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氡同位素的平原湖荡枯水期湖水地下水补排通量
1
作者 卢小慧 吴潮峰 +6 位作者 龚绪龙 王梦瑶 王磊 张海涛 卫岩曈 严子豪 武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50,共12页
水是人类生存之源,而湖荡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河湖水系连接的关键缓冲节点,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长三角平原水系众多,河流纵横,天然湖泊与人工沟渠遍布,平原湖荡湖水与周边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为频繁,而地下水对湖泊水均衡贡献... 水是人类生存之源,而湖荡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河湖水系连接的关键缓冲节点,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长三角平原水系众多,河流纵横,天然湖泊与人工沟渠遍布,平原湖荡湖水与周边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为频繁,而地下水对湖泊水均衡贡献尚不明确,对平原湖荡地下水赋存和运移规律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元荡湖为研究对象,选取氡同位素作为湖水和地下水水力交换过程的示踪剂,建立氡箱模型,揭示元荡湖不同区段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过程和补给关系,并通过水位动态验证分析湖水—地下水交互关系。枯水期元荡湖水位和氡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地下水向湖水排泄,其中以湖泊西侧较为明显,地下水入流补给的氡为7.137×10^(6)Bq/d,输入量源项占比为90%,地下水流入量为4540.801 m^(3)/d,地下水每日流入量对元荡湖水量的贡献率为2.551%。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与地下水^(222)Rn活度为特别敏感参数,取值差异较大时会导致计算误差急剧增大,改善测点布置和提高模型参数精度能有效提高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借助氡同位素示踪方法,建立湖泊氡箱模型,是研究平原湖荡内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平原湖荡区域水量均衡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平原湖荡水均衡和水循环机制,为平原湖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同位素 湖泊氡箱模型 地下水 湖水 水力交换 元荡湖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平原湖荡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研究
2
作者 卢小慧 王梦瑶 +3 位作者 龚绪龙 武鑫 张海涛 卫岩曈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7,共12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量化地下水补给量是湖泊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集了元荡湖区域湖水、地下水样品,测试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成,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其水化学类型、通过钻孔实测的地下水埋深绘制元荡...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量化地下水补给量是湖泊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集了元荡湖区域湖水、地下水样品,测试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成,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其水化学类型、通过钻孔实测的地下水埋深绘制元荡湖区域旱季(2022年12月)和雨季(2023年6月)的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结合电导率(EC)和溶解性总固体(TDS)定性分析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同位素水量平衡方程、线性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评价了湖水、地下水、河水和降水之间的转化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SO_(4)^(2-)·Ca^(2+)·Na^(+)·Mg^(2+),旱季和雨季湖水均受到地下水的补给,拟合得到的湖水旱季、雨季氢氧稳定同位素线性回归方程表明雨季斜率较小,蒸发更为强烈。湖水主要由河水、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其三者在旱季的补给比例分别为59%、26%和15%,在雨季的补给比例分别为23%、39%和38%。本文成果为元荡湖区域以及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湖荡 元荡湖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水量平衡模型 线性端元混合模型
下载PDF
元荡湖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与探讨
3
作者 陆雪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受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湖泊水域面积正在急剧缩减,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如供水、调节气候、沟通航运、繁衍生物等大幅度降低乃至丧失,严重影响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湖泊生态修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整... 受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湖泊水域面积正在急剧缩减,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如供水、调节气候、沟通航运、繁衍生物等大幅度降低乃至丧失,严重影响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湖泊生态修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整理并分析了上海市元荡湖存在的问题,利用湖区现状构建了包含湖、湾、池、湿地、河等多种水体形态的层次水体净化网络,探究了湖泊滨水岸线生态修复技术在元荡湖的应用方式。通过岸线贯通及水生态提升等修复措施,元荡湖修复工程区域内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该修复工程为构建协调的流域生态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生态修复 水质提升 元荡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卢振彬 杜琦 黄毅坚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6-310,共5页
本文报道了1993年厦门湖生态调查的结果,并与1982年比较,评价了10a来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同时分析了目前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及水质指标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差距,指出当前湖水体仍属严重污染,生态仍较脆弱,还提... 本文报道了1993年厦门湖生态调查的结果,并与1982年比较,评价了10a来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同时分析了目前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及水质指标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差距,指出当前湖水体仍属严重污染,生态仍较脆弱,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治理的4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果 综合治理 厦门 YunDang湖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的生态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振彬 杜琦 黄毅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42-144,共3页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的生态卢振彬,杜琦,黄毅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EcologyofnectoninYuandangLakeofXiamen¥LuZhenbin;DuQiandHuangYijian(...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的生态卢振彬,杜琦,黄毅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EcologyofnectoninYuandangLakeofXiamen¥LuZhenbin;DuQiandHuangYijian(FujianFisherie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andang lake Necton SPECIES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阮金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9,96,共7页
根据2001年7月厦门筼筜湖的水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筼筜湖鱼类、虾类、蟹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的蟹类体内Cu,Pb,Cd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虾类和鱼类。文中还根据我国《食品中铜、铅、镉、锌限量卫生标准》,... 根据2001年7月厦门筼筜湖的水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筼筜湖鱼类、虾类、蟹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的蟹类体内Cu,Pb,Cd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虾类和鱼类。文中还根据我国《食品中铜、铅、镉、锌限量卫生标准》,对15种水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筼筜湖的鱼类和虾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基本未超标,但蟹类体内的Pb,Cd含量已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生物 重金属 厦门筼筜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及其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贻斌 李秀珠 +3 位作者 吴立峰 钱小明 郑惠东 蔡建堤 《福建水产》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对筼筜湖外湖深水区(YD-Ⅰ)、内湖(YD-Ⅱ)及干渠浅水区(YD-Ⅲ)3个调查站位进行冬、春、夏、秋4个生物季节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9种,隶属于3门3纲8科9属。其中多毛类种数最多...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对筼筜湖外湖深水区(YD-Ⅰ)、内湖(YD-Ⅱ)及干渠浅水区(YD-Ⅲ)3个调查站位进行冬、春、夏、秋4个生物季节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9种,隶属于3门3纲8科9属。其中多毛类种数最多,达5种,双壳类软体动物2种及端足类甲壳动物2种。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 Fabricius)和腺带刺沙蚕(Neaethes glandicincta Southern)2种多毛类是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筼筜湖年总生物量为59.83g/m2,总栖息密度为1168个/m2。三个站位四季总体上内湖(YD-Ⅱ)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相对较高,外湖(YD-Ⅰ)及干渠浅水区(YD-Ⅲ)的各项生态特征指数明显较低,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湖区生境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大型底栖生物 水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环境要素的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石玉 潘皆再 何明海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报道1995年8月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调查监测结果。Cu、Pb、Zn、Cd、Hg、S2、oil、org.等环境要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6、74.5、140.3、1.96、0.096、315.6、104.5(×10-6m/m)、1.71×10-2(m/m)。超标... 本文报道1995年8月厦门西港筼筜湖排污口区底质调查监测结果。Cu、Pb、Zn、Cd、Hg、S2、oil、org.等环境要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6、74.5、140.3、1.96、0.096、315.6、104.5(×10-6m/m)、1.71×10-2(m/m)。超标率分别为:50.0%、100.0%、100.0%、100.0%、0.0%、12.5%、0.0%、0.0%。Cu、Hg、S2-、oil、org.、Eh等环境要素极值出现在排污口(4号站),以其为中心呈扇形状向海方向逐渐降低,这些污染物来自筼筜湖,对局部海域造成污染。与1982年比较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口 底质 YunDang湖 厦门港 环境要素
下载PDF
仿生人工贻贝在筼筜湖海水石油烃污染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欧寿铭 潘荔卿 郑金树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仿生人工贻贝(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是近年来海洋污染监测中新技术,其制作简单,吊挂取样方便,在筼筜湖纳潮进水渠和排污出水口进行夏、冬应用实验,结果显示筼筜湖内石油烃污染仍然较严... 仿生人工贻贝(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是近年来海洋污染监测中新技术,其制作简单,吊挂取样方便,在筼筜湖纳潮进水渠和排污出水口进行夏、冬应用实验,结果显示筼筜湖内石油烃污染仍然较严重,其每g甘油三油酸酯中石油烃浓度夏季可达2.1~7.8mg。退潮排污出水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为纳潮进水口的2倍,冬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又为夏季的1.5倍。同时也说明仿生人工贻贝(SPMD)可克服天然贻贝因性别、生长期、健壮程度和海区条件引起的差异,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人工贻贝 石油污染 厦门YunDang湖 石油烃
下载PDF
元荡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10
作者 王忆 钟俊生 +2 位作者 郁蔚文 胡景 陈立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30-32,41,共4页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荡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
11
作者 胡景 钟俊生 +2 位作者 郁蔚文 王忆 陈立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51-53,86,共4页
[目的]研究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对元荡湖水域水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于2013年对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后生浮游动物共有11属20种,包括轮虫11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 [目的]研究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对元荡湖水域水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于2013年对元荡湖水域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后生浮游动物共有11属20种,包括轮虫11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3种。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唇形叶轮虫(Notholon labis)、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尾猪吻轮虫(Dicranophorus caudata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和模式有爪猛水溞(Onychocamptus mohammed)。调查数据显示,元荡湖后生浮游动物生物密度最高峰出现在秋季,达184.7 ind/L,生物量最高峰在春季,达1.193 mg/L。[结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轮虫B/T指数、后生浮游动物E/O值和污染指示种等综合判断,元荡湖水域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荡湖水域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筼筜湖浮游植物细胞裂解率的时空变化
12
作者 刘建斌 黄邦钦 徐夙侠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602-606,共5页
酶测定法作为现场测定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本论文对厦门市筼筜湖的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期间,测定了内湖与外湖的溶解性酯酶活性... 酶测定法作为现场测定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本论文对厦门市筼筜湖的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期间,测定了内湖与外湖的溶解性酯酶活性,颗粒态酯酶活性及浮游植物裂解速率,同时测定了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其他环境参数。综合分析各种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细胞裂解速率在空间上变化不大,时间上变化较大。在七月份由于水体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浮游植物裂解速率较高。裂解速率在八月份与九月份降低,并且其数值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溶解性酯酶含量(DEA) 颗粒态酯酶含量(PEA) 裂解速率(LR)
下载PDF
长三角示范区跨界湖泊滨水空间生态修复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永兴 施皓 +2 位作者 毛永清 陆扬 施震余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在分析国内外著名湖区特点基础上,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位置的元荡为例,分析其资源现状,提出了生态岸线贯通、滨水空间重塑、水生态修复、多功能植入相结合的滨水空间更新改造设计思路,并研究了满足生态、经济、防洪、... 在分析国内外著名湖区特点基础上,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位置的元荡为例,分析其资源现状,提出了生态岸线贯通、滨水空间重塑、水生态修复、多功能植入相结合的滨水空间更新改造设计思路,并研究了满足生态、经济、防洪、用地、景观等多种功能的滨湖整治范围与标准,确定了“一环、六湾、多点”总体空间布局和分区功能定位。针对苏沪交界的先期启动示范段,介绍了生态岸线贯通及滨水空间塑造主要技术措施及实践效果,以便为示范区其他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及国内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岸线贯通 滨水空间 水生态修复 元荡 生态绿色发展 一体化示范区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区绿化草坪草生长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14
作者 汤惠华 陈上海 +1 位作者 孙虹 杨涛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调查厦门筼筜湖区绿化草坪的生长状况,并对其不同地段草坪的土壤主要肥力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草坪土壤肥力与草坪草生长的关系,并提出施工设计、管理、维护的建议。
关键词 草坪草 生长 土壤肥力 厦门筼筜湖
下载PDF
我国东部轻度富营养化湖泊(元荡湖)介形类组成及其生态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禹娜 魏超群 +2 位作者 李德鹏 马顺心 姚建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2-1103,共12页
元荡湖是我国东部平原的一个浅水湖泊,原系淀山湖的一个湖湾,后因芦滩封淤而成,其形成历史短,是探讨动物类群组成与湖泊生态系统演化间关系的理想场所。近年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该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首次对该湖泊中的介形类... 元荡湖是我国东部平原的一个浅水湖泊,原系淀山湖的一个湖湾,后因芦滩封淤而成,其形成历史短,是探讨动物类群组成与湖泊生态系统演化间关系的理想场所。近年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该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首次对该湖泊中的介形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它们分别是Cypretta turgida、CypriaFabaeformiscandona sp.和Ilyocypris salebrosa。这些介形类均非地方性物种,且都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结合元荡湖母体湖泊-淀山湖水动力大、无介形类生存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元荡湖中的介形类应由周边迁移而来,且其组成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优势度(Y)分析结果也显示,C.kraepelini、F.myllaina、F.subacuta和Fabaeformiscandona sp.共4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介形类中,以富营养化指示物种C.kraepelini的优势度最高。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发现,自然环境因素水深仍是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总氮、叶绿素a、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通过分析介形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摄食方式发现,元荡湖的介形类分属于底栖动物栖息类型中的游泳型(如C.kraepelini和C.vidua)、攀爬型(如C.subglobosa和C.turgida)和蔓生型(其他5种),其中蔓生型介形类占比最高,达56%,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元荡湖这样一个浅水湖泊中水深却成为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发现,元荡湖中的介形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受到湖泊形成时间的长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干扰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为今后深入开展介形类组成与湖泊演化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证据。此外,研究首次报导了F.myllaina在中国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荡湖 介形类 水深 人为干扰 优势度Y 栖息类型
原文传递
华东地区元荡湖现生介形类新记录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建刚 马顺心 +5 位作者 魏超群 李德鹏 马相铭 赵泉鸿 倪兵 禹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92,共13页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我国东部元荡湖的现生介形类7属9种,分别为:近球形金星介Cypris subglobosa Sowerby,1840、膨大丽神介Cypretta turgida(Sars,1896)、克氏丽星介Cypria kraepelini(G.W.Müller,1903)、无偶斗星介Cypridopsis vid...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我国东部元荡湖的现生介形类7属9种,分别为:近球形金星介Cypris subglobosa Sowerby,1840、膨大丽神介Cypretta turgida(Sars,1896)、克氏丽星介Cypria kraepelini(G.W.Müller,1903)、无偶斗星介Cypridopsis vidua(O.F.Müller,1776)、塔尔薄丽星介Dolerocypria taalensis Tressler,1937、豆形豆形玻璃介Fabaeformiscandona fabaeformis(Fischer,1851)、弯叶豆形玻璃介F.myllaina Smith et Kamiya,2007、豆形玻璃介(未定种)Fabaeformiscandonasp.和粗糙土星介Ilyocypris salebrosa Stepanaitys,1960。这些属种在太湖流域的淀泖湖群系首次报道,其中F.myllaina和I.salebrosa均首次报道于我国东部湖区。本研究丰富了我国介形类记录,可为介形类地理区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生介形类 元荡湖 淀泖湖群 中国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