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OS抑制剂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柏峰 刘永锋 +5 位作者 夏丽萍 程颖 成东华 王晓东 李铁民 赵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胰腺缺血30 min,再灌注时间分别为2、4、6、12、24 h;AG组静脉注射氨基胍(40、60、80 mg/k... 目的:探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胰腺缺血30 min,再灌注时间分别为2、4、6、12、24 h;AG组静脉注射氨基胍(40、60、8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使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淀粉酶活性随再灌注时间的变化,定量分析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胰腺组织中的活性,并对胰腺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I/R组血清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再灌注4 h后NO水平达到高峰,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AG 组血清NO水平及淀粉酶活性低于I/R组(P<0.01).I/R 组再灌注4 h后iNOS活性显著增强,AG组i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6 h后I/R组开始出现胰腺损伤的表现,AG组未见胰腺组织明显损害表现.再灌注4 h后I/R组见iNOS强阳性染色,AG组中未见iNOS阳性染色,二者比较有显性差异(4391±127 vs 33±4,P<0.01). 结论: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中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胰腺缺血 inos抑制剂 大鼠 NO水平 氨基胍 保护作用 淀粉酶活性 结论 等量
下载PDF
iNOS抑制剂对大鼠腹主动脉瘤平滑肌凋亡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林华鹏 乔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建立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阐述iNOS抑制剂对大鼠腹主动脉瘤平滑肌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小腹主动脉瘤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弹力蛋白酶(25 U/mL)灌注大鼠腹主动脉建立SD大鼠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阴性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注腹... 目的:建立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阐述iNOS抑制剂对大鼠腹主动脉瘤平滑肌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小腹主动脉瘤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弹力蛋白酶(25 U/mL)灌注大鼠腹主动脉建立SD大鼠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阴性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注腹主动脉(27只),术后阴性对照组(27只)和阳性对照(27)组均予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术后腹腔内注射iNOS抑制剂药物盐酸氨基胍(200 mg/kg),术后第2、7、14天分别取大鼠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O的含量,腹主动脉瘤标本行iNOS免疫组化、TUNEL染色检测动脉瘤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应用弹力蛋白酶灌注大鼠腹主动脉建立腹主动脉瘤灌注模型成功率高,阳性对照组成瘤率分别为10%、60%、80%,治疗组分别为:0、10%、20%,阴性对照组无动脉瘤形成,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中NO含量从第2天开始逐渐升高,7 d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血清中的NO含量比其他两组低(P<0.05);iNOS在阳性对照组中强表达,在其它两组轻度表达;TUNEL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中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自7 d后呈明显增大趋势,至观察结束(2周)逐渐增高,阳性对照组比阴性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iNOS抑制显著降低血清中NO含量,减轻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了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为临床应用iNOS抑制剂治疗和控制AAA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大鼠模型 inos抑制剂 NO 凋亡
下载PDF
iNOS抑制剂aminoguanidine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相半暗带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张绍东 连睿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inos抑制剂 脑缺血再灌注 氨基酸 半暗带 动物实验 AMinoGUANIDINE
下载PDF
iNOS介导脑缺因损伤及iNOS抑制剂研究
4
作者 朱东亚 邓强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年第3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inos 脑缺血损伤 inos抑制剂 尼莫地平 动物实验
下载PDF
iNOS抑制剂SMT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淋巴管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姚晓 张立平 +1 位作者 于桂英 王晓庆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急性内毒素血症中对淋巴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SMT)对内毒素血症中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肠系膜淋巴管进行动态观测 ,并用硝酸...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急性内毒素血症中对淋巴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SMT)对内毒素血症中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肠系膜淋巴管进行动态观测 ,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LPS组肠系膜淋巴管管径比正常扩大 ,运动频率降低 ,淋巴管运动指数下降。LPS +SMT组则有显著改善。随时间延长LPS组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 ,LPS +SMT组则有明显下降。结论 :内毒素血症中NO过量产生 ,使肠系膜淋巴管扩张 ,收缩减弱。内毒素血症早期应用iNOS抑制剂SMT可维持淋巴微循环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抑制剂 SMT 内毒素血症 淋巴管运动
下载PDF
高效选择性iNOS抑制剂1400W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俐 LE Che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10-15,共6页
选用高效选择性 i NOS抑制剂 1 4 0 0 w治疗 96只雄性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观测去神经完全缺血 3小时大鼠提睾肌再灌注 90分钟期间滋养动脉血管管径恢复率及血液流动率变化 ,探讨选择性抑制i NOS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 选用高效选择性 i NOS抑制剂 1 4 0 0 w治疗 96只雄性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观测去神经完全缺血 3小时大鼠提睾肌再灌注 90分钟期间滋养动脉血管管径恢复率及血液流动率变化 ,探讨选择性抑制i NOS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发现 ,大鼠提睾肌去滋养神经后完全缺血 3小时 ,随着血循环的重建 ,PBS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为 2 0 % ,70 %的实验动物在灌注半小时内血管管径及血流恢复率仅为缺血前的 60~ 80 % ;而 1 4 0 0 W组 ,“无复流”现象降低至 5% ,90 %的实验动物在灌注 1 0分钟后血管管径及血流速率均增至缺血前的 1 1 0~ 1 2 0 % ,肌肉表面光洁度基本正常。此外 ,注射 PBS与 1 4 0 0 W后 ,连续测量大鼠的血压、呼吸、脉搏三大生命体征 2小时 ,生命体征平稳。从而表明 ,1 4 0 0 W通过选择性高效抑制 i N-OS,能够减轻或消除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选择性inos抑制剂
下载PDF
选择性iNOS抑制剂1400W对猪内毒素血症血流动力学及肠黏膜-动脉PaCO_2差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 姚尚龙 袁世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inos抑制剂 内毒素血症 血流动力学 感染性休克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二硫戊环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及其iNOS/PAF双重抑制剂活性(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奕华 HUSSAINI Isa M SHEN Tsung Y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 :研究双重作用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 :合成二硫戊环衍生物和类似物 ,研究这些化合物及选择性的PAF受体拮抗剂L6 5 9,989对PAF受体的结合 ,和对IFN γ或LPS诱导的NO生成 ,以及对i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 4 0个新化合物 ,其... 目的 :研究双重作用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 :合成二硫戊环衍生物和类似物 ,研究这些化合物及选择性的PAF受体拮抗剂L6 5 9,989对PAF受体的结合 ,和对IFN γ或LPS诱导的NO生成 ,以及对i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 4 0个新化合物 ,其中 19个在不同程度上抑制NO生成。选择 3个活性最高的化合物 (2 ,19,2 0 )进行深入研究 ,发现它们能抑制iNOSmRNA的表达 ,其抑制NO生成的效力从高到低依次为 :19,2 0 ,2 ,L6 5 9,989,其拮抗PAF受体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L6 5 9,989,2 0 ,2 ,19。L6 5 9,989对NO生成和iNOSmRNA表达无影响。受试物的PAF受体拮抗活性与iNOS抑制活性之间无简单关联。结论 :二硫戊环类化合物是iNOS表达的新型调控剂 ,其中一些具有抑制iNOS的诱导和拮抗PAF受体的双重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inos抑制剂 PAF受体拮抗 双重作用 合成 活性
下载PDF
二硫戊环胍类和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iNOS/PAF双重抑制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德传 张奕华 +2 位作者 彭司勋 朱东亚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 :寻找iNOS/PAF双重抑制剂。方法 :以PAF受体拮抗剂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化合物为先导物 ,在其结构中引入有iNOS抑制活性的胍基和脒基 ,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和PAF受体拮抗活性。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二硫戊环胍类... 目的 :寻找iNOS/PAF双重抑制剂。方法 :以PAF受体拮抗剂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化合物为先导物 ,在其结构中引入有iNOS抑制活性的胍基和脒基 ,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和PAF受体拮抗活性。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二硫戊环胍类化合物 (WG1 10 )和二硫戊环脒类化合物 (WM1 4)。初步药理试验表明 ,化合物WG3、4、7-9具有显著的iNOS抑制活性 ,其中WG8的活性与正在Ⅲ期临床研究的对照药氨基胍相当 ,WG3、4、9的活性大于氨基胍。化合物WG1、7、10 、WM1、4具有显著的PAF受体拮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PAF双重抑制 PAF受体拮抗荆 inos抑制剂 二硫戊环类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S-烃基-1-烃基-3-[4-(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的合成及其iNOS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云根 华维一 +2 位作者 朱东亚 时煜 封小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巯基 )苯基 ]异硫脲化合物 ( 6和 8) ,其结构经 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 ,2 0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 i NOS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6b,8d和 8f的 i NOS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烃基-1-烃基-3-[4-(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 合成 inos抑制剂 抑制活性 败血性休克 炎症
下载PDF
烷基双胍硫酸盐的合成及iNOS抑制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户安军 吕春绪 王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6-358,共3页
二腈二胺在60℃下与硫酸铜反应1 5h得配合物(Ⅰ);然后分2次加入烷基胺(间隔时间为1h)于70℃(对Ⅱa、Ⅱb)或80℃(对Ⅱc~Ⅱe)下反应10h合成了5种烷基双胍硫酸盐(Ⅱa~Ⅱe),Ⅱa、Ⅱb、Ⅱc、Ⅱd、Ⅱe的收率分别为83 75%、84 21%、88 45%、8... 二腈二胺在60℃下与硫酸铜反应1 5h得配合物(Ⅰ);然后分2次加入烷基胺(间隔时间为1h)于70℃(对Ⅱa、Ⅱb)或80℃(对Ⅱc~Ⅱe)下反应10h合成了5种烷基双胍硫酸盐(Ⅱa~Ⅱe),Ⅱa、Ⅱb、Ⅱc、Ⅱd、Ⅱe的收率分别为83 75%、84 21%、88 45%、87 62%、86 51%,以元素分析、IR、NMR、UV对化合物Ⅱa~Ⅱe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对化合物Ⅱa~Ⅱe及配合物(Ⅰ)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Ⅱb及配合物(Ⅰ)有iNOS抑制活性,其中配合物(Ⅰ)的活性强于对照物氨基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双胍硫酸盐 配合物 inos抑制剂
下载PDF
1-烃基(或氢)-3-[4-(5-取代苯并咪(噻)唑-2-巯基)苯基]硫脲的合成及其iNOS抑制活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云根 罗穗 +1 位作者 华维一 朱东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设计和合成出新的硫脲衍生物并研究其对iNOS的抑制活性。方法以2巯基5取代苯并咪(噻)唑(1)为原料,经缩合和还原得到2(4氨基苯硫基)5取代苯并咪(噻)唑(3),3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反应后再水解得到单取代的硫脲(5),或3与异硫氰酸烃基酯... 目的设计和合成出新的硫脲衍生物并研究其对iNOS的抑制活性。方法以2巯基5取代苯并咪(噻)唑(1)为原料,经缩合和还原得到2(4氨基苯硫基)5取代苯并咪(噻)唑(3),3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反应后再水解得到单取代的硫脲(5),或3与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1,3双取代硫脲(6)。按NO试剂盒方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13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e~6i的iNOS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抑制剂 硫脲 合成 败血性休克 炎症
下载PDF
2,5-二芳基-1,3-氧硫戊环化合物的合成及iNOS/PAF双重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国燕 张奕华 +1 位作者 奚涛 彭司勋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寻找既能抑制iNOS又能拮抗PAF受体的化合物。方法以具有PAF受体拮抗活性的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为先导物 ,合成其生物电子等排体氧硫戊环化合物 ,并在其 2位芳环上引入具有iNOS抑制活性的基团 ,测定目标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 目的寻找既能抑制iNOS又能拮抗PAF受体的化合物。方法以具有PAF受体拮抗活性的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为先导物 ,合成其生物电子等排体氧硫戊环化合物 ,并在其 2位芳环上引入具有iNOS抑制活性的基团 ,测定目标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和PAF受体拮抗活性。结果合成了 2 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物 ,其中 9个化合物 (Ⅰ2 ~Ⅰ7、Ⅰ10 、Ⅱ5、Ⅱ6)的iNOS抑制活性强于正在Ⅲ期临床的iNOS抑制剂氨基胍。PAF受体拮抗活性测试表明 ,Ⅰ4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ZH 2 ,Ⅰ5活性与ZH 2相当 ,Ⅰ2 、Ⅰ6、Ⅰ8、Ⅰ10 和Ⅱ5、Ⅱ6活性稍低于ZH 2。结论Ⅰ4、Ⅰ5具有较高的iNOS/PAF双重抑制活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制备 化学合成 2 5-二芳基-1 3-氧硫戊环 inos/PAF双重抑制
下载PDF
2,4-二芳基1,3-二氧戊环化合物的合成和iNOS/PAF双重抑制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晓明 张奕华 +2 位作者 朱东亚 姚红红 彭司勋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19-324,332,共7页
目的合成既拮抗PAF受体又抑制iNOS活性的化合物 ,期望能获得治疗败血性休克及有关炎症疾病的新型药物。方法以PAF受体拮抗剂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为先导物 ,合成其生物电子等排体二氧戊环化合物 ,并在其 2位芳环上引入有iNOS抑... 目的合成既拮抗PAF受体又抑制iNOS活性的化合物 ,期望能获得治疗败血性休克及有关炎症疾病的新型药物。方法以PAF受体拮抗剂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为先导物 ,合成其生物电子等排体二氧戊环化合物 ,并在其 2位芳环上引入有iNOS抑制活性的基团 ,测定所得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和PAF受体拮抗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制备了 2 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 ,对其中 15个进行iNOS抑制活性测试 ,发现有 3个活性与正在Ⅲ期临床研究的氨基胍相当 ,另有 3个活性强于氨基胍。对上述 6个化合物进行PAF受体抑制活性测定 ,发现 2个活性较强 ,其IC50 分别为 2 2 9× 10 -6mol/L和 2 5 7× 10 -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芳基-1 3-二氧戊环化合物 inos/PAF双重抑制 硫脲 异硫脲 氨基胍 败血性休克 药理试验 药物合成
下载PDF
姜黄素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与iNOS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静 唐二虎 +5 位作者 潘渊明 唐小卿 职君利 余惠旻 冯鉴强 陈培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与iNOS关系。【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FCM检测PC12细胞iNOS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与iNOS关系。【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FCM检测PC12细胞iNOS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mmol·L-1MPP+作用24h后,PC12细胞凋亡率为(59.5±2.7)%;20μmol·L-1Cur和0.1mmol·L-1特异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PC12细胞作用24h后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但分别使0.5mmol·L-1MP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由(59.5±2.7)%下降到(15.9±5.3)%和(39.7±8.7)%(P<0.01);PC12细胞经0.5mmol·L-1MPP+处理24h后,其iNOS表达率由正常对照的(13.5±1.5)%增加到(71.9±4.0)%(P<0.01),加入20μmol·L-1Cur同时处理24h后,其iNOS蛋白表达率由(71.9±4.0)%下降到(40.0±3.0)%(P<0.01)。【结论】Cur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iNOS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凋亡 MPP^+ 保护作用 姜黄素 流式细胞术(FCM) inos抑制剂 细胞凋亡率 间接免疫荧光 凋亡诱导作用 FCM检测 蛋白表达率 24h 碘化丙啶 细胞作用 正常对照 作用机制 氨基胍 特异性 高表达 下降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再灌注时窦房结细胞凋亡与iN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庆志 范锡印 +1 位作者 李国营 文小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85-87,i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在体兔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再灌注(L/R)时窦房结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体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或放松制作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成年新西兰兔70只分7组:假手术对照组、I2h组、I2hR2... 目的 观察在体兔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再灌注(L/R)时窦房结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体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或放松制作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成年新西兰兔70只分7组:假手术对照组、I2h组、I2hR2h组、I2h+NS(生理盐水)组、I2h+SMT(iNOS抑制剂Smethylisothiourea,SMT)组、I2hR2h+NS组和I2hR2h+SMT组。采用末端标记TUNEL法、SP免疫组化法结合彩色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窦房结细胞凋亡指数(AI)及iNOS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A)值。结果 ①I2hR2h组AI及iNOS A值明显高于12h组(P<0.01);②应用iNOS抑制剂后,I2h+SMT组、I2hR2h+SMT组AI及iNOS A值均明显低于I2h组和I2hR2h。组(P<0.05或P<0.01)。结论 缺血诱导窦房结细胞凋亡,再灌注加重细胞凋亡和增加iNOS表达,且细胞凋亡指数与iNOS表达变化相一致。提示iNOS生成增多可能与缺血再灌注窦房结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表达 细胞凋亡 右冠状动脉 窦房结细胞 再灌注 急性缺血 inos抑制剂 蛋白表达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新西兰兔
下载PDF
诱导性一氧化氮抑制剂对鼻咽癌CNE-2细胞株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霞 胡春宏 +2 位作者 刘欧胜 邓超 王晶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90-2096,共7页
目的观察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T)是否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和促进凋亡的能力,探讨SMT对顺铂(DDP)的抗CNE-2细胞作用是否存在增敏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鼻咽癌细胞株CNE-2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T)是否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和促进凋亡的能力,探讨SMT对顺铂(DDP)的抗CNE-2细胞作用是否存在增敏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鼻咽癌细胞株CNE-2作为研究对象,以A549作为对照,RT-PCR测试CNE-2是否表达iNOS。用不同浓度的SMT、DDP和二者联合干预CNE-2细胞后,MTT试验及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NO的含量。结果以iNOS高表达的肺癌细胞株A549为阳性对照,CNE-2细胞证实为iNOS阳性表达。SMT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有效地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0.5μmol/mL的SMT与6μg/mL的DDP共同干预CNE-2细胞,较之单用SMT或DDP抑制CNE-2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明显,凋亡小体以及核固缩现象增多,早期凋亡率增多(P<0.05)。0.5μmol/mL的SMT与6μg/mL的DDP共同干预CNE-2细胞,与正常组相比,两组NO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MT能够有效地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SMT对DDP的抗CNE-2细胞作用具有化疗增敏效应,其机制可能与NO含量有关,但具体增敏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抑制剂 SMT DDP 鼻咽癌 凋亡 化疗增敏
下载PDF
Anti-cancer effect of iNOS inhibito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9
18
作者 Guang-YiWang BaiJi XuWang Jian-HuaG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5期3830-3833,共4页
AIM: To observe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iNOS selective inhibitor (aminoguanidine, AG)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OS inhibitor and angiogenesis, infiltration or metastasis in MFC gastric cancer xenogr... AIM: To observe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iNOS selective inhibitor (aminoguanidine, AG)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OS inhibitor and angiogenesis, infiltration or metastasis in MFC gastric cancer xenografts.METHODS: Fifty athymic mice xenograf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inoculating gastric cancer cell MFC subcutaneously. Twenty-four hours later,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mitomycin, low dosage AG, high dosage AG, mitomycin and AG were administer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respectively. Thus thes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of 10 each randomly: control group, MMC group,AGL group, AGH group, MMC+AGH group. Two weeks later the mice were killed, and the tumor weight, inhibitory rate were evaluated. Greiss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nitric oxide levels in plasma. H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were used to examin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and the expression of iNOS, VEGF, and PCNA.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using TUNEL assay.RESULTS: The inhibitory rates in MMC+AGH group and AGH group were 52.9% and 47.1% respectively, which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0). In treatment groups,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dex (PI)was lower and apoptosis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Microvessel density, iNOS, and VEGF in MMC+ AGH group were 8.8±2.6, 2.4±1.1, and 2.1±1.4respectively, which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68.3±10.6, 11.3±1.3, and 10.3±1.6). The NO level in plasma of MMC+ AGH and AGH group were 12.7±2.1 and 12.9±2.0 μmol/L.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46.6±2.3 μmol/L),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G has anticancer effect on gastric cancer,and it has positive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t may play important inhibitory roles in angi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iNOS inhibitors may include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suppress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ducing angi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效果 inos抑制剂 胃癌 病理机制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园园 徐文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77-489,共13页
一氧化氮(NO)是一种信号分子及自由基,参与哺乳动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理过程,而且它在炎症和肿瘤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源性的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s)催化氧化L-精氨酸产生,人类一氧化氮合酶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包括神经元型(nNOS)、内皮... 一氧化氮(NO)是一种信号分子及自由基,参与哺乳动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理过程,而且它在炎症和肿瘤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源性的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s)催化氧化L-精氨酸产生,人类一氧化氮合酶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包括神经元型(n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钙离子非依赖型的并且会被外部刺激如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如TNF-α、IL-1β、PS、γ-射线、氧化物)激活。由i NOS产生的过量的NO会导致多种疾病。而且证据表明,对iNOS有效的抑制在预防和治疗炎症和肿瘤疾病、免疫紊乱、组织损伤、败血性休克、糖尿病和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都是有效的。因此iNOS抑制剂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本文综述了当前i NO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
原文传递
S-烃基1烃基-3-[4-(5-取代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云根 罗穗 +1 位作者 华维一 朱东亚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5,117,共7页
以 5 甲氧基 (或氯 ) 2 巯基苯并咪唑 ( 1)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5 甲氧基 (或氯 )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4,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12个新的S 烃基 1 烃基 3 [4 ( 5 ... 以 5 甲氧基 (或氯 ) 2 巯基苯并咪唑 ( 1)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5 甲氧基 (或氯 )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4,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12个新的S 烃基 1 烃基 3 [4 ( 5 甲氧基 (或氯 )苯并咪唑 2 巯基 )苯基 ]异硫脲化合物 5 .其结构经IR ,1 H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抑制剂 异硫脲 炎症 败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