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探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君 高思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把五行与五音、五脏、五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养生保健、五音调治五脏、五音调...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把五行与五音、五脏、五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养生保健、五音调治五脏、五音调节五志“三位一体”的中医五音疗法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医音乐疗法的临床实践基础,促进了中华音乐疗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音疗法 思想体系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心开窍于耳”理论探析
2
作者 张李博 付夜平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基于“聚于胃,关于肺”探讨仲景治咳用药规律
3
作者 武会珠 张效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6-119,共4页
“咳嗽”首见于《黄帝内经》,“聚于胃,关于肺”是《黄帝内经》对咳嗽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至今仍为指导临床治疗咳嗽所遵循。肺与胃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聚于胃,关于肺”为指导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世咳嗽的辨证治... “咳嗽”首见于《黄帝内经》,“聚于胃,关于肺”是《黄帝内经》对咳嗽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至今仍为指导临床治疗咳嗽所遵循。肺与胃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聚于胃,关于肺”为指导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世咳嗽的辨证治疗澄清本源,理清思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肺系咳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他认为引发咳证的重要因素是水饮聚于肺胃,治疗当肺胃并重,治疗多选用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等药物,常用补虚药以培土生金,散邪药以清泄肺胃,辛温药化肺胃水饮。仲景潜方用药,用药剂型丰富,重视治病求本,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论体系。该文从中医“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角度论述仲景治咳所用方药及配伍规律,为扩宽临床咳证的中医治疗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聚于胃 关于肺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