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4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 8的节水改造背景下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反演
1
作者 刘伟 史海滨 +3 位作者 苗庆丰 刘晓志 段倢 王禹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04,共11页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渠道衬砌、引排水量减少引起的土壤含盐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以及机器学习建模反演等技术手段,利用Landsat 8卫星获取光谱数据,通过对实测土壤含盐...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渠道衬砌、引排水量减少引起的土壤含盐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以及机器学习建模反演等技术手段,利用Landsat 8卫星获取光谱数据,通过对实测土壤含盐量、光谱指数及波段反射率进行处理,运用Adaboost回归、BP神经网络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KNN回归、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构建了沈乌灌域土壤含盐量空间反演模型。采用最优反演模型对沈乌灌域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遥感反演。结果表明:通过全变量单一回归法筛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55的9个光谱因子,使用SPSS PRO软件构建6种机器学习反演模型,对比6种反演模型精度,验证集决定系数R2由大到小依次为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Adaboost回归、KNN回归、决策树回归、BP神经网络回归。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最佳,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34和0.86,说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反演效果较好。反演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非盐渍土面积增加391.7 km^(2),占灌域总面积的21%,中度盐渍土面积、重度盐渍土面积、盐土面积分别减少95.61、63.37、45.7 km^(2),分别占灌域总面积的5%、3%、2%。综上所述,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沈乌灌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加,但由于渠道衬砌以及引排水量减少,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土壤盐分在灌域内部运移,整体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局部地区出现盐分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改造 土壤含盐量 遥感反演 landsat 8
下载PDF
利用样点调查与Landsat8影像数据建立山体地表温度与坡度的关系
2
作者 陈传 黄晓园 +1 位作者 王艳霞 崔换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山区地表温度是林火预测预报的重要影响因子。山区地表温度机理的研究受稀疏气象观测站点及MODIS产品(1 km)空间尺度的限制,常以综合作用规律及宏观地形因子分析为主,缺乏微尺度地形要素的相对独立作用阐释。以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为研究... 山区地表温度是林火预测预报的重要影响因子。山区地表温度机理的研究受稀疏气象观测站点及MODIS产品(1 km)空间尺度的限制,常以综合作用规律及宏观地形因子分析为主,缺乏微尺度地形要素的相对独立作用阐释。以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期landsat8影像数据及样点实测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消除或减弱海拔、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影响,定量分析坡度与地表温度相对独立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下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标准差与坡度的关系受坡向影响不同。(2)30 m尺度上,西、西北、北、东北坡向的坡面上地表温度与坡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坡度越大,地表温度空间变异越小,地表温度递减率分别为0.202、0.239、0.207、0.166℃/(°);东坡向的坡面上的地表温度与坡度呈先减小后微弱增大的二次曲线变化关系;东南、南、西南坡地表温度随着坡度增大分别以13.6、13.92、11.51℃上下波动。(3)样点尺度上,北、东北、东南、南、西南和西坡向的坡面上地表温度与坡度也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温度递减率分别为0.106、0.396、0.168、0.111、0.235、0.077℃/(°);东、西北坡向内地表温度随着坡度的增大总体上减小,样点尺度的地表温度更易受到局地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影像 地表温度 坡度 坡度指数
下载PDF
银根地区Landsat8卫星数据地下水信息反演及其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指示
3
作者 王水石 杨云汉 +2 位作者 邱骏挺 木红旭 邱亮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有针对性地利用遥感技术识别铀成矿环境、条件与控矿要素是开展砂岩型铀矿遥感勘查的重要内容。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的富集过程是成矿流体在储层中迁移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下水是最常见的含铀流体,因此在砂岩区开展地下水信... 有针对性地利用遥感技术识别铀成矿环境、条件与控矿要素是开展砂岩型铀矿遥感勘查的重要内容。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的富集过程是成矿流体在储层中迁移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下水是最常见的含铀流体,因此在砂岩区开展地下水信息的遥感识别对铀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内蒙古银根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下水活动产生的地表热异常、植被异常和湿度异常作为突破口,利用热红外波段结合大气参数反演了地表温度,同时采用多光谱波段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不规则梯形模型(OPTRAM)反演了地表植被和湿度信息。反演结果表明:银根地区地表植被信息与地下水富集程度之间存在良好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识别地下水活动的首选依据,相比而言,地表温度和湿度信息则易受不同岩性和岩石蚀变作用影响,仅可作为识别地下水活动的辅助依据。利用地表植被、温度和湿度信息,在银根地区南部圈定了5处北东走向的富水带。通过将富水带与构造解译结果整合,在银根地区南部斜坡带上成功识别出泄水构造与隐伏泄水构造。结合前人钻探资料,发现所识别的泄水构造与铀矿化存在一定关系,可能促进了地下水循环并控制着铀矿的形成,由此认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可围绕泄水构造或隐伏泄水构造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铀矿 landsat 8 地下水 银根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时间序列的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提取
4
作者 张嘉敏 何俊 +4 位作者 高富东 李敏 孙兆军 李茜 楠菲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影像中选取7期可以代表4个季度地物特征的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在影像预处理基础上,融入水体指数、植被特征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的物候特征,掩膜去除研究区内其他地物,从而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同时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防护林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5.16%,野外调查的50个采样点中有44个点被准确提取,精度达到88.00%。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多以林带的形式呈现,林带主要沿排水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序遥感影像 青铜峡市 物候特征 农田防护林 landsat8 OLI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重庆市热环境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5
作者 孟珂宇 徐丽华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3期751-758,共8页
针对当前热环境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和Landsat数据对2001年和2019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进行反演,对研究区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基于此选取景观... 针对当前热环境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和Landsat数据对2001年和2019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进行反演,对研究区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基于此选取景观指数和驱动因子对热力景观格局变化和热环境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城市热环境明显增强,高温区域明显增多且整体向北扩张,到2019年LST总体呈现“内高外低”的分布格局。②中温区最大斑块指数增长了近12倍,代替次低温区成为研究区优势斑块类型。斑块数量和密度均下降了约62%,说明重庆市主城区的热力景观总体上呈聚集化,连通性较强。③NDVI和DEM与LST呈负相关,NDBI与LST呈正相关,影响程度为NDBI>NDVI>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地表温度反演 landsat数据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的东圳水库水质参数反演研究
6
作者 何欢 陈文惠 张忠婷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遥感技术是监测内陆水体水质的有效手段,东圳水库是莆田市水源地,为了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空间分布情况,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结合124个采样点实测获得的Chl-a、浊度、COD浓度分别构建统计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XG... 遥感技术是监测内陆水体水质的有效手段,东圳水库是莆田市水源地,为了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空间分布情况,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结合124个采样点实测获得的Chl-a、浊度、COD浓度分别构建统计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XGBoost模型,并采用R^(2)、MAE、RMSE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效果优于统计回归模型,R^(2)均大于0.9,但存在过拟合现象;XGBoost模型可以有效防止过拟合,表现出较强的拟合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OLI 水质参数 BP神经网络模型 XGBoo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结合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比较——以鲁班水库为例
7
作者 苏子昕 青玲萱 +4 位作者 王鑫 薛飞阳 王旭 秦翔宇 杨存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基于sentinel-1数据结合sentinel-2数据和Landsat8数据,提取2017年—2021年鲁班水库五年间的水体年间变化,对所提取的水体面积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影像对鲁班水库水体提取的差异,经过水体指数的计算以及分析得到鲁班水库的水体面积。senti... 基于sentinel-1数据结合sentinel-2数据和Landsat8数据,提取2017年—2021年鲁班水库五年间的水体年间变化,对所提取的水体面积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影像对鲁班水库水体提取的差异,经过水体指数的计算以及分析得到鲁班水库的水体面积。sentinel-2影像数据对水体提取的效果较好于Landsat8数据,sentinel-2影像总体分类精度达0.993,kappa系数为0.991,而Landsat8的总体精度为0.989,kappa系数为0.986。通过对鲁班水库这种大中型水体的水体提取选择使用sentinel-2数据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提取 水体指数 Sentinel-2 landsat8 Sentinel-1
下载PDF
基于Landsat的粤北石漠化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何沐全 石艳军 +1 位作者 刘艳群 汪海恒 《广东气象》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了解粤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结构和石漠化时空分布格局,及时监测评估其演变状况和发展趋势,以粤北韶关市为研究区,利用2001、2006、2009、2016、2022年5年的全晴空Landsat系列影像,通过计算坡度(Slope)、植被覆盖度(FVC)和岩石裸露率(Fr)... 为了解粤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结构和石漠化时空分布格局,及时监测评估其演变状况和发展趋势,以粤北韶关市为研究区,利用2001、2006、2009、2016、2022年5年的全晴空Landsat系列影像,通过计算坡度(Slope)、植被覆盖度(FVC)和岩石裸露率(Fr)等参数,对石漠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结构和石漠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韶关市的植被覆盖结构明显优化,中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显著增加,植被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全市平均植被覆盖度达0.83,中高植被覆盖度等级以上面积占比达90.82%;(2)石漠化区岩石裸露率总体下降,以韶关西北部区域的岩石裸露率下降较为明显;(3)韶关市以轻度石漠化分布居多,并向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转移,2022年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区面积占比达83.91%,中度石漠化等级以上面积减少至8.08%。重度石漠化反映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低、岩石裸露面积大,韶关市中度石漠化等级以上面积占比显著下降,说明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气象 石漠化 时空分布 landsat系列影像 植被覆盖度 粤北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差异及参数分析
9
作者 万继康 沈哲辉 李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4,共9页
只有基于准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计算出的产品数据,才能正确推广使用。研究基于Landsat-8、Landsat-9和气象站数据,对比了5种常用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结果,并对不同算法的反演结果和参数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地表比辐射率参... 只有基于准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计算出的产品数据,才能正确推广使用。研究基于Landsat-8、Landsat-9和气象站数据,对比了5种常用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结果,并对不同算法的反演结果和参数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地表比辐射率参数计算的辐射传输方程和单通道算法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基于大气水汽参数计算的单窗算法和劈窗算法的反演结果均高于实测温度。基于平均温度参数计算的单窗算法反演精度误差较大。此外,比较了两种遥感数据在不同地物上反演温度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地表温度反演和产品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数据 地表温度 反演算法 精度评价 稳定性试验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影像和AHTC算法的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
10
作者 滕晨凯 张加龙 +2 位作者 陈朝情 鲍瑞 黄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目的】为了提高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的精度,开发一种滤波算法,减少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噪声。【方法】基于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数据以及1987—2017年的Landsat时间序列影像... 【目的】为了提高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的精度,开发一种滤波算法,减少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噪声。【方法】基于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数据以及1987—2017年的Landsat时间序列影像,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以及Python,通过Land Trendr滤波、Savitzky-Golay滤波、Horn卷积以及基于空间卷积理论开发的自适应霍恩地形卷积(Adaptive horn topography convolution,AHTC)算法对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滤波,应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_(FR))构建香格里拉市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并选择最优估测模型对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高山松地上生物量进行反演制图。【结果】1)从图像的直接评价指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来看,经过AHTC算法滤波后的图像质量最好;2)在使用R_(FR)方法的情况下,滤波后的数据均表现出比原始数据更高的估测精度;3)经过AHTC算法滤波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高山松地上生物量的估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为0.885、均方根误差RMSE为34.63 t/hm^(2)、预测精度P为60.75%、相对均方根误差r RMSE为43.59%;4)采用AHTC和R_(FR)方法反演结果分别为1 236万t(1987年)、1 155万t(1992年)、1 455万t(1997年)、1 330万t(2002年)、1 314万t(2007年)、1 345万t(2012年)、1 654万t(2017年)。【结论】使用AHTC滤波方法在一定程度消除了时间序列影像自身所携带的大量噪声和不确定性,有效地提高了时间序列影像的质量,同时也为提高高山松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 landsat时间序列 高山松 生物量 AHTC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分布信息的最佳时相选择
11
作者 赵荣荣 丛楠 赵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3,共13页
遥感技术对大尺度农业实时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段,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至2021年的6景Landsat 8影像,覆盖了夏玉米从乳熟到收获、冬小麦从越冬到成熟的生育期,以此分析不同时... 遥感技术对大尺度农业实时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段,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至2021年的6景Landsat 8影像,覆盖了夏玉米从乳熟到收获、冬小麦从越冬到成熟的生育期,以此分析不同时相的冬小麦-夏玉米与其他地类在光谱特征和NDVI上的差异,通过决策树的方法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提取到的面积比有所不同,对于夏玉米而言,乳熟时期的提取效果要优于之后的时期,其在2020年8月26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83.60%,Kappa系数为0.72,分类质量很好;对于冬小麦而言,最佳识别时期则处于冬小麦的越冬期,其在2021年1月1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92.36%,Kappa系数为0.81,信息提取效果很好。除了作物自身生长过程的覆盖度变化,分类精度随成像时间而改变。多时相信息提取也发现,受到天气等环境条件限制,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种植区域不完全重叠,山区冬季不适合冬小麦种植从而没有与夏玉米出现重叠分布。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对作物分布及生长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对农业监测,特别是对轮作农田的信息管理和作物物候、种植面积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分类精度 landsat 8-OLI遥感影像
下载PDF
Mapping lineaments using Landsat 8 OLI and SRTM data;a case study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uarzazate Basin,Morocco
12
作者 MOUJANE Said ALGOUTI Ahmed +3 位作者 ALGOUTI Abdellah FARAH Abdelouahed ABOULFARAJ Abdelfatah NAFOURI Iman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987-1003,共17页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delineate the structural lineaments with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Ouarzazate Basin,situated between the souther...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delineate the structural lineaments with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Ouarzazate Basin,situated between the southern front of the Central High Atlas and th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Eastern Anti-Atlas(also known as the Saghro Massif).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Landsat 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and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data were use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was computed and a directional filter was applied to the first PCA and the panchromatic band(B8).Additionally,shading was applied to the SRTM data in four directions;N0°,N45°,N90°,N135°.After removing of the non-geological linear structures,the results obtained,using the automatic extraction method,allowed us to produce a synthetic map that included 1251 lineaments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1331 m and was dominated by NE-SW,ENE-WSW and E-W directions,respectively.However,the high lineament density is clearly noted in the Anti-Atlas(Saghro Massif)and at the level of the northern part,extending from the Ait Ibrirne to Arg-Ali Oubourk villages.High lineament density can always be found around the major faults affecting this area.The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from geological maps show that the major direction of the faults and structural accidents range mostly between N45°,N70°and N75°.The correlation of remote sensing results with those collected in the field shows a similarity and coincidence with each other.From these results,it is possible to consider the automatic extraction method as a supplementary kind that can serve classical geology by quickly enriching it with additional data.As shown in this work,this method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when applied in arid areas where the fields are well outcrop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GIS landsat 8 OLI SRTM Ouarzazate Basin Central High Atlas
原文传递
A phenology-based vegetation index for improving ratoon rice mapping using harmonized Landsat and Sentinel-2 data
13
作者 Yunping Chen Jie Hu +6 位作者 Zhiwen Cai Jingya Yang Wei Zhou Qiong Hu Cong Wang Liangzhi You Baodong X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64-1178,共15页
Ratoon rice,which refers to a second harvest of rice obtained from the regenerated till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stubble of the first harvested crop,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food security and agroecology while r... Ratoon rice,which refers to a second harvest of rice obtained from the regenerated till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stubble of the first harvested crop,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food security and agroecology while requiring minimal agricultural inputs.However,accurately identifying ratoon rice crop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imilarity of its spectral features with other rice cropping systems(e.g.,double rice).Moreover,images with a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re essential since ratoon rice is generally cultivated in fragmented croplands within regions that frequently exhibit cloudy and rainy weather.In this study,taking Qichun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China as an example,we developed a new phenology-based ratoon rice vegetation index(PRVI)for the purpose of ratoon rice mapping at a 30 m spatial resolution using a robust time series generated from Harmonized Landsat and Sentinel-2(HLS)images.The PRVI that incorporated the red,near-infrared,and shortwave infrared 1 band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ctro-phenological separability and feature selection.Based on actual field samples,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VI for ratoon rice mapping was carefully evaluated by comparing it to several vegetation indices,includ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and 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RVI could sufficiently capture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ratoon rice,leading to a favorable separability between ratoon rice and other land cover types.Furthermore,the PRVI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identifying ratoon rice in the phenological phases characterized by grain filling and harvesting to tillering of the ratoon crop(GHS-TS2),indicating that only several image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n accurate ratoon rice map.Finally,the PRVI performed better than NDVI,EVI,LSWI and their combination at the GHS-TS2 stages,with producer's accuracy and user's accuracy of 92.22 and 89.30%,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PRVI based on HLS data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ratoon rice in fragmented croplands at crucial phenological stages,which is promising for identifying the earliest timing of ratoon rice planting and can provide a fundamental dataset for crop managemen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oon rice phenology-based ratoon rice vegetation index(PRVI) phenological phase feature selection Harmonized landsat Sentinel-2 data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影像喀斯特石漠化调查研究
14
作者 苏成杰 施宇军 范亚军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22-528,共7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基岩裸露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利用Landsat8影像,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以NDVI值、植被覆盖度和凤山县坡度分析为分类条件,运...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基岩裸露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利用Landsat8影像,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以NDVI值、植被覆盖度和凤山县坡度分析为分类条件,运用决策树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利用GoogleEarth对最初的分类结果存在错分和漏分的情况纠正,最后得到2021年凤山县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凤山县石漠化面积约为197.3071 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2%,总体分类精度为87.4%,Kappa系数为0.8651.从精度评定结果可知,该方法提取石漠化信息精度可靠,同时也提出了凤山县具有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landsat8 决策树分类法 凤山县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估算——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3·18”火灾为例
15
作者 董奎 董平 陈兰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87-191,共5页
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1年3月18日较大森林火灾为例,利用火灾前后Landsat 8遥感数据及ENVI遥感数据处理分析软件,通过图像预处理、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燃烧面积指数等方法,提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计算过火面积。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 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1年3月18日较大森林火灾为例,利用火灾前后Landsat 8遥感数据及ENVI遥感数据处理分析软件,通过图像预处理、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燃烧面积指数等方法,提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计算过火面积。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数据能够较好地提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过火面积估算准确率达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遥感数据 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归一化植被指数 燃烧面积指数
下载PDF
基于Acolite模型的Landsat8卫星影像大气校正
16
作者 孔誉霏 刘珊珊 +2 位作者 王丽娜 诸葛瑞龙 吕春光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大气校正是将卫星传感器观测值转换为真实地表反射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各类卫星遥感产品的前提基础。本研究以临沂市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应用Acolite模型对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开展植被、水体和人造地表等多种地物目标的大气校正,并... 大气校正是将卫星传感器观测值转换为真实地表反射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各类卫星遥感产品的前提基础。本研究以临沂市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应用Acolite模型对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开展植被、水体和人造地表等多种地物目标的大气校正,并对校正结果进行分析及精度评价。通过其与FLAASH模型及Landsat8 Collection2表面反射率数据集进行综合对比,可以发现,Acolite及FLAASH都能够在不同程度去除大气影响。相比而言,Acolite模型大气校正效果优于FLAASH模型,其地表双向反射率光谱曲线与Landsat8 Collection2表面反射率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看,Acolite模型对各类地物目标的大气校正整体精度较高,且应用该模型的方案具有操作简便,人工干预少等优点,可为各类地表遥感反演产品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OLI 大气校正 Acolite 地表双向反射率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分析研究--以南宁市城区为例
17
作者 苏相琴 张迅 +1 位作者 黄禧亮 潘泳羽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地表温度是评估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和空间分布。以南宁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热红外辐射到同温黑体辐射定标,从而获得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快速分析南宁市的地表温度差异。... 地表温度是评估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和空间分布。以南宁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热红外辐射到同温黑体辐射定标,从而获得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快速分析南宁市的地表温度差异。结合南宁市城区的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结果,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揭示出南宁市各城区地表温度的分布特点,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为城市热环境研究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遥感影像 NDVI DEM 地表温度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的湛江东海岛地物分类研究
18
作者 吴家伦 杨亭芝 +1 位作者 徐广珺 刘大召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宝钢湛江项目”的实施对近十年湛江东海岛的地物分布产生剧烈影响,尤其是工业用地。本文基于2013年、2017年和2021年的陆地卫星8号(Landsat-8)数据对湛江东海岛进行地物分类,研究该区域近十年的用地变化趋势。以2013年数据为参照:采... “宝钢湛江项目”的实施对近十年湛江东海岛的地物分布产生剧烈影响,尤其是工业用地。本文基于2013年、2017年和2021年的陆地卫星8号(Landsat-8)数据对湛江东海岛进行地物分类,研究该区域近十年的用地变化趋势。以2013年数据为参照: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模型和谱间关系模型实现水陆分离,比对选择分离效果较优者以提取东海岛岸线;对比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3种监督分类方法,选择提取地物效果最优者应用于其余数据。基于Google earth在线地图及无人机实测数据构建验证点集,使用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谱间关系模型的水陆分离效果较优,提取海岛岸线的精确度有明显提升;支持向量机法的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分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真实地物分布;汇总三年数据的分类结果,发现用于发展工业的土地面积增长突出且处于持续增长趋势。谱间关系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法分别实现了对东海岛岸线和地物类型的准确提取,得出近十年研究区的用地变化趋势,能为研究区的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东海岛 landsat-8 地物分类 用地变化趋势
下载PDF
Landsat9和Landsat8卫星数据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晏红波 吴思怡 +1 位作者 卢献健 王佳华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50-2563,共14页
以Landsat8和Landsat9卫星在中国7个地区的42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比对其原始影像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反演精度,客观评价Landsat8和Landsat9... 以Landsat8和Landsat9卫星在中国7个地区的42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比对其原始影像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反演精度,客观评价Landsat8和Landsat9卫星数据的质量及应用精度,为Landsat遥感影像的科学研究及在中国地区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目视判读法及原始影像特征数据(直方图、灰度均值、灰度方差、信噪比和熵)进行影像质量比对分析,利用相对偏差率(ME)、RMSE和MAE对比分析Landsat8和Landsat9的NDVI和LST反演精度,得到以下结论:原始影像质量评价显示,Landsat9数据光谱信息量更大、图层丰富、观测地物能力也更加优越。Landsat9获取的植被指数信号更强,Landsat9的NDVI标准差与Landsat8相比总体偏大,差值最大可达0.044,植被的可分性优于Landsat8;Landsat9的NDVI均值整体大于Landsat8,最大差值可达0.119。在经度85°~105°两个卫星的适用情况相似,而在其他地区Landsat9植被获取能力明显更强。此外,Landsat9 LST反演精度(RMSE=4.419 K,MAE=2.264 K)要优于Landsat8 LST(RMSE=5.133 K,MAE=2.488 K),与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近实时产品数据集的偏差率最小仅为0.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landsat9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重庆主城区线性水体夏季冷岛特征研究
20
作者 周春艳 谭梦绮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城镇建设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热岛效应日益显现。有关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空间相对绿化空间而言,改善城市热岛现象的成效更为显著。为探究城市中大型水体在调节城市热岛效应中的作用,文章以内陆山水城市——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城镇建设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热岛效应日益显现。有关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空间相对绿化空间而言,改善城市热岛现象的成效更为显著。为探究城市中大型水体在调节城市热岛效应中的作用,文章以内陆山水城市——重庆,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提取地表覆盖类型信息和地表温度,了解重庆主城区线性水体的夏季冷岛特性,为改善滨水空间热环境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重庆市 线性水体 地表温度 夏季冷岛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