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t the watershed scale:A case study of Lake Qilu,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Kai HUANG Huaicheng GUO +3 位作者 Yong LIU Feng ZHOU Yajuan YU Zhen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2,共6页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guiding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ivities.Pas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ivities have been site specific,with little thought on water quality ...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guiding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ivities.Pas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ivities have been site specific,with little thought on water quality standard reaching at the watershed scale.Based on the watershed approach,a seven-step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as developed.The framework was applied to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ke Qilu watershed in Yunnan Province,China.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ction amount of total nitrogen(TN)under the plan is 1,205 tons per year so that 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n be reached in 2020.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the framework has its prevalence and could be generalized to analogous watersh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nvironment PLANNING watershed scale watershed approach lake qilu
原文传递
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微囊藻毒素分布特征、相关因子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2
作者 王永强 国晓春 +3 位作者 卢少勇 宋迪 蒋昀耕 杨莉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行采样检测,分析MCs主要异构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MCs与水质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MCs的风险等级。结果发现,MCs浓度自秋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秋季湖内胞内MCs(IMCs)占比超过99%,冬季IMCs与胞外MCs(EMCs)浓度接近。MC-RR和MC-LR是主要的MCs异构体类型,其中MC-RR在秋季浓度占比高于MC-LR和MC-YR,而冬季MC-LR最高。MCs与微囊藻密度等生物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TP和NH_(3)-N营养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杞麓湖EMCs污染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004~0.110,处于极低或低风险,冬季风险略高于秋季,因南岸入湖EMCs污染以及湖内IMCs释放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杞麓湖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1990—2018年杞麓湖流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国强 李秋洁 +1 位作者 肖剑平 杨书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2,50,共10页
杞麓湖流域地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南方丘陵山地带西缘,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保障杞麓湖流域的生态安全也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利用ArcGIS和当量因子法,分析杞麓湖流域近30年间的景观格局随时空演变产生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 杞麓湖流域地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南方丘陵山地带西缘,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保障杞麓湖流域的生态安全也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利用ArcGIS和当量因子法,分析杞麓湖流域近30年间的景观格局随时空演变产生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近30年间,杞麓湖流域景观类型以耕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湖泊为主。灌木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城乡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耕地面积显著增长。景观结构转移最频繁的为灌木林地,共转出9397.80 hm^(2)。(2)近30年间,总ESV与蔓延度呈正相关,与其他景观指数呈负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的区域分布与湖泊、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分布相一致。(3)水体、林地等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在调整杞麓湖流域土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时应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格局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富营养化的响应及鱼产力评估
4
作者 杜红春 朱挺兵 +7 位作者 龚进玲 胡飞飞 孙昳 李学梅 杨德国 缪祥军 王翠莲 黄哲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3,共9页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放养量,以达到以鱼净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鱼产力
下载PDF
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空间分布及评价
5
作者 尹鹏飞 熊静 +2 位作者 贾雨欣 尹继清 张文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1,共10页
文章通过对滇中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克里金插值法与端元模型,研究了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因素,并对污... 文章通过对滇中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克里金插值法与端元模型,研究了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因素,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表层沉积物OM、TN、TP平均含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域内土地利用和湖泊水动力情况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同时,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OM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而TN、TP污染较为严重。此研究结果将为杞麓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表层沉积物 营养盐 端元模型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杞麓湖外源污染物入湖途径及其污染负荷调查研究
6
作者 崔同昆 夏权斌 +2 位作者 张跃 胡成方 赵帅 《四川环境》 2023年第3期152-159,共8页
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 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汇入;三是通过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排涝排入;四是通过湖面降雨降尘的自然输入,入湖途径呈现出相似性和典型性特征。通过调查核算,2018年杞麓湖入湖河流区、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总计排入杞麓湖的净污染负荷为:COD_(Cr).3632.04t、COD_(Mn)776.68t、TN921.96t、TP39.70t。以COD_(Cr).为例,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入湖河流区每平方千米入湖COD_(Cr)分别为52.07、24.09、11.53、7.54t,表明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污染治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优先治理。该研究成果可向承担湖泊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的政府和部门提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的治理思路,也为政府在短期内改善杞麓湖富营养化现状和后期保证其得到持续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它湖泊进行全流域污染物入湖途径和污染负荷的调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污染物 入湖途径 污染负荷
下载PDF
旱季环境因子对杞麓湖硅藻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晋爽 李伶俐 +1 位作者 梁肖青 陆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深入了解杞麓湖的水质,通过水样采集与鉴定,对其北侧表层和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冰岛沟链藻(Aulacoseira islandica)、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 为深入了解杞麓湖的水质,通过水样采集与鉴定,对其北侧表层和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冰岛沟链藻(Aulacoseira islandica)、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17种硅藻,其中表层有12种,底层有15种,且硅藻群落结构分布及变化受水温、pH值、总氮、总磷浓度影响较大,而总氮和总磷浓度严重超标导致梅尼小环藻成为优势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旱季 硅藻 多样性
下载PDF
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琼 马履一 +3 位作者 段新成 赵泽贤 蒋进顺 刘春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3-15,19,共4页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杞麓湖流域 森杯土壤 养分
下载PDF
近70年来云南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楠 常凤琴 +6 位作者 张虎才 刘亚生 吴汉 段立曾 刘培 路志明 毕荣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选择位于滇中地区的杞麓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沉积岩芯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210Pb、137 Cs年代数据,并与气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探讨杞麓湖地区近七十年来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 选择位于滇中地区的杞麓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沉积岩芯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210Pb、137 Cs年代数据,并与气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探讨杞麓湖地区近七十年来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度的粗细以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有机质含量指示了人类活动的强弱,高值指示人类活动加强.综合分析杞麓湖钻孔岩芯粒度指标,同时结合碳酸盐和有机质指标得出,近70年来杞麓湖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阶段I(53.5-29.5cm,约1945-1970A.D.)温度较低,降水量较高,气候较为冷湿,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较弱;阶段II(29.5-11cm,约1970-1986A.D.)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气候整体呈现出暖干特点,而此时人类活动逐渐增强;阶段III(11-0cm,约1986-2013A.D.)为高温多雨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粒度 碳酸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典型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杞麓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51
10
作者 赵筱青 谭琨 +3 位作者 易琦 李思楠 苗培培 普军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777,共10页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3.36%和22.53%,高度安全面积最少,仅占17.77%.较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以天然林地、重要水库和湖泊缓冲区100m以内区域作为生态源,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8个阻力因子,结合MCR模型与GIS的cost-distance分析模块,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划分5个阻力等级;依据累积阻力值频率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功能,确定了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农业耕作区和人类活动区共5个生态功能区.杞麓湖流域生态源总面积为126.8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74%,生态源在面积、数量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呈四周连片集中,中部分散破碎的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呈四周连续紧凑,中部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生态节点的空间阻力值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生态节点累积阻力比较大,位于流域景观累计阻力值最大区,对生态流的流通安全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结合GIS的Hydrology模块,构建了由生态源与19个生态节点、23条生态廊道共同组成的具有结构性的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高原湖泊流域研究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环境 杞麓湖流域
下载PDF
利用时序Landsat数据的杞麓湖面积年变化时空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小君 吴鹏海 +2 位作者 刘紫涵 曾超 王杰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针对近些年云南省杞麓湖面积不断缩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时序Landsat数据对杞麓湖进行面积年变化时空分析。以Landsat系列卫星作为数据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将水体提取方法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定量比较,确定改进归一化指数法... 针对近些年云南省杞麓湖面积不断缩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时序Landsat数据对杞麓湖进行面积年变化时空分析。以Landsat系列卫星作为数据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将水体提取方法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定量比较,确定改进归一化指数法为提取杞麓湖面积的最佳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2000-2015年所有年份干季的杞麓湖面积,得到近16年的水体面积年变化情况,并进行逐年变化趋势分析和象限方位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近16年杞麓湖水体面积逐渐缩减,前10年面积变化呈缓慢减少趋势,近5年面积缩减速度加快,2015年的湖水总面积仅是2000年的一半;空间上,整个湖泊由外而内缩减,但以西南方向缩减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杞麓湖 水体提取 水体指数 时空分析
下载PDF
杞麓湖鲤属鱼类分化在鳃耙超微结构上的表达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伟 刘德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本工作以杞麓湖的鲤属鱼类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各物种鳃耙形态结构的分化,探讨同域型物种分化在鳃耙超微结构上的表达形式。鳃耙的形态分化是多层次的,且不同物种鳃耙的分化可在各层次独立进行,也可在层次之间出现交叉,从... 本工作以杞麓湖的鲤属鱼类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各物种鳃耙形态结构的分化,探讨同域型物种分化在鳃耙超微结构上的表达形式。鳃耙的形态分化是多层次的,且不同物种鳃耙的分化可在各层次独立进行,也可在层次之间出现交叉,从而使分化形式丰富多彩。杞麓湖鲤属鱼类鳃耙分化模式对研究云南高原湖泊其它类群的物种分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属 鱼类分化 鳃耙结构
下载PDF
杞麓湖鲤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伟 谢庆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鲤科鱼类鳞片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主要以杞麓湖的鲤鱼为研究对象,同时观察了鲤亚科其他属鱼类的鳞片表面结构,发现鳞纹上的齿状粒突可能是从无到有,同时探察此结构有无可能作为分类的一...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鲤科鱼类鳞片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主要以杞麓湖的鲤鱼为研究对象,同时观察了鲤亚科其他属鱼类的鳞片表面结构,发现鳞纹上的齿状粒突可能是从无到有,同时探察此结构有无可能作为分类的一项指标。鉴于杞麓鲤的鳞纹上具齿状粒突,而华南鲤则无,再综合考虑二者骨骼性状的差异,作者认为,这些性状可作为将杞麓鲤由普通鲤的一个亚种提升为一个独立种级地位的证据。从鳞片辐射沟的亚显微结构推测,辐射沟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可对鳞片的热胀冷缩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强鳞片的柔软弯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鳞片 表面结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杞麓湖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洁 吴献花 +3 位作者 高卫国 杨世华 王泉 罗维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杞麓湖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2010年1~9月,对杞麓湖Chl-a及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对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杞麓湖水体中Chl-a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目的]研究杞麓湖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2010年1~9月,对杞麓湖Chl-a及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对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杞麓湖水体中Chl-a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趋势是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水期时,Chl-a与pH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枯水期时,Chl-a与TN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丰水期时,Chl-a与各因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杞麓湖水体中,对Chl-a含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pH、WT、SD、TA等,而对Chl-a含量影响最大的则是湖体内的N、P营养盐含量。[结论]该研究为杞麓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与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叶绿素A 水质因子 相关分析 灰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性及在各因子中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筱青 谭琨 +3 位作者 易琦 李思楠 苗培培 普军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5-292,共8页
以杞麓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利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GIS技术,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其他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8个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并分... 以杞麓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利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GIS技术,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其他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8个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各单因子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3.36%和22.53%,高度安全面积最少,仅占17.77%。较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2)通过对流域生态安全性及在各因子中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坡度较小和海拔较低区域以较低安全为主;有林地主要以高度安全为主,建设用地区不安全面积比例最大;距其他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和距道路距离越近生态不安全区面积越大,生态安全性越低;(3)流域生态安全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各因子间存在相互促进与相互抑制关系,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其他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和距离道路远近因子对流域生态安全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性 影响因子 变化特征 综合指数法 杞麓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河湖长制的杞麓湖岸线划定管控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丽 姜秀娟 +4 位作者 陈晶 余珮珩 顾世祥 陈佑淋 陈奕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5,共8页
实施河(湖)长制后,云南省的岸线边界、保护范围等尚未划定,给湖泊岸线空间管控带来诸多困难。以杞麓湖为例,采用小波函数和Gini系数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周期性、均衡性特征,以水位保证率法、兴利及洪水调节确定生态水位、临水边界及外缘... 实施河(湖)长制后,云南省的岸线边界、保护范围等尚未划定,给湖泊岸线空间管控带来诸多困难。以杞麓湖为例,采用小波函数和Gini系数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周期性、均衡性特征,以水位保证率法、兴利及洪水调节确定生态水位、临水边界及外缘边界线。(1)杞麓湖水位具有10、15和25 a的振荡周期,以25 a为第一主周期,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存在1969、2009年两处突变点,以2009年最突出。Gini系数和降水盈亏指标揭示的水位变化特点,与小波分析结果一致。(2)最小生态水位为1793.72~1794.90 m,在5、6月最低,12月最高;适宜生态水位1794.35~1795.39 m,最佳生态水位1795.22~1796.21 m。(3)综合湖泊水生态修复、流域水资源配置规划及供水安全保障等因素,确定临水边界线为1793.92 m;综合湖泊水生态修复的最佳生态水位、兴利防洪等因素,湖岸的外缘边界线为1796.62 m,表明湖泊保护条例规定的运行水位能够适应岸线划定管控要求。(4)基于GF-3号卫星遥感影像,经空间叠加分析划定岸线空间为保护区,从责任传导、治理困难、支撑手段、社会参与等方面分析湖岸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湖岸线管控基本规则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湖泊生态水位 岸线划定 管控 杞麓湖
下载PDF
杞麓湖湖滨带农田排涝区农田排水入湖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军莉 赵磊 +3 位作者 赵琳娜 谭志卫 王俊松 李转寿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第1期33-34,40,共3页
杞麓湖湖滨带区域西部、南部平坝区的部分围海造田形成的耕地低于湖泊正常水位,农田排水无法自流进入湖泊,必须通过排涝站人为抽水排涝。本研究旨在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核算湖滨带农田排水入湖的污染负荷。
关键词 农田排涝区 农田排水 污染负荷 杞麓湖
下载PDF
滇中三大湖泊氮、磷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师莉莉 杨晓红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B06期67-69,73,共4页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星云湖 杞麓湖 总氮 总磷 湖泊污染
下载PDF
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及周边水质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雪 岳学文 +5 位作者 李坤 李义林 潘志贤 方海东 李建查 史亮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为了了解杞麓湖流域农田、水体的营养状况,于流域内湖泊周边蔬菜地采集耕层土壤样品以及相应位置的水体样本,测定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水体富营养化参数,并对各个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的土壤TN_(S)、TP_(S)、SOM... 为了了解杞麓湖流域农田、水体的营养状况,于流域内湖泊周边蔬菜地采集耕层土壤样品以及相应位置的水体样本,测定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水体富营养化参数,并对各个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的土壤TN_(S)、TP_(S)、SOM含量极丰富,均值均处于1级丰富度;但就区域分布而言,杞麓湖的东部和北部农田养分含量较低,而西部和南部的养分含量较高;杞麓湖水质参数TN W含量、TP_(W)含量和COD的均值都达到了地表水劣Ⅴ类水平;土壤的SOM含量与TN 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体中的TN_(W)含量与TP_(W)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杞麓湖流域的土壤及水体养分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种植及截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流域 蔬菜地 土壤 水体 养分 面源污染
下载PDF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樊胜岳 王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6,152,共6页
通过对云南省杞麓湖流域的实地调研考察,基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核心框架,构建实施过程子系统与环境结果子系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辅以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杞麓湖流域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村落环境... 通过对云南省杞麓湖流域的实地调研考察,基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核心框架,构建实施过程子系统与环境结果子系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辅以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杞麓湖流域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村落环境治理、农田废水循环以及河口湿地建设项目综合绩效分别为0.8010,0.7802,0.4989,对应项目绩效评价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说明该绩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2)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缺失是造成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综合绩效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如何体现政策的民主价值、构建可持续运行管理监督体系是改善政策绩效的根本途径。以公共价值为基础框架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涵盖了不同行为主体对不同利益与目标的追求,而且修正了单一环境结果绩效评价造成的误差,使绩效评价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并为水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公共价值 绩效评价 杞麓湖流域 云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