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LAK及LI-LAK细胞对S_(180)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钟瑜 张春雪 +2 位作者 谢琪璇 潘善培 刘学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61-63,共3页
用LAK和LI-LAK两种细胞进行S180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人LAK细胞及LI-LAK细胞有明显的体内抗S180肉瘤作用,S180荷瘤鼠存活期显著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45.3和49.6d,且部分可完全治愈;而未用药的对照组鼠只平... 用LAK和LI-LAK两种细胞进行S180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人LAK细胞及LI-LAK细胞有明显的体内抗S180肉瘤作用,S180荷瘤鼠存活期显著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45.3和49.6d,且部分可完全治愈;而未用药的对照组鼠只平均存活21.1d,仅用IL-2治疗的荷瘤鼠平均存活时间为35.9d。同时可知,两实验组中两种细胞作用程度相差不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人LI-lak细胞 细胞介素2 S180肉瘤
下载PDF
恒定磁场对LA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典瑞 那爱华 +3 位作者 高梅 董庆宾 南景一 张长民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73-173,共1页
采用恒定磁场对LA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磁场组可促使IL-2/LAK细胞增殖,增殖高峰为第10~13天,13d后逐渐下降.磁场130mT为14.0倍.230mT为18.0倍,270mT为12.0倍.对照组分别为3.0、3.3、
关键词 杀伤活性 lak细胞增殖 恒定磁场 IL-2/lak细胞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市 淋巴细胞增殖 实验结果 空军 外周血
下载PDF
肿瘤治疗第四程式中LAK细胞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建中 谭联惠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62-65,共4页
人们尝试用自身肿瘤疫苗、特异性抗肿瘤血清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尚未找到一种疗效十分肯定的免疫疗法的原因在于:1.癌症病人免疫机能低下或丧失,不足以对抗恶性肿瘤的过速生长;2.假设的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应... 人们尝试用自身肿瘤疫苗、特异性抗肿瘤血清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尚未找到一种疗效十分肯定的免疫疗法的原因在于:1.癌症病人免疫机能低下或丧失,不足以对抗恶性肿瘤的过速生长;2.假设的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3.由于病人机体免疫应答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肿瘤治疗 细胞 T细胞 lak活性 lak前体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lak细胞活性 NK细胞 杀伤细胞
下载PDF
石斛多糖增强脐带血和肿瘤病人外周血LAK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8
4
作者 罗慧玲 蔡体育 +3 位作者 陈巧伦 梅承恩 李永强 黄民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 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与 rIL- 2联合应用对脐带血 LAK细胞( CB-LAK)和肿瘤病人外周血 LAK细胞( PB-LA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 3H-TdR释放法测定 CB-LAK和 PB-LAK细胞...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 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与 rIL- 2联合应用对脐带血 LAK细胞( CB-LAK)和肿瘤病人外周血 LAK细胞( PB-LA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 3H-TdR释放法测定 CB-LAK和 PB-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① rIL-2(500 u/ml)能明显提高 CB-LAK对 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0 h的 CB-LAK活性为 13.63% ,rIL-2(500 u/ml)诱导 48、 72、 96、 120 h后 ,CB-LAK活性分别提高至 22.28%、 26.23%、 28.55%和 25.76% (P0.05);③ DCP( 200 mg/L)与 rIL-2( 500 u/ml)联合培养 96 h,显著增强 PB-LAK杀伤活性。 10例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 DCP+ rIL-2)组与单纯 rIL-2组诱导的 PB-LAK平均活性分别为 34.78%和 23.2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多糖 lak细胞 脐带血 RIL-2 肿瘤
下载PDF
乌贼墨诱生小鼠IFN-γ及调节LAK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群 吕昌龙 +3 位作者 吕超 刘军 曹雅明 阎建忠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乌贼墨对免疫功能的刺激作用 ,本文采用 ELISA技术和生物活性测定技术分别检测了经乌贼墨灌胃后小鼠血清中的 IFN- γ的水平和 L A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 IFN- γ的水平于乌贼墨灌胃后 2 4 h开始升高 ,4 8... 为进一步研究乌贼墨对免疫功能的刺激作用 ,本文采用 ELISA技术和生物活性测定技术分别检测了经乌贼墨灌胃后小鼠血清中的 IFN- γ的水平和 L A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 IFN- γ的水平于乌贼墨灌胃后 2 4 h开始升高 ,4 8h达高峰 ,72 h降至正常水平。L AK细胞杀伤活性也有明显增强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贼墨 IFN-R lak细胞 小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液对人IL-2水平及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兴梅 陈晓明 +4 位作者 杨祖贻 邓碧芳 王锦秀 胡进蓉 段丹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35,共3页
体外试验华蟾素注射液12-5mg/ ml 时能促进健康献血者PBMC 在PHA 作用下分泌IL2 和LAK 细胞的活性。表明华蟾素注射液通过提高人IL2 水平,增强LAK
关键词 华蟾素针 IL-2 lak细胞 细胞活性 抗肿瘤作用 药理学
下载PDF
IL-2和IL-15协同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党娜娜 范桂香 +5 位作者 朱勇 刘雪松 贾卫 王薇 袁育康 金伯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7,182,共4页
目的 探讨IL 2和IL 1 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IL 2、IL 1 5和IL 2 +IL 1 5组刺激CTLL细胞的增殖 ,3 H TdR掺入法测cpm值 ;IL 2、IL 1 5和IL 2 +IL 1 5组诱导PBMC中NK和LAK细胞的发育 ,4h51 Cr释放实验检测对K5 6 2和LiB... 目的 探讨IL 2和IL 1 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IL 2、IL 1 5和IL 2 +IL 1 5组刺激CTLL细胞的增殖 ,3 H TdR掺入法测cpm值 ;IL 2、IL 1 5和IL 2 +IL 1 5组诱导PBMC中NK和LAK细胞的发育 ,4h51 Cr释放实验检测对K5 6 2和LiBr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IL 2和IL 1 5都能诱导CTLL细胞的增殖和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IL 2和IL 1 5可明显协同上调CTLL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IL 2和IL 1 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15 协同调节 T细胞 增殖 lak细胞 杀伤活性
下载PDF
多病毒感染时T细胞亚群、NK与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欧阳建华 方凤 +1 位作者 汪隽瑛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多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和NK,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种或多种病毒抗原,或IgM抗体阳性的住院患儿6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病毒组38例,多病毒组23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柯... 目的:探讨多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和NK,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种或多种病毒抗原,或IgM抗体阳性的住院患儿6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病毒组38例,多病毒组23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柯萨奇病毒(CVB)抗原和IgM抗体、EB病毒(EBV)IgM,巨细胞病毒(CVM)IgM、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5项,单克隆抗体的间接ABC免疫组化法测定T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病毒感染 T细胞亚群 儿童 NK细胞 lak细胞
下载PDF
抗NKG2D多克隆抗体抑制NK和LAK细胞细胞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3 位作者 刘敏 何淑雅 谭德明 李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9,265,共4页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加入抗NKG2DpAb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后 ,用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效应。结果 :经FCM分析证实 ,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NK细胞。抗NKG2DpAb能显著抑制NK和LAK细胞对K5 6 2、HepG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N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82 .9%和 75 .6 % ;LA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5 2 .8%和 5 0 .2 %。但抗NKG2DpAb不能显著抑制两种效应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抗NKG2DpAb可通过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 抗体 NK细胞 lak细胞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红芪多糖增强L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崔笑梅 王志平 +3 位作者 张志华 任远 马骏 黄正良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20,共2页
用MTT法观察了红芪多糖(HPS)对LAK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HPS无明显的促进LAK细胞扩增的作用,但与LAK细胞或PBMC合用可显著增强对膀胱肿瘤细胞株EJ和原代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关键词 红芪多糖 膀胱肿瘤 lak细胞 PBMC 免疫功能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LAK细胞和IL-2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解好群 张绍仪 +3 位作者 朱运奎 陈琳 于蓝 吕同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LAK细胞和IL-2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生物制剂。自1992年以来,对18例晚期肺癌,男15例,女3例,年龄29~64岁,进行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治疗。选择胎脾、胸腺的淋巴细胞做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IL-2诱... LAK细胞和IL-2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生物制剂。自1992年以来,对18例晚期肺癌,男15例,女3例,年龄29~64岁,进行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治疗。选择胎脾、胸腺的淋巴细胞做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IL-2诱导制备LAK细胞,每输3次LAK细胞为一疗程、每次输入细胞数0.5~1.0×109。化疗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为主的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3例,病情平稳3例,有效率CR+PR达66%。采用本疗法后病人精神及饮食好转,能有效缓解胸痛、减轻病人痛苦。提示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lak细胞 细胞介素2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人外周血中LAK细胞的克隆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宁 张明伟 +5 位作者 江飞子 任蕴芳 田洁 奚永志 李秀森 唐佩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报道首次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获得成功。先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克隆外周血中的T细胞,再将T细胞克隆转移至96孔板中继续在含rhIL-2的... 本文报道首次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获得成功。先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克隆外周血中的T细胞,再将T细胞克隆转移至96孔板中继续在含rhIL-2的液体中培养。^(51)Cr释放的结果表明,约10~30%的克隆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不敏感的H7402、Anip-1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即为LAK细胞克隆。LAK细胞克隆能在体外含rhIL-2培养液中增殖1.5~3.0个月,每个克隆可扩增至10~9~10^(10)个细胞,仍然维持LAK细胞活性。表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LAK细胞CD3(+)、CD8(+),属T细胞系统。有增殖能力的LAK前体细胞在PBMNC中的频率约为1~3×10^(-4)。用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进一步亚克隆,98%以上的亚克隆均有LAK活性,表型也和原克隆相同,证实原克隆具有克隆源性。本文的两步法克隆LAK细胞程序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均一的LAK细胞,极大地有助于LAK细胞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克隆 T细胞 细胞介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和白细胞介素2对LAK细胞毒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光 丁桂林 +5 位作者 史晓丹 吴益民 娄丹 杨晓临 刘风芝 周正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扶正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APS)和不同来源的白细胞介素2的伍用,探讨其对LAK细胞毒性的调节作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测定LAK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APS自身具有增强LAK细胞毒性的作用,有效剂... 采用扶正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APS)和不同来源的白细胞介素2的伍用,探讨其对LAK细胞毒性的调节作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测定LAK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APS自身具有增强LAK细胞毒性的作用,有效剂量范围为1μg/ml~100μg/ml;LAK细胞发挥细胞毒活性需伍用一定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APS(10μg/ml)和IL-2(500μ/ml)对LAK细胞毒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协同增强作用(H<0.01)。同时也发现:APS发挥生物学效应与浓度选择有关,过高或过低呈无效或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细胞介素2 lak细胞 杀伤细胞 药理
下载PDF
人LAK细胞免疫效应分子HMGN2的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云 熊文碧 +5 位作者 王国兴 黄宁 吴琦 鲍朗 李绚 王伯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8-575,共8页
为分离纯化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小分子抗菌多肽,应用制备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人LAK细胞酸溶性提取物,纯化出一个具抗菌活性的多肽HLP-3p21.蛋白质N端氨基酸测序、质谱精确分子质量测... 为分离纯化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小分子抗菌多肽,应用制备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人LAK细胞酸溶性提取物,纯化出一个具抗菌活性的多肽HLP-3p21.蛋白质N端氨基酸测序、质谱精确分子质量测定、蛋白质印迹分析证明HLP-3p21为HMGN2.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证明HMGN2有抗大肠杆菌ML-35p氨苄青霉素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活性,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活性.制备HMGN2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蛋白质印迹方法对HMGN2进行定位分析,证明单个核细胞经IL-2刺激成为LAK细胞时部分HMGN2由胞核转移至胞浆,进而分泌到胞外.提示HMGN2是LAK细胞一个新的免疫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HMGN2 抗菌活性 免疫活性多肽
下载PDF
rIL-6抗癌机理初探(Ⅱ):rIL-6对小鼠LAK细胞体内外调节效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涓 田志刚 +3 位作者 张建华 张捷 孙汭 王东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探讨rIL-6对LAK细胞的调节效应,进行了rIL-6对小鼠脾脏LA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C_(57)BL/6荷瘤或正常小鼠,给予rIL-6或生理盐水,15d后取小鼠脾细胞诱导活化后进行LAK杀伤... 为探讨rIL-6对LAK细胞的调节效应,进行了rIL-6对小鼠脾脏LA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C_(57)BL/6荷瘤或正常小鼠,给予rIL-6或生理盐水,15d后取小鼠脾细胞诱导活化后进行LAK杀伤功能测定。结果表明①rIL-6在体外对LAK杀伤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反应关系;②体内注射rIL-6后对正常鼠和荷瘤鼠LAK细胞的诱导及杀伤活性均有促进作用;③荷瘤对正常鼠LAK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而rIL-6对荷瘤所致LAK细胞功能下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提示rIL-6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杀伤活性的促进效应可能是rIL-6发挥抗癌作用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6 lak细胞 抗癌效应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楼国良 闵碧荷 +2 位作者 孟沛霖 曹雪涛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将较低数量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与IL~2联合腹腔内注射后,对腹水型肝癌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TNF基因 腹腔内注射 小鼠 肝癌 腹水 转染 体外杀伤活性 分泌 逆转录病毒介导
下载PDF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金锋 黄信孚 林本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3-436,共4页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李金锋综述黄信孚林本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100036)LAK/IL-2疗法临床应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日渐增多,且取得一定疗效,尤其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淋巴瘤等有效...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李金锋综述黄信孚林本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100036)LAK/IL-2疗法临床应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日渐增多,且取得一定疗效,尤其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淋巴瘤等有效率达20%~57%[1,2]。但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多糖 lak细胞活性 增强剂
下载PDF
免疫杀伤中LAK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及黄芪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海贤 赵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69-672,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LAK细胞攻击Hela细胞后的归宿及黄芪多糖(APS)的影响。方法:分别以IL-2和IL-2、APS激活的LAK细胞与Hela细胞共育,用电镜和电脑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测定LAK细胞的存活、坏死、凋亡细... 目的:进一步探讨LAK细胞攻击Hela细胞后的归宿及黄芪多糖(APS)的影响。方法:分别以IL-2和IL-2、APS激活的LAK细胞与Hela细胞共育,用电镜和电脑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测定LAK细胞的存活、坏死、凋亡细胞及各期凋亡细胞不同时段的体密度。结果:对照组16小时Hela细胞大部分死亡,LAK细胞本身死亡57%。8、16小时实验组LAK细胞存活、坏死、凋亡细胞各自的体密度与对照组比均有差异(P<0.05)或明显差异(P<0.01),各期凋亡细胞的体密度也有差异或明显差异。结论:APS可降低LAK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的体密度,尤其是典型凋亡细胞的体密度,为抗肿瘤应用APS提高IL-2/LAK细胞的活性提供实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细胞凋亡 黄芪多糖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CD_3AK细胞与LAK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施广霞 程一 +2 位作者 郭连英 王艳 钱振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CD3AK与用等量rIL-2诱生扩增的LAK间有明显差异:1)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强度及其动态学不同:在诱生初期,CD3AK细胞数下降,细胞扩增倍数低于LAK(0.83对1....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CD3AK与用等量rIL-2诱生扩增的LAK间有明显差异:1)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强度及其动态学不同:在诱生初期,CD3AK细胞数下降,细胞扩增倍数低于LAK(0.83对1.7,P<0.01);对K562的细胞毒活性低于LAK(38%对43.9%,P>0.05),诱生8天后CD3AK的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都上升并超过LAK(5.13对1.4,P<0.01;49.4%对26%,P<0.05)。2)细胞表型不同:CD3AK中T细胞较多,LAK细胞中NK表型细胞百分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细胞 lak细胞 比较研究
下载PDF
B-NHL患者NK细胞中CD16ζ表达及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的联合抗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艳侠 张晓实 +6 位作者 夏建川 李永强 徐瑞华 韩文杰 张景航 管忠震 姜文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7-84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I's lymphoma,B-NHL)患者是否存在NK细胞的活化障碍,体外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否能完全逆转其活化障碍,并观察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分离69例B-NHL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两种PBMC在体外与1000U/mlIL-1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和LAK细胞中CD16ζ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AnnexinⅤ/PI方法检测利妥昔单抗单药对Raji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进行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在B-NHL组和健康对照组,CD56+细胞表达CD16ζ链的阳性率为(63.3±16.4)%、(97.8±3.1)%(P<0.001),CD16ζ链MFI值分别为1.3±1.3和3.6±1.7(P<0.001)。在体外1000U/ml的IL-2共培养的LAK细胞中,两组CD16ζ链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1)%和(99.7±3.9)%,其MFI值分别为29.2±12.5和31.4±13.8,均无显著性差异(P=0.15和P=0.44)。40μg/ml利妥昔单抗可以完全结合细胞表面CD20抗原,在24h时才开始出现对Raji细胞的明显的凋亡作用。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的浓度组均明显高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P<0.05)。LAK细胞与Herceptin(40μg/ml)联合的杀伤率与不加Herceptin组相比,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无明显提高(P>0.05)。LA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对Jurket细胞的杀伤率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HL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CD16ζ链的表达下调,高剂量的IL-2可以显著增强CD16ζ链的表达,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可增强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lak细胞 免疫治疗 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