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经验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李志武 穆桂萍 杨丽霞 李乃庚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6期465-467,共3页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病因多样,临证时需审证求因。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发热治疗不可见热只治热,要治病求于本,首辨外感或内伤。治疗外感发热时遵循“用药立足祛邪”原则,贵当早治,把握病势,祛除病邪;内伤发热应注重扶正治疗,...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病因多样,临证时需审证求因。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发热治疗不可见热只治热,要治病求于本,首辨外感或内伤。治疗外感发热时遵循“用药立足祛邪”原则,贵当早治,把握病势,祛除病邪;内伤发热应注重扶正治疗,注重护阳益阴。治疗时要顾护小儿脾胃,并善用外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名医经验 李乃庚 儿童
下载PDF
李乃庚辨治小儿脾胃疾病经验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徐玲 穆桂萍 张妍 许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31-35,共5页
李乃庚教授从事幼科50余载,在辨治小儿脾胃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小儿常恣食肥甘厚味,李老认为厚味负重易伤阴,尤其易引起脾、胃阴不足而致病;小儿食积日久或过食肥甘易生胃肠瘀热滋生他病。李老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时用药常立... 李乃庚教授从事幼科50余载,在辨治小儿脾胃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小儿常恣食肥甘厚味,李老认为厚味负重易伤阴,尤其易引起脾、胃阴不足而致病;小儿食积日久或过食肥甘易生胃肠瘀热滋生他病。李老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时用药常立足于祛邪,其中下法、消法为常用之法;消积擅用莪术、大黄两药,旨在通腑,使邪有出路,在临证时根据大黄不同炮制之药效选择使用,将大黄分大、中、小三个不同用量,大黄大剂量以攻为主,小剂量以补为主。李老认为诸疳皆因脾胃病所起,故治疗以健运脾胃为大法,饮食调养时顾护脾胃;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时方法多种多样,擅用外治疗法,法简而效宏。李老认为小儿常存"气阴不足",其病因有空调饮冷、过食肥甘、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等,临证擅用"护阳益阴法"治疗小儿脾胃病。该文总结了李乃庚教授辨治小儿脾胃疾病临证经验,浅析了李乃庚教授"护阳益阴理论""胃肠瘀热理论"等学术思想。附典型医案1例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脾胃疾病 治疗 名医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辨治儿童泄泻临证思路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妍 顾国祥 李志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869-870,共2页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李乃庚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小儿泄泻多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以致脾虚湿盛而成。临证宗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旨,运脾化湿的同时,擅用风药以升阳除湿,针对久泻,宜脾肾双补。
关键词 泄泻 诊治思路 李乃庚
下载PDF
李乃庚教授运用“护阳益阴”理论治疗儿科疾病验案4则
4
作者 袁洋 李志武 +2 位作者 陈光明 张妍 杨学会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临床中常因“祛邪太过”“形寒饮冷”“恣食肥甘厚味”“先天禀赋不足”“失治误治”“久病传变”“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气阴不足。李乃庚教授认为此类患儿单依“用药立足祛邪”不能取效,如祛邪太过...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临床中常因“祛邪太过”“形寒饮冷”“恣食肥甘厚味”“先天禀赋不足”“失治误治”“久病传变”“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气阴不足。李乃庚教授认为此类患儿单依“用药立足祛邪”不能取效,如祛邪太过更易伤正,应运用“护阳益阴”理论进行治疗。“护阳益阴”理论的本质即调其偏颇以更好地扶正祛邪。李教授鉴于阴阳互根之理,阴虚及阳,腠理难密,故予玉屏风散加味益气养阴、固表敛汗,联合止汗散外用敛阴止汗、潜阳固涩治疗小儿汗证。小儿气血不足,中阳不振致腹痛绵绵,常予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温脾建中、补气益血。李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久易由实转虚,则致气阴不足,久病及肾则成脾肾两虚、浮阳上越之证,治宜益气温肾、潜阳入阴,方选右归丸加减。小儿久咳易耗气伤阴,治宜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常予验方黄芪止嗽饮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阳益阴 儿科 医案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基于医案探讨李乃庚教授运用黄芪药对的经验
5
作者 顾国祥 陈潇 王凡 《中医儿科杂志》 2023年第5期12-14,共3页
李乃庚教授根据多年儿科临证经验,将黄芪分别与桂枝、青蒿、赤芍、当归配伍,以取得温、清、消、补不同的功效,体现了黄芪补气升阳的作用。同时指出,对于病程长、面色少华、多汗、乳蛾肥大等症状,用药中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通过4则... 李乃庚教授根据多年儿科临证经验,将黄芪分别与桂枝、青蒿、赤芍、当归配伍,以取得温、清、消、补不同的功效,体现了黄芪补气升阳的作用。同时指出,对于病程长、面色少华、多汗、乳蛾肥大等症状,用药中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通过4则医案佐证李教授运用黄芪保护阳气、鼓舞阳气、祛除邪气的配伍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儿科 药对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盐渎名医李乃庚儿科诊治特色
6
作者 顾国祥 陈潇 王凡 《中医儿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7,共3页
李乃庚教授熟谙经典,勤学多思,临证强调四诊合参,尤其重视望诊,在实践中总结出“儿科临证七字诀”;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气阴不足论”,治疗倡导护阳益阴,扶助正气;处方用药灵活化裁古方,创立新方、验方及外治方。李教授独特... 李乃庚教授熟谙经典,勤学多思,临证强调四诊合参,尤其重视望诊,在实践中总结出“儿科临证七字诀”;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气阴不足论”,治疗倡导护阳益阴,扶助正气;处方用药灵活化裁古方,创立新方、验方及外治方。李教授独特的诊治特色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均是其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诊治特色 李乃庚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李乃庚运用“胃肠瘀热”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徐玲 秦玉 闫雪 李乃庚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2期1-3,共3页
小儿脾常不足,如饮食不节会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致积滞不化,久而化热成为"胃肠瘀热",易滋生他病。李乃庚主任中医师擅长运用"胃肠瘀热"理论治疗儿科疾病,认为"胃肠瘀热"可互为因果,即可能是疾病的病理... 小儿脾常不足,如饮食不节会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致积滞不化,久而化热成为"胃肠瘀热",易滋生他病。李乃庚主任中医师擅长运用"胃肠瘀热"理论治疗儿科疾病,认为"胃肠瘀热"可互为因果,即可能是疾病的病理产物,也可能会成为诱发他病的病因。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李老"胃肠瘀热"理论遣方用药治疗儿科积滞发热、口疮、汗症、咳嗽等疾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举典型病例1例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乃庚 胃肠瘀热 理论 儿科疾病 治疗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辨治小儿咳嗽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李志武 徐玲 杨丽霞 李乃庚(指导)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3-26,共4页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咳嗽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肺系病证,也可以是由他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咳嗽病因虽多,病位多不离于肺,常涉及脾、肝、肾等他脏。临床治疗咳嗽时需审证求因,不可见咳只治咳。治疗时注重辨新咳或久咳...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咳嗽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肺系病证,也可以是由他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咳嗽病因虽多,病位多不离于肺,常涉及脾、肝、肾等他脏。临床治疗咳嗽时需审证求因,不可见咳只治咳。治疗时注重辨新咳或久咳、辨病位、辨体质之三辨相结合,用药遵循"立足祛邪、注重护阳益阴"的原则,并随证灵活加减。应用佛耳草汤、平喘汤、百部麦冬汤等验方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小儿 辨证论治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1 位作者 李志武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3-15,共3页
李乃庚教授认为,食积不仅是脾胃系统疾病,也是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需注重消积导滞、健运脾胃,并注意合理饮食,调养得当,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结合3则案例,论述了小儿食积致病的机制及李教授从食积辨证论治小儿常见... 李乃庚教授认为,食积不仅是脾胃系统疾病,也是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需注重消积导滞、健运脾胃,并注意合理饮食,调养得当,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结合3则案例,论述了小儿食积致病的机制及李教授从食积辨证论治小儿常见病的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积 小儿疾病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运用“形寒饮冷则伤肺”理论辨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1 位作者 李志武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介绍了李乃庚教授运用"形寒饮冷则伤肺"理论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经验。李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气阴不足"论,创立"护阳益阴"法,运用经验方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气阴两虚证,取得了理想... 介绍了李乃庚教授运用"形寒饮冷则伤肺"理论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经验。李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气阴不足"论,创立"护阳益阴"法,运用经验方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气阴两虚证,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附典型病案1例,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延性肺炎 小儿 形寒饮冷则伤肺 护阳益阴 黄芪止嗽饮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运用清肝饮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举隅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李乃庚教授基于"肝常有余"理论并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创立了经验方清肝饮,附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多动症和儿童擦腿综合征3则验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 心肝系疾病 小儿 清肝饮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1 位作者 李志武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18年第5期17-18,共2页
李乃庚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方灵活多变,疗效显著。举肝热阴虚型和气虚痰蕴型案例2则,以资验证。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小儿 肝热阴虚 气虚痰蕴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李志武 杨丽霞 马海龙 李乃庚(指导) 《中医儿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发热应首先鉴别外感和内伤,外感发热遣方用药时注重"用药立足祛邪,方法灵活多样"的原则,并将小儿发热归为风热感冒、积滞发热、出牙热、夏季热、气虚发热、营卫不和发热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进行辨...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发热应首先鉴别外感和内伤,外感发热遣方用药时注重"用药立足祛邪,方法灵活多样"的原则,并将小儿发热归为风热感冒、积滞发热、出牙热、夏季热、气虚发热、营卫不和发热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附典型出牙热案例1则,介绍出牙热临床特点及李教授辨治小儿出牙热的经验,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 风热感冒 积滞发热 出牙热 夏季热 气虚发热 营卫不和发热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辨治小儿泄泻验案浅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5期11-13,共3页
通过虚寒泻、暑热泻、脾肾阳虚泻3则泄泻验案,归纳总结名老中医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泄泻的辨证方法、诊疗思路、用药特点、经验方等,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泄泻 小儿 虚寒泻 暑热泻 脾肾阳虚泻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咳嗽验案4则
15
作者 袁洋 陈光明 +3 位作者 徐玲 穆桂萍 许璿 李乃庚(指导) 《中医儿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咳嗽虽为轻症,但易传变,故起病贵当早治,防止其传变,且临证时不可见咳只治咳,需辨别引起咳嗽病因,辨清虚实、病位,以明确病机,确定治则,同时注重护阳益阴,用药立足祛邪,且方法灵活多样,善用外治疗法。通过列举小儿咳... 李乃庚教授认为小儿咳嗽虽为轻症,但易传变,故起病贵当早治,防止其传变,且临证时不可见咳只治咳,需辨别引起咳嗽病因,辨清虚实、病位,以明确病机,确定治则,同时注重护阳益阴,用药立足祛邪,且方法灵活多样,善用外治疗法。通过列举小儿咳嗽验案4则,介绍了李教授运用佛耳草汤宣肺散寒、消滞通腑治疗小儿风寒咳嗽,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润肺、和胃降逆治疗小儿阴虚咳嗽,百部麦冬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肃肺清肝、镇咳和胃治疗小儿顿咳,黄芪止嗽饮加减益气养阴、止咳化痰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咳嗽的经验。旨在体现李教授治咳必求其本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 风寒咳嗽 阴虚咳嗽 顿咳 气阴两虚咳嗽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