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of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A case report
1
作者 Wajeehullahi Akilu Yi Feng +4 位作者 Xiao-Xue Zhang Shi-Liang Li Xian-Tao Ma Min Hu Cai C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3期8038-8043,共6页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diverticulum.Eve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CASE SUMMARY We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a 50-year-old male with KD in the right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We conducted a total endovascular repair procedure,which is innovative and will spread more light in the medical world.Our patient has no past medical history and is a non-smoker and non-alcoholic.Patient presented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chest pain and dizziness for six months.Blood tests were done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angiogram of the chest confirmed the diagnosis,illustrating showed a 3.9 cm KD.On Day 1,the CT angiogram showed mild dilatation of the thoracic aorta,adjacent esophagus,trachea was compressed and displaced.Surgery was planned as the treatment modality.Carotid-Subclavian artery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as conducted.We used prolene 5-0 C1 sutures to precisely anastomose a 6-mm Dacron graft to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Haemostasis was secured and wounds were closed.Protamine was administered and patient was shif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Post-operative,patient responded favorably and was discharged.Regular follow-up is done.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we performed is novel.This will help the cardio-thoracic surgeons a better insight about the full procedures we conducted,thereby bringing more light and better treatment options in managing KD with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Medtronic stent catheter endovascular repair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主动脉Kommerell憩室数字减影造影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
作者 白卫星 李天晓 +3 位作者 翟水亭 薛绛宇 王子亮 刘建文 《当代医学》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总结报道主动脉Kommerell憩室(KD)。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动脉弓数字减影造影(DSA)发现的7例无压迫症状主动脉KD病例。结果本组仅1例Ⅱ型右位主动脉,并弓上分支变异,LSCA最后发自KD;有2例左主动脉,弓上分支为正常型,LSCA最后发自KD,其... 目的总结报道主动脉Kommerell憩室(KD)。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动脉弓数字减影造影(DSA)发现的7例无压迫症状主动脉KD病例。结果本组仅1例Ⅱ型右位主动脉,并弓上分支变异,LSCA最后发自KD;有2例左主动脉,弓上分支为正常型,LSCA最后发自KD,其中1例并主动脉弓狭窄未见文献报道;1例左主动脉,弓上分支4干,LSCA发自KD;3例左主动脉弓,弓上分支变异,RSCA均为最后发自KD。结论KD并非罕见病例广大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下载PDF
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鹏 王吉阳 +2 位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李拥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K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中2例行腔内手术,...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K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中2例行腔内手术,2例行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52±64)min。术后即时造影显示支架及各分支显影良好,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神经系统及上肢缺血并发症。随访3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生存,无支架移位,无内漏。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K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可处理大部分的KD病变。是否采取杂交手术取决于病变近端的锚定区大小,因此,根据不同病例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血管畸形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尧 杨鹏 +2 位作者 卢晨 刘宇 胡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极其罕见,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巨大憩室易压迫纵隔和憩室破裂可导致患者死亡,开放手术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复合手术、Kommerell憩室、右位主动脉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搜索引擎,对...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极其罕见,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巨大憩室易压迫纵隔和憩室破裂可导致患者死亡,开放手术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复合手术、Kommerell憩室、右位主动脉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搜索引擎,对相关文献和个案进行总结,并报道1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成功实施Ⅰ型复合手术。针对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复合手术创伤小、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 kommerell憩室 右位主动脉弓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谭仲伦 成官迅 郭晓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胸片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行胸主动... 目的探讨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胸片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行胸主动脉CTA检查,1例行胸腹主动脉CTA和MRA检查。结果25例患者胸部平片见右位主动脉弓,12例见"双主动脉弓",9例误诊为纵隔病变。CT和MR能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降段左侧壁,起始段膨大形成Kommerell憩室,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横跨食管后方,"双主动脉弓"的左弓为膨大的Kommerell憩室及其远侧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左锁骨下动脉近段动脉硬化并形成动脉瘤。1例患者偶觉吞咽不适。结论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变异,胸片容易误诊为纵隔病变,CT和MR能明确诊断并显示变异血管继发病变。正确认识此变异,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超声诊断Kommerell憩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少云 谢明星 贺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41-241,共1页
患儿男,2岁零10个月,因呼吸困难反复发作入院。胎儿期时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左锁骨下迷走动脉',出生后生长发育正常,自半岁起常于哭闹时出现口唇发绀、面颊发紫、喘憋,1岁后情况好转。体格检查:口唇红润,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 患儿男,2岁零10个月,因呼吸困难反复发作入院。胎儿期时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左锁骨下迷走动脉',出生后生长发育正常,自半岁起常于哭闹时出现口唇发绀、面颊发紫、喘憋,1岁后情况好转。体格检查:口唇红润,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弓呈右位,降主动脉基本走行于脊柱左侧,主动脉弓上似可见4根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 kommerell 动脉导管韧带
下载PDF
小儿完全性血管环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盛春 马力 +3 位作者 夏园生 邹明辉 陈伟丹 陈欣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血管环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手术结果。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手术治疗小儿完全性血管环合并Kommerell憩室6例,术前发现气道和或食道受压表现后进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血管环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手术结果。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手术治疗小儿完全性血管环合并Kommerell憩室6例,术前发现气道和或食道受压表现后进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确诊,全身麻醉下胸骨正中开胸或患侧胸部后外侧开胸手术,切断动脉韧带,较大的Kommerell憩室切除,患侧迷走锁骨下动脉移植于同侧颈内动脉。结果 1例术前主要支气管受压软化塌陷持续到术后不缓解,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其余5例痊愈出院:1例气管隆突轻度软化塌陷,术后仍有间断呼吸系统感染、气促,在呼吸科门诊治疗;1例术后双侧声带麻痹在门诊随诊;1例左侧声带麻痹,声音稍有嘶哑;2例痊愈。结论有气道、食道受压表现的小儿可能有完全性血管环和迷走锁骨下动脉,部分患儿可合并Kommerell憩室;心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此症的有效手段;彻底切断动脉韧带是治疗此症的基本方法。Kommerell憩室/同侧锁骨下动脉>1.5~2.0时,需切除Kommerell憩室,同侧锁骨下动脉移植于同侧颈内动脉;喉返神经损伤、术中大出血、术后气管塌陷狭窄在术后仍然可能存在是常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血管环 kommerell憩室 儿童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
8
作者 杨玲 梁波 +1 位作者 胡少平 孙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5期876-879,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LAARS)和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RAALS)病人的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增强和/或CT血管成... 目的分析和总结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LAARS)和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RAALS)病人的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增强和/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统计Kommerell憩室的发生率并测量其大小,观察Kommerell憩室与食管、气管的空间位置关系,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差异。结果所有病人Kommerell憩室均位于食管气管后方,食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病人中,35例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69.4%,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1.67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1.51~2.72,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合并左位上腔静脉。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100.0%,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2.22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2.79~4.67。结论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相比,Kommerell憩室在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中更常见,且憩室更大,对食管气管均有不同程度压迫,部分可合并主动脉夹层。CT可明确显示Kommerell憩室的大小、形态及对食管气管的压迫程度和范围,对于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锁骨下动脉 影像学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Kommerell憩室1例
9
作者 苏亚英 杨飞 +3 位作者 朱月香 郭亚哲 宋德领 崔书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51-52,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因外院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69次·min-1,血压90/60 mmHg(左侧上肢),130/70 mmHg(右侧上肢),左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心脏听诊区... 1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因外院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69次·min-1,血压90/60 mmHg(左侧上肢),130/70 mmHg(右侧上肢),左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心脏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侧锁骨上下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MDCT of right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ssociated with kommerell diverticulum and calcified ligamentum arteriosum
10
作者 Rene Epunza Kanza Michel Berube Pierre Michaud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4期184-186,共3页
We present a case of the right aortic arch with kommerell diverticulum (KD) and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a symptomatic 50-year-old patient with a calcification in the presumed attachment site of the ligament... We present a case of the right aortic arch with kommerell diverticulum (KD) and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a symptomatic 50-year-old patient with a calcification in the presumed attachment site of the ligamentum arteriosum (LA) to the KD. In another 30-year-old male patient, the entire course of a calcified LA was demonstrated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Right aortic arc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kommerell DIVERTICULUM CALCIFICATION of ligamentum arteriosum
下载PDF
小儿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围术期护理
11
作者 杨杜银 丘新燕 刘礼和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9期3973-3976,共4页
[目的]总结6例小儿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围术期护理,提出对此类病人的护理重点。[方法]对6例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患儿行血管环矫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成... [目的]总结6例小儿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围术期护理,提出对此类病人的护理重点。[方法]对6例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患儿行血管环矫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成形术及气管外固定成形术,1例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6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均存活,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41 h,住院时间8~31 d。1例患儿术后出现左眼睑下垂,双眼大小不一致,1例患儿并发乳糜胸,所有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对此类病人术前须做好呼吸道的管理、喂养的管理及四肢血压的测量。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窃血综合征的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外科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Ⅱ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唐兵 钟永亮 +5 位作者 葛翼鹏 胡海瓯 乔志钰 里程楠 刘永民 朱俊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4-460,共7页
目的总结Ⅱ型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diverticulum,KD)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20年8月,共13例Ⅱ型RAA合并KD患者在我中心接受外科手术。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5... 目的总结Ⅱ型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diverticulum,KD)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20年8月,共13例Ⅱ型RAA合并KD患者在我中心接受外科手术。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50.46±10.31)岁。所有患者均合并KD动脉瘤及迷走左锁骨下动脉(aberrantleft subclavian artery,ALSA),其中同时合并B型夹层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2例及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8例(61.5%)经胸骨正中切口、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下行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术中均重建ALSA。5例(38.5%)经右后外侧切口行远端主动脉弓及胸降主动脉置换术,其中术中行ALSA重建及ALSA缝扎各1例,术前行ALSA栓塞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院内死亡1例(7.69%)。术后随访(5.28±3.84)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发现近端吻合口漏持续存在,但无主动脉扩张及食管气管压迫。其余患者无主动脉事件、肢体缺血及食管气管压迫表现。结论外科治疗Ⅱ型RAA合并KD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效果。术前应根据主动脉病变解及是否合并动脉瘤压迫症状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腔内技术治疗Kommerell憩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一人 徐兆明 +6 位作者 齐一侠 崔世军 郭连瑞 齐立行 佟铸 郭建明 谷涌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Kommerell憩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1例Kommerell憩室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根据Kommerell憩室不同的分型及临床症状,采取了有效的腔内治疗,成...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Kommerell憩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1例Kommerell憩室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根据Kommerell憩室不同的分型及临床症状,采取了有效的腔内治疗,成功行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并弹簧圈栓塞Kommerell憩室,术后主动脉血流通畅,完整隔绝瘤样病变,未发生内漏及颅内和上肢缺血。手术时间为55 min,术中出血量约为20 mL。术后第6天患者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2个月时未发生内漏、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结论针对不同类型Kommerell憩室及不同症状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腔内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此类疾病,是可行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腔内治疗 支架置入
原文传递
婴幼儿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楠 郭健 +5 位作者 李志强 朱耀斌 沈磊 赵宇东 伊寒露 张金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结果。方法我院2014年至2017年间手术治疗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11.8个月(2~48个月),平均体质量9.2 kg(4... 目的探讨婴幼儿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结果。方法我院2014年至2017年间手术治疗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11.8个月(2~48个月),平均体质量9.2 kg(4~24 kg),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VSD) 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COA)1例。患儿伴有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术前发现气管和或食管受压表现后行CT检查确诊。全身麻醉下胸骨正中开胸手术4例,左侧胸部后外侧开胸手术11例,切断动脉韧带及Kommerell憩室切除,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移植于左颈总动脉,合并心内畸形的同期手术矫治。结果患儿均治愈出院。再植左锁骨下动脉通畅率100%。随访近、中期恢复好。结论有气管、食管受压表现的婴幼儿可能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切除相关的Kommerell憩室并将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转移到左颈总动脉为主要手术方式,早期预后良好,并有可能消除残留症状和晚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血管环 kommerell憩室 儿童
原文传递
Kommerell憩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龙 尚玉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8-1254,共7页
Kommerell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憩室可发生于左、右主动脉弓,发出一条迷走锁骨下动脉至对侧。仅少部分Kommerell憩室患者出现症状。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或上肢血压差。由于Kommerell憩室患... Kommerell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憩室可发生于左、右主动脉弓,发出一条迷走锁骨下动脉至对侧。仅少部分Kommerell憩室患者出现症状。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或上肢血压差。由于Kommerell憩室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高于正常主动脉患者,建议早期手术干预,改善预后。目前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全腔内治疗及杂交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患者具体解剖情况、患者状态、术者偏好等因素。本文回顾2015~2020年相关文献报道,对该疾病的手术方式、近期结果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迷走锁骨下动脉 杂交手术 全腔内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婴幼儿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丁楠 郭健 +6 位作者 曹永丽 朱耀斌 伊寒露 赵宇东 沈磊 叶赞凯 李志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结果。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3.7±11.6)个月(1... 目的探讨婴幼儿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诊断、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结果。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3.7±11.6)个月(1~36个月),体质量(9.8±3.4)kg(5~20 kg)。患儿术前伴有喘憋、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术前均行心脏CT检查,憩室平均8 mm×9 mm,气管中下段受压程度56%±16%(30%~80%)。所有患儿左弓远端均闭锁,同时合并Kommerell憩室。手术方式为左主动脉弓分离、韧带分离和憩室切除。其中1例因气管软化严重术中同期放置气管支架。结果患儿监护室滞留(1.4±0.8)天(1~4天),术后住院(6.7±2.8)天(4~13天),均治愈出院。随访(25.5±16.9)个月(2~60个月),18例无明显持续性呼吸道症状,4例有轻微呼吸道症状。结论双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手术方式在分离闭锁端的主动脉弓和韧带时,同期切除憩室,早期预后良好,有可能消除残留症状和晚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儿童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一例
17
作者 张成超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齐立行 佟铸 崔世军 郭建明 刘一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的1例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脑梗死内科治疗一个月后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的1例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脑梗死内科治疗一个月后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隔绝Kommerell憩室,术后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脑梗死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及Kommerell憩室安全可行,其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的杂交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树春 周庆 +1 位作者 金珉 王东进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总结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杂交手术治疗的8例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杂交手术治疗的8例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临床效果。结果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截瘫、围术期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3)个月,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穿孔、纵隔感染而再次入院,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主动脉CTA示人工血管及主动脉支架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憩室内存在少量造影剂渗漏。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右位主动脉弓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建荣 马维国 +5 位作者 郑军 刘永民 许尚栋 李宇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所有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共有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所有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共有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47.0±8.4)岁。结果Kommerell憩室平均最大直径(21.8±7.7)mm。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开胸孙氏手术。Kommerell憩室消除方式为缝闭Kommerell憩室开口3例,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9例,缝闭开口并结扎主干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近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肾脓肿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中支架人工血管Ⅱ型内漏行介入封堵。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心肺转流、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Kommerell憩室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kommerell憩室
原文传递
Kommerell憩室合并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畅怡 钱向阳 +3 位作者 于存涛 李林林 吕滨 韩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9-663,共5页
目的 总结Kommerell憩室合并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8年 1月,6例患者因Kommerell憩室接受手术.男5例,女 1例;年龄 14~63岁,中位年龄46岁.均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动脉瘤直径53~80 mm,... 目的 总结Kommerell憩室合并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8年 1月,6例患者因Kommerell憩室接受手术.男5例,女 1例;年龄 14~63岁,中位年龄46岁.均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动脉瘤直径53~80 mm,中位值65 mm.经左后外侧切口(2例)或正中联合右后外侧切口(4例),对受累主动脉节段行人工血管置换,阻断下进行吻合,重建 1或2支锁骨下动脉.结果 无手术死亡.降主动脉阻断22~61 min,中位值28 min;呼吸机辅助6~485 h,中位值33.5 h;住ICU 1~31天,中位值4天.1例术后31天因急性脑干梗死并发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术后因低氧血症返回ICU,1例术后发生危重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出院患者随访 1~4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均无症状生存.4例复查CT均显示人工血管形态良好,无吻合口瘘及假性动脉瘤形成,分支血管通畅.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Kommerell憩室合并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术程安全,效果确切,应尽量重建双侧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kommerell憩室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