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Personal"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Research on People's Problem of Marx and Lenin
1
作者 Li T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0-314,共5页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practice,Marx scientifically illustrated the three phases of human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at"individual character"is the highest stage of development.He correctly revealed t...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practice,Marx scientifically illustrated the three phases of human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at"individual character"is the highest stage of development.He correctly revealed th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As a theoretical source and logical starting point,Lenin combined it with real life.On the one hand,Lenin developed Marx's people theory into a more specific"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generally,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l level;on the other hand,he self-consciously implemented the thought in practice so that Marxist theory was pushed to a higher new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 个性 科学实践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俄罗斯“列宁回归”现象的思考
2
作者 李燕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列宁形象一度被抹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达到极盛。21世纪初,俄罗斯政府着手整顿历史领域的混乱现象,俄罗斯史学研究越来越客观。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列宁形象一度被抹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达到极盛。21世纪初,俄罗斯政府着手整顿历史领域的混乱现象,俄罗斯史学研究越来越客观。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逝世100周年等“纪念年”到来之际,俄罗斯学界涌现了大批研究成果,对列宁的历史地位、主要贡献、个人评价、历史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列宁的历史贡献得以较全面地呈现。总体来看,当今俄罗斯,列宁正在“回归”。其原因既与民众社会心理相关,也有当前俄罗斯社会问题以及国际共运发展、世界百年变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列宁遗产对探索当前俄罗斯社会发展路径、解决全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列宁遗产 历史虚无主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意义
3
作者 刘军 潘砚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个维度: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提出新社会主义观,包括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从系统整体角度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构想。在方法论层面,“政治遗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全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方法论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4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下载PDF
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特点
5
作者 郑舒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提出“领导权”概念,并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丰富思想内涵,提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如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的科学论断。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提出“领导权”概念,并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丰富思想内涵,提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如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的科学论断。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形形色色文化思想的批判和超越,因而体现出强烈的思想特点和理论魅力。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强烈的政治性、突出的人民性和显著的建设性特点。总结概括列宁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特点,对揭示其思想实质、领会其核心要义、贯彻其基本精神,并在当代的实践中弘扬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无产阶级政党 文化领导权 理论特点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6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原文传递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隋秀英 陈嘉婷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56-63,F0002,共9页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展旨归上,明确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合理性;在发展策略上,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互促共进的实践协同性。新时代,研究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的历史智慧,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经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实践 启示
下载PDF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
8
作者 李小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基于苏俄实践如何引导东方国家开启不同于西欧的现代化方式。学习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道理、学理、哲理支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世界、展示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逻辑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整体性
下载PDF
列宁对俄国解放运动的评析、指导及当代启示
9
作者 苑秀丽 俎楠楠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列宁深刻地研究、批判地考察俄国解放运动,在反思革命民主主义丰富遗产的基础上,批判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列宁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的思想准备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列宁深刻地研究、批判地考察俄国解放运动,在反思革命民主主义丰富遗产的基础上,批判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列宁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的思想准备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党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的历史,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做好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要求。学习列宁对俄国解放运动的评析与指导,有助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解放运动 无产阶级政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下载PDF
列宁关于发扬斗争精神推进党的事业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王一娟 俞良早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推进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要求俄共(布)和全体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同饥荒作斗争,完成收集粮食、运输粮食的任务;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奋力支援战争前线;要求红军部队发扬斗争精神,消灭敌人,争...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推进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要求俄共(布)和全体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同饥荒作斗争,完成收集粮食、运输粮食的任务;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奋力支援战争前线;要求红军部队发扬斗争精神,消灭敌人,争取国内战争的胜利;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上述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斗争精神 党的事业
原文传递
列宁人民文化观的中国化论析——基于文献介译的考察
11
作者 代依晴 俞良早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民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在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通过文献介绍和文本翻译的方式传入中国,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接触、接受、认可、认同,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探...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民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在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通过文献介绍和文本翻译的方式传入中国,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接触、接受、认可、认同,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探索中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行动准则。以列宁及其文化著述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爬梳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关于人民文化观的介译,进一步彰显其在中国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人民 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列宁思想遗产对世界革命和越南革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2
作者 (越南)阮春胜 韦丽春(译) 潘金娥(审校)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领越南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解放斗争的胜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严重曲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革新时期,越南共产党坚持并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必将领导越南人民取得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国家事业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思想遗产 越南 理论意义 实践价值
下载PDF
苏俄如何走向现代文明之路:列宁的探索及当代价值
13
作者 舒新 吕林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列宁以探索苏俄现代文明之路的实践为载体,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首章。他对苏俄如何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突围、怎样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明发展之路、人类社会何以创立一个以全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的新世界等问题的思考及其方法... 列宁以探索苏俄现代文明之路的实践为载体,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首章。他对苏俄如何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突围、怎样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明发展之路、人类社会何以创立一个以全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的新世界等问题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解答当今世界面临的“现代化之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4
作者 周彦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急需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严峻形势,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社会现实,列宁分析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急需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严峻形势,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社会现实,列宁分析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不仅应当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还要联系政治等观点。列宁有关劳动教育的思想对于新时代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风尚,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方针,培养政治过硬、能力高超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产劳动 政治 列宁
下载PDF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执政党自我革命理论探析
15
作者 关震 李慕帆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带领俄共(布)针对长期执政面临的问题,开展以坚定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与工作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自我革命,引领苏维埃俄国社会革命,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带领俄共(布)针对长期执政面临的问题,开展以坚定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与工作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自我革命,引领苏维埃俄国社会革命,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应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执政党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新经济政策 执政党 自我革命
下载PDF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历史贡献
16
作者 刘洪刚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3-50,共8页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俄国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三大历史贡献:一是批判修正主义,坚持与捍卫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观点;二是与时俱进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过渡时期理论,缔造了...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俄国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三大历史贡献:一是批判修正主义,坚持与捍卫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观点;二是与时俱进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过渡时期理论,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三是根据俄国实际开创性地探索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提出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与基本设想,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列宁留下的丰富的思想遗产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历史生成及其现实启示
17
作者 莫万姣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观的赓续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专政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国家—社会”要实现有机统一均衡的治理格局、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生成经历了...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观的赓续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专政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国家—社会”要实现有机统一均衡的治理格局、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生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苏维埃政权初建时期对国家管理的初步思考、通过制定有效举措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围绕“由谁领导”“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生成逻辑,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对中国治理的启示体现在:推进新时代的中国之治需着眼于对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创新性运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持续完善国家治理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国家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治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群众运动的革命实践(1928—1934)研究——以《列宁青年》为中心
18
作者 方勇 钟巧蓉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列宁青年》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诉求,是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群众的重要思想阵地。在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下,《列宁青年》发表了多篇内容丰富、革命性强的刊文。通过宣传... 《列宁青年》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诉求,是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群众的重要思想阵地。在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下,《列宁青年》发表了多篇内容丰富、革命性强的刊文。通过宣传指导,党、团中央加强了对青年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思想动员和领导工作,使群众运动对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群众运动 《列宁青年》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
作者 桂运奇 王鲁腾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土地革命时期,为培养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各类活动载体、重视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所开... 土地革命时期,为培养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各类活动载体、重视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将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鄂豫皖苏区
下载PDF
习近平对列宁政党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政党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视角
20
作者 王世龙 马冬秋 《北方论丛》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其演进发展事关政党的存续发展。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重要的理论源头与早期建设者,列宁政党文化思想较为系统完整。作为当今时代潮头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习近平关于政党文化方面的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成...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其演进发展事关政党的存续发展。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重要的理论源头与早期建设者,列宁政党文化思想较为系统完整。作为当今时代潮头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习近平关于政党文化方面的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成员的理论宝典与根本依循。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近平对列宁政党政治文化思想、政党思想文化理念都进行了因应时代要求的坚持开拓、总结提高。在立场、纲领章程、政治纪律规矩、指导思想、宗旨思想与阶段性目标思想等方面与列宁相比都取得了相应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文化 习近平 列宁 政党政治文化 政党思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