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毁损伤
1
作者 郭永明 李顺华 罗鸿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毁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Gustilo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左侧6例,右侧4例;年龄18~58岁;交通伤6例,机器伤4例;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毁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Gustilo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左侧6例,右侧4例;年龄18~58岁;交通伤6例,机器伤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cm×8 cm~16 cm×20 cm;骨缺损长度5~12 cm。入院后均根据伤情急诊以显微外科技术重建伤肢血运,二期采用植皮或游离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三期以Ilizarov技术修复骨缺损。10例患者出院后均定期复查,小腿创面愈合情况,外固定支架是否稳固、有无偏斜,是否有创面或钉道感染,根据X线观察新生骨矿化情况,动态调整搬运速度。结果术后10例患者均保肢成功,软组织缺损、骨缺损均完全修复,骨折断端均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LEFS评分:优2例,良5例,可3例。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优1例,良3例,可3例,差3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毁损伤,保肢率高,可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ilizarov技术 小腿 GustiloⅢC型毁损伤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
2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折复位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观察组接受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Kofoed、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皮瓣血运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皮瓣血运状态,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 胫腓骨骨折 踝周软组织缺损 下肢功能 皮瓣感觉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传统清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袁炜庆 周游 +2 位作者 曾子腾 梁朝鑫 杨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传统清创内固定术在胫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中,我们从广西骨伤医院收集了2021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45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将其划分成两个组 一个接受Ilizarov骨搬运技术的观察组,另一个则... 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传统清创内固定术在胫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中,我们从广西骨伤医院收集了2021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45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将其划分成两个组 一个接受Ilizarov骨搬运技术的观察组,另一个则接受传统的清创内固定手段的对照组。经过术后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我们可以准确地评估两种治疗技术的效果,包括两组的骨缺损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及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症。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骨折修复状况良好,其骨缺损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及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在术后1周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方面表现出色,它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恢复期,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此外,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清创 骨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用于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4
作者 闫福成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用于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仲德骨科医院收治的106例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用于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仲德骨科医院收治的106例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显微外科结合Orthofix外固定技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更短,骨延长长度更短,愈合指数更高(均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用于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ilizarov外固定 胫骨外露伴骨缺损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 陈伟伟 +1 位作者 李翠花 曹海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髋-膝-踝角(HKA)和胫股角(FTA)]。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活动度及总分维度等不同方面KSS评分均持续升高,疼痛、缺陷扣分等维度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ROM及HSS评分均持续升高,而VAS评分则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肢负重位HKA持续增大,FTA持续减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能够快速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其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矫正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老年 ilizarov矫形技术 疼痛 关节稳定性 下肢负重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对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邱华骥 王清玉 +3 位作者 余兰伟 韩大为 陈妍 刘子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于术后12周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和术后12周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患肢踝肱指数(ABI)、患足皮温、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两组对象生活质量状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5/35),与对照组[88.57%(31/35)]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周,两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DSQL中各维度(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针道感染、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能有效调节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修复因子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邱华骥 余兰伟 +2 位作者 陈妍 刘子文 韩大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20-25,共6页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下简称Ilizarov技术)在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2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下简称Ilizarov技术)在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2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Ilizarov技术组41例和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术(以下简称开放手术)组41例。其中Ilizarov技术组行Ilizarov技术治疗,开放手术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患侧行X线检查,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和跟骨宽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FS)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对两组患侧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开放手术组,Ilizarov技术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1、3、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术前,两组术后6个月患侧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均显著增加,跟骨宽度则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跟骨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MF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Ilizarov技术组患侧MFS评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开放手术组为21.95%,Ilizarov技术组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骨骨折 ilizarov技术 移位骨折 开放手术 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PGE2、NGF的影响
8
作者 许英 贺银习 +2 位作者 周红艳 张彩霞 刘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6期1750-1754,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的100例糖尿...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的100例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髓内钉组(逆行髓内钉治疗,n=40)和外固定架组(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n=60)。比较两组患者关节骨融合率、愈合时间、术后临床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血清PGE2、NGF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外固定架组关节骨融合率高于髓内钉组,愈合时间短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血清PGE2、N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外固定架组低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外固定架组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末次随访时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是治疗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的有效选择,可调节血清疼痛-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关节骨融合率,缩短愈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逆行髓内钉 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 踝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联合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梅晓龙 张涛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陆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更短,骨愈合指数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下肢骨缺损,不仅可缩短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炎症,而且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缺损 ilizarov骨搬移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中医三期辨证陇中自制药联合Ilizarov环形外架治疗复杂胫骨骨折18例
10
作者 毕军伟 刘红喜 +5 位作者 周君 杨文博 彭冉东 马宏武 岳海珠 赵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4214-4216,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骨折三期辨证观察陇中自制药联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胫骨骨折1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骨髓炎科2018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8例胫骨粉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 目的:基于中医骨折三期辨证观察陇中自制药联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胫骨骨折1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骨髓炎科2018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8例胫骨粉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折固定,术后基于中医骨折治疗的三期辨证使用院内自制药(早期消肿止痛合剂,中期损伤胶囊,后期温肾强骨丸),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拆除外固定架时间,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价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31个月,平均随访(21.50±10.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9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5±4.62)个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1~22个月,平均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5±6.37)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8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7.8%。结论:基于中医骨折三期辨证陇中自制药联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复杂粉碎性闭合/开放性胫骨骨折,整体与局部兼顾,治标与治本结合,可明显改善症状及促进骨折愈合,优势明显及效果确切,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自制药 中医三期辨证 ilizarov外固定架 复杂胫骨骨折
下载PDF
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真 吴靖宇 +4 位作者 王鹏儒 牛俊克 栗启迪 陈宏峰 贺喜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的21例陈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桡骨头脱位... 目的 探讨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的21例陈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桡骨头脱位复位情况和并发症。比较患儿术前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末次随访,按Mackey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陈旧桡骨头脱位均成功复位,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截骨处不愈合等并发症。1例钉道感染患儿经换药后得到控制。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臂旋转活动度,以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尺骨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方法简单,术中无需松解肘关节及重建环状韧带,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孟氏骨折 儿童 ilizarov 尺骨截骨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效果对比
12
作者 严敦 刘秋亮 +5 位作者 秦攀 赵伟 周迪鸣 员夏飞 韩亚辉 张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术后形态及功能结果,对比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通过评估术后形态及功能结果,对比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27例(37足)、对照组(跟腱延长术治疗)28例(34足)。应用Diméglio评分方法进行形态学评估、Laaveg-Ponseti评分方法进行功能学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形态及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5~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Diméglio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aveg-Ponset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年龄与Laaveg-Ponseti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照组年龄与Laaveg-Ponseti分级呈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渐进式畸形矫正方法,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所取得的形态和功能结果优于跟腱延长术,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适用于年龄较大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ilizarov外固定架 微创手术 跟腱延长术
下载PDF
能谱CT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现状
13
作者 李海涛 王栋 +2 位作者 李福林 李超 张永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Ilizarov骨搬移术是由俄罗斯专家Ilizarov基于牵张成骨原理提出的手术技术,在牵张成骨区形成新生骨痂,可有效治疗骨缺损^([1-2])。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骨折数量明显增多,下肢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 Ilizarov骨搬移术是由俄罗斯专家Ilizarov基于牵张成骨原理提出的手术技术,在牵张成骨区形成新生骨痂,可有效治疗骨缺损^([1-2])。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骨折数量明显增多,下肢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为常见,复杂性创伤常导致部分骨质缺失。此外,慢性骨髓炎、骨折术后骨不愈合、下肢骨肿瘤切除术也可导致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慢性骨髓炎 ilizarov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肢开放性骨折 骨搬移术 骨肿瘤切除术 胫骨骨缺损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14
作者 孙庆禄 高鸣 +1 位作者 田连国 胡志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皮瓣修复+Ilizarov骨搬运术,研究组采取Ilizarov骨短缩-延长+皮瓣修复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研究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表评分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可促进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及骨折愈合,恢复机体功能,且可减轻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 皮瓣修复术 胫腓骨骨折 软组织缺损 功能康复 氧化应激
下载PDF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昇 叶佳 +2 位作者 刘洋 李成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112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Or... 目的 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112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骨延长长度、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延长长度、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703),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568,P=0.033;χ^(2)=4.747,P=0.02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17,P<0.05)。结论 Ilizarov、Orthofix外固定架均可促进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概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 胫骨大段骨缺损
下载PDF
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矫正青少年严重膝内翻畸形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晓帆 梁答 +3 位作者 吴明禹 马振 张凯 钟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975-979,共5页
目的 研究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矫正青少年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矫形骨科的13例(15膝)青少年严重膝内翻患者,行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其中男8例(61... 目的 研究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矫正青少年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矫形骨科的13例(15膝)青少年严重膝内翻患者,行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其中男8例(61.54%),女5例(38.46%);年龄9~17岁,平均(13.57±2.71)岁;畸形部位:左膝9侧(60%),右膝6侧(40%)。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解剖学股胫角(anatomic femur tibia angle,a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术前以及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13例(15膝)膝关节畸形患者获得24~39个月随访,平均(29.63±3.2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中患者aFTA及LDFA显著减小(P<0.001),MPTA显著增大(P<0.001)。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异常(P>0.05),OKS显著降低(P<0.001),HSS显著提高(P<0.001)。结论 下肢多部位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显著,选择此种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畸形 青少年 ilizarov技术 保膝治疗 下肢多部位截骨
下载PDF
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李发祥 方有生 +3 位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崔留超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0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掌指骨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0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掌指骨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⑴创伤性骨缺损:一期急诊行“地毯式”清创及相应修复手术,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yrlate,PMMA)填充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同时给予骨水泥覆盖;二期:行带蒂皮瓣或植皮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伤口愈合6~8周后去除骨水泥行自体骨移植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⑵感染性骨缺损:一期彻底清创、PMMA填充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或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者给予彻底清创修复创面;二期方案同创伤性骨缺损。术后均给予预防或控制感染、观察患指(肢)及皮瓣血运等对症处理,均早期(2周)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17例术后随访5~29个月,移植骨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9周(10.5~14.0周),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6例伤口均甲级愈合,1例延期愈合,移植骨愈合优良率为82.35%。根据随访结果,骨折愈合康复结束后手部功能评估:优5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70.47%。均实现保指(肢)的目的,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手功能。结论应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治疗掌指骨创伤性及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方法疗效可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损伤小,且移植骨愈合率高、愈合快、并发症及风险小等优点。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手的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Masquelet技术 大段 掌指骨骨缺损 ilizarov Mini-Fixator
下载PDF
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李发祥 方有生 +3 位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崔留超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接上期)3讨论手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是最常受伤的部位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目前临床各种严重手外伤较为常见,且常合并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其中骨缺损的重建是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治疗、研究的热点及... (文接上期)3讨论手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是最常受伤的部位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目前临床各种严重手外伤较为常见,且常合并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其中骨缺损的重建是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治疗、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骨缺损即骨骼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分为容积性骨缺损和结构性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Masquelet技术 大段 掌指骨骨缺损 ilizarov Mini-Fixator
下载PDF
续骨强筋方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愈合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彭辉 方旭 +2 位作者 陆生林 李逸帆 莫建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续骨强筋方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 目的探究续骨强筋方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和研究组(44例,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且术后连续服用续骨强筋方2周),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BGP、IGF-1、BMP-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续骨强筋方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可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改善骨代谢,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续骨强筋方 ilizarov外固定架 骨代谢
下载PDF
续骨强筋方辅助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探究
20
作者 彭辉 方旭 +2 位作者 李逸帆 莫建明 苏柱程 《大医生》 2023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续骨强筋方辅助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8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目的 探讨续骨强筋方辅助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8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续骨强筋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血清指标[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GP、IGF-1及BMP-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续骨强筋方辅助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骨代谢因子,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骨强筋方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ilizarov外固定架 骨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