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Land Use Policies Are Transforming Shifting Cultivation to Short Fallow Systems and Permanent Cultivation of Annual Crops in Tanzania
1
作者 Charles Joseph Kilawe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4年第4期397-412,共16页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Tanzania has transformed into more intensive farming practices. One of the drivers of this shif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at favor sedentary farming. However...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Tanzania has transformed into more intensive farming practices. One of the drivers of this shif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at favor sedentary farming. However, there is inadequate information on how this transformation operates at the village level.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one village in Central Tanzania,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village land use plan is the primary policy too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at the village level. Through the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 land is allocated only for lawful uses such as settlement, permanent cultivation, and the village forest reserve. No land is designated for shifting cultivation. Additionally, the land use plans are accompanied by by-laws that restrict shifting cultivation practices, such as the use of fire during land preparation and leaving the land fallow for more than 3 year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use of farm inputs such as improved seeds, fertilizer, or irrigation, as is commonly practiced in sustainable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stea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doption of short fallow farming systems and labor-intensive land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deep plowing to loosen the soil and sub-soiling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Planning land Use Change Short fallow Systems SLASH-AND-BURN
下载PDF
A Review and Implication of Land Fallow System Research 被引量:11
2
作者 WU Qing XIE Hual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Land fallow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taking land reclamati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reviews t... Land fallow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taking land reclamati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ree areas of research on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t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examines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to the land fallow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 looks a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and fallow system. Based on Chi- na's rot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ed land, som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land damag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ubsidy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fallow land are formulated, and the compulsory fallow and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the niche fallow are targeting. The land fallow system should improve both the regulatory an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 vironmental protection skills of farmers, change th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and encourage farmers to change to high coverage crops to protect the land. In view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llow system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fallow farmers' respo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od security sustainable land use China
原文传递
Where Are Potential Regions for the Reallocation of Whea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Land Fallow and Food Security Policies? Findings from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Area and Production Between 1990 and 2014 被引量:6
3
作者 WANG Xue LI Xiub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6期592-608,共17页
One of the aims of the recently initiated land fallow policy is to encourage winter wheat abandonment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although this also threatens a natio... One of the aims of the recently initiated land fallow policy is to encourage winter wheat abandonment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although this also threatens a national secure supply of this crop,as the NCP is the major wheat producing area in China.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consider regional wheat reallo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twin challenges of prod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An evaluation o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wheat area and production across China in recent years may shed light on the region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for reallocation;such trends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using agricultural statistical data.Three over-arching principles are proposed that reallocation must be naturally suitable,economically feasible,and socially acceptable,and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 of th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two continuous areas are recommended as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wheat reallocation-alongside the Huai River and the cold reg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We also pres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wheat yields as well as policies for farmers,aiming to encourage the reallocation of wheat to the regions highlight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regional reallocation land fallow spatio-temporal changes China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Promoting the Fallow of Cultivated Land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4
作者 Ai MA Jun ZHENG Jiafe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9期24-26,34,共4页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party s 19th National Congress,and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qu...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party s 19th National Congress,and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in the new era.In rural development,the issue of cultivated l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act that the current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s not high and the basic fertil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clining caused due to pollution,China must promot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ystem of arable land fallow to ensu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able land fallow system,the problems of land abandonment and"non-agriculturalization"after farmland fallow,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fallow and the subsidy for farmland fallow have been discovered.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above,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rable land fallow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ARABLE land fallo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中国耕地种植制度遥感探测及其时空特征
6
作者 张素心 申格 +1 位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9-1489,共21页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农情的跨年度种植制度探测方法体系,并开展空间格局分析。首先,通过辨析种植强度、复种指数等概念,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性等方面,定义种植制度的内涵;其次,构建连续度、频度指标,并利用基于时序遥感的2001—2018年中国复种指数监测结果,结合时间滑动窗口方法,在像元尺度分别计算两个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评估耕地的种植强度与种植制度特征的显著性,利用决策树方法确定种植制度类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规律等方面分析不同区域种植制度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1)面积上看,一年一熟所占面积最大,占53.52%,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一年两熟,占23.28%,季节性休耕(如两年三熟)与年度休耕分别占12.80%和6.94%。(2)空间上看,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季节性休耕与年度休耕的集中分布区分别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与“镰刀弯”地区。(3)时间上看,动态稳定的种植制度从时间维度上揭示了静态复种指数背后的异质性,例如,2018年复种指数为1的区域,其中75.18%属于一年一熟、6.60%属于一年两熟、8.92%属于季节性休耕、8.02%属于年度休耕。[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的跨年度分类体系,揭示了中国耕地种植制度分区聚集、种植强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直观展现了松嫩平原、“镰刀弯”等空间聚集区;分析了耕地复种与种植制度的时空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与年度复种指数的空间不一致性,以及种植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提高耕地复种强度、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种植制度 复种 休耕轮作 跨年度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冬闲盐碱地绿肥种植对淡水淋盐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影响
7
作者 王宇豪 王敬宽 +2 位作者 杜海岩 季晓辉 柳新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1、T2、T3处理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分别由淋盐前的6.20,6.58,7.24 g/kg增加到淋盐后的6.48,7.39,8.06 g/kg,增幅分别为4.41%,12.20%,11.23%。淋盐前后0~60 cm土层中T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T2和T3,淡水淋盐后,0~30 cm土层各处理分别降低42.42%,3.85%,10.84%;60~90 cm土层中减少了1.38%,7.96%,18.11%。淋盐前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淋盐后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以T2含量最高。综上,淋盐灌溉后,相较于淋盐前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氮素则呈明显降低趋势,通过对土壤及淋溶液氮素含量分析发现,淋盐灌溉造成的氮素淋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相较于冬闲田,种植油菜绿肥对土壤氮素提高有明显效果,而种植冬牧70绿肥对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具有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冬闲农田 绿肥 淡水淋盐 有机碳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耕地休耕补偿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俞振宁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耕地休耕补偿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沿着休耕补偿研究自然形成的“前期-中期-后期”轨迹,现有研究从“休耕补偿政策剖析与比较”出发,着力于“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决策”,落脚于“休耕补偿的政策效应与评估”。研究发现:代表性... 耕地休耕补偿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沿着休耕补偿研究自然形成的“前期-中期-后期”轨迹,现有研究从“休耕补偿政策剖析与比较”出发,着力于“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决策”,落脚于“休耕补偿的政策效应与评估”。研究发现: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休耕补偿政策各有特点,中国的休耕政策相对简单,仍需完善;休耕补偿对农户行为决策存在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异性以及较多具体因素的影响路径仍不明确;休耕补偿主要表现为减贫增收和环境增益效应,但效应评估方法和影响机制研究仍不成熟。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对休耕补偿实践关注较多,但缺乏理论成果,休耕补偿政策的理论内核研究亟待加强;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研究较多,但系统性欠佳,休耕补偿与各主体行为的系统性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休耕补偿效应研究相对较薄弱,休耕补偿效应的综合交叉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休耕 补偿 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视角下中国省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
9
作者 熊雯颖 孟菲 +1 位作者 陈航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0-250,共11页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分配各省休耕规模,从而得到中国省域休耕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预计在90%、95%、100%的粮食自给率下,到2030年中国最大休耕规模分别为3237.310万、2678.970万和2120.640万hm^(2);2)省域之间的休耕迫切度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内蒙古等地休耕迫切度较高,四川、广西等地休耕迫切度较低;3)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约束条件下,地区之间休耕规模差异较大,内蒙古、甘肃等地休耕规模较大,北京、上海等地休耕规模较小。该研究将数量、质量和生态多元目标融合进休耕空间分区研究,能够为未来休耕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精准落地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规模 休耕空间布局 系统动力学 PSR模型 耕地保护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休耕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3 位作者 马静 刘俊娜 于昊辰 孙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也要减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缓解耕地污染、保护生态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土壤污染 农户意愿 情景模拟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农地休耕背景下农地流转行为对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以贵州省M市为例
11
作者 李艳 李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基于对2017—2019年贵州省M市休耕试点参与农地休耕的400名农户入户调研数据,以贵州省石漠化严重地区休耕试点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对比法对农地休耕期间农户发生土地流转(转入/转出/无流转)行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不... 本文基于对2017—2019年贵州省M市休耕试点参与农地休耕的400名农户入户调研数据,以贵州省石漠化严重地区休耕试点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对比法对农地休耕期间农户发生土地流转(转入/转出/无流转)行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的流转行为对休耕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休耕期间发生农地流转行为确实有促进农户增收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不同参与休耕主体休耕期间选择的农地流转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休耕 农地流转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农户参与耕地休耕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
12
作者 俞振宁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7期79-88,共10页
农户是耕地休耕的直接主体,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研究也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热点之一。文章从农户参与耕地休耕行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体系和行为分析框架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1)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逻辑主要遵循“认知判断—... 农户是耕地休耕的直接主体,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研究也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热点之一。文章从农户参与耕地休耕行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体系和行为分析框架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1)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逻辑主要遵循“认知判断—意向选择—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国内集中于农户意愿研究,国外研究相对全面,但国内外均缺乏动态视角下的农户行为过程深度探析。(2)国内研究主要针对普通农户展开,对规模经营农户和其他行为主体缺乏关注。(3)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农户特征和耕地特征分析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农户行为的影响路径不清晰;国外对社会生态系统背景、休耕政策规则等变量考察更具体。(4)农户休耕行为相关的研究与现有理论缺少对话,理论成果薄弱。基于此,文章初步构建了农户休耕行为分析框架,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基于动态视角的农户休耕行为过程研究、规模经营农户休耕行为及不同主体互动研究、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农户参与休耕行为的综合交叉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农户行为 分析框架 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休耕对陇中旱农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淑钧 崔小茹 +3 位作者 陈雄 陈其鲜 杨荣 尤艳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50,159,共9页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值和交换性钙、镁7个土壤养分指标,对比绿肥种植休耕模式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休耕与非休耕对照(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1)与休耕前的基础养分相比,休耕3 a后,SOM,TN和AK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增幅依次为19.5%,23.0%,9.2%,其中除AK外,SOM和TN含量休耕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AP,pH值和交换性钙、镁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依次为21.8%,1.0%,36.5%,39.6%。(2)与非休耕对照相比,SOM,TN和AK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区3.5%,11.0%,8.5%,AP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比对照区低,其中仅TN和交换性钙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AP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p<0.001),SOM,TN,AK,pH值等指标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1),即随着土壤基础养分的增加休耕对其养分变化的影响降低,而交换性钙镁的这种关系不显著。(4)休耕3 a后SOM,TN,AK和A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8,p<0.05);pH值除与交换性镁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休耕区上述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比对照区高。[结论]采用种植绿肥的休耕模式,可使陇中旱农区耕地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对基础养分较低的土壤效果更佳。但3 a的休耕相较于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地力提升幅度较小,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休耕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陇中旱农区
下载PDF
湖南省轮作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宇 谭杰扬 +1 位作者 邓文 孙翔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2017—2019年对长株潭9个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县、2019年对湖南省64个轮作试点县进行了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式休耕监测点土壤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硅、有效锌、有效铜、有效... 2017—2019年对长株潭9个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县、2019年对湖南省64个轮作试点县进行了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式休耕监测点土壤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硅、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均高于轮作试点区;不同处理、不同年度间各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区域性补充监测指标变化差异明显;轮作试点区和休耕试点区总体耕地质量情况良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科学实施治理式休耕、合理调整种植制度、全方位培肥改良土壤、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和加强制度宣传推广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试点区域 耕地质量 监测评价 湖南
下载PDF
基于兼业分化视角的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受偿意愿分析——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被引量:43
15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1 位作者 吴次芳 张晓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1,共9页
研究目的:利用浙江省嘉善县42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兼业分化视角分析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中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VM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耕地轮作休... 研究目的:利用浙江省嘉善县42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兼业分化视角分析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中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VM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相应比例分别为30.00%、77.69%和78.90%;(2)同意参与农户中平均最低受偿金额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平均最低受偿金额分别为975.00元/亩·年、1041.58元/亩·年和1107.56元/亩·年;(3)回归结果显示,兼业分化对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在控制变量中,耕地块数、转包出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接受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耕地面积、转包入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和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对最低受偿金额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受偿意愿是影响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推行的重要因素,区分并尊重不同农户的偏好,提升农户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是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轮作休耕 Heckman两阶段模型 参与意愿 最低受偿金额
下载PDF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1 位作者 信桂新 曾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作制度 制度演变 耕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130
17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2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卫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研究了安家坡小流域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弃耕地等地类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表层富集功能;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 研究了安家坡小流域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弃耕地等地类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表层富集功能;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人工灌木植被对土壤的培肥作用高于乔木植被;农地弃耕(撂荒)有一定的土壤培肥作用;对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来说,在退耕还林还草时应优先考虑恢复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被;在土壤质量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乔木的间植;农地弃耕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而其生态环境效应又很好的双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养分 乔木 植被恢复 灌木 黄土丘陵区 林地 农地 效应研究 双赢
下载PDF
耕地休耕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2
18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1 位作者 吴次芳 郑红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9,共8页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耕地休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休耕研究的重点方向,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概念基础—目标模式—实施要点—保障机制"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休耕内涵及其...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耕地休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休耕研究的重点方向,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概念基础—目标模式—实施要点—保障机制"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休耕内涵及其效益、休耕政策目标与实施模式、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农户休耕意愿与补偿、休耕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休耕研究存在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与系统性、缺乏学科交叉研究等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重点加强休耕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休耕各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休耕 综述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农田生态对土壤肥力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27
19
作者 吕家珑 张一平 +2 位作者 王旭东 汤代良 化党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3-616,共4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 ,休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 ,能促使胡敏酸能态降低 ,分子变大、芳构化程度增大、向“老化”的方向发展 ;休闲还使 G2 型复合体向 G1型转化 ,土壤酶活性降低 ,生化作用强度增大 ,总体肥力水平下降。因此 ,...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 ,休闲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 ,能促使胡敏酸能态降低 ,分子变大、芳构化程度增大、向“老化”的方向发展 ;休闲还使 G2 型复合体向 G1型转化 ,土壤酶活性降低 ,生化作用强度增大 ,总体肥力水平下降。因此 ,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试验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特征与代价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洪涛 郭小夏 +2 位作者 成升魁 甄霖 刘晓洁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67-70,78,共5页
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 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食主功能区调整这两项国家战略政策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建议逐步扩大在水资源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等典型区域的休耕面积,积极谨慎地评估主功能区调整形成的潜在资源消耗缓解与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提出:改变以牺牲耕地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持续增长、建立以资源环境效应评估为平衡点的粮食供需模式的时机已成熟,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应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整体计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耕地 资源环境效应 休耕 主功能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