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s of Poisson-Nernst-Planck Systems and Ionic Flows Through Ion Channels:A Review
1
作者 Weishi Liu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 CSCD 2023年第3期342-385,共44页
Poisson-Nernst-Planck systems are basic models for electrodiffusion process,particularly,for ionic flows through ion channels embedded in cell membranes.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n a geometric singula... Poisson-Nernst-Planck systems are basic models for electrodiffusion process,particularly,for ionic flows through ion channels embedded in cell membranes.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n a geometric singular perturbation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teady-state of a quasi-one-dimensional Poisson-Nernst-Planck model.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geometric singular perturbed theory from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theory and,most crucially,on the reveal of two specific structures of Poisson-Nernst-Planck systems.As a result of the geometric framework,one obtains a governing system-an algebraic system of equations that involves all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protein structures of membrane channels as well as boundary conditions,and hence,provides a complete platform for study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otein structure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effects on ionic flow properties.As an illustration,we will present concrete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to several topics of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based on collaboration works with many excellent resear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channel ionic flow Poisson-Nernst-Planck models
原文传递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ulsating Flow of Ionic Fluid under an Axial Electric Field: EMF Effect on Blood Flow
2
作者 Mona A. EI-Naggar Medhat A. Messiery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2年第4期61-70,共10页
关键词 轴向电场 数学模型 离子液体 血流量 EMF NAVIER-STOKES方程 脉动流 速度分布
下载PDF
Wire-to-Plate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d Induced Ionic Wind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 刘莉娟 +1 位作者 李犇 欧阳吉庭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34-640,共7页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re-to-plate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d the induced ionic wind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different temporal behaviors in positive and negat...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re-to-plate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d the induced ionic wind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different temporal behavior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cycles are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images.It is shown that the discharge and the light emission are generally stronger in the positive half cycle.The discharge is inhomogeneous and propagates in streamer mode;however,in the negative half-cycle,the discharge appears visually uniformly and operates in the diffuse mode.The surface discharge can produce ionic wind about several m/s above the dielectric surface.There exists an optimal width of the grounded electrode to produce a larger plasma area or active wind region.Increasing of the applied voltage or normalized dielectric constant leads to a larger wind velocity.The performance of ionic wind on flow control is visualized by employing a smoke 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放电 诱导 离子风 半周期 力学特性 时间行为
下载PDF
A Flux Ratio Independent of the Permanent Charge in PNP Models
4
作者 Guojian Li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PNP models with an arbitrary number of posi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and one nega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osi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have the same valence and... PNP models with an arbitrary number of posi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and one nega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ositively charged ion species have the same valence and the permanent charge is a piecewise constant function. The permanent charge plays the key role in many functions of an ion channel, such as selectivity and gating.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geometric singular perturbation theory, a flux ratio independent of the permanent charge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P Model The Permanent Charge ionic flow
下载PDF
薄层油膜层流萃取分离稀土铕和钆
5
作者 隋娜 邓宇芹 +1 位作者 周海涛 黄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相邻稀土元素铕(Eu)和钆(Gd)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分离尤其困难。常规平衡萃取方法Eu、Gd的分离效率低。采用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法,不仅可以加快界面更新速度,还可以控制水相层流运动。以双功能离子液体[A336][P204]为萃取剂,发现萃取剂浓... 相邻稀土元素铕(Eu)和钆(Gd)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分离尤其困难。常规平衡萃取方法Eu、Gd的分离效率低。采用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法,不仅可以加快界面更新速度,还可以控制水相层流运动。以双功能离子液体[A336][P204]为萃取剂,发现萃取剂浓度升高和油膜层厚度减小,均有利于萃取,但不利于分离。而水相流速增加,不利于萃取,但有利于分离。基于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法,依靠Eu、Gd传质速度的差异,可以实现动力学调控相邻稀土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 Gd 双功能离子液体[A336][P204] 薄层油膜 层流萃取 分离
下载PDF
电晕放电离子风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发展前景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兰均 王维 +3 位作者 林岑 黄东 刘帅 吴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0-1108,共9页
由于离子风的产生无需机械旋转部件、低功耗和低噪声等因素,其在诸多领域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强化散热、气动流体控制和推进等领域存在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风的研究已在实验测量、理论模型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 由于离子风的产生无需机械旋转部件、低功耗和低噪声等因素,其在诸多领域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强化散热、气动流体控制和推进等领域存在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风的研究已在实验测量、理论模型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主要从上述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在电晕放电离子风的电晕放电特性、离子风流场特性和机理等研究方面获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能量转换效率低、电晕区流场测量不完善、推力产生机理不统一等)和解决方案。另外,简要介绍了电晕放电离子风技术在散热、气动流体控制和推进3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虽然该项技术新颖且潜能巨大,但离走上工程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离子风 流场分布 推力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豚鼠主动脉前庭自发性慢反应电位去极离子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邱丽颖 陈彦静 +1 位作者 葛赋贵 王德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8-312,共5页
为研究主动脉前庭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去极离子流性质 ,利用豚鼠的离体心脏 ,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离子通道阻断剂 ,观测最大舒张电位 (MDP)、0相除极幅度 (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 (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 (VDD)、复极 5 0 % (A... 为研究主动脉前庭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去极离子流性质 ,利用豚鼠的离体心脏 ,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离子通道阻断剂 ,观测最大舒张电位 (MDP)、0相除极幅度 (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 (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 (VDD)、复极 5 0 % (APD50 )和 90 % (APD90 )的时间以及自发放电频率 (RPF)。结果发现 :(1) 0 5 μmol/L尼索地平 (Nis)可使该慢电位的APA、Vmax、VDD明显减小 ,RPF减慢 ,与给药前相比P <0 0 1;(2 ) 1 2mmol/L河豚毒 (TTX)使APA和Vmax与给药前相比有所减慢 (P <0 0 5 ) ,VDD和RPF明显减慢 (P <0 0 1) ;(3) 2mmol/L 4 氨基吡啶 (4 AP)使该慢电位的MDP的绝对值、APA、Vmax减小 ,VDD和RPF加快 ,与给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4 ) 1 5mmol/LCsCl作用 5min时 ,VDD和RPF明显降低 (P <0 0 5 ) ,10min时恢复 ;(5 )无糖低氧液灌流 15min后 ,该慢电位VDD和RPF明显减慢 (P <0 0 1)。结果表明 :(1)该区域自发慢电位 0相的主要去极离子流除Ca2 +内流外 ,还可能有少量Na+内流。 (2 ) 4相去极离子流中 ,除Ca2 +、Na+的内流和IK 衰减外 ,If 电流可能也起部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前 自发慢电位 去极离子流
下载PDF
离子注入在高粱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3
8
作者 平俊爱 张福耀 +3 位作者 程庆军 杜志宏 牛天堂 邢青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以 30keV氮离子辐射高粱种子 ,M1成苗率有所降低。M1出现不同类型变异 ,变异率为6 .8%。变异性状在M3 趋于稳定。从稳定株系中选出一批变异材料 ,同时选出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N+ SSA - 1。自主结实率比CK(SSA - 1)提高 87.8%。
关键词 氮离子束 高粱 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 诱变育种
下载PDF
电极参数对尖-板电极空气放电离子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袁均祥 杨兰均 +4 位作者 张乔根 刘鹏 赵宏博 杜修明 闫建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空气放电离子风技术是一门新颖的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现有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文章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测速技术,获得了清晰准确的离子风速度场图像。研究结果显示:减小尖电极曲率半径,可以在同样的电压... 空气放电离子风技术是一门新颖的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现有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文章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测速技术,获得了清晰准确的离子风速度场图像。研究结果显示:减小尖电极曲率半径,可以在同样的电压等级条件下有效地提高离子风速度;接地电极采用金属网,可以克服板状电极对于离子风发展的部分束缚作用,在较低电压下能得到较高的风速,且可获得较为广阔、流场较为均匀的离子风作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放电 离子风 速度场 流场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俞凌云 孙冬梅 张新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6,共5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大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中可引起水质的恶化,已成为水质监测的一项必测指标。国内外近年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色谱法共振光散射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大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中可引起水质的恶化,已成为水质监测的一项必测指标。国内外近年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色谱法共振光散射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向着更快、更准、更易操作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测定方法 进展 流动注射
下载PDF
空气放电离子风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袁均祥 邱炜 +4 位作者 郑程 杨兰均 张乔根 董明 张伟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10-116,共7页
空气放电离子风技术在能源、环境、材料、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粒子测速系统得到了空气中尖-板电极放电产生的离子风速度场的图像,研究了相同电压等级正、负极性直流和工频... 空气放电离子风技术在能源、环境、材料、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粒子测速系统得到了空气中尖-板电极放电产生的离子风速度场的图像,研究了相同电压等级正、负极性直流和工频交流电源下的离子风速度特性和流场分布情况并用离子碰撞、电流体动力学(electrohydrodynamic,EHD)顺电效应以及流体动力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得了离子风对于发热体强化传热的作用,分析了离子风作用下发热体的温度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放电 离子风 速度场 流场 强化传热
原文传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去极离子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宏 马建伟 +3 位作者 吕莉 邱丽颖 王雪芳 陈立锋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大鼠左室流出道自发性慢反应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离体心脏,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离子通道阻断剂,观测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除极幅度(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4相... 目的研究高血压大鼠左室流出道自发性慢反应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离体心脏,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离子通道阻断剂,观测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除极幅度(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复极50%(APD50)和90%(APD90)的时间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1)1·2mmol/L河豚毒(TTX)使APA和Vmax与给药前相比有所减小(P<0·05),VDD和RPF明显减慢(P<0·01);(2)1·0μmol/L维拉帕米(VER)可使该慢电位的APA、Vmax、VDD明显减小,RPF减慢(P<0·01);APD、APD90延长(P<0·05);(3)2mmol/L4-氨基吡啶(4-AP)使该慢电位的MDP的绝对值、APA、Vmax减小,VDD和RPF加快,与给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4)1·5mmol/L CsCl作用6min时,VDD和RPF明显降低(P<0·05),10min时恢复。结论(1)左心室流出道的自发慢电位0相主要去极离子流除Ca2+内流外,还有少量Na+内流。(2)4相去极离子流中,除Ca2+、Na+的内流和Ik衰减外,If电流可能也起部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流出道 自发慢电位 去极离子流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慢反应电位 CA^2+内流 离子通道阻断剂 mol/L 初步
下载PDF
聚合离子液体为添加剂的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快速高效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韩海峰 王庆 +1 位作者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用一种聚合离子液体(聚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为添加剂,以毛细管电泳法(CE)快速直接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丙二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丁烯二酸、苯甲酸、山梨酸和柠檬酸)。详细考察了几种影响分离效果的条件,最佳背景电解质条件是1... 用一种聚合离子液体(聚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为添加剂,以毛细管电泳法(CE)快速直接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丙二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丁烯二酸、苯甲酸、山梨酸和柠檬酸)。详细考察了几种影响分离效果的条件,最佳背景电解质条件是125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6.5)添加0.01 g/L聚合离子液体。7种分析物在4 min内能够快速高效分离(105 000~636 000塔板/m),迁移时间的标准偏差(n=3)都不大于0.021 3 min。7种分析物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在0.001与0.05 g/L之间。这种方法被应用于一种美年达葡萄汁饮料中的有机酸检测。柠檬酸钠、苯甲酸和山梨酸被检测出,含量分别是2.64、0.10和0.08 g/L,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7%和131.7%。该方法简单、快速、低廉,可以用作食品中有机酸添加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有机酸 饮料 聚合离子液体 阳极电渗流
下载PDF
两种实际板型下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流动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恒 钟方川 +1 位作者 亢燕铭 余婉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1-546,共6页
为分析电除尘器(ESP)通道中的耦合流动对于荷电粒子捕集的影响,考虑空间电荷密度的作用,模拟了波形板和C型板通道中电风诱导的二次流与主流的耦合效应。基于FLUENT的用户自定义(UDF),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电流场并与FLUENT流场耦合,数值... 为分析电除尘器(ESP)通道中的耦合流动对于荷电粒子捕集的影响,考虑空间电荷密度的作用,模拟了波形板和C型板通道中电风诱导的二次流与主流的耦合效应。基于FLUENT的用户自定义(UDF),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电流场并与FLUENT流场耦合,数值模拟了2种实际板型廓线下线-板式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模拟结果表明:这2种通道中的电气特性和电流体动力学流动特征有明显差别;波形板通道收尘极表面附近区域的电场强度及分布均优于C型板,即前者近板电场强度相对高且分布更均匀;C型板通道中电风引起的二次流动则强于波形板;当主流速度增大时,波形板通道中的电风效应将逐渐消失,而在C型板中的电风将会加强主流速度,收尘极板附近的涡流区沿流动方向将逐渐变弱。最终得出波形板相对C型板能更有效地抑制粒子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离子风 EHD流动 二次流 波形板 C型板
原文传递
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动力学二次流与荷电粒子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恒 杨自力 +1 位作者 余婉璇 亢燕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3-1850,共8页
为分析电流体动力学(electrohydrodynamic,EHD)流动与荷电气溶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线板式电除尘器内关于EHD和带电粒子运动学的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电场、空间电荷和带电粒子对流扩散方程,并与FLUENT湍流... 为分析电流体动力学(electrohydrodynamic,EHD)流动与荷电气溶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线板式电除尘器内关于EHD和带电粒子运动学的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电场、空间电荷和带电粒子对流扩散方程,并与FLUENT湍流模型连接耦合。利用这一模型,对2种电场风速下线板式电除尘器内电风作用前后的气流流动形态与带电粒子运动行为进行了细致模拟,并用电流体Reynolds数NEHD分析了二次流动对气流、粒子浓度分布及粒子除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风二次流动主要通过改变气流速度和湍流度分布来影响粒子向下游区域的对流输运过程。电风效应对粒子的除尘效率存在负面影响,其中对粒径小的粒子更为显著。但随着电场风速或粒子粒径的增加,电风二次流动对带电粒子的作用会逐渐变弱。考虑实际运行电除尘器的电场风速有效范围,这一负面影响最大可使粒径小于1.0μm粒子的捕集效率降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电风 电流体动力学流动 带电粒子 欧拉法
原文传递
关于电除尘器内二次流的典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亢燕铭 叶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对有关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法作了回顾,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扼要地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除尘器 电流体场 电风 二次流
下载PDF
不同流型下离子液体-MEA复合工质降膜吸收CO_2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芳芳 丁玉栋 +3 位作者 朱恂 廖强 王宏 赵林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60-1766,共7页
以氨基酸离子液体和乙醇胺混合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逆流气体对竖直平板降膜流型转换的影响,考察了3种流型下液体流量和入口温度、气体流量和进口CO2浓度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液膜呈现溪流、片状流和完整流... 以氨基酸离子液体和乙醇胺混合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逆流气体对竖直平板降膜流型转换的影响,考察了3种流型下液体流量和入口温度、气体流量和进口CO2浓度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液膜呈现溪流、片状流和完整流3种流型,降膜流型转换临界流量随逆流气体流量增大而增加;溪流和片状流时CO2吸收速率随液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完整流条件下基本不变;完整流下具有较高的CO2吸收速率,然而溪流下的液相传质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 流型 离子液体 乙醇胺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两种电极结构下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流动 被引量:5
18
作者 亢燕铭 迟进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41-144,共4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同时模拟了平板和波形板电极结构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图谱,以分 析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主流流动和粒子捕集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波形板与平板型收尘极通道中的耦合 流动形态不同,但两种通道流动过程...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同时模拟了平板和波形板电极结构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图谱,以分 析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主流流动和粒子捕集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波形板与平板型收尘极通道中的耦合 流动形态不同,但两种通道流动过程中二次流涡旋的产生和消散均强烈依赖于主流平均流速的大小.相同电气 条件下,两种电极结构中导致涡旋消散的临界平均流速亦不相同.此外,气流对收尘极板表面的冲刷作用可能 由离子风与主流平均流速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波形板 离子风 耦合 EHD流动
下载PDF
铈(Ⅳ)-吐温40-对苯二酚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氢醌乳膏中对苯二酚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成根 李淮芬 +1 位作者 王家骅 常文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4-696,共3页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苯二酚化学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 吐温40 对苯二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苯二酚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8.0×10-7~5.0×10-5mol·L-1,检出限为5.0×10...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苯二酚化学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 吐温40 对苯二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苯二酚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8.0×10-7~5.0×10-5mol·L-1,检出限为5.0×10-7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2.5%(5.0×10-6mol·L-1对苯二酚,n=11)。该法应用于测定氢醌乳膏中的对苯二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铈(Ⅳ) 对苯二酚 吐温4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动注射技术 氢醌乳膏
下载PDF
干预离子通道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 白亚娜 +2 位作者 张丽娜 徐向红 程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干预膜表面K-Cl同向转运体(KCC)离子通道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对富集脐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的效果。方法用KCC特异激活剂尿素(Urea)干预细胞膜,建立最大限度缩小细胞体积的干预条件;用最佳干预条件干预脐血后进行不同密度介质... 目的探讨干预膜表面K-Cl同向转运体(KCC)离子通道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对富集脐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的效果。方法用KCC特异激活剂尿素(Urea)干预细胞膜,建立最大限度缩小细胞体积的干预条件;用最佳干预条件干预脐血后进行不同密度介质下离心富集NRBC,用流式细胞仪计数NRBC的富集效果。结果比较传统1.077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的单个核细胞层流式细胞仪计数NRBC为8.6%,干预脐血后用1.065密度介质离心后下层NRBC达69.9%,未干预组中用1.099密度介质离心的单个核细胞层NRBC达55.9%,提高了富集量。结论尿素干预联合密度梯度离心能有效提高NRBC的富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有核红细胞 离子通道 尿素 干预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