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飞 宋庆宏 +3 位作者 魏成志 吴楠 崔洪雨 刘汉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法,即局部清创、清洁换药;观察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应用局部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溶液湿敷。对比两组的踝肱指数(ABI)、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足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Wanger分级、Fontaine分期、Rutherford分级、疼痛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ABI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第4周,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4周ABI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创面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PTA手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下肢PTA手术可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供,对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溃疡 胰岛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练玉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不同时间点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对比,P>0.05;术前,两组SNCV、MNCV对比,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SNCV、MNCV均持续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效果明显,且可改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炎症反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3
作者 王福生 胡安琦 陈江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溃疡愈合率、皮肤温度、TcPO2指数、各项疗效指标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与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温度与TcPO2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疗效指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血管再通率、溃疡愈合率以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血栓消融及小球囊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足坏疽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石白 袁群 +6 位作者 史国珍 童奥 赵娜 肖黎 张妲 王良宸 唐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凝的前提下行超声血栓消融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47例60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3.3%;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MRI、超声、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足坏疽的患者,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将先进的超声血栓消融技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手段相结合,可以使闭塞的大血管再通,明显改善血供,为糖尿病足坏疽的治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肢 动脉闭塞硬化症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溶栓及支架置入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子川 杨军 +3 位作者 耿树军 莫爵飞 杨超波 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h~12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代洪娜 张宾 史洪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57-59,67,共4页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每组91例。比较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P<0.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8%(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ASO-LE均安全、有效,但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疾病程度及合并症等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踝肱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涛 文祯 +1 位作者 姜敏 卢桂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FontaineⅢ/Ⅳ期)成功实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FontaineⅢ/Ⅳ期)成功实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使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simplifiedMcGill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肢体疼痛程度,采用英国多普勒血容积测量仪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 of dorsal artery and tibial artery,MDA,MTA)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血液标本测定;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患者的足溃疡改善率及痊愈率、血管再狭窄率及截肢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ABI、TBI、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FIB)有所改善,MDA、MTA稍有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I、TBI、MDA、MTA、hs-CRP及FIB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下肢缺血改善有效率及下肢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间足溃疡改善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痊愈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间足溃疡改善率及痊愈率、血管再狭窄率及截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33.3%)略高于对照组(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下肢疼痛症状,提高足溃疡痊愈率,降低血管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经皮腘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初步经验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天晓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观察了解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腘下段病变中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选取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7支腘下动脉的15处病变进行PTA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 目的观察了解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腘下段病变中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选取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7支腘下动脉的15处病变进行PTA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短期(<12个月)随访。结果PTA技术成功率60%(9/15),PTA后放置支架6枚;术后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而截肢;术后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50%(3/6),血管病变复发率38.5%(5/13);1例于术后9个月余截除第一趾。结论在明确病变远侧流出道情况下,经皮腘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于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腘下动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肢缺血
下载PDF
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叶炜 宋小军 +2 位作者 曾嵘 李拥军 刘昌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总结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7例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记录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和解剖学情况。总结手术... 目的:总结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7例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记录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和解剖学情况。总结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术后I期和II期通畅率及免于重大医学事件(死亡+截肢+靶血管重建)率。结果:共有17例病例纳入研究,男性16岁,平均年龄(68.5±7.4)岁;多数患者有较严重的系统性合并症,不适于开放性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29枚(平均1.7枚/人)。术后患肢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有显著提高(0.96±0.13 vs.0.30±0.13;t=15.22,P<0.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8~50月,平均(22±11)月。随访期内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闭塞。术后1、2、3年的I期通畅率分别为93.3%、73.8%和73.8%,II期通畅率均为93.3%。术后1、2、3年免于重大医学事件(死亡+截肢+靶血管重建)率分别为93.3%、67.7%和37.6%。结论:使用全腔内方法治疗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是可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其远期通畅率较高。对于有严重合并症不适于开放手术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主髂动脉闭塞 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中辉 周小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部住院并接受PTA治疗的36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的方式。结果与术前患肢...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部住院并接受PTA治疗的36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的方式。结果与术前患肢踝肱指数(ABI)相比较,术后患肢ABI显著性升高;36例患者Fontaine分级均至少上升1级;与术前比较,36例手术成功的患者的静息痛、间歇性跋行、患肢局部皮温皮色、患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恢复搏动及患侧足部溃疡愈合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改善率为92.44%;术后1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7.62%、二期通畅率为100%;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5.37%、二期通畅率为92.68%;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63.64%,二期通畅率为84.85%;术后3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46.15%,二期通畅率为69.23%;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保肢率均为100%,术后12个月的保肢率为96.97%,术后36个月的保肢率为92.31%。保肢率分析(Kaplan-Meier)表明:不同的性别,病程及股浅动脉闭塞长度,其保肢率有一定差异,其中病程亚组间为显著(P<0.05)。结论 PTA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治疗后患者跋行距离明显增加,并且ABI有明显改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股浅动脉长段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正茂 王世伟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9期527-528,共2页
目的评价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闭塞疗效与畅通率。方法经CT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患者共45例52条肢体(Fontaine分期均为III~IV),其中男28例,女性17例;年... 目的评价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闭塞疗效与畅通率。方法经CT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患者共45例52条肢体(Fontaine分期均为III~IV),其中男28例,女性17例;年龄49~84岁,平均68.5±15.5。所有患者都成功开通闭塞的股髂动脉并植入支架无截肢,无死亡,其中27条肢体同时行动脉置管溶栓术。分为支架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组27条肢体和单纯支架植入对照组25条肢体,于术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ABI的变化及垃圾脚发生率。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提高24.29%。垃圾脚发生率降低75%,踝/肱指数比对照组平均提高0.30±0.07。足背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率提高25.85%。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其短、中期通畅率令人满意,但长期通畅率仍需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是治疗下肢髂股动脉长段狭窄闭塞,无良好流出道的动脉闭塞疾病的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畅通率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动脉置管溶栓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晶 贾鑫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背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临床证据有限,治疗要点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治疗要点。... 背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临床证据有限,治疗要点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治疗要点。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经过、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溃疡坏疽程度、辅助检查及血管通畅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65.5±5.53)岁;PTA治疗后随访24周。术后2周治愈10例、显著5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有效率94.4%。15例术后血管通畅,皮温增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好转,手术成功率83.3%。2例病变周围建立了滋养血管,临床症状好转。1例开通血管失败,临床症状无变化经胫腓骨截肢。术前术后Rutherford及Wagner分级随时间变化,术后值较术前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术后2~4周内溃疡愈合2例,转变为干性坏疽2例;4~8周内3例截趾平面清晰采取截趾(部分足、趾)手术(1例干性坏疽二次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均较PTA治疗前预截肢平面降低,保肢率94.4%。术后12周再狭窄率20%,经再次PTA治疗获得二期通畅。术后12周与24周一期通畅率均为80%;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 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重症下肢缺血 血管体区
下载PDF
经皮球囊成形术与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用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文飞 成军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B组...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B组)。结果治疗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髂动脉和股动脉的再狭窄及所有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及踝肱收缩压比均明显较小(P<0.01)。结论经皮介入在下肢动脉阻塞的治疗中的安全性较强。但中期疗效表明,两组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B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以及踝肱收缩压比明显优于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严重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何建荣 郭晓华 +2 位作者 林开勤 金红来 胡晓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年第6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1年累计开通率分别为80.0%和60.0%,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慢性下肢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松 胡延伟 +7 位作者 张磊 张峰 贺新奇 彭军路 何兆鹏 郑丽华 杨立新 杨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以血管成形组为基准组进行匹配,共67例匹配成功。分析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以时间因素为作用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ABI均高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Rutherford分级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旁路移植组(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相当,但腔内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肢体挽救率 踝肱指数 Rutherford分级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患者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恺欣 张明 +1 位作者 陈军 王硕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入院的88例LEAO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与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入院的88例LEAO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研究组行DCB治疗,必要时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对照组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合并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晚期管腔丢失(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踝肱指数(ABI)”及术后恢复情况(恶性事件发生率、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Rutherford分级)。结果:两组术后首日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ABI高于术后首日,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日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MLD低于术后首日,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LLL值、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下肢动脉MLD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恶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及utherford分级≤3级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用于LEAOD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动脉狭窄,提升ABI值,加速下肢动脉血流恢复,减少再狭窄与恶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 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 下肢动脉狭窄
下载PDF
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治疗初步经验分析
17
作者 管圣 戈小虎 +2 位作者 任昊 刘杰 李雪松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10例(共14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腘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0%,放置12个...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10例(共14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腘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0%,放置12个支架,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70%,术后血管再狭窄率30%。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下肢缺血
下载PDF
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蔚东 王超 +3 位作者 樊琪 崔玲伟 李腾宇 马定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的改善及病程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4例LEASO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 目的 探讨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的改善及病程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4例LEASO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行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缺血损伤程度Rutherford分级情况、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1)Rutherford分级比较:治疗后观察组Rutherford等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0,P=0.031);(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49/52)高于对照组76.92%(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P=0.012);(3)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01±6.32)分与(54.89±6.14)分,t=0.098,P=0.922],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63±7.51)分与(63.15±6.98)分,t=4.558,P=0.000].结论 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LEASO,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肢缺血症状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军 宋国成 +3 位作者 王建宁 张军 高继东 殷岳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 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 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 cm者63例(28%,63/226),创面>5 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 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相比,创面愈合的天数平均缩短(25±3)天(P<0.05),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7%(7/108),复发率为8%(8/108),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14% (16/118),复发率为27%(32/118)。结论在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或足部创面的愈合的过程中,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 创面修复 血管再通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成形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3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白卫星 刘建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观测。方法 本组53例73处病变(狭窄性48处,闭塞性25处),采用球囊成形、支架成形、腔内旋切和内膜下血管成形等多种介入手段干预、治疗。结果 73处病变:单纯球囊成形10例...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观测。方法 本组53例73处病变(狭窄性48处,闭塞性25处),采用球囊成形、支架成形、腔内旋切和内膜下血管成形等多种介入手段干预、治疗。结果 73处病变:单纯球囊成形10例,辅助支架成形20例,均成功;单纯腔内旋切8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4例(19处自膨式支架,1处弹簧式支架),手术失败1例;单纯内膜下血管成形5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1例,手术失败4例。4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0例症状部分缓解,5例疗效欠佳。4例患者因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行切开解压后好转,2例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膝关节以下离断术。术后平均随访10.5(2-33)个月,2例术后6个月症状复发未予以进一步治疗,1例术后1年再次介入治疗,余患者疗效稳定。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相应的介入治疗手段,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 腔内成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