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田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早期哲学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向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是日本哲学思想史发展到20世纪初期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成名作《善的研究》中提出的主客无分的“纯粹经验”,成为“西田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随后的《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一书则将“纯粹经验”表述为“直... 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是日本哲学思想史发展到20世纪初期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成名作《善的研究》中提出的主客无分的“纯粹经验”,成为“西田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随后的《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一书则将“纯粹经验”表述为“直观”与“反省”相统一的“自觉”,从而形成了“自觉的体系”。早期“西田哲学”初步融合了东西方哲学,超越了唯物与唯心、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打破了日本民族感性发达但不擅长逻辑思辨的著述传统,开创了现代日本的思辨哲学,终结了中江兆民所说的“日本无哲学”的状况,也为中后期“西田哲学”的深化与展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西田哲学 纯粹经验 自觉的体系
下载PDF
西田几多郎后期哲学中的“行为式的直观”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向远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所谓“辩证法的一般者之世界”亦称“历史的现实世界”,是“场所的自行限定”之后形成的世界,也是西田后期哲学所探讨的领域,而理解这个世界的关键概念是“行为式的直观”。“行为式的直观”包含了“知性直观”和“艺术性的直观”并超... 所谓“辩证法的一般者之世界”亦称“历史的现实世界”,是“场所的自行限定”之后形成的世界,也是西田后期哲学所探讨的领域,而理解这个世界的关键概念是“行为式的直观”。“行为式的直观”包含了“知性直观”和“艺术性的直观”并超越之。西田“行为式的直观”包括五个要点:“行为式的直观”是“身体地把握物”;“行为式的直观”是观物,也是造物;“行为式的直观”是“形”和“成形活动”;“行为式的直观”是社会性、人格性的;“行为式的直观”是“从被制作者向制作者的发展”,亦即历史的、文化的。所谓“西田哲学”体系经过早期中期阶段而臻于完成,并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等多方面显示了哲学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哲学 辩证法的一般者之世界 行为式的直观
下载PDF
存在一元论能否合理地解释空间的本质?——以布拉德雷、西田几多郎和不二论吠檀多为例
3
作者 张励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哲学思辨当中,如何理解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哲学家们往往会争论空间是否具有实在性、是否仅仅是对象间的关系等。而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立场,存在一元论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却在解释空间等基础性概念时遇...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哲学思辨当中,如何理解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哲学家们往往会争论空间是否具有实在性、是否仅仅是对象间的关系等。而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立场,存在一元论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却在解释空间等基础性概念时遇到了各种困难,因为空间所暗含的区分或差异很难与存在一元论所主张的唯一的存在者相调和。本文对三种相似却又不同的存在一元论——英国的布拉德雷哲学、日本的西田几多郎哲学、印度的不二论吠檀多哲学——分别做出考察,分析其在各自理论框架下给出的对空间本质的解释,并分别指出这些解释包含的困难:布拉德雷没有前后一致地使用“矛盾”概念,并且有循环论证的嫌疑;西田很难合理地说明绝对的“无”如何能产生“有”;不二论则未能融贯地解释“梵”与世界究竟是等同的还是不等同的。以此为基础,本文试图指出存在一元论本身的某种缺陷,即它从根本上无法调和“一”与“多”之间的矛盾。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文化和时代上的差异,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哲学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存在一元论 布拉德雷 西田几多郎 不二论吠檀多
下载PDF
试论西田晚期哲学对莱布尼茨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4
作者 钱昊榛 张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单子论、前定和谐学说、神正论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其研究生涯的晚期注意到莱布尼茨哲学的内在价值,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中单子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分析,西田几多郎将莱布... 单子论、前定和谐学说、神正论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其研究生涯的晚期注意到莱布尼茨哲学的内在价值,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中单子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分析,西田几多郎将莱布尼茨的本体论哲学和宗教哲学改造为具有东方色彩的创造哲学。本文以西田晚期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予定調和を手引きとして宗教哲学へ》为线索,以西田几多郎的重构过程为基础,阐释其晚期哲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单子论 前定和谐 改造
下载PDF
西田几多郎与老庄哲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谷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3期23-30,共8页
西田几多郎哲学既自觉利用了西方哲学的成果,又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他终生深研和钟情于老庄,并将其思想吸收到自己的哲学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其哲学的核心概念“纯粹经验”“实在”等吸取了老庄“道”的思想;二是他... 西田几多郎哲学既自觉利用了西方哲学的成果,又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他终生深研和钟情于老庄,并将其思想吸收到自己的哲学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其哲学的核心概念“纯粹经验”“实在”等吸取了老庄“道”的思想;二是他用高度熟练的技艺来解释其重要概念“知的直观”的思路来自庄子“道进乎技”的思想;三是其道德哲学的最高概念“善”与庄子“安其性命之情”的思想相一致。老庄思想与日本近代知识人和哲学家结缘,显示出古老的道家思想仍具有很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老庄 道家
下载PDF
论“善”:西田几多郎与摩尔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善"是伦理学的首要概念。西田几多郎关于"善"的研究颇具新意,从与摩尔的比较来看:善可否定义?西田认为善是纯粹经验状态下意志的发展完成,也是知情意合一、主客相融下的人格实现;摩尔认为善不可定义,否则就是犯了&... "善"是伦理学的首要概念。西田几多郎关于"善"的研究颇具新意,从与摩尔的比较来看:善可否定义?西田认为善是纯粹经验状态下意志的发展完成,也是知情意合一、主客相融下的人格实现;摩尔认为善不可定义,否则就是犯了"自然主义谬误"。善何以认知?西田认为通过"知的直观"可以认识善,这一点和摩尔非常相似,因为摩尔主张通过直觉来认识善;不过在西田将直观贯彻到底的同时,摩尔却将善事物的认知付诸了经验。善如何实践?西田通过人格的内在统一将个体善与社会善结合起来,以达到"完整善行";摩尔则通过对快乐主义的改造,通过强调行为产生的效果来处理现实伦理问题。两者的不同集中体现为,西田的理论是一种基于先验直觉的意志论伦理学,而摩尔则是一种带有经验论色彩的直觉论伦理学。两者的比较对"善"的理解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几多郎 摩尔
下载PDF
“哲学之道”将走向何处?——京都学派哲学研究的动态与断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光辉 吕绮锋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文章通过阐述21世纪以来的日本哲学、尤其是以京都学派为中心的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动态,即作为京都学派的历史传承性,作为现代哲学与传统思想的交织,作为日本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对话性,由此来提示今后的日本哲学之研究需要关注"日本哲... 文章通过阐述21世纪以来的日本哲学、尤其是以京都学派为中心的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动态,即作为京都学派的历史传承性,作为现代哲学与传统思想的交织,作为日本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对话性,由此来提示今后的日本哲学之研究需要关注"日本哲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避免陷入西方与日本的二元对立框架之困境,强调以双语翻译为突破口来开拓新世纪的多视角、多领域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学派 西田哲学 动态
下载PDF
西田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卞崇道 《日本问题研究》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日本有哲学的前提,简要阐述了其代表西田哲学的形成及其体系,认为《善的研究》的出版奠定了西田哲学的基础,《场所》论文的发表,标志"西田哲学"的诞生。从"纯粹经验"的提出,到"场所逻辑"的形成,意味... 基于日本有哲学的前提,简要阐述了其代表西田哲学的形成及其体系,认为《善的研究》的出版奠定了西田哲学的基础,《场所》论文的发表,标志"西田哲学"的诞生。从"纯粹经验"的提出,到"场所逻辑"的形成,意味着西田的哲学思索已经触及哲学问题的根底并展开了逻辑化的建构,象征着西田哲学臻于成熟。纯粹经验→自觉→场所→辩证法的世界→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的展开,构成了西田哲学的体系。当下,研究西田哲学就是要重新思考西田的问题意识及其所阐释的问题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哲学 纯粹经验 自觉 场所
下载PDF
语言与思索——以日语来思索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藤田正胜 吴光辉 陈晓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哲学无疑是一门思索普遍性问题的学科,所以或许可以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无必要。不过,即使思索的是普遍性的问题,也脱离不开语言包含的限制性。就日语而言,日语所具有的特点和限制同样影响着使用日语所做的哲学思考。日语有这样一个特... 哲学无疑是一门思索普遍性问题的学科,所以或许可以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无必要。不过,即使思索的是普遍性的问题,也脱离不开语言包含的限制性。就日语而言,日语所具有的特点和限制同样影响着使用日语所做的哲学思考。日语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一个句子里不总是需要一个主语。它来自于这样的经验,关注的焦点不在于行使者,而在于行使者自身之内。这跟日语"以谓语为中心"的语法结构有关。西田几多郎的"场所"理论是基于他对于康德和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的批判之上的。西田特别指出,"我们意识到的意识"固然是在这种认识论中被发现的,但"意识着的意识"却并没被把握到。我们努力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他对于传统的认识论的批判和他建立的"场所"理论与上面提到的日语中"以谓语为中心"的语法结构有着深刻的关联。这也就明确了,语言对于哲思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哲学 京都学派 西田几多郎 九鬼周造、和辻哲郎
下载PDF
西田几多郎与“近代的超克”
10
作者 吴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5,共5页
日本学界对西田几多郎与"近代的超克"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西田哲学的世界观与"京都学派"的哲学家提出的"世界史的哲学"的关系问题,日本学者大多从寻找差异的角度展开论证。然而,从二者的理论构成和逻辑... 日本学界对西田几多郎与"近代的超克"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西田哲学的世界观与"京都学派"的哲学家提出的"世界史的哲学"的关系问题,日本学者大多从寻找差异的角度展开论证。然而,从二者的理论构成和逻辑推演入手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对日本国家的"道义的生命力"的解读,还是对太平洋战争的认识,"近代的超克"论和"京都学派"哲学家的问题视角、思想倾向、哲学逻辑和方法论几乎都来源于西田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近代的超克” “京都学派”
下载PDF
试论西田哲学的宗教特性——宗教间对话的可能性
11
作者 卞崇道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0,共4页
西田的宗教哲学观克服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更深的本源上释说宗教的本质,强调宗教超越客观性、理性和伦理的独特价值,指出主体只有借助内在超越才能创造个体生命与社会的新文化。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宗教哲学 内在超越性
下载PDF
简释西田几多郎的实在论——以《善的研究》为中心
12
作者 刘体胜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2期95-96,共2页
实在论是西田哲学的真正逻辑起点,而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却甚少。本文以《善的研究》为中心,从研究的出发点、唯一的实在和实在的真相等层面对西田几多郎的实在论作了阐释。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善的研究》 实在论
下载PDF
“竹内鲁迅”与“西田哲学”
13
作者 刘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竹内鲁迅"深受"西田哲学"影响。在对鲁迅"本源"性的"无"、矛盾性的"混沌"和"挣扎"的"行为"探寻上,竹内好与西田哲学的根干部分诸如"纯粹经验"、&qu... "竹内鲁迅"深受"西田哲学"影响。在对鲁迅"本源"性的"无"、矛盾性的"混沌"和"挣扎"的"行为"探寻上,竹内好与西田哲学的根干部分诸如"纯粹经验"、"行为的直观"和"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建立起深刻的精神联系。在"西田哲学"影响下,竹内好对鲁迅进行了哲学性的解读,重新塑造了鲁迅形象,同时,提升了鲁迅研究的学理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鲁迅 西田哲学 矛盾的同一 行为
下载PDF
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西田几多郎的时间阐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淼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4-54,共11页
本文按照西田哲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西田哲学中的时间阐释。中期西田选定时间作为其"场所"逻辑体系化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说明了时间在西田哲学中作为"场所"而具有的媒介作用,极其在中期与后期哲学的关系... 本文按照西田哲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西田哲学中的时间阐释。中期西田选定时间作为其"场所"逻辑体系化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说明了时间在西田哲学中作为"场所"而具有的媒介作用,极其在中期与后期哲学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本文还在批判哲学的视域下解析了西田的时间阐释对西方哲学史上几种重要时间观的批判。西田时间阐释中的特点是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使得从中期西田到后期西田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时间的场所化与媒介性是西田"场所"逻辑体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西田哲学在实现对西方哲学学说和立场的超越时做出的重要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 时间 场所 媒介
下载PDF
禅与哲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上田闲照 戴捷 吴光辉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从事哲学思索,撰写第一部著作《善的研究》(1911年)之前,曾经历了数十年的坐禅。在坐禅之后、哲学之前的一段时期,即西田的思想脉络之中出现了"禅与哲学"的问题,且贯穿在西田最初的哲学思索之中。是否...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从事哲学思索,撰写第一部著作《善的研究》(1911年)之前,曾经历了数十年的坐禅。在坐禅之后、哲学之前的一段时期,即西田的思想脉络之中出现了"禅与哲学"的问题,且贯穿在西田最初的哲学思索之中。是否可以将西田哲学直接视为禅;是否可以说西田排斥了禅,故而才成就了西田哲学;抑或是说西田赋予了禅以哲学化,围绕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文章将展开剖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哲学
下载PDF
浅析西田哲学中的道德与法律
16
作者 许佳 吴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22-27,共6页
道德和法律是西田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西田哲学试图跳出纯哲学思辨,将道德与法律这两个哲学概念与日本国家的"独特"属性结合起来,展示出其独具特色的政治倾向性。西田哲学借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原理,阐... 道德和法律是西田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西田哲学试图跳出纯哲学思辨,将道德与法律这两个哲学概念与日本国家的"独特"属性结合起来,展示出其独具特色的政治倾向性。西田哲学借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原理,阐明道德社会之间对抗的合理性,并最终将论述的核心放在阐释日本国体的"唯一性"和"优越性"上,使其政治伦理学陷入日本民族优越论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哲学 道德 法律
下载PDF
西田哲学中的阳明心学影响考释——以《善的研究》为中心
17
作者 赵熠玮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0-66,共7页
以1911年《善的研究》初次发表为标志,西田几多郎开创了日本最早的独创性哲学。通过利用西方哲学的基础概念与论证说理方式,西田成功将独具东方思想特色的哲学体系推向世界舞台。但观其西方逻辑框架下的东方思想内核,尤其是围绕“行为... 以1911年《善的研究》初次发表为标志,西田几多郎开创了日本最早的独创性哲学。通过利用西方哲学的基础概念与论证说理方式,西田成功将独具东方思想特色的哲学体系推向世界舞台。但观其西方逻辑框架下的东方思想内核,尤其是围绕“行为与知行合一”“统一力与道”“纯粹经验与实在”“道德伦理的形而上”四个核心概念展开的阐释与阳明学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阳明学相比于其他学术体系而言对西田哲学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西田哲学是中国哲学日本化的一次近代性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阳明学 纯粹经验 《善的研究》
下载PDF
朱子学“格物致知”立场对于《善的研究》之启发
18
作者 耿子洁 《日本问题研究》 2020年第3期54-61,共8页
西田哲学如何继承宋学传统是一个宏大的论题,“格物致知”论是朱子建立自身理学体系的出发点,《善的研究》则确立了贯穿西田几多郎思想不同阶段的超越心物对峙框架的主客合一实在论立场。朱子学与阳明学皆以天道、人道合一为根本前提,... 西田哲学如何继承宋学传统是一个宏大的论题,“格物致知”论是朱子建立自身理学体系的出发点,《善的研究》则确立了贯穿西田几多郎思想不同阶段的超越心物对峙框架的主客合一实在论立场。朱子学与阳明学皆以天道、人道合一为根本前提,但修学的入手处却分别在于“格物”与“致良知”两端。西田几多郎晚年日益重视现实历史世界的“物”的思想,这在《善的研究》阶段已初现端倪。虽然持主客合一的立场,但西田几多郎一直试图克服《善的研究》被误读为心理主义或意识主义的倾向,在认识论上强调抛弃自我的主观臆断而与事物的本性相一致。因此,至少就实在论而言,《善的研究》确立的纯粹经验立场更接近于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论。西田几多郎晚年面对质询亦援引朱熹的“格物”解释支撑自己对于现实历史世界的逻辑建构,保证其思想的客观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日本 西田几多郎 《善的研究》 主客合一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的“西田哲学”——《善的研究》中的“纯粹经验”与“意识的立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伟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考察《善的研究》内在机理及其与现象学的精神联系,以深化理解"西田哲学"。在《善的研究》中,西田主张"按照事实来感知",体现了"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态度;像胡塞尔一样,西田也强...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考察《善的研究》内在机理及其与现象学的精神联系,以深化理解"西田哲学"。在《善的研究》中,西田主张"按照事实来感知",体现了"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态度;像胡塞尔一样,西田也强调排除外在的因素,回到纯粹思维之中,"纯粹经验"正是现象学还原的结果;胡塞尔对于"心理学的偶然性"的现象学批判,促使西田对"心理主义"和"意识的立场"进行了"反省",推动了以"场所"为中介,向"逻辑性"哲学体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西田哲学 《善的研究》 纯粹经验 意识的立场
下载PDF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due to the non-transferrin-bound iron (NTBI)
20
作者 Yuzo Nishida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2年第7期1076-1086,共11页
Plasma iron is normally bound to the iron transport protein transferrin, but there are some iron ions not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rin. The latter ions are generally termed as non-transferrin-bound iron (NTBI) or labil... Plasma iron is normally bound to the iron transport protein transferrin, but there are some iron ions not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rin. The latter ions are generally termed as non-transferrin-bound iron (NTBI) or labile plasma iron. The NTBI has been thought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ron-induced cell damage with resultant peroxidation of cell membrane lipids and other biomolecules, and such oxidative damage is implicated 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ging and other degenerative disorders, but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TBI and the origin of toxicity due to NTBI. In this review, we demonstrated the several chemical models for NTBI, and elucidated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iron toxicity due to NTBI in human body on the basis of my concept on the mechanism of oxygen activation in biological oxygenases. This ha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1) NTBI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ater-in-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ones, 2) some of the water-soluble NTBI react with oxygen or hydrogen peroxide, changing these molecules to those exhibiting the reactivity similar to singlet oxygen (1△g), an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NTBI to induce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3) the responsibility of hydroxyl radical or free singlet oxygen is negligible as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human bod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proposed a new technique to prevent the oxidative damage due to NTBI.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we have synthesized the new superpolyphenols which contain more than 100 molecules of catechol derivative in one polymeric compound;these are sometimes water-insoluble, and in another cases, water-soluble. We have observed that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can eliminate NTBI effectively from the plasma, and also some of these derivatives can remove hydrogen peroxide from the solution. Thus, we can hope that our new super-polyphenols should depress greatly the oxidative stress due to NTBI, which may b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that the Japanese tea catechins which contain polyphenols exhibit high preventing effects against lifestyle-related diseases, and that some polyphenols have been known to protect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We also discussed the antioxidative function by zinc(II) ion, which depresses the oxidative damage by NTBI by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iron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BI H2O2 Iron TOXICITY nishida’s Reaction Super-Polyphenols Zinc(II) Ion ANTIOXIDA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