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Geochemical Method to Distinguish Lateral Migration and Vertical Migration in Rifted Basin:A Case Study from Eastern Lujiapu Depression in the Kailu Basin,N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OU Shuqing HUANG Haiping LIU Yu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摘要:迁居分别诊断在迁居距离通常是在沙的床上的短、侧面的移植的 rifted 盆是复杂的,沿着差错的垂直移植被共存。从 GCMS 分析的量的数据使区分侧面、垂直的移植效果可能。从 Jiaolige 油矿发现的油,东方 Lujiapu 消沉与类似的成... 摘要:迁居分别诊断在迁居距离通常是在沙的床上的短、侧面的移植的 rifted 盆是复杂的,沿着差错的垂直移植被共存。从 GCMS 分析的量的数据使区分侧面、垂直的移植效果可能。从 Jiaolige 油矿发现的油,东方 Lujiapu 消沉与类似的成熟从单身的来源岩石被导出,它是一个理想的盒子学习迁居分别效果。在油之中的组合差别被迁居分别任何一个大部分沿着差错在沙床上或垂直地旁边地引起。微妙的成熟差别被在氮混合物上有某些影响的经典的浸透的烃参数估计。在某个成熟范围,到 alkylcarbazoles 的暴露的异构体的盾和半盾异构体的比率与迁居分别在一个相反的方向随着成熟变化,它可以隐藏迁居影响。然而,移植和成熟在 alkylated carbazoles 和 benzocarbazole 的绝对集中上有一样的效果[一]/([ 一]+[c ]) 比率,它为迁居方向评价提供一个理想的工具。在不同样品之中的连续变化在沙的床上反映增加的移植距离,当突然的变化可以显示移植水管系统的变化时。综合两 geochemical 解释并且地质抑制,不是仅仅迁居方向能被决定,而且通过沙的床的水管系统或差错能被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储量 地质构造 生物标志 氮化合物
下载PDF
Applicability of Carbazole Migration Indices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A Case Study of Western Lujiapu Depression in Kailu Basin,NE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Shuqing HUANG Hai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32-642,共11页
西方的 Lujiapu 消沉位于的 Kailu 盆是典型大陆人裂缝盆。油的 Biomarker 参数显示那 depositional 外形,环境在 Bao 1 差错块,而是如此的差别与更高盐的环境在 Bao 1 和 Bao 14 差错块之间变化没在 carbazole 丰富和分发上有重要影... 西方的 Lujiapu 消沉位于的 Kailu 盆是典型大陆人裂缝盆。油的 Biomarker 参数显示那 depositional 外形,环境在 Bao 1 差错块,而是如此的差别与更高盐的环境在 Bao 1 和 Bao 14 差错块之间变化没在 carbazole 丰富和分发上有重要影响。成熟和移植距离在西方的 Lujiapu 消沉是 carbazole 丰富和分发上的主要控制。通常使用的迁居索引,例如到氮的氮盾异构体的比率暴露的异构体( 1-/4-methylcarbazole 比率, 1,8-/2,4-dimethylcarbazole (直接数字控制)比率和 half-shield/exposed-DMC 比率), alkylated carbazoles 和 BC 比率的绝对集中(= benzo [一]carbazole/( benzo [一] carbazole + benzo [ c ] carbazole ))与增加成熟在一个更高成熟的范围在低成熟范围和减少增加。在相对低的成熟舞台(Rc <0.77%) ,成熟在氮盾异构体的比率上与移植有颠倒效果到氮暴露了异构体,它可以盖住迁居影响并且让这些参数没能显示迁居效果。在这个成熟阶段的有效迁居指示物是 alkylated carbazoles 和 BC 比率的集中,它能甚至在短迁居距离以内为迁居方向评价提供理想的工具。当 carbazole 混合物被使用显示移植方向时,成熟效果应该被考虑,并且在不同成熟上演这些通常使用的参数在跟踪移植有不同有效性方向。在东方 Lujiapu 消沉结合了我们的以前的学习,氮迁居索引的变化的一个概念的模型能为陆上的 rifted 盆被建立,通过沙的床,垂直迁居模型指责的弱分别,和成熟的侧面的迁居模型在迁居评价以后影响的也就是说强壮的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谷盆地 开鲁盆地 东北西部 适用性 移民 咔唑 凹陷 中国
下载PDF
开鲁盆地南部下三叠统红砬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以奈参1井为例
3
作者 冉波 刘邦 +6 位作者 裴家学 张健 张德军 杨曦 李皓 孙爽晨 王宝生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为揭示开鲁盆地南部地区下三叠统红砬组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对奈参1井26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红砬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火成岩物源区.... 为揭示开鲁盆地南部地区下三叠统红砬组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对奈参1井26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红砬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火成岩物源区.物源构造背景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可能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红砬组沉积环境总体上处于氧化-弱还原的陆相淡水-半咸水环境,向上水体盐度有增大趋势,古气候整体上为干旱炎热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早三叠世 红砬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开鲁盆地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沉积相及有利砂体分布
4
作者 陈怀毅 张云峰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732-742,共11页
为研究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交力格地区九佛堂组层序格架下沉积特征和有利砂体的分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取综合评价因子RQI对有利储集相带进行预测,明确了九佛堂组沉积演化过程中不同沉积体系的动态变化及沉积相展布.通过层序界面、体系... 为研究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交力格地区九佛堂组层序格架下沉积特征和有利砂体的分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取综合评价因子RQI对有利储集相带进行预测,明确了九佛堂组沉积演化过程中不同沉积体系的动态变化及沉积相展布.通过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识别将地层划分为低位域、湖浸域、高位域.在体系域内近岸堆积—半深湖和扇三角洲—滨浅湖两套沉积体系交替发育.低位域末期—湖浸域时期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前缘相带.通过岩相特征、地震相特征、单井精细刻画等手段共识别8种不同沉积微相.对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并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内牵引流成因砂体形成的储层最好,近岸堆积及前缘根部泥石流、洪流成因砂体形成的储层最差.此结果可为研究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佛堂组 沉积相 有利砂体 灰色关联分析法 陆东凹陷 交力格洼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开鲁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有利区预测——基于重力异常资料
5
作者 袁禹涵 张金功 +2 位作者 袁炳强 薛健 姚天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8-1638,共11页
开鲁凹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油气前景优良,但研究程度较低。前人主要针对凹陷内次级构造单元进行研究,而对凹陷整体构造和基底特征缺乏研究。为了研究凹陷构造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笔者等基于重力资料,综合地质、地震等前人相关研究成... 开鲁凹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油气前景优良,但研究程度较低。前人主要针对凹陷内次级构造单元进行研究,而对凹陷整体构造和基底特征缺乏研究。为了研究凹陷构造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笔者等基于重力资料,综合地质、地震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了该区的断裂构造;应用Parker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了盆地的基底深度;并对凹陷进行了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及油气有利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开鲁凹陷重力场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重力高和重力低呈条带状相间分布;反映了凹陷内突起与断陷亦由西北向东南相间分布。凹陷内断裂发育,其边界主要受近SN向、EW向及两组NE向断裂控制。开鲁凹陷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以断裂为界。凹陷内新生界、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发育。开鲁凹陷西部清河—苇莲苏断陷带内的平安地断阶,东部茫汉断陷中的茫汉南西缓坡带,南部奈曼旗断陷等区域,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为油气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断裂构造 基底特征 油气有利区 开鲁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盆地砂岩型铀矿热流体作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聂逢君 严兆彬 +5 位作者 夏菲 李满根 卢亚运 蔡建芳 郭福能 宁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0-1866,共17页
开鲁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的发现为中国东部晚侏罗世以来伸展裂陷型盆地中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典范。研究发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及其周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是著名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在矿床中直穿而过。勘查实践表明,70%~80%... 开鲁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的发现为中国东部晚侏罗世以来伸展裂陷型盆地中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典范。研究发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及其周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是著名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在矿床中直穿而过。勘查实践表明,70%~80%的钻孔中能见到辉绿岩,矿化体多呈囊状、透镜状,空间上矿化与辉绿岩有关。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包裹体温度与盐度的测定,发现上白垩统姚家组含矿目的层砂岩中存在大量的热流体改造证据。辉绿岩侵入过程中热作用不仅使围岩出现烘烤变色、变硬,而且辉绿岩岩浆作用带来的热流体使砂岩、泥岩产生大量的新生胶结物。与辉绿岩相关的热流体作用使姚家组含矿目的层砂岩中的碎屑颗粒被溶解和交代,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均可见到碳酸盐脉体,同时碳酸盐矿物蚀变交代石英、长石。进一步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可分出第一期方解石、第二期铁白云石和第三期高铁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测温显示,钱家店-白兴吐砂岩型铀矿床热流体改造有3期热流体活动,对应的温度分别为80~90℃、110~120℃和140~150℃。测定冰点获得的包裹体盐度分布也有低盐度区、中盐度区、高盐度区3个区间,它们与3期不同温度的热流体活动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热流体 蚀变矿物学 包裹体 开鲁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陆西凹陷中北部上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及体系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筱敏 王贵文 +2 位作者 马立驰 张巨星 孙月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39,共7页
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 ,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的粉、细砂岩及泥岩为特征 ,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 3— 5Ma的 5个沉积层序 ,各沉积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的整合面。沉... 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 ,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的粉、细砂岩及泥岩为特征 ,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 3— 5Ma的 5个沉积层序 ,各沉积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的整合面。沉积层序格架和构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各沉积层序的展布也受盆地结构和断裂差异活动的影响 ,表现出南厚北薄的地层展布特征。由于在马北斜坡存在地形或断裂坡折带 ,故可将一个沉积层序细分成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明确首次和最大湖泛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重点叙述了层序B的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特征和层序构型主控因素。对有利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等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开鲁盆地 上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明洁 谢庆宾 +3 位作者 刘震 孙建 冉波 白鲁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3-746,共14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鲁盆地 陆东凹陷 下白垩统 九佛堂组 沙海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6 位作者 程锐 刘武生 李西得 易超 张字龙 朱鹏飞 郭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6,共10页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为主的Na HCO3型水,地层水矿化度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断层的分布,靠近断层的油气井中地层水矿化度明显较远离断层的油气井中的高,主要是由于该区深部的高矿化度地层水经断层及其他运移通道运移至浅层,并与浅层地层水混合所致;地层水化学组分及离子特征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稳定型、正相关型和负相关型3种变化类型;纵向上,地层水的Cl-浓度、r(Cl-))/r(Mg2+)及r(Ca2+))/r(Mg2+)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HCO3-浓度及r(Na+))/r(Cl-)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现今总体上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油气井中地层水r(Na+))/r(Cl-)及r(SO42-)×100)/r(Cl-)明显较奈3块及其以西地区偏低,而r(Cl-))/r(Mg2+)及r(Ca2+))/r(Mg2+)明显偏高,表明奈1块地层封闭条件好,更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研究区断层有效沟通了烃源层与储集层,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且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次生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保存条件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祁军 昝国军 +2 位作者 方炳钟 孙超 张喜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6,383,共5页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属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九佛堂组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Ⅱ—Ⅰ型为主,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质量优于上段,均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生、排烃主要发生在燕山期—晚白垩世早期,五十家子庙洼陷是最重要...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属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九佛堂组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Ⅱ—Ⅰ型为主,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质量优于上段,均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生、排烃主要发生在燕山期—晚白垩世早期,五十家子庙洼陷是最重要的生烃洼陷,小井子洼陷次之。阜新期为主要的油气聚集期。受断裂活动和分布控制的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多种类型的砂体原生孔隙发育,埋深1 600 m以上的砂体具高—中孔隙度和低—超低渗透率储层物性。沙海组和阜新组的泥岩层是九佛堂组油气藏的区域盖层,九佛堂组的泥岩层可作局部盖层。马家铺高垒带、包日温都断裂带和马北斜坡带与生油洼陷相间,具有良好的生、储配置关系,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指向场所。油气通过断层与砂体共同构成的输导体系运移、聚集至有利的岩性—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中成藏,预测马家铺高垒带北部和包日温都断裂带中段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 九佛堂组 陆西凹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成藏沉积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殷敬红 张辉 +1 位作者 昝国军 李晓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6-83,共8页
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床是辽河油田在进行外围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现的伴生矿床。铀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对该区铀矿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表明 :具备富铀物源 ,铀源充足 ;上白垩统姚家组广泛发育的辫状河流相沉积... 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床是辽河油田在进行外围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现的伴生矿床。铀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对该区铀矿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表明 :具备富铀物源 ,铀源充足 ;上白垩统姚家组广泛发育的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 ,形成了渗透性砂岩、砂砾岩与隔水性泥岩稳定的互层结构 ,铀矿主要分布在其中的中孔、中渗砂体中 ;下白垩统的生、储油层 ,为铀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还原剂 ;产状平缓的沉积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边缘相对隆起的自流汇水盆地 ,易使含氧含铀地下水沿砂体、不整合面向盆地内有利区补给 ,在氧化 -还原界面附近铀沉淀成矿 ,为铀矿创造了进一步富集成藏的条件 ;预测该区铀矿资源为x× 10 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铀矿 铀源 内蒙古
下载PDF
油气厌氧氧化与铀还原的耦合关系——以东胜和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春芳 李宏涛 +1 位作者 李开开 姜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和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砂岩主岩中包裹体和吸附的石油烃含有丰富的25-降藿烷和去甲基三环萜烷系列,为生物所降解的产物;主岩具有黄铁矿、碳酸盐胶结物与铀石或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现象;黄铁矿为生物成因,其δ34S分别为...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和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砂岩主岩中包裹体和吸附的石油烃含有丰富的25-降藿烷和去甲基三环萜烷系列,为生物所降解的产物;主岩具有黄铁矿、碳酸盐胶结物与铀石或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现象;黄铁矿为生物成因,其δ34S分别为-39‰~17‰和-44.5‰^-31.40‰;碳酸盐胶结物含有来自油气碳的特征,其1δ3C分别为-27.5‰~0.3‰和-21‰^-4‰;而铀石具有微化石结构。于是,提出了硫酸盐还原菌或与其它微生物共同将油气厌氧氧化的同时,将硫酸盐、六价铀还原,形成黄铁矿和四价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硫碳同位索 生物降解 砂岩型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 开鲁盆地
下载PDF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水下扇砂岩储集层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泽中 李龙滟 陈恭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重力流沉积与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关系是重力流沉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平面展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陆东凹陷下白垩... 重力流沉积与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关系是重力流沉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平面展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总体上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油源层,重力流沉积的水下扇砂岩夹于泥页岩中构成了好的储集层。重力流沉积的类型有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平面分布为水下扇。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中扇和外扇亚相,中扇可分为中扇内缘沟道和外缘叶状体两个微相。中扇内缘沟道由碎屑流和高密度浊流组成,中扇外缘叶状体由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组成。研究区内有63%的油层由叶状体砂岩组成,有32%的油层由沟道砂岩组成。叶状体砂岩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排驱压力低,是最好的储集层;沟道砂岩次之。水下扇砂岩储集物性不受泥质含量影响,但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明显。得出的结论对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重力流沉积 水下扇 砂岩 储集层
下载PDF
开鲁坳陷宝龙山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蔡建芳 聂逢君 +3 位作者 杨文达 周文博 于海亮 李满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0-16,共7页
开鲁坳陷作为松辽大型内陆盆地的一部分,近年来的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通过对开鲁坳陷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尤其是开鲁坳陷钱家店凹陷中的宝龙山地区铀成矿条件及铀矿化特征的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内铀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为五个方面... 开鲁坳陷作为松辽大型内陆盆地的一部分,近年来的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通过对开鲁坳陷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尤其是开鲁坳陷钱家店凹陷中的宝龙山地区铀成矿条件及铀矿化特征的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内铀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为五个方面:断裂构造控制、沉积相与砂体控制、后生还原蚀变作用、后生氧化作用、热流体改造作用。通过成矿控制因素分析研究得出,开鲁坳陷宝龙山地区断裂构造与氧化—还原过渡带重叠部位是该区铀矿找矿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 控矿因素 断裂 氧化-还原 宝龙山 开鲁坳陷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基本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贤庆 潘继平 许晓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在对国内外含油气系统文献资料系统调研的基础上 ,介绍了含油气系统概念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论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义、级别和命名、特征与展布范围、描述与模拟、分类等基本内容 ,并以开鲁盆地某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实例... 在对国内外含油气系统文献资料系统调研的基础上 ,介绍了含油气系统概念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论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义、级别和命名、特征与展布范围、描述与模拟、分类等基本内容 ,并以开鲁盆地某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实例说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最后 ,对含油气系统研究的优缺点作了评述 ,提出了我国含油气系统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生油层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低熟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国忠 胡凯 张巨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60,共7页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发现了大量低熟石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烃源岩具有高丰度低演化特点,主力生油层段是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K1jf上)的油页岩,该段油页岩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各含油构造的原油与K1jf上烃...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发现了大量低熟石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烃源岩具有高丰度低演化特点,主力生油层段是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K1jf上)的油页岩,该段油页岩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各含油构造的原油与K1jf上烃源岩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对有机碳与产油潜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证实了油页岩的早期成烃现象。热压模拟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九佛堂组上段的油页岩为早期成烃的重要贡献层。在埋藏较浅、演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凹陷,油页岩发育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鲁盆地 陆东凹陷 油页岩 低熟油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地震相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庆宾 刘明洁 +2 位作者 陈菁萍 王鹏 白鲁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4-551,共8页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是辽河油田的外围探区,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陆东凹陷下白垩统的九佛堂组—沙海组划分成2个地震层序,即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是辽河油田的外围探区,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陆东凹陷下白垩统的九佛堂组—沙海组划分成2个地震层序,即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内识别出平行席状、亚平行席状、楔状、前积、杂乱、透镜状共6种地震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各种地震相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演化性。经过综合解释,建立地震相与单井沉积相之间的响应关系,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以湖泊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目的层各层序地震相—沉积相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以及湖泊等沉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 地震相 沉积相 陆东凹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火烧油层技术在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士清 白国斌 赵春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37,共5页
方法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影响火烧油层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影响火驱成败的油藏地质参数、注气参数进行了分析。目的寻找适合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提出了庙5块火驱的最佳开... 方法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影响火烧油层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影响火驱成败的油藏地质参数、注气参数进行了分析。目的寻找适合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提出了庙5块火驱的最佳开采方式、点火参数及注气参数;庙5块火驱生产后,平均单井日产液由01t上升到56t,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1t上升到35t,生产26d后由于压风机供风不足被迫停止火驱注气;从数模结果看:火驱最终采收率可达398%。结论火烧油层是一种潜力很大的稠油开采方法,但其物理、化学反应机理复杂,火烧前缘难以控制;庙5块火驱初期虽然见到了一定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构造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谈顺佳 于常青 +3 位作者 聂逢君 陈振岩 严兆彬 里宏亮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935,共15页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指赋存于沉积盆地砂岩中的后生型铀矿床,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此类铀矿资源在世界铀资源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六大中新生代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潜质好。一直以来...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指赋存于沉积盆地砂岩中的后生型铀矿床,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此类铀矿资源在世界铀资源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六大中新生代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潜质好。一直以来是诸多铀矿地质研究者所关注的盆地,其中以开鲁盆地最为典型,特别是钱家店凹陷,其含铀层位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与油伴生,成矿远景好。本文主要对与钱家店凹陷毗邻的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开鲁盆地哲中凹陷中的龙湾筒凹陷进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含铀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的处理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目的层物性变化及铀成矿前景进行初步预测,圈定了有利铀成矿潜力区域,为后续铀矿勘探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资源 开鲁盆地 龙湾筒凹陷 地球物理 前景预测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油气成藏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柏江 刘成林 +1 位作者 朱玉新 孙冠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为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在白垩纪—现今达到排烃高峰期,沙海组和阜新组目前才开始大量排烃。陆西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五十家子庙洼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和马家铺高垒带是该区最有利勘探区带,马北斜坡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该模拟技术是评价构造单元资源量、优选有利探区、降低勘探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模拟研究 开鲁盆地 陆西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