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加持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洋 耿依珂 于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3,427,共4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本文将对铁死亡的相关机制、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和PD-1/PD-L1免疫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PD-1 PD-l1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PD-L1及微血管密度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赵媛 陈红 +2 位作者 谢燕 李宁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PD-l1 微血管密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PD-L1/TTF-1表达及应用分析
3
作者 刘菲菲 姚健楠 +4 位作者 谷雨妹 赵宏颖 曹勍 金木兰 李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05-409,420,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病例组织标本中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和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的PD-L1、PD-L1/TTF-1表达情况,评估它们之间表达的一致性。结果50例肺腺癌组织标本PD-L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病灶性质、标本来源和EGFR突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的表达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较好(κ=0.846,P<0.05),明显高于PD-L1免疫组化单染(κ=0.754,P<0.05),与手术或活检切除标本一致性较好(κ=0.90,P<0.05),高于胸腔镜或穿刺小标本(κ=0.82,P<0.05),与原发病灶标本的一致性适中(κ=0.689,P<0.05),与转移病灶标本的一致性较好(κ=0.779,P<0.05)。结论胸水细胞学标本采用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较高,细胞蜡块PD-L1/TTF-1双染可在组织不易获取时作为一种有益补充,供临床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胸水细胞学 PD-l1 TTF-1
下载PDF
外周血CTC、PD-L1及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
4
作者 徐毅 唐岩 李冬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钙周期素结合蛋白(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钙周期素结合蛋白(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4例)及预后不良组(58例),选取同期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TC、PD-L1、S100A6BP水平,评估CTC、PD-L1、S100A6B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TC、PD-L1及S100A6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PD-L1及S100A6BP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单一检测高(P<0.05);预后良好者肿瘤直径、CTC、PD-L1、S100A6BP、TNM(Ⅲ~Ⅳ)、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均较预后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Ⅰ~Ⅱ)、低度分化、浸润深度(T1-T2)水平较预后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CTC、PD-L1、S100A6BP是影响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C、PD-L1、S100A6BP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AUC分别为0.808、0.845、0.874、0.955(P<0.05)。结论 CTC、PD-L1、S100A6BP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TC PD-l1 S100A6BP
下载PDF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及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5
作者 吕红艳 尹晓娟 +6 位作者 刘芳 李亚梅 王秋丽 任朋顺 陈长春 张晓媛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0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70)和传统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于出生后0~6 h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传统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UCH-L1、HIF-1α表达水平。随访患儿出生后12~15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CH-L1[(1.9±0.4)与(3.1±0.3)μg/L,t=16.495,P<0.001]、HIF-1α表达水平[(1.40±0.22)与(2.75±0.19)μg/L,t=32.486,P<0.001]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UCH-L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1.9±0.4)与(3.3±0.5)μg/L,t'=18.293,P<0.01]。亚低温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治疗3 d后,虽然两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均出现高于治疗前[(1.40±0.22)与(1.23±0.29)μg/L,t'=3.907,P<0.001;(2.75±0.19)与(1.27±0.35)μg/L,t'=23.504,P<0.001],但是,亚低温抑制血清HIF-1α表达水平升高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随访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传统治疗组[68.6%(48/70)与32.5%(13/40),χ^(2)=13.408,P<0.001];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发育迟缓的比例低于传统治疗组[11.4%(8/70)与37.5%(15/40),χ^(2)=10.462,P<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度HIE患儿血清UCHL1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IF-1a表达水平升高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这可能是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干预机制
下载PDF
LncRNA HCG18通过靶向miR-140-3p/PD-L1通路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高妍 王忠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lncRNA)HCG18通过微小RNA-140-3p(miR-140-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鼻咽癌CNE2细胞、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细胞,将CNE2细胞分为HCG18组、pcDNA3.1组、sh...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lncRNA)HCG18通过微小RNA-140-3p(miR-140-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鼻咽癌CNE2细胞、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细胞,将CNE2细胞分为HCG18组、pcDNA3.1组、sh-HCG18组、sh-NC组、miR-140-3p组、miR-NC组、miR-140-3p inhibitor组、Scramble组、HCG18+miR-NC组、HCG18+miR-140-3p组、miR-140-3p inhibitor+sh-NC组及miR-140-3p inhibitor+sh-PD-L1组。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HCG18、miR-140-3p及PD-L1 mRNA水平,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ncRNA HCG18、miR-140-3p及PD-L1的靶向关系。结果 CNE2细胞lncRNA HCG18、PD-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高于HNEpC细胞,miR-140-3p表达水平低于HNEpC细胞(P <0.05)。上调lncRNA HCG18或下调miR-140-3p后CNE2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PD-L1蛋白、PD-L1 mRNA水平升高(P <0.05);下调lncRNA HCG18或上调miR-140-3p后CNE2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降低,PD-L1蛋白、PD-L1 mRNA水平降低(P <0.05)。miR-140-3p与lncRNA HCG18、PD-L1均有靶向关系。上调miR-140-3p表达可逆转上调lncRNA HCG18对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沉默PD-L1可逆转下调miR-140-3p对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 过表达lncRNA HCG18可通过海绵化miR-140-3p,上调PD-L1表达,促进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CG18 miR-140-3p PD-l1 鼻咽癌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
7
作者 李爱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07-110,136,共5页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单药化疗,观察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老年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PD-L1蛋白调控的五味子酚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8
作者 韩旭 胡雪阳 +9 位作者 王玉涵 黄蕾 李梓晴 李思颖 孙海明 王春梅 李贺 孙靖辉 吴吉平 张志宏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 目的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集落试验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10、30μmol/L五味子酚均可显著抑制PD-L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试验和集落试验结果显示,30μmol/L五味子酚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五味子酚通过调节PD-L1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HepG2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酚 肝细胞癌 PD-l1 增殖
下载PDF
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白继昌 谈力欣 +2 位作者 刘赞朝 杨洋 朱亚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葛根素3μmol/L组、葛根素10μmol/L组、葛根素30μmol/L组、葛根素100μmol/L组、葛根素300μmol/L组和...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葛根素3μmol/L组、葛根素10μmol/L组、葛根素30μmol/L组、葛根素100μmol/L组、葛根素300μmol/L组和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10μmol/L组,RGZ组),每组6孔。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分化。利用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干预,测定葡萄糖利用情况,利用细胞转染过表达TLR2(命名为Pue+oe-TLR2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TLR2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3T3-L1脂肪细胞的增殖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IR 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提高(P<0.05);葛根素各剂量组IR 3T3-L1脂肪细胞中TLR2表达量、IFN-γ分泌量降低,GLUT4和PPARγ的水平升高(P<0.05)。Pue+oe-TLR2组TLR2的相对表达量及IFN-γ分泌量显著高于Pue+oe-NC组,PPARγ、GLUT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ue+oe-NC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提高IR 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缓解IR,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表达进而降低IFN-γ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TLR2 干扰素-Γ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吡非尼酮联合PD-L1抑制剂抑制小鼠异位膀胱肿瘤的生长
10
作者 陈守峰 张舒超 +4 位作者 樊伟林 孙巍 刘贝贝 刘建民 郭园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通过小鼠肿瘤模型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膀胱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异位膀胱肿瘤模型共40只,根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10只/组):对照组、PD-L1抑制剂组、PFD... 目的通过小鼠肿瘤模型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膀胱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异位膀胱肿瘤模型共40只,根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10只/组):对照组、PD-L1抑制剂组、PFD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建立肿瘤模型正常饮食;PD-L1抑制剂组:建模后腹腔每3 d按12.5 mg/kg注射PD-L1抑制剂;PFD组:建模后每天按500 mg/kg口服PFD;联合治疗组:建模后PFD及PD-L1抑制剂按上述剂量联合应用。对比各组小鼠生存率和肿瘤生长速度,药物干预21 d后留取肿瘤组织及小鼠血清,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3、CD8、CD45、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表达;生化分析小鼠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及乳酸脱氢酶(LDH-L)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L1抑制剂组和PFD组小鼠肿瘤相对生长速率及21 d肿瘤体积均减小(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更加显著(P<0.05)。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D-L1抑制剂组与PFD组小鼠肿瘤组织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表达降低(P<0.05)。CD3+T细胞、CD8+T细胞、CD45+T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而Ly-6G+CD11b+MDSCs细胞减少,联合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血清ALT、AST、BUN、CRE及LDH-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非尼酮联合PD-L1抑制剂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的进展,其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PD-l1 膀胱癌 免疫微环境 髓系抑制细胞
下载PDF
基于ERK介导C-Myc/PD-L1协同作用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机制
11
作者 杨玉萍 段永强 +5 位作者 白敏 冯鑫 周楠 曹力仁 李亚荣 马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经ERK介导C-Myc/PD-L1相协途径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小鼠复制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小鼠...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经ERK介导C-Myc/PD-L1相协途径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小鼠复制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10^(-3) g/(kg·3 d)]、参芪抑瘤方低[13.515 g/(kg·d)]、中[27.030 g/(kg·d)]、高剂量[54.060 g/(kg·d)]联合顺铂[2.5×10^(-3) g/(kg·3 d)]组,每组10只,治疗13 d,末次给药24 h后,麻醉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肿瘤抑制率和脾指数、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匀浆液中EGF、IFN-γ含量;IH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ERK1/2、C-Myc、PD-L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K、C-Myc、PD-L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和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肿瘤抑制效果明显,且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组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提高小鼠平均体质量和脾指数、胸腺指数,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增加坏死面积,降低肿瘤组织中EGF和IFN-γ含量以及p-ERK1/2、C-Myc、PD-L1蛋白表达和ERK、C-Myc、PD-L1 mRNA表达(P<0.05);与顺铂组相比,参芪抑瘤方中、高剂量联合顺铂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能有效抑制H22肝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显著下调肿瘤组织中C-Myc与PD-L1蛋白表达,该机制可能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抑瘤方 顺铂 肝癌 ERK通路 C-Myc/PD-l1
下载PDF
安胃汤抑制CAG大鼠PD-1/PD-L1信号轴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陈丽 宋泓燕 +5 位作者 谭程匀 蒋婳影 甘秀凤 卜磊 韦维 林寿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从细胞免疫逃逸角度,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信号轴与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应用不同剂量安胃汤及维酶素片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CD4^(+)、CD8^(+)水平变化;qPCR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低剂量组PD-L1表达均较低(P<0.01,P<0.05).ELISA实验结果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4^(+)表达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P<0.05),安胃汤各组和维酶素组CD8^(+)表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8^(+)表达降低(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PD-1mRNA表达下降(P<0.01),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L1mRNA表达下降(P<0.01,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1/Actin,PD-L1/Actin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安胃汤抗CAG作用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PD-1/PD-l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解毒消癥饮抑制大肠癌细胞EMT及PD-L1表达相关研究
13
作者 冯海兰 陈虹 +4 位作者 陈旭征 魏丽慧 方翌 张竹青 曹治云 《山西中医》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免疫检查点配体-1 (PD-L1)角度探讨解毒消癥饮治疗大肠癌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267例大肠癌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与EMT和PD-L1的相关性;采用热图分析EM... 目的: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免疫检查点配体-1 (PD-L1)角度探讨解毒消癥饮治疗大肠癌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267例大肠癌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与EMT和PD-L1的相关性;采用热图分析EMT相关转录因子与PD-L1之间的相关性,划痕实验检测解毒消癥饮对大肠癌细胞HCT-15和HCT-116愈合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解毒消癥饮对大肠癌细胞HCT-15和HCT-116 EMT相关因子ZEB1、Snail、PD-L1、ZO-1和E-cadherin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表达EMT和高表达PD-L1显著降低了CRC患者生存期(P<0.01,P<0.05);PD-L1基因的表达与EMT相关因子基因(TWIST1、TWIST2、ZEB1、ZEB2、Snail1、Snail2、Vimentin等)表达呈正相关;解毒消癥饮干预后的大肠癌细胞愈合能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解毒消癥饮抑制肠癌细胞中EMT因子蛋白ZEB1、Snail、PD-L1的表达,上调ZO-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解毒消癥饮抑制肠癌EMT和免疫检查点配体PD-L1表达,对肠癌的抑制作用与抗肿瘤转移和调节免疫微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解毒消癥饮 EMT PD-l1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PD-1/PD-L1信号通路探讨麦门冬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小鼠的影响
14
作者 徐梦真 刘传国 +3 位作者 巩丽丽 陈海红 王栋 朱庆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小鼠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免疫调控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BLM建立IPF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0.3 g/kg)及麦门冬汤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小鼠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免疫调控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BLM建立IPF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0.3 g/kg)及麦门冬汤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采用HE和Masson染色、ELISA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Collagen I、HYP及TGF-β1水平、血浆中PD-1^(+)CD4^(+)T细胞比例、肺组织p-STAT3、PD-1、PD-L1和IL-17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系数升高(P<0.01),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肺纤维化评分升高(P<0.01),Collagen I、HYP、TGF-β1水平增加(P<0.01),血浆中PD-1^(+)CD4^(+)T细胞比例增加(P<0.01),肺组织p-STAT3、PD-1、PD-L1、IL-17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门冬汤组小鼠肺系数降低(P<0.05),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肺纤维化评分降低(P<0.05),Collagen I、HYP、TGF-β1水平减少(P<0.05),血浆中PD-1^(+)CD4^(+)T细胞比例减少(P<0.05),肺组织p-STAT3、PD-1、PD-L1、IL-17A表达降低(P<0.05)。结论麦门冬汤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延缓IPF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PD-1/PD-L1免疫调控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特发性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免疫调控 STAT3/PD-1/PD-l1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15
作者 付小娜 魏涛 +4 位作者 赵世杰 冯连杰 刘维鹏 赵晓园 朱青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立体定向放疗分割剂量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20),患者均接受脑立体定... 目的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立体定向放疗分割剂量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20),患者均接受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生存PD-1/PD-L1抑制剂治疗,A组脑立体定向放疗剂量为4 Gy/f,12 f,B组为5 Gy/f,8 f组,C组为7 Gy/f,5 f。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2.40个月和6.60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C组患者较A组和B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 Gy/f,5 f分割剂量相比于4 Gy/f,12 f和5 Gy/f,8 f联合PD-1/PD-L1抑制剂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立体定向放疗 PD-1/PD-l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下载PDF
SEL1L分子及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16
作者 刘玉仑 王永强 +2 位作者 杨洁 夏圣 陈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84-187,192,共5页
lin-12-like抑制/增强子(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SEL1L)分子可以参与调控多种肿瘤进展;同时,其作为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的重要组成,还参与调控蛋白质合成,与内质网应激... lin-12-like抑制/增强子(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SEL1L)分子可以参与调控多种肿瘤进展;同时,其作为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的重要组成,还参与调控蛋白质合成,与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及其引起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密切相关。在肿瘤微环境中,ERAD不仅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肿瘤进展发挥重要作用;其还参与对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代谢途径的调节,影响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因此,深入了解探索肿瘤微环境中SEL1L分子及ERAD的潜在机制,可为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理论和新靶点。本文就SEL1L分子及其参与的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在肿瘤进展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1L 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 内质网应激 肿瘤进展 肿瘤免疫
下载PDF
Nesfatin-1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
17
作者 玉斯日古楞 白兆星 +1 位作者 罗雨晨 么宏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探讨厌食肽Nesfatin-1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在高糖状态下,以Nesfatin-1干预1 h之后,采用非放射性荧光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 为探讨厌食肽Nesfatin-1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自噬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在高糖状态下,以Nesfatin-1干预1 h之后,采用非放射性荧光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平、丙酮酸含量、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以及自噬因子LC3、p62和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经过8 d诱导可达到完全分化状态;与对照组相比,经过Nesfatin-1处理后,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的酶活性均非常显著地降低(P<0.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但丙酮酸含量、Beclin-1 mRNA以及LC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Nesfatin-1不仅能有效降低3T3-L1脂肪细胞的糖消耗能力,还能上调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FATIN-1 高糖 3T3-l1脂肪细胞 糖代谢 自噬
下载PDF
稳定表达FIP1L1-PDGFRA及其突变体细胞株的构建和耐药性评价
18
作者 刘婧雯 宋昊昕 朱蕾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FIP1L1-PDGFRA融合基因(F/P)及其T674I和D842V突变体的小鼠原B细胞株BaF3-F/P、BaF3-F/P-T674I和BaF3-F/P-D842V,并通过考察它们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响应以评价其活性。方法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BaF...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FIP1L1-PDGFRA融合基因(F/P)及其T674I和D842V突变体的小鼠原B细胞株BaF3-F/P、BaF3-F/P-T674I和BaF3-F/P-D842V,并通过考察它们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响应以评价其活性。方法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BaF3细胞;RT-qPCR检测mRNA表达;CCK-8法检测TKIs对稳转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的BaF3-F/P、BaF3-F/P-T674I和BaF3-F/P-D842V细胞株均能转录FIP1L1和PDGFRA mRNA,并表现出不依赖IL-3增殖的恶性表型特征以及对相应TKIs的敏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F/P及其T674I、D842V突变体的小鼠原B细胞株,为开发以此为靶点的化合物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 基因突变 慢病毒载体 BaF3细胞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PD-L1抑制剂恩沃利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丽丽 龙麟 +4 位作者 梁欣 王芸 庄珊 田金 肖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54-1158,共5页
恩沃利单抗作为全球首个皮下给药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多种实体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本文将从... 恩沃利单抗作为全球首个皮下给药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多种实体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本文将从恩沃利单抗的药物结构与作用机制、相关临床研究、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沃利单抗 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TILs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季月霞 杨阳 +4 位作者 张晗婕 陶静霞 郭天威 刘倩 刘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72-1277,共6页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non-TRU)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IL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期为I-IV期的肺non-TRU型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p53和4...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non-TRU)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IL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期为I-IV期的肺non-TRU型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p53和4项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以及CD8^(+)TILs,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EGFR、KRAS突变和ALK融合基因,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85例non-TRU腺癌中PD-L1阴性34例(40.0%)、低表达36例(42.4%)、高表达15例(17.6%),PD-L1表达更常见于有吸烟史(P<0.05)、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P<0.01)、组织学分级高(P<0.05)、脏层胸膜浸润(P<0.05)和KRAS突变(P<0.05)患者。CD8^(+)TILs低密度17例(20.0%)、中密度42例(49.4%)、高密度26例(30.6%),中-高密度CD8^(+)TILs更常见于患者年龄较低(P<0.05)、有吸烟史(P<0.01)、肿块较小(P<0.05)、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P<0.01)、组织学分级高(P<0.01)和p53异常表达(P<0.01)。相关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CD8^(+)TILs密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高密度CD8^(+)TILs患者的OS显著高于低-中密度患者(P<0.05),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OS和DFS以及不同密度CD8^(+)TILs患者的DF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non-TRU型腺癌常表达PD-L1并具有较高密度的CD8^(+)TILs,提示患者可能从ICIs治疗中获益,高密度CD8^(+)TILs可以作为一项辅助判断肺non-TRU型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非终末呼吸单元 PD-l1 CD8 TI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