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陈永慧 李智 陈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7例肝硬化合并PVT,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对其进行TIPS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手术结果,分析手术治疗成...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7例肝硬化合并PVT,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对其进行TIPS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手术结果,分析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血管再通、曲张静脉缓解和再发出血情况。结果 17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14例,成功率82.3%。术前门静脉主干血栓9例,至随访结束1例未缓解,再通率88.9%,门静脉主干伴有分支血管血栓3例,2例部分缓解;2例伴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术后均得到缓解。3例手术失败患者均未缓解。14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再发出血分别为1例、2例,出血率为21.4%。术后10例曲张静脉转为轻度或消失,缓解率为76.9%。14例手术成功患者3例术后发生肝性脑病,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IPS对于抗凝治疗失败的PVT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了门静脉再通率,减少了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刘绪舜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1-633,F004,共4页
为探讨DSA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分析了 1998年以来DSA监控下进行的 32例EVGE操作 ,即通过股动脉小切口 ,以导管系统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送到裂口处 ,将裂口封闭。术中DSA裂口发现率为 1... 为探讨DSA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分析了 1998年以来DSA监控下进行的 32例EVGE操作 ,即通过股动脉小切口 ,以导管系统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送到裂口处 ,将裂口封闭。术中DSA裂口发现率为 10 0 % ,发现 4例内漏并在其监控下进行了有效处理。表明DSA可实时、全程监控腔内隔绝术操作 ,在术前术中发挥测量、定位、即时评估、帮助手术方案决策、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在其监控下纠正并发症的作用 ,其视野宽阔 ,显影清晰 ,获得参照数据多 ,使用方便 ,相关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医疗手术机器人发展概况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成勇 谢国能 +3 位作者 赵丹娜 汤娜 冯文强 陈志桦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2,共10页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外科手术工具,借助精确的干预措施、本体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突破解放医生的手和眼,提高临床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目前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腹腔外科、胸外科、骨外科、眼科、耳鼻喉、血管...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外科手术工具,借助精确的干预措施、本体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突破解放医生的手和眼,提高临床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目前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腹腔外科、胸外科、骨外科、眼科、耳鼻喉、血管介入及颅面外科等医疗中。本文从功能模块、定位导航等关键技术、国内外医疗手术机器人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手术机器人 导航技术 医疗机器人活检 骨科和血管介入机器人 通用机器人
下载PDF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陶源 孙国珍 +2 位作者 程璐 杨赛君 严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92例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调查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后效果。结果 40例(43.5%)患者完全无焦虑,52例(56.5%... 目的评价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轻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92例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调查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后效果。结果 40例(43.5%)患者完全无焦虑,52例(56.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平均分值为4.77;个体化心理干预后,患者血压、焦虑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术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诊疗 焦虑
下载PDF
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的腔内再通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贺迎坤 王子亮 +4 位作者 李天晓 朱良付 薛绛宇 白卫星 冯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2例中,11例闭塞动脉(91.7%)成功开通。术后评估6例病情好转,4例稳定,2例恶化。中位mRS评分由术前5[R(极值范围),3~5]恢复至出院时的4.5(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Z=2.333)。住院期间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夹层,1例术后急性闭塞。12例临床中位随访17.5个月(0.5~36个月),mRS为3(0~6)。在此期间死亡3例,再发脑卒中2例(1例导致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8例患者影像中位随访12个月(R,6—30),再发狭窄2例,均为症状性。结论针对闭塞超过24h的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再通技术上可行,可改善患者中期预后,但准确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非急性期 再通 介入治疗
下载PDF
2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致气道阻塞患者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晖蓉 沈冰晓 +4 位作者 万毅新 王晓平 魏海东 王虹 陶红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下气道腔内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的气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03年6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及门诊确诊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气道阻塞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疗效进行评价...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下气道腔内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的气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03年6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及门诊确诊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气道阻塞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伴气道阻塞患者经支气管镜气道内给药、钳夹、高频电等镜下治疗,同时给予规范全身抗结核药物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气道完全通畅169例,完全缓解率为71.61%;部分缓解60例,部分缓解率为25.42%;7例无明显变化.该组患者治疗前气促评分为(2.42 ±1.07)分,治疗后为(0.92 ±0.8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抗结核药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所致气道阻塞,疗效确切,能有效解除气道阻塞,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结核 气道阻塞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3 位作者 黄岚 帅杰 周政 何作云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3期118-11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58例外周动脉阻塞性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18例(A组),改良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23例(B组),超声消融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者17例(C组)。溶栓后球囊成形者26...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58例外周动脉阻塞性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18例(A组),改良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23例(B组),超声消融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者17例(C组)。溶栓后球囊成形者26例,同时行内支架置入者18例。结果58例外周动脉闭塞均溶栓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者。A、B、C三组的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17.8±8.6、11.6±5.2和7.3±3.5h,C组的溶栓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A、B、C三组的平均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21.5±52.7,102.2±38.4和34.9±10.3万u,C组的平均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超声消融 尿激酶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6 位作者 詹升全 李昭杰 曾少建 周东 唐凯 周德祥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治疗(9例)或进行放射治疗(3例)。分析DSA结果及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结果20例与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患者中,有18例Spetzler分级在Ⅲ级以上。共发现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22个,其中位于畸形血管团内11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病灶同侧颈内动脉C1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个,供血动脉段4个。共栓塞了20个动脉瘤,其中使用弹簧圈栓塞5个动脉瘤,11个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及供血动脉上的4个动脉瘤,均以Onyx及Glubran胶进行栓塞。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2个小宽颈动脉瘤未予处理,现尚在随访中。脑血管造影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1.5—13.0个月,9例再次进行残余畸形血管团栓塞时,见动脉瘤栓塞致密,症状较术前改善。3例残留较少的病例术后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结论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多见于中、大型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血管内治疗 血流相关动脉瘤
下载PDF
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植入支架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症九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在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受阻,改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技术成功建立通路后,对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9例患... 目的探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在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受阻,改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技术成功建立通路后,对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9例患者腘动脉穿刺技术均获成功,闭塞段股动脉均获开通,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由术前0.38±0.13升至术后0.9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16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1个月间歇性跛行复发,CTA示股动脉支架下端狭窄,再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好转。结论 X线导向下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在股动脉顺行开通受阻时,是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选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逆行腘动脉穿刺 介入治疗 X线导向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申鹏 陈勇 +2 位作者 李彦豪 何晓峰 曾庆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癌栓 下腔静脉 DSA表现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内支架结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锡立 周青 +7 位作者 段永建 赵锡立 周青 段永建 赵锡立 周青 段永建 赵锡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 通过被覆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 ,并行术后放射治疗 ,以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方法 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 18例 ,狭窄直径均在 2 .5mm以下 ,其中 3例呈梗阻状 ,4例合并有食管瘘 ,1例出现肝部转移。经口置入镍钛合金... 目的 通过被覆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 ,并行术后放射治疗 ,以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方法 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 18例 ,狭窄直径均在 2 .5mm以下 ,其中 3例呈梗阻状 ,4例合并有食管瘘 ,1例出现肝部转移。经口置入镍钛合金被覆支架 2 0枚 ,于 2周后行外照射 ,肿瘤试剂照射剂量 (DT) :6 0~ 70Gy。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支架置入 ,患者进普食顺利 ,疗效满意。 2周后均顺利接受放射治疗 ,未出现并发症。经随访复查 ,支架未发生移位及出现再狭窄改变 ,食管通畅 ,患者进食顺利 ,生存期延长 ,平均 11个月。结论 被覆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及术后结合放疗 ,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 放疗 治疗 晚期 食管癌 术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小平 郑振中 +6 位作者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吴友平 黄俊 张智亮 李宾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0例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正向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结论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闭塞 冠状动脉导丝 冠状动脉球囊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西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均为发病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按...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均为发病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局部心肌形变能力、心肌酶谱指标、脑利钠肽及炎症因子、血糖及应激激素、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指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LVEF、SRs、SRe、Sra水平高于对照组,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血清CK、CK-MB、AST、LDH等心肌酶谱指标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BNP、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FT3、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sPLA2、Hcy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介入治疗,可以减少心肌功能损伤并保护心肌正常功能、优化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重组人脑利钠肽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导丝捕获技术在左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3 位作者 潘晶晶 朱亮 朱伟 刘焕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导丝捕获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路,介入治疗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37例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从右侧股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情况下... 目的 探讨采用导丝捕获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路,介入治疗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37例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从右侧股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情况下,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从右侧引入自制抓捕器将导丝拉出后建立工作导丝通路,沿导丝插入翻山鞘管至左侧髂股静脉内,行Fogarty球囊拉栓,大腔鞘管取栓.结果 37例患者均导丝捕获成功,建立了左、右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血栓完全清除34例,部分清除3例.出院时膝上、下15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为(1.34±0.47)和(0.94±0.31)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t=7.09,均P=0.00).结论 对于经右股静脉入路插管失败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建立导丝轨道后再插入翻山鞘的方法,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丝捕获技术 血栓抽吸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璇 王志刚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颅内假性动脉瘤与外伤导致的血管壁损伤有关。假性动脉瘤特殊的病理结构使其更易破裂,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针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病因、病理和血液流变学等特点,对其诊断与治疗提出了一些新方法。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 颅内假性动脉瘤与外伤导致的血管壁损伤有关。假性动脉瘤特殊的病理结构使其更易破裂,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针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病因、病理和血液流变学等特点,对其诊断与治疗提出了一些新方法。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假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脑血管造影 手术疗法 血管内介入疗法
下载PDF
开放手术与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莺 龙思哲 《中国医院统计》 2017年第1期9-11,16,共4页
目的了解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及病案首页检索对447例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10... 目的了解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及病案首页检索对447例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10年来开放手术构成比占29.97%,介入手术构成比占70.03%,介入手术逐年上升,而在胸主动脉瘤手术中,开放手术构成比占44.44%,介入手术构成比占55.56%(χ~2=6.821,P<0.01),近年来介入手术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流。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介入手术治愈好转率96.00%,开放手术治愈好转率71,03%,χ~2=45.96,P<0.01,介入手术与开放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而介入手术与开放手术在胸主动脉瘤中应用的治愈好转率无差异(χ~2=0.125,P>0.05)。结论介入手术减少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药费,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介入手术 治愈好转率
下载PDF
超声对无水乙醇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评价
17
作者 侯秀娟 王洪波 +2 位作者 王虹 王晓蕾 刘爱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43-264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乙醇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137例肝细胞癌患者(156个肿块,肿块直径1.4-5.0 cm),于PEI疗程结束后1wk,采用二维声像图(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乙醇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137例肝细胞癌患者(156个肿块,肿块直径1.4-5.0 cm),于PEI疗程结束后1wk,采用二维声像图(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技术,以2D的特定改变、CDFI及CDE血流信号显示的有无作为评价PEI早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并行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D,CDFI,CDE评价PEI治疗后肿瘤的灭活情况,其敏感性分别为:33.3%,50.0%,77.8%,准确性分别为:71.2%,78.8%,90.4%,Kappa值分别为:0.278(P<0.05),0.486(P<0.01),0.779(P<0.01).结论:2D,CDFI,CDE动态监控PEI治疗过程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CDFI,CDE评价PEI早期疗效结果客观可靠,CDE可以敏感而直观的显示PEI治疗后肿瘤周边及内部残存的血流信号,对指导PEI治疗时机及靶目标的选择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无水乙醇 介入治疗 肝细胞癌 早期疗效
下载PDF
疼痛治疗:介绍椎旁神经介入技术
18
作者 郑宝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886-887,共2页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内容中包括了颈椎旁、胸椎旁和腰椎旁的解剖学特点,同时对上述3种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论述,并提出椎旁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治疗 椎旁神经 介人技术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内膜下再通术在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钱钧 姜宏 杨晓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患者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42例。使用超滑导丝穿通闭塞段动脉内膜下腔,通过闭塞段后重新进入流出道真腔。建立闭塞段动脉内膜下...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患者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42例。使用超滑导丝穿通闭塞段动脉内膜下腔,通过闭塞段后重新进入流出道真腔。建立闭塞段动脉内膜下通道后,用球囊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以保证管腔通畅。结果 39例患者内膜下再通治疗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技术成功率92.9%(39/42)。3例技术失败,原因是导丝不能重入流出道真腔。结论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长段慢性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技术相对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内膜下再通术 股腘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婷婷 华永平 +2 位作者 席罡 石秀明 曾满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37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按照糖尿病病史及HbAl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37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按照糖尿病病史及HbAl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合并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A组)41例;合并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B组)27例;无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C组)169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39%,B组为14.81%,C组为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59%,B组为25.92%,C组为17.16%,A组和B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长期预后有关,临床可通过降低血糖、有效控制HbA1c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