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 马德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22,共7页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主张价值是多元的、不可通约的和冲突的。由于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都拒绝绝对价值和绝对标准,因而一些学者质疑价值多元论是相对主义的。伯林站在价值一元论与相对主义的中道立场,通过求助于共同人性与普遍价值作了回...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主张价值是多元的、不可通约的和冲突的。由于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都拒绝绝对价值和绝对标准,因而一些学者质疑价值多元论是相对主义的。伯林站在价值一元论与相对主义的中道立场,通过求助于共同人性与普遍价值作了回应,不过这种论证依然没有逃脱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价值多元论 相对主义 共同人性 普遍价值
下载PDF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笑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8,共6页
庄子的自由追求逍遥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是超越现实既定境遇的精神感受。郭象的自由则是安于性分或自足其性的逍遥,是安于现实的既定境遇的心境。庄子与郭象是两种逍遥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自由传统的主要代表。庄子和郭象这种... 庄子的自由追求逍遥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是超越现实既定境遇的精神感受。郭象的自由则是安于性分或自足其性的逍遥,是安于现实的既定境遇的心境。庄子与郭象是两种逍遥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自由传统的主要代表。庄子和郭象这种内在感受式的自由传统与现代的或西方的突出个人自主性的自由传统有根本不同。然而,这两种不同的自由传统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而是可以衔接或转化的。按照柏林的自由理论,庄子和郭象的逍遥就是从否定方面定义的自由、或曰有限定性的自由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的逍遥传统与现代的政治方面的自由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光谱中的不同区域。二者各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且是可以互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郭象 柏林 逍遥 自由
下载PDF
面对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伯林论题的再考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8,共11页
以塞亚.伯林主张价值多元论的观点同时也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自明的,政治哲学界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考察伯林多元性论题的内在困境,分析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多元价值冲突问题的回应,我们提出在“反基础... 以塞亚.伯林主张价值多元论的观点同时也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自明的,政治哲学界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考察伯林多元性论题的内在困境,分析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多元价值冲突问题的回应,我们提出在“反基础主义”的视野中来应对价值冲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 价值多元论 自由主义
下载PDF
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悖论:在多元与一元之间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同顺 张国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以赛亚·伯林依据价值多元论而主张消极自由,在其文本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等级序列——第一等级序列和第二等级序列——的消极自由。这种对消极自由的区分,可以解释柏林自由观的悖论,即对立基于价值多元论的消极自由的推演最终导向... 以赛亚·伯林依据价值多元论而主张消极自由,在其文本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等级序列——第一等级序列和第二等级序列——的消极自由。这种对消极自由的区分,可以解释柏林自由观的悖论,即对立基于价值多元论的消极自由的推演最终导向了消极自由价值的一元主义。这一悖论反映出伯林自由观的价值多元论与消极自由主张之间的张力。自由一元主义的结局表明伯林没有摆脱自由主义的普世主义心态,而试图将自由作为一种普世化规则的结果,必然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迫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 价值多元论 一元主义
下载PDF
“两种自由概念”探微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训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7,共6页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所论述的"积极自由"至少包括以下四种含义:"自我解脱"的禁欲主义自由、"自我实现"的理性主义自由、集体和社会化形式的自我肯定、强调政治参与和"自我立法"的...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所论述的"积极自由"至少包括以下四种含义:"自我解脱"的禁欲主义自由、"自我实现"的理性主义自由、集体和社会化形式的自我肯定、强调政治参与和"自我立法"的共和主义自由。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与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无论从思想史还是哲学分析来看,"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都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下载PDF
如何挽救“他者事业”——福柯和伯林非理性哲学批判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国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70,共9页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米歇尔·福柯和以赛亚·伯林处理癫狂、非理性、理性、消极自由、权力、强制等相似难题中表现的各自特点 ,说明当代思想家在反省自近代启蒙以来人类“他者事业”面临的艰难困境 ,进而讨论罗蒂、德里达、罗尔斯...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米歇尔·福柯和以赛亚·伯林处理癫狂、非理性、理性、消极自由、权力、强制等相似难题中表现的各自特点 ,说明当代思想家在反省自近代启蒙以来人类“他者事业”面临的艰难困境 ,进而讨论罗蒂、德里达、罗尔斯、德沃金等人在解答福柯—伯林难题时提供的不同解决方案 ,探讨在挽救“非理性”事业中采取与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伯林 理性 消极自由 他者 癫狂
下载PDF
浅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被引量:2
7
作者 舒年春 魏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1-84,共4页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柏林《两种自由概念》一文,重新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展现出柏林有关"自由"的创新性解读。为了避免不同的自由理念在实践的领域内陷于混淆,柏林揭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本质区别。柏林的两...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柏林《两种自由概念》一文,重新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展现出柏林有关"自由"的创新性解读。为了避免不同的自由理念在实践的领域内陷于混淆,柏林揭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本质区别。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说明了自由的不同伦理内涵。柏林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义。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并给予其合理的评价,更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柏林的自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柏林 价值多元论
下载PDF
以赛亚·伯林的“现代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傅永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9,共6页
从价值多元论和反启蒙立场出发,以赛亚.伯林拒斥现代性。在他看来,启蒙的理性主义一元论必然导致吊诡的现代性:一种经由理性思考的现代性构想只有依靠非理性的方式才能实现。然而,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并不否认启蒙的影响。... 从价值多元论和反启蒙立场出发,以赛亚.伯林拒斥现代性。在他看来,启蒙的理性主义一元论必然导致吊诡的现代性:一种经由理性思考的现代性构想只有依靠非理性的方式才能实现。然而,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并不否认启蒙的影响。他承认启蒙之后,人类必然要脱离传统社会而进入一个"新时代"。自发性、多元性是这个"新时代"最基本的"现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现代性 “反现代性” 价值多元 “反启蒙”
下载PDF
自由的捍卫者与自由的敌人——解读以赛亚·伯林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光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9-54,共6页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就体现卢梭本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而言,其代表作首推《社会契约论》一书。因该书对自由的推崇和旗帜鲜明的论述,卢梭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而入葬法国先贤祠。以赛亚·伯林...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就体现卢梭本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而言,其代表作首推《社会契约论》一书。因该书对自由的推崇和旗帜鲜明的论述,卢梭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而入葬法国先贤祠。以赛亚·伯林作为上个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史,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想史的系统批判性研究中。以赛亚·伯林对卢梭的自由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将其称之为自由的敌人。我们通过解读这一批判,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两位思想家对自由的不同认识,进而描绘出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从近代到当代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卢梭 以赛亚·伯林 批判
下载PDF
浅论学校纪律与学生个体自由之关系—基于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梦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6-49,114,共5页
学校纪律与学生个体自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二者在对立之中有统一。学生自由应该在学校纪律之中得以实现。行政性纪律虽然能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但是阻碍学生个体自由的实现。行政性纪律的泛滥不仅缩减消极自由,更会导致学生积... 学校纪律与学生个体自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二者在对立之中有统一。学生自由应该在学校纪律之中得以实现。行政性纪律虽然能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但是阻碍学生个体自由的实现。行政性纪律的泛滥不仅缩减消极自由,更会导致学生积极自由的堕落,使个体沦为纪律的"奴隶"。学生个体自由是道德性纪律的应有之义。自由只有在道德性纪律之中才能被学生充分拥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性纪律 道德性纪律 以赛亚·伯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下载PDF
虚幻的影像——伯林自由理论析论
11
作者 肖红春 肖泳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艾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概念》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并一再被人征引。无论是经验主义者还是理性主义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持有的一元论域境中突破出来,并对二者由此引伸出来的对"积极自由"的热情、执着追求可能... 艾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概念》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并一再被人征引。无论是经验主义者还是理性主义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持有的一元论域境中突破出来,并对二者由此引伸出来的对"积极自由"的热情、执着追求可能或已经在实践带来的危险做出了学理的解析,进而积极赞扬一种不同于"积极自由"的、多元价值域境下的"消极自由"。但在伯林对于"消极自由"的推崇,并没有向人们表明自由——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社会制度下可以达到或者通过什么样的原则、体系设计可以实现。"消极自由"对于"积极自由"的设限本身也就成为一种虚幻的影像,伯林更多的是提出了问题还不是解决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亚·伯林 《两种自由的概念》 自由主义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自由的向度 自由的限度
下载PDF
翻译:构建译语受众与原语“他者”对话环境的过程——以《以赛亚·伯林书信集》翻译为例
12
作者 陈小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1,112,共6页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对话。译者所起的作用,是在涉及到三个人的对话过程中,帮助原文作者和译语受众相互沟通,达到对话的预期目的。因此,翻译的关键在于为译语受众与陌生的原语"他者"构建适宜的对话环境。本文作者以翻译《以...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对话。译者所起的作用,是在涉及到三个人的对话过程中,帮助原文作者和译语受众相互沟通,达到对话的预期目的。因此,翻译的关键在于为译语受众与陌生的原语"他者"构建适宜的对话环境。本文作者以翻译《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1飞扬年华:1928-1946)的翻译实践为例,从把握总体基调,构建对话基础;克服受众局限,关注受众预期;精心设计话语,有效改善缺失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在翻译中有效构建译语受众与原语"他者"的对话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对话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
下载PDF
价值多元论的道德困境——解读以赛亚·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分析
13
作者 李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40-44,共5页
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解释基督教道德与历史上伟大人物取得赫赫功业的手段之间的道德冲突问题时,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价值多元。由此,伯林认为这一道德困境不是同一道德体系下的困境,而是两套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 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解释基督教道德与历史上伟大人物取得赫赫功业的手段之间的道德冲突问题时,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价值多元。由此,伯林认为这一道德困境不是同一道德体系下的困境,而是两套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伯林阐发了他的价值多元论,并引入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一对概念来解决上述道德困境。但是,通过两套道德体系的理论不足以消解这一道德困境,而且也不足以证成价值多元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提出对解决道德困境的伦理标准的选择于事无补,反而容易陷入相对主义,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多元论 道德困境 以赛亚·伯林 马基雅维利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论教育与儿童自由——基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视角
14
作者 王善安 杨晓萍 《教育探究》 2009年第2期6-8,共3页
以塞亚·伯林将众多的自由概念分为两类:消极自由概念和积极自由概念。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区分启示我们:儿童不仅应享有消极自由,而且应该享有积极自由;教育者不但应该积极保护儿童享有的适宜的消极自由,而且应积极地为儿童的发展创... 以塞亚·伯林将众多的自由概念分为两类:消极自由概念和积极自由概念。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区分启示我们:儿童不仅应享有消极自由,而且应该享有积极自由;教育者不但应该积极保护儿童享有的适宜的消极自由,而且应积极地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儿童积极自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塞亚·伯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教育自由
下载PDF
异质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身份政治——以阿伦特和伯林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分歧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春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6,共8页
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 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政治的深层意识根源、机理及限度。打破身份政治的困境必须抛弃对某种共同属性的固执,认真对待个体身上丰富的异质性,阿伦特的公民政治能够向个体的丰富性敞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身份政治 公民政治 伯林 阿伦特
下载PDF
“两种自由”理念——以赛亚·伯林的自由哲学简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自由主义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而西方政治哲学三十余年的发展则主要是在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不管是社群主义的崛起,还是晚近的公民共和主义(尽管提出... 自由主义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而西方政治哲学三十余年的发展则主要是在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不管是社群主义的崛起,还是晚近的公民共和主义(尽管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概念),都没有完全走出这种二元"自由观"的藩篱。积极自由固然重要,但免于受迫的自由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更应受到各种权力组织的重视,否则必然造成"羊"的受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下载PDF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弗洛姆自由思想及其对伯林的回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8-62,共5页
弗洛姆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具有着重要的伦理与政治意义。其自由概念的实质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来反对外在权威,提倡通过人自身发展与社会条件的改善实现真正的自由,孜孜以求人的自由发展。伯林... 弗洛姆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具有着重要的伦理与政治意义。其自由概念的实质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来反对外在权威,提倡通过人自身发展与社会条件的改善实现真正的自由,孜孜以求人的自由发展。伯林的自由概念的实质则是阻止权威的入侵,摆脱任何形式的束缚,体现对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不可侵犯的神圣信仰。伯林在《自由论》中对弗洛姆的"积极自由"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积极自由"最终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人自由的丧失,而只有"消极自由"才能确保人的自由和权利。弗洛姆从人的发展与潜能实现的角度认为,"积极自由"在逻辑上已包含了"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是实现"积极自由"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积极自由"才能保障人之自由的全面实现。这是弗洛姆对伯林等西方自由主义的最好回应。弗洛姆的"积极自由"更符合人的本性,更能代表人类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希·弗洛姆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自由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人性即表现——赫尔德表现主义人性观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艳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西方近代哲学将理性看做是人的本质。人在这种理解下成为超时空的、非历史的和去文化的空洞而抽象的存在。赫尔德认为,这种对人性的抽象理解是虚构的,无法真正说明现实人性的丰富性与具体性。在反思西方近代人性观的基础上,赫尔德开创... 西方近代哲学将理性看做是人的本质。人在这种理解下成为超时空的、非历史的和去文化的空洞而抽象的存在。赫尔德认为,这种对人性的抽象理解是虚构的,无法真正说明现实人性的丰富性与具体性。在反思西方近代人性观的基础上,赫尔德开创了被以赛亚·伯林和查尔斯·泰勒概括为"表现主义"的人性新观念。这种新观念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给定的,而是在人实际生存的过程中,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创造和形成起来的,并因此深深植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和所归属的文化。这种表现主义的人性观主要体现在赫尔德的语言哲学中,并以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表现主义 人性观 伯林 泰勒
下载PDF
修炼而成的自发性——以伯林为镜看儒家自由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培民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1期73-97,197,198,共27页
儒家思想在当代最受诟病之处是它压抑人的自由。近来许多学者提出儒家思想与自由观念可以兼容,但也一般是以西方的自由主义为标准来证明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合理性。实际上儒家思想蕴含着一种独特而富启发意义的自由观,即自由是修炼... 儒家思想在当代最受诟病之处是它压抑人的自由。近来许多学者提出儒家思想与自由观念可以兼容,但也一般是以西方的自由主义为标准来证明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合理性。实际上儒家思想蕴含着一种独特而富启发意义的自由观,即自由是修炼而成的自发性。儒家的“不欲人之加诸我”和“无加诸人”展示的不仅是类似于伯林的“消极自由”的观念,而且是修炼所及的成就。其“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是简单的没有外在限制,而是通过修炼,化“矩”为功夫能力的升华。与“酸葡萄”式的自我消解不同,它是使自己能“发而皆中节”的自我成就。与“布律丹的驴”那种没有倾向的中立不同,它是理性与心理倾向高度一致后达到的无需选择的自由。以伯林为代表的自由观念最为缺乏的,就是自由的主体所需要的功夫能力和作为个人自由之必要条件的他者。一个人不仅通常需要来自他者的限制才能保证其更为根本的自由,他人的支持甚至是一个人自由的构成成分。伯林式的自由观对凸显自由的底线和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但它窄化了自由的内容,需要有儒家自由观对其作出纠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儒家 伯林
下载PDF
“刺猬”与“狐狸”:伯林与麦克莱伦的马克思研究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凌菲霞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58-69,196,共12页
以赛亚·伯林将思想家分成主张一元论的"刺猬"与主张多元论的"狐狸"。根据这种划分,研究方式也可以分为刺猬模式与狐狸模式,前者力图突出对象的特定本质,后者尽量呈现对象的各种特征。在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研究... 以赛亚·伯林将思想家分成主张一元论的"刺猬"与主张多元论的"狐狸"。根据这种划分,研究方式也可以分为刺猬模式与狐狸模式,前者力图突出对象的特定本质,后者尽量呈现对象的各种特征。在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研究中,伯林的研究是刺猬模式的代表,他把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归结为一元历史观;戴维·麦克莱伦的研究是狐狸模式的典范,他兼顾了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伯林和麦克莱伦都是因为马克思的刺猬模式而研究马克思的,但伯林却在反对刺猬模式的前提下使用了刺猬模式,而麦克莱伦则在欣赏刺猬模式的情况下发挥了狐狸模式。是否带着自身的理论立场,是他们采取不同模式来研究马克思乃至整个思想史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反思的目的在于厘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为中国学者的马克思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刺猬模式 狐狸模式 以赛亚·伯林 戴维·麦克莱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