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1
作者 汪如军 唐永亮 +3 位作者 朱松柏 王浩 姚军 黄朝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缝流动物理实验结果及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多尺度裂缝几何信息,应用均化理论和体积平均尺度升级方法,将多尺度介质划分为5个流动系统,建立了考虑介质间的非稳态窜流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耦合流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和数值试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裂缝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随缝宽增加流速加快,流动模态发生变化;(2)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与双重介质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导数曲线具有不同趋势特征;(3)应用所建立的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成功解释了气藏实际试井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层中的流动过程。结论认为,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揭示了多尺度裂缝以及致密基质间逐级动用、协同供气的开发机理,可为类似气藏制订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气田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 多尺度裂缝 多流动模态 耦合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
2
作者 蔡振忠 王健 +5 位作者 莫涛 李振坤 王翠丽 孙欣宇 朱文慧 丁海燕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演化复杂。在岩心观察描述、多尺度显微分析及相关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进一步建立了储层成岩演...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演化复杂。在岩心观察描述、多尺度显微分析及相关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进一步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层段的储层在埋藏后的发育演化过程中,先后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以及交代作用4种成岩作用。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垂向和侧向压实作用。胶结物类型多样,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膏质,其次为石英和钠长石,常见自生赤铁矿,在博孜102井、博孜21井和博孜22井的局部层段还可见较多的方沸石胶结物。溶解作用的对象主要是长石颗粒、长英质岩屑和石英颗粒,博孜102井、博孜21井和博孜22井的局部层段还可见较多的方沸石胶结物被溶解,极少见碳酸盐胶结物发生溶解。储层中发育的交代作用主要有碳酸盐和膏质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和长英质岩屑等碎屑颗粒。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经历了浅埋藏压实作用-大气水长石溶解/石英、钠长石胶结→第1期碳酸盐胶结/第1期膏质胶结/石英溶解→第2期碳酸盐胶结/第2期膏质胶结→方沸石溶解/长石溶解的成岩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克拉苏构造带 博孜段 巴什基奇克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晗宇 张海祖 +4 位作者 莫涛 程斌 陈乃东 王云鹏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0,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中正构烷烃以中、低碳数为主,烷基苯相对含量较高,全油稳定C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26‰之间。姥植比(Pr/Ph)、甲基环己烷指数(I_(MCH))、甲基菲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主要来自湖相腐殖型、沉积于偏氧化环境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其中,克深1-2段轻质油热成熟度普遍高于大北段,主要来自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早油晚气”2期烃类充注;大北段轻质油热成熟度偏低,主要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和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凝析油 成藏过程 克拉苏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喜马拉雅多期运动下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响应特征
4
作者 钟宇 鞠玮 +4 位作者 张辉 徐珂 黄沛铭 徐浩然 王胜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5-1787,共13页
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中国西部地质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库车坳陷内的构造变形特征对其多期运动存在何种响应尚待解决。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地震剖面解译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构造物理模拟等手段,探讨挤压背景下,喜马拉雅期... 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中国西部地质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库车坳陷内的构造变形特征对其多期运动存在何种响应尚待解决。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地震剖面解译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构造物理模拟等手段,探讨挤压背景下,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造成的多期运动、垂向抬升、同构造沉积等因素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构造变形响应特征与变形演化过程。克拉苏构造带对喜马拉雅多期运动的响应主要体现在,控制盐上层滑脱褶皱向前陆方向传播,挤压端褶皱隆升强度变弱;盐下层挤压端前展式叠瓦状逆冲断裂系统的倾角呈规律性变化,靠近挤压端的断裂倾角较大,远离挤压端断裂的倾角较小,但其逆冲的位移量大;同时,同构造沉积控制盐上层滑脱褶皱变形范围,垂向抬升主要控制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向前陆方向传播范围。构造变形过程研究显示,喜马拉雅多期运动导致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分层的差异变形,盐上层滑脱褶皱变形范围更广,褶皱相关断层更发育,盐下层在发育前展式叠瓦状逆冲断层后会加强反冲构造的形成。研究结果揭示了喜马拉雅多期运动对克拉苏构造带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影响,深化了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变形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盐构造 离散元数值模拟 构造物理模拟
下载PDF
库车坳陷应力状态转换特征及其地质与力学响应
5
作者 张辉 张冠杰 +10 位作者 徐珂 尹国庆 王志民 罗洋 王海应 张滨鑫 梁景瑞 袁芳 赵崴 张玮 卢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94,共18页
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古应力状态转换特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喜马拉雅晚期应力场三维分布并准确地厘定了古应力状态。... 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古应力状态转换特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喜马拉雅晚期应力场三维分布并准确地厘定了古应力状态。通过分析古应力状态与宏观构造样式、裂缝产状及储层物性的关系,系统揭示了古应力状态转换的地质与力学响应,最后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古应力状态转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在喜马拉雅晚期6500~7500 m的深度区间逐渐由逆冲型应力场转换为走滑型应力场;6500 m之上为逆冲型应力场,压实减孔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均不利于裂缝发育;7500 m之下为走滑型应力场,有利于储层孔隙保存和岩石破裂成缝。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库车坳陷构造、储层和岩石力学性质的认识,并认为古应力状态转换是克拉苏构造带超深部储层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力学基础,其发现对克拉苏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应力状态 地质力学 克拉苏构造带 应力场模拟 构造裂缝
下载PDF
Rapi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later period in Kelasu thrust belt in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5
6
作者 ZOU HuaYao WANG HongJun +2 位作者 HAO Fang LIU GuangDi ZHANG BaiQi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161-1170,共10页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 structures of Kela 1, Kela 2 and Kela 3 in Kasangtuokai anticlinal belt using a serie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 structures of Kela 1, Kela 2 and Kela 3 in Kasangtuokai anticlinal belt using a serie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apid rat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in drain path for over-pressured fluid flow and converging conduit system are indispens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apid, late-stag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Kelasu thrust belt in the Kuqa depression. Due to structural over-lapping and the resultant rapid burial, the maturity of the source rocks had been increased rapidly from 1.3 to 2.5% Ro within 2.3 Ma,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Ro increase up to 0.539% Ro/Ma. The rapid matura-tion of the source rocks had provided sufficient gases for late-stage gas accumulation. The kelasu structural belt has a variety of faults, but only the fault that related with fault propagation fold and cut through the gypsiferous mudstone cap could act as the main path for overpressured fluid release and then for fast gas accumulation in low fluid potential area. All the evidence from surface structure map, seismic profile explanation, authigenic kaolinite and reservoir property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in drain path related with faults for overpressured fluid and the converging conduit system are the key poin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giant Kela 2 gas field. By contrast, the Kela 1 and Kela 3 structure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Kela 2 structure, are not favourable for gas accumulation due to lacking con-verging condui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in DRAIN path for overpressured fluid converging CONDUIT system late-stage RAPID gas accumulation kelasu THRUST belt KUQA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克拉苏构造带超深盐下大斜度井钻井关键技术
7
作者 仇常凯 蒋凯 王兵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克拉苏构造带深部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前期多口钻探断层带油气藏井被迫提前完井。为了提高钻井成功率,提出了采用大斜度井避开部分断层,降低事故复杂的钻井技术思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超深层盐下大斜度井面临的套管必封点不确定性... 克拉苏构造带深部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前期多口钻探断层带油气藏井被迫提前完井。为了提高钻井成功率,提出了采用大斜度井避开部分断层,降低事故复杂的钻井技术思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超深层盐下大斜度井面临的套管必封点不确定性、井眼轨道设计及轨迹控制难、盐底卡准层位难度大、盐层大斜度井段套管下入摩阻大等技术难点,基于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蠕变实验结果,优化原七开直井井身结构为五开盐下大斜度井身结构,探索了“旋转导向+同心扩眼器”BHA组合在膏盐层定向钻井方法,试验了“常规卡层技术+GLASS前视技术”盐底卡层组合形式,分析制定了大斜度膏盐层套管安全下入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一套适合于克拉苏构造带的超深盐下大斜度井钻井关键技术。克深A、克深B等6口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克拉苏构造带超深盐下大斜度井钻井存在的技术难题,钻井成功率100%,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 超深井 膏盐层 大斜度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道 盐底卡层 下套管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传庆 徐同 +3 位作者 邱楠生 张海祖 王祥 王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0-261,共12页
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分析对油气成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系统缺乏系统研究... 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分析对油气成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系统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明确克拉苏构造带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流体系统,对地层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离子比例系数及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地层水以高TDS的卤水为主(平均值为154.92 g/L),按照苏林分类主要为CaCl_(2)型,按照舒卡列夫分类为Cl-Na型和Cl-Na·Ca型,为典型的沉积埋藏水。地层水的脱硫系数较低(平均值小于1.2)、变质系数较高(平均值大于6),表明地层的封闭性较好,地层水经历了较强的水岩反应。参照地层压力场、岩性特征及地层水特征,将库车凹陷克拉苏构造带划分为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及下伏地层四套流体系统。结合研究区岩性组成、构造演化特征及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地层水的成因为白垩系原始沉积水与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时排出的有机物转化流体、沉积水及古近系膏盐层高盐度流体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文地球化学 流体系统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构造带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古隆起及盐层对盐下冲断带的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建宁 能源 +4 位作者 姜帅 李跨越 侯筱晓 付永红 邢向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9,I0004,I0005,共15页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以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一体化建模,明确盐下冲断带构造变形差异及古隆起、盐层分布特征;基于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古隆起、盐层对盐下冲断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以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一体化建模,明确盐下冲断带构造变形差异及古隆起、盐层分布特征;基于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古隆起、盐层对盐下冲断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薄盐层分层作用差,断裂数少,规模大,易传递至盐上层;厚盐层易形成盐背斜和盐焊接等构造,盐下层多排逆冲断裂向盆地内部传递;古隆起发育区北翼断裂表现为倾角小、水平断距大和沿斜坡滑脱等特征,古隆起不发育区断裂表现为倾角陡、断距大且断裂数多的特征。古隆起发育区易形成滑脱冲断和盐背斜构造,古隆起不发育区易形成阶梯冲断和盐焊接构造;古隆起与盐层的双重叠加是影响盐下冲断带复杂变形的主要因素,古隆起限制冲断体系变形空间,盐层缓冲应力传递,起调节作用。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古隆起 盐层 盐下冲断带 物理模拟实验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砂岩埋藏成岩环境的封闭性及其胶结作用分异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韩登林 李忠 +3 位作者 韩银学 刘嘉庆 李维锋 李莎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51-2362,共12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造时期,再加上沉积及构造疏导体系的缺失,地层流体始终缺乏大规模交换与改造,不同成岩场之间水-岩体系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特征,使得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孔隙流体盐度时空分异较好地延续了同沉积期水体盐度的分异规律,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在平面上,也体现在垂向上。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但由于断层的封堵并未对流体介质进行有效的疏导,先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分异规律因而未受到明显干扰,从而呈现出同沉积地层水体盐度时空分异特征造就了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时空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白垩系 砂岩 成岩环境 封闭性 胶结作用 时空分异特征 structure sandstone reservoir controls environment and 碳酸盐胶结物 时空分异规律 成岩期 水体盐度 地层流体 同沉积期 巴什基奇克组 硼元素含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被引量:40
11
作者 能源 漆家福 +3 位作者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0-151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构造样式 分段变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86
12
作者 漆家福 雷刚林 +1 位作者 李明刚 谷永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构造解释模型,认为浅层为盖层滑脱褶皱、深层为基底卷入的楔状叠瓦构造的"分层滑脱、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现有可靠的构造信息。浅层构造是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层为核或以侏罗系煤系地层为核的滑脱背斜,并被逆冲断层破坏;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反转正断层,并且在反转正断层下盘发育楔状叠瓦构造。新近纪-第四纪天山隆升产生的自天山深层向库车坳陷的斜向向上的挤压作用导致先存区域性正断层的反转位移,并控制克拉苏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释 收缩构造 楔状叠瓦构造 反转正断层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的发现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杨海军 李勇 +3 位作者 唐雁刚 雷刚林 周露 周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0,共9页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部,其盐下深层大气田为超深高压裂缝性低孔高产砂岩气田,目前已发现油气藏22个,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区。1998年发现克拉2气田后,虽坚持勘探,却未再获得重大发现。2006年以来,加强对克拉苏构造带深层...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部,其盐下深层大气田为超深高压裂缝性低孔高产砂岩气田,目前已发现油气藏22个,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区。1998年发现克拉2气田后,虽坚持勘探,却未再获得重大发现。2006年以来,加强对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的研究,2008年8月,位于克深区带克深2构造的克深2井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获得日产40×104m3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重大勘探突破。此后,经过近10年的研究,在前陆盆地勘探技术、油气地质理论和生产实践3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指导了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的发现,并围绕复杂山地圈闭落实、储集层形成机理、成藏等地质问题及快速钻进、储集层改造等制约勘探效率的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有效支撑了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构造带 白垩系 巴什基奇克组 盐下深层大气田 砂岩气藏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69
14
作者 雷刚林 谢会文 +4 位作者 张敬洲 王月然 黄少英 叶茂林 张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6-820,835,共6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和分段性 盐层流动变形 走滑断层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河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特征与古流向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亮 沈忠悦 +5 位作者 汪新 唐鹏程 余养里 赵博 潘小青 石林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7-57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河沿岸发育良好的新生界地层.我们对克拉苏河沿岸新生界剖面分A、B两段进行系统采样,获得定向岩芯样品1700余块.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新生代沉积岩中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含有少量磁铁矿;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两...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河沿岸发育良好的新生界地层.我们对克拉苏河沿岸新生界剖面分A、B两段进行系统采样,获得定向岩芯样品1700余块.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新生代沉积岩中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含有少量磁铁矿;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两段剖面磁面理均较磁线理发育,最小磁化率主轴近于直立,显示原生沉积组构.A剖面磁化率主轴к1的偏角指示古流向.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的古水流方向为NEE—SWW向,至苏维依组沉积时,流向变为NNE—SSW向.河流古流向在苏维依组形成时发生急剧变化,说明南天山此时可能发生了明显的隆升,且以北西部隆升为主;B剖面为吉迪克组、康村组和库车组粗粒碎屑岩,磁组构显示к1-к2构成的磁面理与层理面小角度相交,к3呈叠瓦状分布,可以用来指示古水流方向.从吉迪克组至库车组下段,古流向均为NNW—SSE,但逐渐偏东,暗示天山在此期间处于缓慢的隆升期或东西部处于同步隆升,且西部隆升速度快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古流向 库车坳陷 新生代 克拉苏河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段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16
作者 能源 谢会文 +2 位作者 孙太荣 雷刚林 徐丽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段构造解释模型并对该段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构造段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变形特征,垂向上可分为盐上构造层、盐岩层、盐下构造层与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盐收缩构造及走滑构造3种构造样式,其中盐下构造层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高角度基底卷入构造样式转变为盖层滑脱构造样式。克深构造段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二叠纪晚期—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及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带具有好盖层、厚储层、大构造、强冲注、晚成藏等有利条件,是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克深构造段 解释模型 石油地质条件
下载PDF
博孜9井的发现与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0
17
作者 田军 杨海军 +3 位作者 吴超 莫涛 朱文慧 史玲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部的博孜—大北区段为超深、高温、超高压、构造变形强的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程度低,近期部署在该区段的一口油气预探井——博孜9井取得了突破,压裂测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为了加快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分...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部的博孜—大北区段为超深、高温、超高压、构造变形强的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程度低,近期部署在该区段的一口油气预探井——博孜9井取得了突破,压裂测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为了加快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分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断裂分级组合、古构造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了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和巴西改组储层的物源、应力场及油气成藏特征,并评价了其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构造带发育博孜—克拉、克拉苏、克深、拜城等4条一级断裂,形成并控制了4个断裂构造带;②该构造带西部发育博孜、大北2个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古构造,形成了5种构造模式;③该构造带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和巴西改组两套砂岩储层,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属于7500 m超深层优质储层,受粗岩性、弱压实、低应力等3个因素的控制,巴西改组有利储层主要位于第二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裂缝—孔隙型储层;④该构造带西部的原油来源于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烃源岩,经历了“早期聚油、晚期聚气”两期成藏,东部干气主要来自上三叠统黄山街组烃源岩,为一期成藏,并形成东部干气、西部凝析气的成藏特征。结论认为,博孜—大北区段发育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的有利圈闭,目前已发现博孜9等一大批千亿立方米级气藏并持续取得油气勘探突破,博孜—大北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即将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构造带 博孜—大北区段 早白垩世 超深层 圈闭 储集层 天然气成藏 勘探发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部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孔隙演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潘荣 朱筱敏 +3 位作者 谈明轩 张剑锋 李勇 邸宏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鉴定观察、图像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史演化分析,膏盐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块深部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进行了孔隙演化定量研究。这套致密储层...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鉴定观察、图像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史演化分析,膏盐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块深部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进行了孔隙演化定量研究。这套致密储层主要经历了"黏土膜→早期缓慢浅埋压实作用→长石、岩屑溶蚀和石英加大→早期方解石胶结→中期快速深埋强烈压实作用→长石、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碳酸盐致密胶结→晚期挤压推覆形成裂缝→裂缝溶蚀扩大"的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以孔隙结构特征为基础,定量计算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量(初始孔隙度为37.87%,压实损孔量为27.62%,胶结损孔量为7.51%,溶蚀增孔量为1.7%,裂缝增孔量为1.32%),并以埋藏-成岩演化史为主线及约束,恢复校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量,从而恢复储层实际孔隙演化史。研究表明,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的影响量不同,孔隙度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克深区块晚期气藏充注时期与区域构造挤压造缝时期配置良好,结合较好的储层孔隙度(6.2%),有利于烃类充注成藏,形成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致密储层 孔隙度演化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冲断带
下载PDF
基于面积深度法对克拉苏构造带中部盐下构造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谢会文 尹宏伟 +4 位作者 唐雁刚 汪伟 魏红兴 吴珍云 李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3-1040,共8页
因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成为该地区研究的重心,深层地震信息的模糊和复杂的盐下构造又使得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本文结合最新地震剖面,将面积深度法应用于大北-克深区域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完善大北-克深盐下层的... 因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成为该地区研究的重心,深层地震信息的模糊和复杂的盐下构造又使得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本文结合最新地震剖面,将面积深度法应用于大北-克深区域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完善大北-克深盐下层的构造模式,研究其构造特征,并得出以下结论:1.大北-克深地区盐下层构造分布以克拉苏断层为界线,克拉苏断层以北主要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构造,断层以南主要发育滑脱构造;2.大北-克深盐下滑脱构造的区域滑脱面深度约10 km左右;3.从大北至克深,盐下滑脱构造的区域缩短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由11~14 km增加到16~2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与恢复 面积深度法 克拉苏构造带 滑脱构造 滑脱深度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在克拉苏构造带高效开发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辉 杨海军 +4 位作者 尹国庆 王海应 徐珂 刘新宇 王志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埋藏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完井工程中面临着相关井控安全、建井时效、工程质量、单井提产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些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以地质力学为桥梁的地质工程...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埋藏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完井工程中面临着相关井控安全、建井时效、工程质量、单井提产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些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以地质力学为桥梁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流程,形成了井位优选、井轨迹优化、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钻井井壁稳定性预测、完井提产优化和开发中出砂出水预测方法。将地质研究、工程设计和现场实施组织纳入一体化协作体系,解决工程难题,实现克拉苏构造带"三提"——提速、提质、提产,开发井钻井成功率100%,单井钻井复杂平均减少40%,井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改造后单井平均无阻流量由原来的68×10~4m^3/d提高到279×10~4m^3/d。顺利实现了克拉苏东部150×10~8m^3/a天然气建产,助力克拉苏西部万亿立方米大气藏的发现,为超深层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积累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 地质工程一体化 提速 提质 提产 高效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