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景汉社会调查思想与实践研究
1
作者 阎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动荡,试图以社会调查这个“新工具”,为中国的社会改造和现代化“开路”的激情与决心,为社会调查本土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分析李景汉对于调查技术背后的人文环境、调查与社会改造以及救国救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对其工作的贡献、意义,以及在调查技术和伦理方面的某些局限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李景汉 社会调查 定县调查
下载PDF
民国时期李景汉社会调查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京辉 任会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李景汉是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运动之先驱。他的社会调查经历了从城市到乡村、由重学术到重应用的两个转变,以及初期、过渡、成熟三个阶段。他的社会调查保留了大量数据与事实,在实地调查中他又将现代调查技术与传统乡村关系结合,形成中国... 李景汉是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运动之先驱。他的社会调查经历了从城市到乡村、由重学术到重应用的两个转变,以及初期、过渡、成熟三个阶段。他的社会调查保留了大量数据与事实,在实地调查中他又将现代调查技术与传统乡村关系结合,形成中国自己的调查学。在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程中,李景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景汉 社会调查 社会学本土化
下载PDF
龚景瀚《离骚笺》的成书与学术成就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瑛子 周建忠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龚景瀚是乾嘉时期有代表性的学者,深受清代朴学之风影响,力主考据求实。《离骚笺》为龚景瀚的《楚辞》研究专著。在乾嘉时期众多《楚辞》研究中,《离骚笺》总体平和稳妥,旨在疏通文脉大义、于训诂考证方面亦多有疏补,虽有缺失之处,但力... 龚景瀚是乾嘉时期有代表性的学者,深受清代朴学之风影响,力主考据求实。《离骚笺》为龚景瀚的《楚辞》研究专著。在乾嘉时期众多《楚辞》研究中,《离骚笺》总体平和稳妥,旨在疏通文脉大义、于训诂考证方面亦多有疏补,虽有缺失之处,但力求屈原本真,展现了乾嘉时风及个人学术趣尚,是清代《楚辞》研究史上不容忽视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笺》 龚景瀚 《楚辞》 清代楚辞学
下载PDF
李景汉“社会调查”的现代国家想象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钧力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9,共21页
“社会调查”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被解读为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或一场社会运动。本文基于“知识-社会”互动的视角,对比分析李景汉的“社会调查”与美国匹兹堡调查之间的异同,指出“社会调查”在中国和美国被分别赋... “社会调查”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被解读为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或一场社会运动。本文基于“知识-社会”互动的视角,对比分析李景汉的“社会调查”与美国匹兹堡调查之间的异同,指出“社会调查”在中国和美国被分别赋予了第三层意涵:在前者是“现代国家想象”,在后者则是“社会改革愿景”。这一差异与两国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导致中美社会调查实践过程的分殊,最终在两国本土掀起目标不同的社会运动。重访这段“社会调查”的学术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以李景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社会学者的思想特点,加深对中国社会学学科秉性的认识,并启发对推进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现代国家想象 李景汉
原文传递
京郊四村80年:乡民社会的历史图景与现实处境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庆忠 张蓉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5,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李景汉调查的京郊四村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2006~2008年,我们又对京郊四村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目的意在秉承前辈学者的研究理路,以村民的收入和消费为主线,呈现其从乡土社会到城市街区的转换历程,以及失地... 20世纪20年代李景汉调查的京郊四村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2006~2008年,我们又对京郊四村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目的意在秉承前辈学者的研究理路,以村民的收入和消费为主线,呈现其从乡土社会到城市街区的转换历程,以及失地农民在适应城市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作为城乡关系的"连接点",大城市边缘村落既是乡土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也是都市化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焦点。因此,对京郊四村的再研究,不仅续写了村庄的历史,更突显了认识和记录中国社会变迁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景汉 京郊四村 乡民 社会 城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