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B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郑磊贞 蔡威 +2 位作者 陈文森 王莉娜 沈洪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病例180例及其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308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进行多...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病例180例及其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308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以及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启动子区域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呈高度连锁不平衡(D’=0.862,R2=0.721,P=0.000),未发现IL-1B(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显性模型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 I)分别为0.95(0.62-1.47)和0.85(0.55-1.31);IL-1RN变异基因型(1/2和2/2)可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调整OR=1.32,95%C I=0.71-2.36);分层结果显示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组中,IL-1RN变异基因型(1/2、2/2)显著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调整OR=2.03,95%C I=1.02-4.80)。结论IL-1RN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b il-1RN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IL-1B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汉族人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江绍伟 章晓联 +2 位作者 宁勇 高尚民 姚群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9-96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84例胃癌患者和84例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的lL-1B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ylori感染率。结果:①胃癌患者IL-1B-511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人群(P<0·05),IL-1B-31T/T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4例胃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P<0·01)。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感染者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H.pylori感染者胃癌组织中IL-1B-511T/T基因型为主,提示IL-1B-511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ylori感染后中国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而IL-1B-31基因型与H.pylori感染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b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IL-1B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江绍伟 章晓联 高尚民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IL-1B-511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 目的通过研究IL-1B-511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广东省普通人群192例的基因型;(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Hp感染率、胃蛋白酶原I(PGl)、胃蛋白酶原Ⅱ(PGII)和胃泌素(Gastrin)的浓度。结果Hp阳性者PGI/PGII显著低于Hp阴性者(P<0.01),Hp阳性的IL-1B-511T/T基因型者PGI/PGII比值显著低于C/C和T/T基因型者(P均<0.05)。血清胃泌素浓度与IL-1B-511的基因型没有明确的关系(P>0.05)。结论在胃癌低发区,IL-1B-511基因型可能增加感染H.pylori后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b 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胃黏膜萎缩 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IL-1B基因多态性对胃黏膜组织中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绍伟 高尚民 +1 位作者 李健 胡胜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9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影响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或Hp)感染后胃黏膜IL-1β的表达。方法: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117名普通人群IL-... 目的: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影响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或Hp)感染后胃黏膜IL-1β的表达。方法: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117名普通人群IL-1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不同基因型普通人胃黏膜H.pylori阳性和阴性者的IL-1β表达的差异。结果:在胃窦组织中,H.pylori阴性个体的IL-1βmRNA的表达量极少,而H.pylori阳性个体有明显的表达;但在IL-1B-511T/T、C/C和C/T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在胃体组织中,H.pylori阴性者IL-1βmRNA无明显表达;而在H.pylori阳性者中,IL-1βmRNA表达显著增加(0·44±0·11和0·76±0·14,t=3·2,P=0·02)。而且H.pylori阳性IL-1B-511T/T基因型个体IL-1βmRNA表达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0·86±0·15、0·70±0·16和0·67±0·16,q=2·4和2·7,P=0·043和0·036)。结论:IL-1B基因多态性(-511位点)可促进H.pylori感染后胃体黏膜IL-1βmRNA的表达。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遗传学 白细胞介素-1 多态性 限制性长度片段 基因表达 幽门杆菌 il-1ΒMRNA 胃黏膜组织 基因多态性 il-1b H.pylori 不同基因型 幽门螺旋杆菌 mRNA表达 普通人群
下载PDF
IL-1B-511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江绍伟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IL-1B-51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51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以及与这些患...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IL-1B-51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51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以及与这些患者性别、年龄匹配的84例对照人群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感染率。结果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频率及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或P<0.01)。胃癌患者Hp阳性感染者IL-1B-511 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IL-1B-511 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感染后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b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麦粒灸调控IL-17对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a、IL-1b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梓珊 甘君学 +1 位作者 郭江燕 傅淑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37-41,83,共6页
目的:探索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炎效应的IL-17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艾灸组、艾灸组、IL-17过表达模型艾灸组(IL-17过艾组)、IL-17沉默模型艾灸组(IL-17沉艾组)、IL-17过表达模型组... 目的:探索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炎效应的IL-17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艾灸组、艾灸组、IL-17过表达模型艾灸组(IL-17过艾组)、IL-17沉默模型艾灸组(IL-17沉艾组)、IL-17过表达模型组和IL-17沉默模型组,前6组每组各9只,后2组每组各6只。大鼠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0.15 ml制作RA模型。造模后第2天进行慢病毒注射建立IL-17基因过表达、IL-17基因沉默模型。造模后第7天开始麦粒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天。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TNF-a、IL-1b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高于空白组;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低于模型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高于艾灸组(P<0.01);IL-17沉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低于艾灸组、空白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IL-17沉艾组IL-1b含量与艾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麦粒灸可能通过调控IL-17从而调节RA大鼠血清TNF-a含量,起到抑制RA滑膜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il-17 TNF-A il-1b 抗炎
下载PDF
IL-1B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年凤 韩素萍 +4 位作者 陈小军 朱慧 王莉娜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273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402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273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402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城乡等因素后,携带-511CT基因型比携带CC基因型个体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93%(调整OR=1.93,95%CI=1.00~3.72);携带-511TT基因型比携带-511CC基因型个体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115%(调整OR=2.15,95%CI=1.02~4.53)。分层分析表明,携带IL-1BT-31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仅在年龄≥50岁(调整OR=1.72,95%CI=1.01~2.93)、妊娠次数≥2次(调整OR=1.83,95%CI=1.07~3.11)和农村地区女性(调整OR=1.63,95%CI=1.04~2.54)中显著。IL-1RN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BC-511T多态性可能与江苏地区妇女的宫颈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l-1b il-1RN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IL-1B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红 张锡斌 皮亚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低发区广东省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3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3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低发区广东省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3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3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广东省84例胃癌患者和84例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的lL-1B-31基因多态性。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H.pylori感染率。结果:1)IL-1B-31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人群与胃癌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1·2%,χ2=1·0,P=0·3)。2)84例胃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81·0%vs59·5%,χ2=9·2,P=0·002,OR=2·9。结论:在胃癌低发区广东省,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2·9;IL-1B-31T/T基因型不是通过影响HP感染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通过遗传或其他途径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b 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高发区胃黏膜萎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志荣 陈斌 +2 位作者 李初俊 周韶璋 胡品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胃癌高发区IL-1B-511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萎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胃癌高发区(陕西)健康志愿者500例,人群按照年龄分成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等5组,每组100例。IL-1B-511... 目的:研究我国胃癌高发区IL-1B-511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萎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胃癌高发区(陕西)健康志愿者500例,人群按照年龄分成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等5组,每组100例。IL-1B-511基因多态性的分析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浓度和PGⅠ/PGⅡ比值作为胃黏膜萎缩的指标,血清PGⅠ、PGⅡ浓度和抗Hp-IgG抗体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PGⅠ的浓度与PGⅠ/PGⅡ的比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各年龄组中,IL-1B-511T/T基因型Hp阳性者其血清PGⅠ及PGⅠ/PGⅡ低于相应年龄组Hp阴性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IL-1B-511T/T基因型"、"年龄段"和"Hp"对"PGⅠ/PGⅡ比值"有显著影响(P<0.05、P<0.05和P<0.01)。结论:我国胃癌高发区胃黏膜萎缩的发生与IL-1B-511T/T基因型、年龄和Hp感染有密切关系,IL-1B-511T/T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黏膜萎缩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 螺杆菌 幽门 胃蛋白酶原类 胃黏膜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1B、IL-2、IL-4和IL-6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练祥 章丽影 《肝脏》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一般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损害是由于免疫引起免疫损伤和免疫紊乱所致。为探讨一些重要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作用,本文对69例不同临床类型CHB患者血清联合进行TNFα、IL1B、IL2、IL4和IL6测定。现报... 一般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损害是由于免疫引起免疫损伤和免疫紊乱所致。为探讨一些重要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作用,本文对69例不同临床类型CHB患者血清联合进行TNFα、IL1B、IL2、IL4和IL6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诊断 TNF-α il-1b il-2
下载PDF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IL-1B gene polymorphism an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in younger healthy volunteers 被引量:6
11
作者 Sheng Hu Qi-Bing Song +4 位作者 Ping-Fang Yao Qing-Long Hu Ping-Jin Hu Zhi-Rong Zeng Rui-Ping P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1期6549-6553,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L-1B-511 gene polymorphism on IL-1B mRNA expression and gastric acid output in individual with or without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METHODS: IL-1B mRNA expression 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L-1B-511 gene polymorphism on IL-1B mRNA expression and gastric acid output in individual with or without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METHODS: IL-1B mRNA expression an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in 117 health volunteers were assayed using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d gastric juice assay, respectively. Pepsinogen (PG) Ⅰ and Ⅱ of 255 subjects (including 117 health volunteers) were also examined.RESULTS: T/T genotype individuals with H pylori infection had a more decreased PG Ⅰ/Ⅱ ratio. In gastric antrum mucosa, the individuals with H pylori infection had higher IL-1B expression than those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each genotype. In gastric corpus, the individuals with H pylori infectio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L-1B expression than those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IL-1B-511T/T genotype was markedly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enotypes. Both maximal acid output and basic acid output were similar among each genotype in IL-1B-511 gene locus, regardless of H pylori infection.CONCLUSION: IL-1B-511 T allele does not decrease gastric acid output, although it has a stimulated influence on IL-1B expression. Consequently, the pathway,through which IL-1B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might not depend on low acid, but on the other regula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b基因 基因多态型 胃酸 身体检查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B、TNF-α、IL-10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12
作者 苗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3期63-64,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的、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和感染等因素密切...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的、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嘲。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比如IL-1B、TNF-a、IL—10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验证这一点,我院测定了45例患者血清IL-1B、TNF—a、IL-10的表达水平,并与25例正常人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il-1b TNF-A il-10 血清 临床意义 患者 粘液脓血便
下载PDF
IL-1RN和IL-1B基因多态性与脑外伤后脑出血事件的关系
13
作者 Hadjigeorgiou G.M. Paterakis K. +1 位作者 Dardiotis E 方伯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30-31,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interleukin (IL) 1RN and (-511) IL-1B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brain hemorrhagic even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Methods: Data fr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interleukin (IL) 1RN and (-511) IL-1B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brain hemorrhagic even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Methods: Data from brain CT, Glasgow Coma Scale (GCS) at admission, and 6-month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and mod ified Rankin Scale (mRS) were collected for 151 prospectively recruited patients with TBI. IL-1RN and IL-1B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standard methods. Presence vs absence of any type of brain hemorrhage was the main outcome. Type o f brain hemorrhage, GCS at admission, and 6-month GOS and mRS were secondary ou tcomes. Odd ratios (ORs) and corresponding 95%CI were calcul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 adjusted models, the associations were controlled for a ge, gender, diffuse brain edema, volum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GCS at admission. p values less than 0.01 were considered sign ifica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carriers, IL-1RN allele 2 carriers had highe r odds of having cerebral hemorrhages after TBI (adjusted OR = 4.57; 95%CI = 1. 67 to 12.96; p = 0.004). The associations for (-511) IL-1B polymorphism were n 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inte rleukin-1RN allele 2 and posttraumatic brain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b il-1RN 脑外伤 出血事件 基因多态性 神经外科 出血类型 弥漫性脑水肿 携带者
下载PDF
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B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宇明 肖阳 +1 位作者 陈宁 柳息洪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该保护作用对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栓线(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 目的: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该保护作用对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栓线(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蝎毒活性多肽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中IL-1B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蝎毒活性多肽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为学评分,改善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并可以显著减少海马IL-1B阳性细胞的数量(P<0.05)。结论:蝎毒活性多肽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其减少脑缺血早期IL-1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活性多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行为学评分 白细胞介素-1b
原文传递
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分析
15
作者 刘佳 李芳菲 +1 位作者 梁晓龙 牛家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55-58,67,共5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口腔检... 目的分析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口腔检查健康人群6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龈沟液IL-1、IL-1β、IL-6、IL-10表达水平,检测全血DNA中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糖尿病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1.987、28.911、14.201、16.562、21.315、19.146、-45.554、-57.942,P<0.05),各组龈沟液中IL-1、IL-1β、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0、-10.316、-10.686、10.713;t=-9.567、-6.422、-9.904、3.944,P<0.05)。观察组IL-1基因rs7413228、IL-1β基因rs2356789、IL-6基因rs5357964、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相关(P<0.05)。IL-1基因rs7413228位点等位基因T、IL-1β基因rs2356789位点等位基因T、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相关(P<0.05)。IL-1基因rs7413228、IL-1β基因rs2356789、IL-6基因rs5357964、IL-10基因rs4543211位点多态性是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L-1、IL-1β、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牙周炎易感性相关,临床可通过检验患者基因多态性评估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牙周炎 il-1 il-1Β il-6 il-10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IL-1A和IL-1B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俊仙 朱冬林 +4 位作者 安慧茹 赵卫国 梁艳 阳幼荣 吴雪琼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9-325,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A和IL-1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结核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1032例结核病患者和1008例非结核病患者的IL-1A和IL-1B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IL-1A和IL-1B各单...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A和IL-1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结核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1032例结核病患者和1008例非结核病患者的IL-1A和IL-1B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IL-1A和IL-1B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活动性结核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筛选出的5个IL-1A和IL-1B标签SNP位点中,rs2853550和rs3783526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分布差异(分别为P=0.047和P:0.034)。IL-1BSNPlrs2853550(P=0.025,OR=1.302,95%CI=1.034~1.640,TCvs.CC)具有显著的结核风险,而其他两个IL-1B位点及IL-1A的2个SNP位点则与结核发病无显著关联。在Akaike信息标准(AIC)定义的显性遗传模型下,IL-1BSNPlrs2853550[P=0.019,OR:1.308,95%CI=1.045—1.638,(TC+TT)vs.CC]位点表现出显著的结核风险。而在隐性遗传模型下发现IL-1ASNP2rs3783526[P=0.040,OR=0.764,95%CI:0.591~0.988,GGVS.(AA+GA)]位点具有结核抗性,结核风险减少。在IL一1B基因的单体域中,“TG”相比频率最高的“CA”表现出显著的结核风险(P=0.032,OR=1.265,95%CI=1.020~1.567)。IL-1A内单体型中含“GA”的双单体型和IL-1B的单体型中含“TG”的双单体型,1份拷贝时,都表现出显著的结核风险(P=0.014,OR=1.403,95%CI=1.072—1.836;P=0.013,OR=1.339,95%CI=1.063~1.688)。IL-1B的单体型中含“CG”的双单体型,在2份拷贝时,则带有结核抗性(P=0.006,OR=0.664,95%CI=0.494~0.891)。结论IL-1Brs285355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结核易感性密切相关,IL-1Ars3783526基因GG基因型可能具有结核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易感性 IL一1A il-1b 基因多态性 MassARRAY
原文传递
IL-1基因多态性对胃粘膜TNF-α、NF-κB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焕朝 冯觉平 +5 位作者 魏少忠 张克亮 李广灿 胡德胜 胡艳萍 胡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IL-1的基因多态性影响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多态性分析和血清H.pylori抗体测定,收集105例癌低发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L-1-511T/T基因型32名(13名H.pylori+),C/C基因型36名(15名H.pylori+),C/T基因型37... 目的探讨IL-1的基因多态性影响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多态性分析和血清H.pylori抗体测定,收集105例癌低发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L-1-511T/T基因型32名(13名H.pylori+),C/C基因型36名(15名H.pylori+),C/T基因型37名(14名H.pylori+)。结果在胃体组织,H.pylori阴性个体TNF-α和NF-κB表达量极少,而且IL-1B-511各基因型间也无显著差异。在H.pylori阳性个体,胃体部TNF-α和NF-κB mRNA有较为明显的表达,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1.20±0.17vs.0.87±0.18和0.94±0.16;1.10±0.16vs0.90±0.15和0.97±0.17,F=33.4和12.9,P=0.0001和0.001。H.pylori阴性的NF-κB mRNA活性很低。在H.pylori阳性个体,NF-κB活性显著增加。而且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0.99±0.12vs0.89±0.15和0.90±0.14,F=5.6,P=0.005。结论H.pylori感染促进TNF-α和NF-κBmRNA表达,上调NF-κB活性,在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更明显。提示H.pylori感染后,存在IL-1B基因多态性→IL-1β↑→炎症细胞因子↑→胃癌发生的完整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il-1b 多态性 TNF-Α NF-Κb 炎症
下载PDF
IL-1B-31及-51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相东 裴凤艳 +2 位作者 申红 王海英 汪运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0-710,共1页
目前,IL-1B基因启动子区-31位点SNP与结核易感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结核 相关性 基因启动子区 il-1b 国内外 SNP
原文传递
IL-1b、IL-1RA基因多态性与习惯性流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磊 刘睿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011-2012,共2页
关键词 il-1RA基因多态性 il-1b 习惯性流产 反复自然流产 免疫排斥反应 染色体异常 激素因素 解剖因素
原文传递
IL-1β通过NF-κB促进大鼠内侧颞叶癫痫慢性进展
20
作者 甘娜 孔惠敏 +3 位作者 马玉平 彭镜 吴丽文 尹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beta(IL-1β)在大鼠内侧颞叶癫痫(MTLE)模型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关系。方法利用匹罗卡品诱导SD鼠发作癫痫制成MTLE模型,并于制模成功后0.5h侧脑室注射IL-1β,于慢性期(8w),利用行为学... 目的探讨白介素1-beta(IL-1β)在大鼠内侧颞叶癫痫(MTLE)模型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关系。方法利用匹罗卡品诱导SD鼠发作癫痫制成MTLE模型,并于制模成功后0.5h侧脑室注射IL-1β,于慢性期(8w),利用行为学观察、脑电图检测观察模型鼠自发癫痫的情况,利用Nissl染色和Timm染色观察模型鼠海马神经元脱失和苔藓纤维增生情况;利用凝胶迁移电泳(EMSA)和免疫组化(IHC)观察海马内NF-κB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IL-1β可以提高匹罗卡品诱导的MTLE模型鼠慢性期自发癫痫的发生率,且加重海马内神经元脱失和苔藓样纤维增生,并且NF-κB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和单纯匹罗卡品诱导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β通过NF-κB促进匹罗卡品诱导的MTLE模型鼠癫痫慢性自发发作,是导致MTLE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beta 核因子-Κb 内侧颞叶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