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岳《秋兴赋》对宋玉《九辩》悲秋的承继与发展探赜——以“象喻”言说机制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视点 |
张英伟
|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
2023 |
0 |
|
2
|
杜甫《秋兴》八首与“悲秋之祖”《九辩》——杜甫对宋玉悲秋意识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
李金坤
|
《云梦学刊》
|
2020 |
3
|
|
3
|
论柳永对宋玉《九辩》的继承 |
邱苑妮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4
|
是自伤 非代言——关于《九辩》性质的两个问题 |
范学新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5
|
屈大均、潘耒与石濂交往关系考论 |
吴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1
|
|
6
|
《楚辞·九辩》何其芳批语辑录及校勘 |
冯佳
|
《重庆图情研究》
|
2011 |
1
|
|
7
|
朱弁《曲洧旧闻》述论 |
邱昌员
魏晓姝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8
|
连词“便”的产生——兼论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推 |
师丽娟
马贝加
|
《台州学院学报》
|
2013 |
0 |
|
9
|
析宋玉《九辩》的忠君思想 |
王芳
|
《职大学报》
|
2016 |
0 |
|
10
|
《九辩》为宋玉代屈原立言而作说 |
韦若任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1
|
《九辩》与《九歌》的异同比较 |
欧阳沉沉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3 |
0 |
|
12
|
宋玉《九辩》的悲秋情结 |
徐梅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6 |
0 |
|
13
|
《九辩》乃“宋玉代屈原设言之作”辨——从《楚辞》成书之体例出发兼论“整体观照”之重要 |
周春艳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4
|
论宋玉赋与南楚民间文化的交融 |
于试
郭献文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二九一十八生”印新诠 |
吴之邨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3 |
1
|
|
16
|
大卫·霍克思《九辩》英译析评 |
严晓江
|
《国际汉学》
CSSCI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