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斐娴 崔彩岩 +1 位作者 蒋骏 张晓龙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目的:分析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和年度... 目的:分析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评价苏州市肺结核发病特征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标化报告发病率为29.21/10万,年均递减率为5.7%(P<0.05),其中2011—2015年每年下降4.5%(P<0.05),2015—2019年每年增加0.4%(P>0.05),2019—2022年每年下降14.6%(P<0.05)。按性别和年龄分层,2011—2022年苏州市男性肺结核总体标化报告发病率年均递减最大的年龄段是25~<35岁(AAPC=-9.1%,P<0.05),其次是45~<55岁(AAPC=-5.9%,P<0.05),而下降率最小的是≥65岁(AAPC=-4.8%,P<0.05),且呈现随年龄增大,递减率降低的趋势;女性仅在25~<35岁年龄段有下降趋势(AAPC=-8.1%,P<0.05)。25~<35岁年龄段肺结核的总体标化报告发病率、男性标化报告发病率和女性标化报告发病率在2018—2022年期间的年度递减率分别为18.5%(P<0.05)、19.8%(P<0.05)和17.3%(P<0.05)。结论: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疫情呈现流行下降趋势,但须重点关注女性和老年人群,对他们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joinpoint回归模型 流行趋势分析 苏州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2
作者 张静航 高守芝 +2 位作者 郑军 陈曦 贺健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分析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流行趋势变化特征,为梅毒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病例报告资料,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 目的分析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流行趋势变化特征,为梅毒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病例报告资料,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4/10万上升到38.93/10万(AAPC=17.46%,Z=12.82,P<0.001),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0年、2010-2022年APC分别为49.08%(t=12.94,P<0.001)、4.26%(t=3.86,P=0.002)。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67/10万上升到2.67/10万(AAPC=1.44,Z=0.51,P=0.608),分3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2年、2012-2016年、2016-2022年APC分别为26.59%(t=10.38,P<0.001)、-27.53%(t=-3.09,P=0.010),-5.54%(t=-1.62,P=0.134);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0.01/10万上升到0.12/10万(AAPC=10.86%,Z=2.29,P=0.022),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0年、2010-2022年APC分别为42.02%(t=3.17,P=0.007)、-2.05%(t=-0.54,P=0.600);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由0.20/10万上升到36.13/10万(AAPC=30.86%,Z=10.81,P<0.001),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0年、2010-2022年APC分别为88.51%(t=10.37,P<0.001)、9.03%(t=4.04,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由5.97/10万下降到0.64/10万(AAPC=-12.05%,Z=-5.36,P<0.001),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2年、2012-2022年APC分别为48.47%(t=9.83,P<0.001),-42.15%(t=-19.08,P<0.001)。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3/10万上升到39.87/10万(AAPC=17.02%,Z=13.19,P<0.001),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0年、2010-2022年APC分别为44.20%(t=12.49,P<0.001)、5.42%(t=5.15,P<0.001);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6/10万上升到37.94/10万(AAPC=17.79%,Z=12.31,P<0.001),分2个时间段分析显示,2004-2010年、2010-2022年APC分别为53.42%(t=13.09,P<0.001)、3.21%(t=2.76,P=0.015)。10~19岁组、20~49岁组、≥50岁组梅毒报告发病率AAPC分别为25.53%(Z=15.39,P<0.001)、14.54%(Z=11.56,P<0.001)、22.81%(Z=11.05,P<0.001)。结论2004-2022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逐渐下降。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以2012年为转折点由升转降,三期梅毒、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湖南省梅毒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男性、青少年人群、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joinpoint回归模型 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1999-2020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茜云 沈进 +1 位作者 王秋波 沈国强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了解1999-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利用年均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年度百分比变化(... 目的了解1999-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利用年均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年度百分比变化(annual percent change,APC)评价整体、局部血吸虫病疫情时间序列趋势变化。结果2002-2020年全国居民血检阳性率年均下降8.60%(AAPC=-8.60%,P<0.05),在2008年出现1个拐点,分为2个阶段,2002-2008年和2008-2020年(APC=-12.67%,P<0.05);1999-2020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年均下降14.10%(AAPC=-14.10%,P<0.05),在2007年出现1个拐点,分为2个阶段,1999-2007年(APC=14.50%,P<0.05)和2007-2020年(APC=-28.01%,P<0.05)。1999-2012年耕牛阳性率年均下降13.20%(AAPC=-13.20%,P<0.05),在2004年出现1个拐点,分为2个阶段,1999-2004年和2004-2012年(APC=-22.42%,P<0.05);2013-2020年耕牛粪检阳性率逐年下降(APC=AAPC=-19.69%,P<0.05)。1999-2020年查出钉螺面积占查螺总面积比例年均上升1.5%(AAPC=1.5%,P>0.05),在2004年出现1个拐点,分为2000-2004年(APC=35.02%,P<0.05)和2004-2020年(APC=-0.08%,P<0.05);2000-2020年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有螺总面积比例年均无变化(AAPC=0%,P>0.05),在2013年有1个拐点,分为2个阶段,2000-2013年(APC=0.16%,P<0.05)和2013-2020年(APC=-0.35%,P<0.05);水网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有螺总面积比例年均下降14.7%(AAPC=-14.7%,P<0.05),在2007年出现1个拐点,分为2个阶段,2000-2013年和2013-2020年(APC=-34.36%,P<0.05);山丘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有螺总面积比例有3个趋势变化连接点(AAPC=1%,P>0.05),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2000-2005年、2005-2014年(APC=-5.12%,P<0.05),2014-2017年(APC=19.53%,P<0.05)和2017-2020年。结论1999-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在迈向消除阶段应继续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疫情 流行趋势 joinpoint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新华 吴君 +2 位作者 徐仁美 熊瑛 陈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分析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及2005—2020年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 目的分析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及2005—2020年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鄱阳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年鄱阳县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从24.39%(24 976/102 397)和4.53%(259/5 721)下降至5.37%(2 421/45 100)[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8.64%]和0(0/3 963)(APC=AAPC=-32.07%),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13—2020年鄱阳县耕牛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从1.21%(294/24 332)下降至0.58%(35/5 999),变化趋势有1个趋势变化连接点(AAPC=-8.20%,P> 0.05)。2004—2020年鄱阳县未曾新查出有螺乡与有螺村,查出有螺面积占查螺总面积比例有3个趋势变化连接点(AAPC=-2.30%,P> 0.01)。2005—2020年,鄱阳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及校正感染率分别从60.82%(742/1 220)和10.16%(124/1 220)降至5.73%(70/1 221)和0,血检阳性率(APC=AAPC=17.47%,P <0.01)与校正感染率(APC=AAPC=-44.92%,P <0.01)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仅2005、2007年在本地家畜中分别查出10头和2头血吸虫感染牛,感染率分别为10.00%(10/100)和13.33%(2/15);仅于2008—2009年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混合钉螺样本。结论 2004—2020年鄱阳县血吸虫病疫情下降趋势显著,但巩固防治成果及消除血吸虫病仍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joinpoint回归模型 鄱阳县
原文传递
2005-2022年浙江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5
作者 罗锋 周洋 +6 位作者 苏颖 郑舒涵 严睿 朱瑶 邓璇 唐学雯 何寒青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2005-2022年浙江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05-2022年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和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报告发病率的平均年... 目的分析2005-2022年浙江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05-2022年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和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报告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以及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2005-2022年浙江省报告急性乙肝447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6/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发病率AAPC(95%CI)为-11.74%(-12.65%~-10.82%),在0-19岁的-18.61%(-19.69%~-17.52%)至≥60岁的-7.89%(-11.95%~-3.64%)之间。APC模型分析显示,发病率从0岁的33.60/10万降至1岁的11.62/10万,从15岁的3.17/10万升至20岁的6.16/10万,之后持续下降;相对危险度从2005年的2.07(1.96-2.18)降至2022年的0.28(0.26-0.31),在2020年出生队列的0.01(0.00-0.04)至1923年出生队列的1032.31(319.80-3332.26)之间;净偏移值为-11.20%(-11.50%~-10.90%),各年龄局部偏移值在-18.56%(-19.53%~-17.58%)至-3.44%(-9.06%-2.52%)之间。结论2005-2022年浙江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儿童乙肝防控工作效果显著。建议加强成人乙肝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2004—2019年心脏病死亡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韦琴 史卫卫 +4 位作者 高金钗 马小焱 曹亚景 孙纪新 崔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分析2004—2019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04—2019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数据,描述其死亡率和标化率的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 目的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分析2004—2019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04—2019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数据,描述其死亡率和标化率的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率(APC)、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并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随时间呈波动式上升,其中,城市以平均每年2.70%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以平均每年6.95%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平均上升速度约为城市的2.6倍。2004—2019年间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以>85岁人群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平均每年上升3.72%,其次是30~34岁(1.90%)、60~64岁(1.87%)(P<0.05);农村以10~14岁、25~29岁、30~34岁及>85岁年龄组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分别以每年5.96%、5.96%、5.61%、5.42%的速度上升(P<0.05);城乡均在<1岁、15~19岁年龄组以相同速度下降(分别为7.72%、2.80%)(P=0.000)。结论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农村较城市有更大涨幅,需加强农村地区人群心脏病健康教育及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时间趋势
下载PDF
2006-2020年中国食管癌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地力亚尔·吾斯曼江 王岩 +2 位作者 张玉俊 刘广超 朱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3-1329,共7页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2006-2020年全国城市和农村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2006-2020年全国城市和农村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值。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世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农村女性AAPC分别为-3.04(P=0.119)、-3.43%(P=0.041)、-5.58%(P<0.001)、-9.80%(P<0.001),农村下降趋势更加明显。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食管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农村男性80~84年龄段最高外,其余均在85+年龄段最高;时期效应:城市居民没有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城市和农村出生队列越晚死亡风险越低,其中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在1921-1925年死亡风险最高,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1931-1950年最高。结论: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和城市死亡率差异在缩小。人群食管癌死亡风险受年龄与出生队列影响较大,控制危险因素、扩大早癌筛查覆盖面有助于降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死亡率 趋势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回归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发展趋势
8
作者 代红磊 王秋阳 +2 位作者 马文学 官兵 齐静静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我国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长期发展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GHDx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率趋势进行阶段性分析,并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一步估计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 目的探讨1990~2019年我国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长期发展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GHDx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率趋势进行阶段性分析,并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一步估计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我国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变化趋势划分为五段,AAPC值为-2.454%。男性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划分为五段,AAPC值为-1.958%;女性鼻咽癌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划分为六段,AAPC值为-3.498%。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咽癌患者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明显增加,并且死亡率的周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队列效应的降低可能导致癌症死亡率的降低,而年龄效应和周期效应的增加可能导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2000—2021年如东县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分析
9
作者 张爱红 徐红 +1 位作者 孙艳丽 周晓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2000—2021年如东县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为政府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21年如东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发病率变化特征,... 目的:分析2000—2021年如东县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为政府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21年如东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发病率变化特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预测并验证2022年糖尿病发病水平。结果:2000—2021年如东县2型糖尿病平均粗发病率为259.75/10万,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51.27/10万上升到2021年的139.83/10万,AAPC为7.76%;2012年是发病率变化转折点,2000—2012年APC=18.67%,2型糖尿病发病率快速上升;2012—2021年APC=-5.24%,发病率缓慢下降。男性粗发病率为198.07/10万,标化率为118.73/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318.89/10万,标化率为197.03/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P<0.05)。45~74岁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波动性变化。结论:2000—2021年如东县2型糖尿病发病率总体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糖尿病仍是如东县实施综合防控策略的主要慢性病,女性、45~74岁人群是该地区2型糖尿病重点防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发病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流行趋势研究
10
作者 陈单 王亚伟 +3 位作者 黄芳 徐一凡 张一英 邵月琴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1266,共6页
背景结直肠癌已成为上海市嘉定区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分析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流行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肿瘤登记资料,计算粗发病率、粗死... 背景结直肠癌已成为上海市嘉定区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分析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流行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肿瘤登记资料,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等统计指标(以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调整),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020例,粗发病率52.12/10万,标化发病率26.27/10万,死亡病例2419例,粗死亡率25.12/10万,标化死亡率11.16/10万,男性的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人群标化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PC=2.63%,P<0.05),其中男性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3.48%,P<0.05),女性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39%,P=0.119),均未发现转折点;总人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49%,P=0.250),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34%,P=0.545),女性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1.94%,P<0.05)。结论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总体仍有上升,其中男性呈上升趋势,女性无明显变化趋势;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中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重点关注男性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joinpoint回归模型 上海市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11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2
作者 王兰兰 刘广超 +1 位作者 李小凡 郝建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34-1340,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及队列的变化趋势,为白血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及队列的变化趋势,为白血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男性及女性发病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0.35(P<0.01)和-0.98(P<0.01),男性及女性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53(P<0.01)和-2.28(P<0.01)。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呈U型分布;时期发病风险随着时期的增加而上升,时期死亡风险则呈下降趋势;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1990-2019年全国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群白血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影响较大,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治,有助于降低我国白血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疾病负担的区域分布与时间趋势
13
作者 郭桂娜 郭绍彬 +1 位作者 陈泽姗 梁小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疾病负担的区域分布与时间趋势,为异位妊娠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评价全球不同地区的异位妊娠负担变化。... 目的:分析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疾病负担的区域分布与时间趋势,为异位妊娠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评价全球不同地区的异位妊娠负担变化。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异位妊娠年龄标化DALYs率与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的关系。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1990—2019年异位妊娠标化DALYs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年龄标化DALYs率下降了22.23%,从1990年的12.46/10万下降至2019年9.69/10万。非洲的异位妊娠标化DALYs率最高(2019年为42.77/10万)。2019年全球204个国家(不同SDI分区)的异位妊娠标化DALYs率与SDI呈负相关(r=-0.818,P<0.001)。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AAPC为-0.93%。1990—2019年,不同SDI地区异位妊娠标化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低SDI地区下降幅度最低(AAPC=-1.07%)。结论:1990—2019年全球异位妊娠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低SDI地区及非洲地区异位妊娠疾病负担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疾病负担 残疾调整生命年 joinpoint回归模型
下载PDF
2009-202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研究
14
作者 苗立鹏 任柯好 +1 位作者 李梦蝶 吕军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0-2264,2271,共6页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分析2009—2021年我... 背景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分析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方法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划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9—2021年)》中选取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并使用R(4.3.1)软件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结果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009年的235.8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53.31/10万,AAPC为3.3%(95%CI=2.8%~3.8%,P<0.001);标化死亡率由2009年的281.8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1.24/10万,AAPC为-1.9%(95%CI=-2.6%~-1.2%,P<0.001)。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不同性别(AAPC男性=-2.0%,AAPC女性=-2.1%)、城乡(AAPC城市=-1.3%,AAPC农村=-2.4%)、地区(AAPC东部=-2.1%,AAPC中部=-2.2%,AAPC西部=-1.0%)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GM(1,1)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至461.57/10万。结论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粗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整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仍面临严峻挑战,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应制订实施科学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男性、农村和老年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粗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GM(1 1)模型 预测
下载PDF
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15
作者 陈瑞斌 陈岚枫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整理福建省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组(0~,5~,10~,……,85~)分层。经由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福...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整理福建省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组(0~,5~,10~,……,85~)分层。经由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APC=-0.11%,P=0.958;死亡率APC=0.59%,P=0.826)。在发病率与死亡率上,男性较女性偏高。35岁以前的男性患口腔癌的几率较低,同时未见明显变化;35~74岁男性口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上升(P<0.001),75岁之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P=0.01),75~8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期。女性50岁之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P=0.06),5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上升(P<0.001),女性发病率峰值在85~岁年龄组。40~岁年龄组之前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变化相对平缓,40~岁年龄组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快速升高(P<0.001),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女性年龄别死亡率趋势曲线与男性相似,同样只有1个转折点,但该转折点向后移,所在年龄组为55~60岁。结论: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期间变化小。35岁之前男性、50岁之前女性口腔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升高。40岁之前男性、55岁之前女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提升。应积极确立与改进口腔癌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1993-2017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瑾瑶 张年萍 +1 位作者 白志强 王震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64-1568,共5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2%左右。该病与肝癌一样,约有85%的患者来自欠发达地区。目的探讨1993—2017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趋势。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来源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2%左右。该病与肝癌一样,约有85%的患者来自欠发达地区。目的探讨1993—2017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趋势。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来源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心(IHME)疾病负担网站。本研究首先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对中国1993—2017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段描述,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成年女性宫颈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总的来说,1993—1998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5年呈上升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3—2017年,女性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9.54/10万增加到10.88/10万〔AAPC(95%CI)=0.6(0.3,0.9),P<0.05〕,而标化死亡率则从4.88/10万下降到4.48/10万〔AAPC(95%CI)=-0.3(-0.5,-0.1),P<0.05〕。此外,在59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癌发病率的年龄效应明显增加,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周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除某些时期外,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呈下降趋势,1916—1920年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均达到峰值,然后趋于平稳,在年轻一代中略有下降。结论总体而言,队列效应的降低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而年龄效应和周期效应的增加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发病率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梦 吴丹 +7 位作者 李艺星 郑徽 李明爽 闫婷婷 张倩 安志杰 尹遵栋 梁晓峰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部分地区百日咳发病率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5个省份10个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病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 目的分析中国部分地区百日咳发病率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5个省份10个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病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使用和百日咳监测策略信息,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百日咳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结果所有研究地区于2010年前完成DTaP对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替代;2011-2021年4个研究省份开展了百日咳加强监测或专项研究。研究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年均ASIR在0.20/10万至3.50/10万之间,其中6个地区ASIR的AAPC在4.06%至44.15%之间,4个地区在-8.77%至-1.11%之间;从第1个转折点至第2个转折点、从第2个转折点至2021年ASIR的APC分别在31.20%至132.70%、-28.77%至-80.70%之间。结论所有研究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发病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上升可能与DTaP保护持久性衰减和开展百日咳加强监测或专项研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发病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朝晖 张敏 +5 位作者 徐杰茹 熊文婧 陈磊 赵湘铃 张译匀 让蔚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包括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019年全球人口数据进行标化,ASMR)。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估计CMR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软件对2000—2019年脑瘤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CMR。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2019年全国脑瘤ASMR与不同性别ASMR均呈下降趋势,全国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68%,男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47%,女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87%(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男性脑瘤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时期变化是上升趋势,女性脑瘤的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和时期增加而增大,即男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62降低至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1.28,女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36升高到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57,随后逐渐降低,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效应系数最低(-1.16)。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9年后我国脑瘤CMR将持续上升,2020—2024年CMR将会达到4.34/10万、4.39/10万、4.44/10万、4.49/10万、4.54/10万。结论2000—2019年中国脑瘤ASMR总体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时期的推移而增大,越早出生其死亡风险越大。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中国脑瘤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我国脑瘤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强我国脑瘤高发人群的防治宣传工作,提倡良好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脑瘤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死亡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预测 joinpoint回归模型 GM(1 1)模型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2011—2021年连云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艳泽 赵兴 +5 位作者 李海朋 陈玉格 吕福荣 牟靖男 梁晓雷 许雷 《应用预防医学》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连云港市居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风险评估、科学防控、卫生决策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连云港市HFRS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特征分析,其中地区分布采用聚类法分析,季... 目的掌握江苏省连云港市居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风险评估、科学防控、卫生决策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连云港市HFRS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特征分析,其中地区分布采用聚类法分析,季节性特征采用集中度法、圆分布法分析,发病率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2011—2021年连云港市HFRS报告发病率为1.6/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为2.34/10万,高于女性报告发病率(0.8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8,P<0.05);6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3.97/10万,30岁~、45岁~以及60岁~3个年龄组的合计发病数为687例(87.4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23例,85.50%)。报告发病数前3名的地区依次为灌云县、海州区、东海县;HFRS发病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灌云县、连云区、海州区为发病高风险地区。HFRS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计算得出发病高峰日为11月9日、高峰期为10月2日~1月25日。2011—2021年连云港市HFRS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10.10%(95%CI:-18.7%--0.60%),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P<0.05)。结论2011—2021年连云港市HFRS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青壮年男性群体及农民群体中发病风险较高,今后应持续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当地HFRS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集中度法 圆分布法 聚类分析 joinpoint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于岚 崔怡然 +3 位作者 田刚 阳文燕 帅经良 颜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7-886,共10页
目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是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不同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 目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是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不同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disease,GBD)数据库,选取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年至2019年30年间,不同类型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按性别比较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差异。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异常(1931.91/10万)、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364.63/10万)、神经管畸形(277.20/10万)、先天性肌肉骨骼和肢体异常(133.33/10万)及唐氏综合征(128.22/10万)的DALYs率分别降低了70.78%、71.61%、86.21%、36.84%及73.65%。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不同先天性出生缺陷的死亡率和DALYs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和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后开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除先天性肌肉骨骼和肢体异常外,其余几类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均是男童高于女童。结论: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先天性心脏异常疾病负担仍很严重且有些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需继续加强儿童出生缺陷的防治并根据其性别特征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出生缺陷 5岁以下儿童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