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0,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药理学结合LC-MS/MS技术探讨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安宇 黄伟斌 +7 位作者 莫静媛 张梓煊 谢询 黄晓冰 钟碧莲 张永萍 王利胜 王春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8,共13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关键成分与有效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通过应用LC-MS/MS技术从温性经筋通贴膏中共鉴别出142个活性成分,经检索相关文献补充活性成分至174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175个;预测温性经筋通贴膏可能通过小檗碱、新补骨脂异黄酮、盐酸巴马汀等主要成分,作用于TNF、IL6、AKT1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1、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炎镇痛作用;在1152组分子对接验证中,结合能小于-5.0 kcal·mol^(-1)的占94%、小于-7.0 kcal·mol^(-1)的占51%,表明所筛选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该研究预测了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启发其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类风湿性关节炎 lc-ms/ms 系统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作用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LC-MS/MS技术的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俊 程春雷 杨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62,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Nexera X2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测定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的分析方法.水蛭配方颗粒以10%甲醇50℃超声提取30 min,MRM正负模式同时检测.以Discovery■HS F5-3色谱柱进行分...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Nexera X2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测定水蛭配方颗粒中7种碱基和核苷成分的分析方法.水蛭配方颗粒以10%甲醇50℃超声提取30 min,MRM正负模式同时检测.以Discovery■HS F5-3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5%甲酸水溶液和甲醇,10 min内完成梯度洗脱.本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7种化合物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96,定量限在0.42—3.94μg·g^(-1)之间. 10 ng·mL^(-1)的混合标准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待测化合物峰面积RSD均小于6%,精密度良好.平行6份加标回收试验,7种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87.09%—105.81%之间,RSD%在1.35%—4.70%之间.残留实验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水蛭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水蛭 配方颗粒 碱基 核苷
原文传递
基于LC-MS/MS技术的武平紫灵芝子实体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标声 钟天明 +3 位作者 林佳慧 汤晓华 傅明骏 温德才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采用药典规定方法、测定试剂盒及LC-MS/MS方法对武平紫灵芝各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样来源赤灵芝相比,紫灵芝的灵芝多糖、总黄酮和总氨基酸含量更高,三萜酸含量较低。两者的化学组成成分相似,其主要三萜为灵芝酸... 采用药典规定方法、测定试剂盒及LC-MS/MS方法对武平紫灵芝各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样来源赤灵芝相比,紫灵芝的灵芝多糖、总黄酮和总氨基酸含量更高,三萜酸含量较低。两者的化学组成成分相似,其主要三萜为灵芝酸B和灵芝酸C,灵芝酸A含量显著低于赤灵芝(P<0.05);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组成,其中甘露糖、阿拉伯糖含量显著高于赤灵芝(P<0.05)。黄酮类中含有柚皮素、黄豆黄苷、山奈酚、表儿茶素、甘草素等成分,其中柚皮素和表儿茶素L含量显著高于赤灵芝(P<0.05)。氨基酸含量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LC-MS/MS分析表明,与同样来源赤灵芝相比,紫灵芝三萜类含量增加最多的是2,2'-脱水尿苷和刺囊酸,降低最多的是灵芝酸A;糖类增加最多的是阿拉伯糖,降低最多的是岩藻糖;黄酮类增加最多的是柚皮苷,降低最多的是山奈酚;氨基酸增加最多的是丙氨酸,未有差异2倍以上含量降低的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灵芝 武平 lc-ms/ms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超滤-HPLC-MS/MS技术的苦荞提取物抑制线粒体肿胀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林娟 韩林 +1 位作者 李云龙 王敏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23,共7页
为了阐明苦荞对肝脏线粒体肿胀的抑制作用和物质基础,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MS/MS分析,研究苦荞中靶向肝脏线粒体发挥活性的功能成分。结果表明,苦荞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其中以乙醇-麸皮粉提取物(YF)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 为了阐明苦荞对肝脏线粒体肿胀的抑制作用和物质基础,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MS/MS分析,研究苦荞中靶向肝脏线粒体发挥活性的功能成分。结果表明,苦荞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其中以乙醇-麸皮粉提取物(YF)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48±0.37)mg GA/g DW和(63.06±0.21)mg rutin/g DW,丙酮和水提取物次之。同时,YF对FeSO 4-VC诱导的肝脏线粒体肿胀抑制效果最好,超滤-HPLC-MS/MS分析发现,苦荞YF中发挥肝脏线粒体肿胀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和L-苹果酸,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效果优于大黄素和L-苹果酸。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槲皮素和山奈酚可有效恢复高脂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降低ROS水平,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超滤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 线粒体肿胀
下载PDF
VAMS与LC-MS/MS技术联合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蓝倩雯 潘永圣(综述) 尹利民(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902-2906,共5页
在临床采样中体积吸收微量采样(VAMS)法有采血量少、创伤小及便于运输等独特优势,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通量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两种技术结合可推动家中采样,实现远程诊断,符合精准医学和个体... 在临床采样中体积吸收微量采样(VAMS)法有采血量少、创伤小及便于运输等独特优势,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通量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两种技术结合可推动家中采样,实现远程诊断,符合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要求。该文主要介绍了VAMS技术及VAMS法与干血斑(DBS)法的比较,VAMS和LC-MS/MS技术的联合应用情况和VAMS样品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采样技术 体积吸收微量采样法 干血斑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LC-MS/MS技术在丙溴磷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江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84-86,共3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稻壳以及糙米等样品中的丙溴磷残留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的子离子m/z 344.8和m/z 302.8可作为丙溴磷质谱分析的定性、定量确证离子;结合各样品前处理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稻壳以及糙米等样品中的丙溴磷残留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的子离子m/z 344.8和m/z 302.8可作为丙溴磷质谱分析的定性、定量确证离子;结合各样品前处理方法,丙溴磷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1.05%~9.65%之间,检测灵敏度达μg/kg水平。这表明LC-MS/MS技术能达到我国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相关规定,可用于水稻生产中丙溴磷的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溴磷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MS) 残留检测 水稻生产
下载PDF
LC-MS/MS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超越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27期129-129,共1页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联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实行准确分析意义重大,所以,与此相关的检测技术是国内外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食品中的有害含量较少在痕量分析极为困难,对于检测方式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要求。近几年...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联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实行准确分析意义重大,所以,与此相关的检测技术是国内外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食品中的有害含量较少在痕量分析极为困难,对于检测方式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要求。近几年来,LC-MS/MS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并且拥有分辨率高、扫描质量范围广、速度快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分离分析领域中获得了全面使用,特别是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技术 食品 质量 安全
下载PDF
基于LC-MS/MS技术对蓝藻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7421细胞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秀秀 章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9-44,共6页
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 7421是一种在进化上很古老的无类囊体蓝藻,由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与呼吸系统在其细胞质膜上共存,这两个系统可能会共享一些元件,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系统结构的独特之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 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 7421是一种在进化上很古老的无类囊体蓝藻,由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与呼吸系统在其细胞质膜上共存,这两个系统可能会共享一些元件,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系统结构的独特之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其细胞膜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经鉴定发现,G.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上具有PSⅠ、PSⅡ和细胞色素b6等光合作用关键蛋白,同时具有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F0F1-ATP酶α和β亚基、细胞分裂蛋白、硝酸盐/亚硝酸盐转运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多种药物受体ABC转运蛋白。由此可知,G.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不仅能够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营养盐运输等转运功能也同时存在。G.violaceus的全基因数据分析显示其基因序列具有独特性,其蛋白注释相对比较少,因此其蛋白功能的研究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7421 lc-ms MS 细胞质膜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铝胁迫下花生的根系代谢 被引量:6
9
作者 沈雪峰 卢文涛 陈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3-844,共12页
为有效降低铝毒害,探讨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变化,以花育23(H,铝敏感型)和粤油7号(Y,耐铝型)两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铝胁迫对花生根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两个花生... 为有效降低铝毒害,探讨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变化,以花育23(H,铝敏感型)和粤油7号(Y,耐铝型)两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铝胁迫对花生根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两个花生品种的幼苗根系中检测出416种代谢产物,与对照(HC)相比,花育23(HA)共筛选出155个差异代谢物(即HC vs HA),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7种,下调为128种;粤油7号(即YC vs YA)共筛选出10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8种,下调为81种。铝胁迫下两个花生品种幼苗根系之间(即HA与YA之间)筛选出14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76种,下调为69种。代谢物主要集中在酚酸类、黄酮、有机酸、木脂素和香豆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异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上。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物发生的明显改变,可为花生生产有效降低铝毒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铝胁迫 UPlc-ms/ms技术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监测:LC-MS/MS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颖 郭宏丽 +1 位作者 胡雅慧 陈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随着生物制剂的迅猛发展,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低毒高效的优点占据临床治疗的重要地位,临床疗效的个体差异对开展抗体药物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单克隆抗体,对于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随着生物制剂的迅猛发展,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低毒高效的优点占据临床治疗的重要地位,临床疗效的个体差异对开展抗体药物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单克隆抗体,对于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LC-MS/MS技术在大分子药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LC-MS/MS技术在单克隆抗体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lc-ms/ms 定量分析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基于LC-MS/MS技术的胶质瘤细胞酰基肉碱代谢轮廓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清麟 臧清策 +3 位作者 储小平 陈艳华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3-401,I0001,共10页
建立了胶质瘤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类化合物的LC-MS/MS代谢轮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Q-Exactive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串联质谱的全扫描(Full MS Scan)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模式对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一级和二级高分辨质谱数... 建立了胶质瘤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类化合物的LC-MS/MS代谢轮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Q-Exactive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串联质谱的全扫描(Full MS Scan)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模式对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一级和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并结合酰基肉碱类化合物的特征裂解规律,在U87MG胶质瘤细胞、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分化细胞3种干性不同的胶质瘤细胞样品中鉴定出17种酰基肉碱类化合物。采用Qtrap 5500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建立了细胞样本中17种酰基肉碱化合物的代谢轮廓分析方法,并对比分析了3种胶质瘤细胞中酰基肉碱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准确度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胶质瘤干细胞相比,胶质瘤干细胞分化细胞和胶质瘤细胞中的肉碱和酰基肉碱含量均明显上调。此研究可为细胞样本中酰基肉碱类化合物的代谢轮廓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肉碱 代谢轮廓 细胞 胶质瘤 lc-ms/ms
下载PDF
硝基呋喃类兽药残留检测中LC-MS/MS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山 李春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8期122-122,共1页
目的:运用LC-MS/MS技术对硝基呋喃类兽药——呋喃它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药物残留。方法:采用LC-MS/MS技术检测鸡肉中呋喃它酮代谢物的残留。结论:LC-MS/MS法的检测限可以达到0.1μg/kg,LC-MS/MS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5%~92.3%,变异系数... 目的:运用LC-MS/MS技术对硝基呋喃类兽药——呋喃它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药物残留。方法:采用LC-MS/MS技术检测鸡肉中呋喃它酮代谢物的残留。结论:LC-MS/MS法的检测限可以达到0.1μg/kg,LC-MS/MS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5%~92.3%,变异系数为8.0%~10.3%,该方法适用于对筛选样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的确证和精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MS) 呋喃它酮 残留检测
下载PDF
LC-MS/MS技术在兽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芮 《兽医导刊》 2019年第14期68-69,共2页
兽药残留是当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不当用药、兽药滥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为食品安全排查监测风险,大量的动物源性食品需要做兽药残留分析,为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选... 兽药残留是当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不当用药、兽药滥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为食品安全排查监测风险,大量的动物源性食品需要做兽药残留分析,为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成为各种兽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方法.本文在对兽药残留检测相关概念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目前LC-MS/MS技术在兽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兽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思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 兽药残留 定性定量 综述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研究濒死状态下新生羔羊血清代谢物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艳 杨超 +3 位作者 许丽卫 耿梅梅 谭支良 贺志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99-3204,共6页
基于流行病学的角度,旨在初步探索与新生羔羊疾病相关的代谢标识物。本研究采用病理对照试验设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较病危临死新生羔羊与健康新生羔羊(相同日龄)的血清代谢差异。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物能得到较好区分,共鉴... 基于流行病学的角度,旨在初步探索与新生羔羊疾病相关的代谢标识物。本研究采用病理对照试验设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较病危临死新生羔羊与健康新生羔羊(相同日龄)的血清代谢差异。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物能得到较好区分,共鉴定出13种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上。羔羊濒死过程中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发生明显改变,可为新生羔羊疾病诊断标识物的筛选和构建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羔羊 代谢组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疾病诊断技术
下载PDF
iTRAQ联合Nano LC-MS/MS技术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琴 严小倩 胡红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926-1929,1934,共5页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与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C-MS/MS)技术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44例早期RA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iTRAQ联合Nano LC-MS/MS对差异表达蛋白进...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与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C-MS/MS)技术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44例早期RA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iTRAQ联合Nano LC-MS/MS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质谱鉴定分析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113种,呈上调趋势的41种,呈下调趋势的72种。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12条KEGG通路。通过STRING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AHSG、FN1等蛋白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节点,是研究RA机制的候选蛋白。结论通过iTRAQ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得到了早期RA血清差异表达蛋白,为早期RA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蛋白质组学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下载PDF
瓶内处理技术结合快速LC-MS提高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效率
16
作者 夏爽 李小新 +9 位作者 郭晓 张宏伟 宋艳宁 曹世显 李雅 谢添锦 高芳芳 颜苗 蔡骅琳 王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 评估“瓶内处理”(Bottle-in)技术结合快速LC-MS的方法学特性,并验证其对治疗药物监测技术自动化和标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利培酮及其主要代谢物9-羟利培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种血样前处理技术——Bottle-in技术与实验室现... 目的 评估“瓶内处理”(Bottle-in)技术结合快速LC-MS的方法学特性,并验证其对治疗药物监测技术自动化和标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利培酮及其主要代谢物9-羟利培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种血样前处理技术——Bottle-in技术与实验室现行的常规处理(RP)技术,建立并验证相应的LC-MS检测方法。实验设计遵循CLSI EP9-A3指南,对60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血液样本应用两种方法进行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浓度的测定,并记录样本的报告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以及医学决定水平(MDL)预期偏倚分析,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评价。结果 两种前处理技术下的LC-MS方法在测定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时,均满足方法学验证的标准。在60例患者的样本中,两组结果均未出现异常值,显示出强烈的相关性(P<0.01)。Passing-Bablok回归模型显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MDL预期偏倚分析进一步证实,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未出现显著性偏倚,预期偏倚值(Bc)均在可接受的偏倚限值范围内。Bottle-in技术较RP技术在前处理时间上可节约66.67%,结合快速LC-MS技术对12例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全流程检出时间上Bottle-in组较RP组能缩短12.50%的时长。结论 Bottle-in技术凭借其高效的前处理方式,提高了药物监测技术自动化和标准化,可作为替代RP技术的一种有效方法,成为现代临床药学监测中的一项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内处理(Bottle-in)技术 样本前处理技术 快速lc-ms 治疗药物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研究
17
作者 尹迎秋 彭峰 +2 位作者 谢俊玲 尹灵芝 张善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靶向治疗(TACE)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鉴别诊断组,未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靶向治疗(TACE)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鉴别诊断组,未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在60例NSCLC患者中,通过LC-MS/MS技术共检测到552个生物标志物。在其中17个生物标志物中,有8个出现在已知的EGFR突变患者中,另7个出现在ALK融合患者中,6个出现在HER2突变患者中。此外,NSCLC患者血浆中含有丰富的非编码RNA(miRNA),包括58个miRNA和23个mRNA。结论本研究中,采用LC-MS/MS技术对NSCLC患者血浆进行分析,可快速、高效地获得血浆样品中的生物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NSCLC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并且可以用于预测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ms技术 NSCLC 血浆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利用UHPLC-MS/MS技术测定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及苹果酸
18
作者 丁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第2期14-14,共1页
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即便是同一穗葡萄,不同果粒间的化学组分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UHPLC一MS/MS)技术,定量分析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和苹果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对葡萄果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的变... 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即便是同一穗葡萄,不同果粒间的化学组分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UHPLC一MS/MS)技术,定量分析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和苹果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对葡萄果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通过对单株葡萄树上的葡萄检测数据集合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果粒、果穗及不同葡萄树间的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差异均较大.分析结果还显示,每株葡萄选取30粒葡萄是最佳的取样量,这样果粒平均酸度的估值标准误差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苹果酸 酒石酸 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 葡萄果粒 测定 利用
下载PDF
HPLC及LC-MS测定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 被引量:1
19
作者 桑育黎 王沛 +2 位作者 郝延军 李楠楠 戚建忠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nm;柱温:30℃.LC-MS采取电喷雾离子源,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榛子中氯吡苯脲与多菌灵存在残留,氯吡苯脲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58%~100.58%;多菌灵质量浓度在1.005~15.07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5.61%~104.39%.实验证明,HPLC与LC-MS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能有效地检测到榛子样品中膨大剂氯吡苯脲及杀菌剂多菌灵的残留,并确定其残留量,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均令人满意.根据被检测的8批样品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两项农药残留量推断,作为一般干果食用榛子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氯吡苯脲 多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苗药八角枫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20
作者 王馨悦 刘畅 +4 位作者 杨小英 牛梦伟 俸婷婷 石慧 周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05-1619,共1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快速鉴定八角枫药材根和须根不同提取液的整体化学成分,筛选不同药用部位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对八角枫根醇提液(ALE)、水提液(ALW)及须根醇提液(AFE)、水提液(AFW)...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快速鉴定八角枫药材根和须根不同提取液的整体化学成分,筛选不同药用部位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对八角枫根醇提液(ALE)、水提液(ALW)及须根醇提液(AFE)、水提液(AFW)进行全成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药用部位八角枫药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八角枫提取液中共鉴定出406个活性化学成分,总结了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等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在不同药用部位中筛选出秦皮苷、马钱子苷酸、亚苯甲酰基脲等20个指标性成分。结论八角枫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提取液所含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化合物主要为酚酸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且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为八角枫药效学物质基础阐明及八角枫不同部位品质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八角枫药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不同部位 差异化合物 裂解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