌荷瘤裸鼠模型放疗中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为鼻咽癌的放疗产生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鼻咽癌 放射治疗 HSV-TK 基因 il-12 基因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高涛 褚福第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35-137,14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外周血IL-12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IL-4因子水平检测方法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100名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采用外周血IL-12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IL-4因子水平检测方法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IL-12、IFN-γ、IL-2、IL-4因子水平、Th1/Th2、CD3^(+)、CD8^(+)、CD4^(+)以及CD4^(+)/CD8^(+)水平展开对应分析。结果研究组IL-12(2.39±0.52)pg/mL、IFN-γ(1.85±0.55)pg/mL、IL-2(2.25±0.22)pg/mL以及Th1/Th2(1.13±0.25),均低于参照组的IL-12(4.49±0.25)pg/mL、IFN-γ(6.03±0.22)pg/mL、IL-2(6.78±1.13)pg/mL以及Th1/Th2(5.69±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6、70.564、39.349、82.895,P<0.05)。研究组CD3^(+)、CD4^(+)以及CD4^(+)/CD8^(+)均低于参照组,CD8^(+)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患有尖锐湿疣疾病后,临床对其实施IL-12、IFN-γ、IL-2水平检测,会发现同健康者比较异常情况显著,对尖锐湿疣患者展开上述指标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l-2 il-12 IFN-Γ il-4 诊断结果
下载PDF
IL-12以及IL-12P40对子宫内异症患者NK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安伦 张冬青 +7 位作者 余奇文 聂红 张继英 柏峻 陈鸣 刘建华 徐红 林其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94-496,50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 1 2、IL 1 2P40含量变化 ,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 2、IL 1 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 :ELISA酶联免...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 1 2、IL 1 2P40含量变化 ,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 2、IL 1 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检测IL 1 2、IL 1 2P40含量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EM患者腹腔上清液可使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 ( 1 6 80 %± 3 6 % )明显下降 ( 8 37%± 4 5% ) (P <0 0 5)。②EM患者IL 1 2含量血清为 6 6 38± 1 2 6pg ml,低于对照组 84 97± 1 3 7pg ml( P <0 0 5) ;腹腔液中为 77 76± 1 4 6pg ml ,低于对照组 1 0 6 92± 1 0 7pg ml( P <0 0 5)。③EM患者IL 1 2P40含量血清为 35 6 4± 1 0 6pg 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腹腔液含量为 79 76± 1 2 6pg ml ,高于对照组 40 54±1 0 0pg ml(P <0 0 5) ,并与疾病的程度呈负相关。④IL 1 2能增强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杀伤 ,并呈剂量依赖。在 1 0ng ml浓度诱导后杀伤率为 31 90 % ,高于对照组的 1 6 80 %。⑤IL 1 2P40能拮抗IL 1 2对NK细胞活性的诱导 ,当加入IL 1 2P40后 ,使IL 1 2诱导的活性 ( 2 9 3% )下降为 1 9 36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il-12P40 NK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旭娥 谭志建 +3 位作者 岳青 刘厚君 刘志香 李家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18,共4页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处及正常人皮肤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处及正常人皮肤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3p19及p40(IL-23/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皮损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p35mRNA在银屑病皮损处、非皮损处和正常对照中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可能发挥较IL-12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il-23 P19 p40(il-23/il-12) il-12 P35
下载PDF
IL-12表达障碍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元 孔宪明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2-615,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由Th2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与内源性IL-12生成不足有关,该文综述了IL-12的生物学效应、IL-12表达障碍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以及IL-12、重组IL-12(rIL-12)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IL-12与Ⅰ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内源性I... 支气管哮喘是由Th2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与内源性IL-12生成不足有关,该文综述了IL-12的生物学效应、IL-12表达障碍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以及IL-12、重组IL-12(rIL-12)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IL-12与Ⅰ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内源性IL-12表达不足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系统向Th2方向偏移,在过敏原或病毒等外因的刺激下发生支气管哮喘。用IL-12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免疫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将IL-12、rIL-12或IL-12的内源性诱生物应用于人体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基于IL-12的治疗方法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ril-12 变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IFN、IL-4、IL-12及IL-12P4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鸣 刘建华 +3 位作者 马安伦 张冬青 聂红 徐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 目的 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较,以观察上述指标在EM患者血及腹腔液中的变化。结果 1.EM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2浓度分别为(66.38±12.6)pg/ml和(77.76±14.6)pg/ml,显著低于无EM对照组(84.97±13.7)pg/ml和(106.92±10.7)pg/ml(P均<0.05)。2.EM患者血清中IL-12P40(35.64±10.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腹腔液中含量为(79.76±1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4±10.0)pg/ml(P<0.05),并与EM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EM组IL-4/IFN-γ比值0.328显著高于对照组(0.07)。结论 EM患者体内IL-12含量降低,IL-12P40含量增高,这可能与EM的发生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EM患者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IL-4细胞因子升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中出现Th2细胞的偏移并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 il-4 il-12 il-12P40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IL-12-CAR-T细胞诱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黎陈铖 刘细细 +6 位作者 陈碧清 田芳 张玮光 杨箐 任江涛 邢芸 朱学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表达IL-12的小鼠CAR-T细胞,探讨经尾静脉将其输注于小鼠体内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靶向鼠源CD19的CAR分子,包装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小鼠T细胞构建mCD19-CAR-T、mCD19/IL-12-CAR-T细胞。通... 目的:通过构建表达IL-12的小鼠CAR-T细胞,探讨经尾静脉将其输注于小鼠体内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靶向鼠源CD19的CAR分子,包装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小鼠T细胞构建mCD19-CAR-T、mCD19/IL-12-CAR-T细胞。通过构建小鼠体内胰腺癌Panc02-CD19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mCD19/IL-12-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ELISA法检测两种CAR-T细胞IL-12和IFN-γ分泌水平;经小鼠尾静脉输注mCD19/IL-12-CAR-T细胞构建CAR-T细胞CRS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IL-6、MCP-1、IL-1、IL-10、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荷瘤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过培养扩增的mCD19/IL-12-CAR-T细胞能有效分泌IL-12,CAR阳性率达(56.9±5.4)%;与非靶细胞Panc02或靶细胞Panc02-CD19共培养时,均能高分泌IFN-γ。成功构建小鼠胰腺癌Panc02-CD19细胞移植瘤模型,经小鼠尾静脉注射1×10^(6)个mCD19/IL-12-CAR-T细胞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但未能诱发严重CRS;输注2×10^(6)个mCD19/IL-12-CAR-T细胞后,小鼠出现体质量减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组织损伤,最终导致死亡等一系列典型CRS表现。结论:成功构建IL-12-CAR-T细胞诱发的小鼠CRS模型,其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白细胞介素-12 CAR-T细胞疗法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胰腺癌细胞
原文传递
麻风免疫中IL-12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华 翁小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抗麻风菌免疫主要依赖保护性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CMI)的建立,而选择性诱导Th1细胞分化是建立CMI的关键。在抗感染先天性免疫,IL-12是介导先天性免疫和决定适应性免疫发展的枢纽。本文对IL-12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产生和调... 抗麻风菌免疫主要依赖保护性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CMI)的建立,而选择性诱导Th1细胞分化是建立CMI的关键。在抗感染先天性免疫,IL-12是介导先天性免疫和决定适应性免疫发展的枢纽。本文对IL-12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产生和调节,IL-12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体外IL-12及其受体表达的调节,IL-12及其受体在麻风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il-12 il-12受体 免疫
下载PDF
IL-12及IL-12P40对NK抗肿瘤功能的免疫调节
11
作者 张继英 马安伦 +3 位作者 聂红 柏峻 余奇文 张冬青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以及IL 12P4 0含量的检测 ,观察其分子对NK细胞抗肿瘤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2、IL 12P4 0分子在NK细胞抗肿瘤功能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 12、IL 12P4 0分泌...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以及IL 12P4 0含量的检测 ,观察其分子对NK细胞抗肿瘤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2、IL 12P4 0分子在NK细胞抗肿瘤功能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 12、IL 12P4 0分泌水平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肿瘤患者外周血PBMC中CD3+、CD5 6+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肿瘤患者NK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Ddaudi的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③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经含肿瘤患者血清培养后 ,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④在肿瘤患者血清中 ,IL 12分泌水平为 14 3 31± 0 93pg ml,高于对照组 84 97± 3 7pg ml(P <0 0 5 ) ;IL 12P4 0含量为 2 2 4 90± 0 7pg ml,高于对照组 32 5 6± 0 7pg ml(P <0 0 5 )。⑤正常人NK细胞经不同浓度 ( 1μg ml、5 μg ml以及 10 μg ml)IL 12诱导后 ,在 5 μg ml、10 μg ml浓度NK细胞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肿瘤患者中 ,仅高剂量( 10g ml)IL 12组的杀伤率高于对照组。⑥这种诱导增高的NK细胞杀伤率可被外源性IL 12P4 0的加入而下调。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P4 0含量的增高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il-12P40 NK细胞 抗肿瘤功能 免疫调节 细胞毒性
下载PDF
IL-12p4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聪 刘芳 +3 位作者 张聪 陈顺华 曹立宇 尹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组织、9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例反应性淋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组织、9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中的表达。结果 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及92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22%、70.73%及0.00%、4.35%,20例RLH中未见IL-12p40及IL-12p70表达。IL-12p40、IL-12p70在CHL中及各亚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LBCL及RLH(P<0.05)。IL-12p40及IL-12p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IL-12p40与IL-12p70在CHL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IL-12p40、IL-12p70在CH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il-12P40 il-12p7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B7-CD28及IL-12、IL-10的相关性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黄茵 陈智 +3 位作者 徐承槐 李敏伟 蔡玲斐 金建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研究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B7 CD2 8分子及IL 1 2、IL 1 0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并培养乙肝疫苗强应答和无、弱应答者PBMCs ,以PHA或rHBsAg刺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0、CD86及CD2 8的表达 ;酶标法检测上清IL 1 2、IL 1 0... 目的 研究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B7 CD2 8分子及IL 1 2、IL 1 0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并培养乙肝疫苗强应答和无、弱应答者PBMCs ,以PHA或rHBsAg刺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0、CD86及CD2 8的表达 ;酶标法检测上清IL 1 2、IL 1 0的水平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rHBsAg刺激后 ,无、弱应答组与强应答组比较 ,CD80和CD86的表达率、IL 1 2和IL 1 0水平、细胞增殖反应均降低 ,差异显著 ;但CD4+、CD8+细胞CD2 8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HA刺激后 ,上述指标在2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一般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抗 HBs低下与CD80、CD86表达及IL 1 2、IL 1 0产生不足等有关 ,但无T细胞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流式细胞术 乙肝疫苗 B7-CD28 il-12 il-10 细胞培养
下载PDF
IL-12增强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结核杆菌的活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2 位作者 金齐力 贺文欣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性粒细胞 吞噬 活性氧 il-12
原文传递
IL-12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智锋 江金华 +2 位作者 李洁羽 陈强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和PBS对照组,瘤内注射IL-12后,观测荷瘤小鼠瘤体积、体重、一般状况的变化,IL-12瘤内注射后第30天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肝癌组织微环境中IL-12、INF-γ含量以及小鼠外周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2治疗后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NKp46,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3/CD158b、NKG2A/CD159a的表达。结果:第12、18、24、30天IL-12组荷瘤小鼠瘤体积均小于PBS组[(594.47±205.51)vs(832.10±187.49)mm3,(963.61±427.95)vs(1 350.87±468.23)mm3,(1 285.02±368.56)vs(1 975.49±655.54)mm3,(1 903.64±471.34)vs(2 568.77±784.68)mm3,均P<0.05]。IL-12组小鼠肝癌组织中IL-12与INF-γ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BS组[(2.96±1.02)vs(1.35±0.75)pg/ml,(12.26±4.11)vs(7.81±3.46)pg/ml,均P<0.05]。IL-12组与PBS组相比,血清ALT水平第7天显著升高[(73.85±10.71)vs(41.73±13.13)U/L;P<0.05],第14天达到高峰。IL-12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的表达较PBS组高(P<0.05),NKp46的表达未见明显升高;而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158b和CD159a表达较PBS组低(P<0.05)。结论:肝癌模型小鼠瘤体内IL-12注射可上调瘤组织内NK细胞活化性受体、IL-12、IFN-γ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活化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il-12 IFN-γ 移植性肝癌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甲状腺病患者血清中IL-12和IL-18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进安 张健 +2 位作者 徐利 买尔哈巴 吴哓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提供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者体内Th1/Th2平衡紊乱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Graves病(GD)、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HT)、2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 目的:提供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者体内Th1/Th2平衡紊乱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Graves病(GD)、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HT)、2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并检测GD患者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结果:GD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血中IL12、IL18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对照者的相应水平。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血中IL12和IL1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无差异。在GD和甲功正常的HT,IL18与IL12呈明显正相关。在GD,IL12和IL18均与其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活性呈正相关。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还存在IL12和IL18二者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显著性正相关。结论:提示Th1型细胞在GD和HT两种AITD的发病中均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Th2型免疫反应,促进向Th1型的转变来治疗GD时,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il-12 il-18 TH1/TH2
原文传递
五加皮抗肿瘤活性物质Age对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单保恩 段建萍 +5 位作者 张丽华 梁文杰 李巧霞 刘冀琴 张华 刘刚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对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 :Age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后 ,单核细胞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单核细胞与LPS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 ,经培养后与单独加入LPS相比TNF α分泌的量显著增加 ,显示了Age对LPS的单核细胞刺激有相加作用。经Age处理后 ,单核细胞的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 ,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荷瘤小鼠经口连续投入Age后 ,血清中和脾脏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12含量明显提高 ,单核细胞TNF α、IL 12mR NA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证明了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促进作用。结论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有效成分Age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通过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增强杀伤肿瘤或抵抗肿瘤发生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作用。该结果对五加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抗肿瘤活性物质 Age 单核细胞 TNF-Α il-12
下载PDF
绿脓杆菌制剂与IL-12在诱导人NK细胞IFN-γ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昀 范艳莹 +4 位作者 李丽 尹凌凡 杨滨燕 张宜俊 吴长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8-492,共5页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PPA和IL-12诱导IFN-γ产生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单独应用亚适剂量的IL-12或PPA刺激人PBMC或纯化NK细胞,不能诱导或只能诱导低水平IFN-γ的产生。当PPA和IL-12共同与人PBMC或纯化NK细胞孵育后,PP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IL-12协同诱导PBMC和纯化NK细胞产生大量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PA和IL-12协同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PPA与IL-12协同促进NK细胞IFN-γ的产生,提示PPA和IL-12能直接刺激NK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绿脓杆菌制剂 IFN-Γ il-12
下载PDF
转染IL-12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雯红 程建新 +1 位作者 史鹏飞 黄军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负载白细胞介素12(I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抗卵巢癌SKOV3作用的研究。方法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UC-MSCs(AdIL-12-MSCs),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蛋白及mRN...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负载白细胞介素12(I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抗卵巢癌SKOV3作用的研究。方法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UC-MSCs(AdIL-12-MSCs),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ELISA法检测AdIL-12-MSCs上清液中IL-1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外源性IL-12对SKOV3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AdIL-12-MSCs分泌的IL-12对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AdIL-12-MSCs上清液对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卵巢癌SKOV3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AdIL-12-MSCs后对移植瘤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成功转染UC-MSCs形成AdIL-12-MSCs,转染后细胞IL-1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表达。AdIL-12-MSCs分泌的外源性IL-12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卵巢癌SKOV3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P<0.05)。结论转染IL-12基因的UC-MSCs能够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IL-12基因,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卵巢癌SKOV3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il-12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微量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12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徐木珍 陈锋 +1 位作者 潘睿 聂钰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微量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1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按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微量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1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按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微量泵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其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1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9.4%(x^2=6.235,P<0.05);观察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β、IL-1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865、5.894,P<0.05)。结论布地奈德及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微量泵雾化吸人治疗哮喘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并可以降低血清IL-1β、IL-12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婴幼儿 布地奈德 硫酸沙丁胺醇 微量泵雾化吸入 il-1β、il-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