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区LSPR吸收的自掺杂Cu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
作者 邢观洁 周春丽 +1 位作者 姬爱民 杨会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通过有机胺辅助低温溶剂热软模板法合成了具备丰富铜离子空位的自掺杂CuS超薄纳米片,铜离子空位缺陷赋予材料优异的近红外区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能。在模拟太阳光下,自掺杂CuS催化剂60 min可以将20 mg/L的罗丹明B完全降解,其动力... 通过有机胺辅助低温溶剂热软模板法合成了具备丰富铜离子空位的自掺杂CuS超薄纳米片,铜离子空位缺陷赋予材料优异的近红外区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能。在模拟太阳光下,自掺杂CuS催化剂60 min可以将20 mg/L的罗丹明B完全降解,其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反应。自掺杂CuS经过5次循环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仍可达91%。活性物质捕获试验证明空穴h^(+)是反应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O_(2)^(-)·和OH·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硫化铜 自掺杂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QCM-D/LSPR双技术融合生物传感检测装备
2
作者 刘建 陈思思 谢雨珊 《物联网技术》 2023年第7期2-3,共2页
现阶段检测病毒活性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抗原抗体、测序、PCR、CRISPR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试剂价格昂贵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现场快速筛查的要求。结合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和局部表面等离... 现阶段检测病毒活性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抗原抗体、测序、PCR、CRISPR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试剂价格昂贵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现场快速筛查的要求。结合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和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设计了QCM-D/LSPR双技术融合生物传感检测装备,解决了因技术单一导致无法完全获取复杂生物分子特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实时动态同步测试与校准难以真正实现以及生物医学样品浪费等痛点,具有体积小、便携、易使用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病毒检测 生物芯片 QCM lspr
下载PDF
贵金属纳米颗粒LSPR现象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伟 张维 +5 位作者 王程 赵子春 王延涛 牛文成 岳钊 刘国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0-634,共5页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算法仿真分析了纯金,纯银以及金银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LSPR(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消光光谱以及其波峰随外部介质折射率的变化情况,与实验相符。发现光谱波峰位置...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算法仿真分析了纯金,纯银以及金银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LSPR(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消光光谱以及其波峰随外部介质折射率的变化情况,与实验相符。发现光谱波峰位置的变化与折射率成线性关系,而且金银核-壳结构的折射率灵敏度大于银纳米颗粒的灵敏度;而银纳米颗粒的灵敏度大于金纳米颗粒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pr 贵金属纳米颗粒 DDA
下载PDF
光纤端面可调LSPR金纳米半球壳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腊梅 廖艳林 +2 位作者 范群芳 曹杰 毛庆和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2-3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光纤端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利用二维胶体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的可转移性,结合溅射沉积,在光纤端面上获得了金纳米阵列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单个纳米颗...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光纤端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利用二维胶体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的可转移性,结合溅射沉积,在光纤端面上获得了金纳米阵列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单个纳米颗粒具有半球壳结构,阵列结构呈现六角密堆积排列;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具有明显的LSPR效应,改变溅射时间可实现对LSPR峰位从可见至近红外的调控,且金纳米半球壳直径改变时其LSPR峰位调控规律相似,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 金纳米半球壳阵列
原文传递
双对称性破缺Au-TiO_2-Ag三层纳米杯的LSPR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强 刘懿莹 +5 位作者 吕靖薇 刘超 孙宇丹 刘擎钰 李骞 牟海维 《光散射学报》 2018年第4期320-32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双对称性破缺Au-TiO_2-Ag三层纳米杯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并采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对LSPR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分别仿真了入射光偏振态、核壳结构... 设计了一种双对称性破缺Au-TiO_2-Ag三层纳米杯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并采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对LSPR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分别仿真了入射光偏振态、核壳结构参数和外界介质折射率对Au-TiO_2-Ag三层纳米杯消光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于对称轴方向时,可将反对称横向耦合模式ω-⊥〉1的共振峰波长调谐至近红外区域1100nm附近,同时该模式共振波长随外界介质折射率的增大产生红移,这一特性可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pr特性 Au-TiO2-Ag三层纳米杯 对称性破缺 等离激元杂化
下载PDF
LSPR增强0D/2D CdS/MoO3-x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彭进军 沈珺 +3 位作者 于晓慧 唐华 Zulfiqar 刘芹芹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7-96,共10页
近年来,等离子体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具有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光响应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含有丰富氧空位的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钼(MoO3-x)具有中心位于700 nm和尾部吸收拓展至2000 nm强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因此,MoO... 近年来,等离子体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具有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光响应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含有丰富氧空位的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钼(MoO3-x)具有中心位于700 nm和尾部吸收拓展至2000 nm强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因此,MoO3-x或将成为实现全光谱响应光催化制氢技术最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单一MoO3-x中电荷载流子的复合快速.具有II型、Z型或S型异质结构的MoO3-x基复合光催化剂的构建被证明是同时实现拓展光吸收和分离光生载流子改善光催化析氢性能的有效策略.与传统的Ⅱ型异质结构相比,Z型或S型可在较高还原电位上进行水分解反应,又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相比于Z型,S型由于内部电场导致的半导体的能带玩去可以进一步缩短电子与空穴之间的迁移距离,从而导致光诱导载流子的更快分离.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与MoO3-x能带匹配的CdS半导体催化剂,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在具有LSPR效应的二维(2D)MoO3-x椭圆纳米片上生长零维(0D)CdS纳米粒子,制备了LSPR增强的0D/2D CdS/MoO3-xS型异质结.由于MoO3-x的引入,0D/2D CdS/MoO3-x复合材料展现出了一个因LSPR效应而具有的从600到1400 nm的尾部吸收,并且这种尾部吸收强度随着复合材料中MoO3-x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可见光光催化反应中,CdS/MoO3-x复合材料的产氢速率为7.44 mmol·g^-1·h^-1,为单一CdS的10.3倍.当采用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源,在420,450和550 nm单色光的照射下,CdS/MoO3-x复合材料的产氢效率为15.7,10.9和193.4 mmol·g^-1,分别比CdS高6.8,5.0和3倍.当激发波长拓展至650 nm时,CdS/MoO3-x复合材料的产氢效率为6.83 mmol·g^-1,而CdS则不具有产氢活性,侧面体现了MoO3-x的LSPR效应在提升光解水产氢活性方向的有效作用.我们利用肖特基和固体紫外测试确定了CdS和MoO3-x的能带结构,并通过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了CdS和MoO3-x的功函数,分别为4.07和7.56 eV,当这两个半导体接触时,MoO3-x的费米能级比CdS的更负,电子将从CdS迁移到MoO3-x,因此CdS和MoO3-x的能带将分别向上和向下弯曲,直到其费米能级达到平衡.这种向上和向下的带弯曲是S型结构的特征之一.XPS分析也证实在带正电荷的CdS和带负电荷的MoO3-x之间会产生内部电场,这也符合S型结构.此外,还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进一步研究了CdS,MoO3-x和CdS/MoO3-x在光照下自由基的产生情况,CdS/MoO3-x产生的DMPO-·O2−和DMPO-·OH信号强度均强于CdS和MoO3-x,证明CdS/MoO3-x能产生更多的·O2−和·OH自由基.ESR结果还表明,在CdS/MoO3-x复合材料中光诱导电子和空穴仍然分别停留在CdS的导带和MoO3-x的价带中,CdS/MoO3-x复合材料的光诱导电荷分离机制将遵循S型机制,而不是传统的II型异质结.在光照下,内部电场和弯曲能带促使积聚在MoO3-x导带上的电子与CdS的空穴结合,在CdS的导带上留下具有较强氧化还原能力的电子参与光催化水还原反应,实现高效的光催化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MoO3-x 光催化产氢 S型 lspr效应
下载PDF
Al纳米颗粒尺寸对LSPR特性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浩程 葛成 +4 位作者 周婧 陈鹏 施毅 张荣 郑有炓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6-179,185,共5页
以能够在紫外波段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Al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立方柱形Al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和远场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对不同尺寸的立方柱形Al纳米颗粒的远场消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能够在紫外波段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Al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立方柱形Al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和远场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对不同尺寸的立方柱形Al纳米颗粒的远场消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纳米颗粒尺寸,共振峰红移,并且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呈现出一定的展宽,其消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其次分析了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波长下的近场增强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对该共振波长下的电场增强效果显著。从研究中发现,Al纳米结构的尺寸会对其LSPR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参数来调控纳米结构的LSPR特性,实现紫外波段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共振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Al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LSPR效应增强的太阳能光热化学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翔升 李铮 +3 位作者 张遵恒 吴启亮 范海东 张彦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共6页
制备大小2种尺寸Au负载的TiO_(2)样品(分别记为LAuP25和SAuP25)用于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全光谱下LAuP25和SAuP25的氢气产量分别为9.90和12.60μmol/g,可见光下产量分别为3.91和1.15μmol/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 制备大小2种尺寸Au负载的TiO_(2)样品(分别记为LAuP25和SAuP25)用于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全光谱下LAuP25和SAuP25的氢气产量分别为9.90和12.60μmol/g,可见光下产量分别为3.91和1.15μmol/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样品物质组成与形貌晶格。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固体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样品光学性能与表面价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样品表面氧空位形成能。结合光热化学循环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机理,探究不同尺寸Au纳米颗粒对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解 制氢 光热协同 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 lspr 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基于LSPR效应的高活性SERS基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倩 苏碧云 黄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9-714,共6页
简要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发展历程及拉曼增强机理,重点综述了不同类型SERS基底:简单SERS基底、复合SERS基底和多功能活性基底的特点和研究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SERS基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lspr效应 高活性 制备 SERS基底
下载PDF
LSPR金属催化醇氧化制备醛类与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日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宇 高晓星 +1 位作者 王瑞义 牛宇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4-671,共8页
醛类化合物与酯类化合物由于普遍具有杀菌、防腐以及持久香气的特点,广泛被用作日用化学品当中的添加剂使用。而醛类与酯类化合物通过醇的选择性氧化可实现低毒、绿色、无污染的合成路径。其中LSPR金属基催化剂作为醇氧化反应的优良催... 醛类化合物与酯类化合物由于普遍具有杀菌、防腐以及持久香气的特点,广泛被用作日用化学品当中的添加剂使用。而醛类与酯类化合物通过醇的选择性氧化可实现低毒、绿色、无污染的合成路径。其中LSPR金属基催化剂作为醇氧化反应的优良催化剂被广泛使用。本文对LSPR金属催化醇氧化制备醛类与酯类化合物的催化机理及其催化反应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日化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以Au,Ag,Cu 3种LSPR金属作活性中心,对于醇的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所制备的产物醛与酯均具备选择性高的特点,使其更加有利于二者在日用化学品当中的应用。此外,从此3种金属的LSPR效应出发,对LSPR金属在光照条件下的催化机理以及光催化醇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基于LSPR金属表面在光照下可以产生大量热电子的理论,其在醇氧化制备醛与酯的反应中,不仅可以使反应在更加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产物的选择性还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类化合物 酯类化合物 日用化学品 lspr金属催化 醇氧化 光催化
下载PDF
具有LSPR效应的金、银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雪凡 吴宥伸 +1 位作者 张智平 吴道澄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对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制备进行了综述。从尺寸调控和形貌调控两个方面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的制备;从基于构造子之间的静电组装作用、功能化修饰以及... 对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制备进行了综述。从尺寸调控和形貌调控两个方面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的制备;从基于构造子之间的静电组装作用、功能化修饰以及不对称修饰三种组装策略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组装体的制备。通过制备上述具有不同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使得获取更为优良的表面增强光谱效应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银纳米颗粒 组装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新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郝俊芳 张英涛 +1 位作者 邢广旭 王方雨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到靶标核酸适配体,急需通过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和可视化筛选适配体的新方法.以链霉亲和素(SA)作为靶标模型,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到靶标核酸适配体,急需通过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和可视化筛选适配体的新方法.以链霉亲和素(SA)作为靶标模型,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显示,在第1轮LSPR-SELEX中,筛选到SA结合的适配体(SBA),并且通过LSPR的Trace Drawer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出SBA的KD值为107μmol/L;在第2轮LSPR-SELEX中,SBA的KD值为98 nmol/L.结果表明,采用LSPR-SELEX技术经2轮筛选,使SBA的亲和力提高了1000倍.随后,将筛选到的SBA进行CE验证,结果显示,SBA适配体与其靶标SA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综上,鉴于LSPR从初始DNA文库中分离和收集靶标适配体的高效性,LSPR-SELEX技术可用于核酸适配体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lspr-SELEX 链霉亲和素 毛细管电泳 KD值
下载PDF
金、银混合纳米颗粒的LSPR效应对白光OLED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沪生 谢海芬 +2 位作者 牟海川 王瑞斌 盛明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研究了金、银纳米颗粒(Au NPs和Ag NPs)及其混合颗粒位于空穴注入层3,4-乙烯二氧噻吩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之下时,其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的电致发光(EL)性能的影响。WOLED器... 研究了金、银纳米颗粒(Au NPs和Ag NPs)及其混合颗粒位于空穴注入层3,4-乙烯二氧噻吩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之下时,其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的电致发光(EL)性能的影响。WOLED器件的结构是氧化铟锡(ITO)/Ag NPs(Au NPs)/PEDOT:PSS/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TAPC)/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1,3-二-9-咔唑基苯(mCP):FIrpic(质量分数8%)/Ir(piq)2acac/TPBi/LiF/Al。结果表明:Au NPs和Ag NPs都能提高WOLED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和功率效率(PE),引入两者的混合颗粒后,器件的EQE和PE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Au NPs与Ag NPs溶液的最优体积比3∶1条件下,WOLED器件的EQE和PE分别为15.19%和15.03 lm/W,相比于原器件,WOLED器件的EQE和PE分别提高了29.06%和23.00%。通过激子动力学研究,揭示了LSPR效应及Au NPs和Ag NPs的加入比例对EL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纳米金 纳米银 lspr
下载PDF
基于纳米粒子的光纤LSPR传感器用于检测超级电容器电极表面电荷状态
14
作者 陈鑫龙 姜石玉 +2 位作者 钱思宇 胡蕴薪 刘盛春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30-735,共6页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具有环保清洁特质的超级电容器等新能量存储设备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对于实时灵活地评估能量存储器件的运行机理和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仍然具有挑战性。电化学分析法是研究电极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具有环保清洁特质的超级电容器等新能量存储设备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对于实时灵活地评估能量存储器件的运行机理和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仍然具有挑战性。电化学分析法是研究电极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重要方法,但有时不能实时在线监测内部电极的表面电荷状态。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设备由于体积庞大和价格昂贵等原因,限制了对超级电容器的原位监测的发展。提出了一种灵活便携的光纤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探针,用于超级电容器内部电极的电荷量实时在线分析。将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反射式光纤LSPR传感器贴合超级电容器电极表面,结果表明,此结构可以灵敏地监测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表面电荷状态;通过与传统电化学工作站的结果比较,该方法得到的电荷状态与实际电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有效拓展了光纤传感器在能量检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lspr传感器 金纳米粒子 超级电容器 电荷检测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周期阵列LSPR传感特性仿真研究
15
作者 王加鑫 王君 +2 位作者 陈星 宋丽圆 金向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84-587,共4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别对Au纳米粒子在不同间距及不同尺寸下的消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间距变化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金球间距的减...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别对Au纳米粒子在不同间距及不同尺寸下的消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间距变化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金球间距的减小,消光因子、吸收因子和散射因子峰值强度明显增大,且当L=R时峰值变化最剧烈;随着纳米金球半径的增大,其消光和吸收峰值波长出现蓝移现象,而散射因子发生了红移现象,但峰值强度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时域有限差分(FDTD) AU纳米粒子 周期阵列 消光特性
下载PDF
基于Ag纳米粒子的LSPR传感器装置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刘宪华 石潇璇 +1 位作者 杨娇凤 米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81,共4页
设计了一种集原位芯片制备和在线检测于一体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生物传感器装置,减少了检测过程中芯片移动产生的误差,并实现了小型化、在线化、简易化的目标。在该装置上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Ag纳米粒子的LSPR芯片,实验测试结... 设计了一种集原位芯片制备和在线检测于一体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生物传感器装置,减少了检测过程中芯片移动产生的误差,并实现了小型化、在线化、简易化的目标。在该装置上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Ag纳米粒子的LSPR芯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铟锡(ITO)层厚度为23±5 nm时,在-1.4 V电位,制得折射率灵敏度为246 nm/RIU的LSPR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银纳米粒子 自组装 电化学沉积
下载PDF
具有LSPR效应非贵金属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海召 陈雪冰 +1 位作者 张静 吴维成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24期22-24,共3页
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在半导体中加入金属单质是提高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的金属单质引入可改善半导体对光的响应范围。本文综述从光催化原理和LSPR效应出发,总结... 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在半导体中加入金属单质是提高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的金属单质引入可改善半导体对光的响应范围。本文综述从光催化原理和LSPR效应出发,总结有LSPR效应中典型非贵金属铋、铝、铜单质及在光催化的应用,为促进非贵金属在光催化剂中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电荷分离 lspr效应 非贵金属 应用
下载PDF
Model of Multi-Source Nanonetworks for the Detection of BRCA1 DNA Alterations Based on LSPR Phenomenon
18
作者 Renato Iovine Valeria Loscrí +2 位作者 Sara Pizzi Richard Tarparelli Anna Maria Vegni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3年第4期301-312,共12页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ulti-source nanonetwork model for biomed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y different shape gold nanoparticles (i.e., cylinder, cube, and ro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ulti-source nanonetwork model for biomed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y different shape gold nanoparticles (i.e., cylinder, cube, and rod). We present the process of multi-source emission, diffusion, and reception of nanoparticles, based on the ligand/receptor binding. Then, a multi-detection process of DNA alterations is accomplished when nanoparticles are captured at the receiver.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are selectively functionalized with specific splice junctions of gene sequences to reveal simultaneously different alteration that could be associated to an early disease condition. Particularly, full-wave sim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multi-detec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e junctions of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The proposed application is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results and expressed in terms of Extinction-Cross Section, in the case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nanoparticles detection.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ble to detect DNA alterations, based on a selective nanoparticle recep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S NANONETWORKS lspr DNA Alterations BRCA1
下载PDF
具有可调谐的LSPR和SERS性能的“爆米花”状Au@Ag核壳超结构的制备(英文)
19
作者 高蒙蒙 林翔 +3 位作者 刘本康 赵海燕 于杰 王利 《光散射学报》 2019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本文通过使用多巴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作为还原剂来控制银纳米颗粒以异相成核的生长模式在金立方表面进行生长,合成出“爆米花”状的金银纳米超结构。这种结构的纳米颗粒在可见光区表现出可调谐的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并且通过改变硝酸... 本文通过使用多巴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作为还原剂来控制银纳米颗粒以异相成核的生长模式在金立方表面进行生长,合成出“爆米花”状的金银纳米超结构。这种结构的纳米颗粒在可见光区表现出可调谐的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并且通过改变硝酸银的浓度能够精细的调节银层的厚度。此外,使用液液界面自组装技术将纳米颗粒组装成单层膜,然后将结晶紫作为探针分子来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SERS)和银层厚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并系统的研究了三种激发波长对SERS基底的响应。结果表明“爆米花”状的金银核壳超结构具有可调节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SERS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催化、化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核壳超结构 自组装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可调谐性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LSPR光纤生物传感DDA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雯菁 元秀华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同时受到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影响,但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生物传感 灵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