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composition of Lhasa River
1
作者 宁爱凤 刘天仇 +1 位作者 尹观 刘峰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96-100,共5页
By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δD, δ18O, and 3H values of different sections in Lhasa River, we can trace its 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W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hasa River are mainly ... By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δD, δ18O, and 3H values of different sections in Lhasa River, we can trace its 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W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hasa River are mainly supplied by melt-water (with lower 3H value and mineralization degree) and underground water (with lower 3H value and higher mineralization degree). The middle reaches are mainly supplied by rainwater (with higher 3H value and mineralizatio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asa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isotope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Water sources of plants and groundwater in typical ecosystem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2
作者 YunFeng Ruan LiangJu Zhao +3 位作者 HongLang Xiao GuoDong Cheng MaoXian Zhou Fang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4年第3期226-235,共10页
Stable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 and δD) of soil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of a riparian forest, an artificial shrub forest, and Gobi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are use... Stable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 and δD) of soil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of a riparian forest, an artificial shrub forest, and Gobi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charge water sources of those ecosystems. IsoSource softwar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δ180 values for root water of Populous euphratica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in the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 Haloxylon ammodendron in the artificial shrub forest, and Reaumuria soongorica in the Gobi, as well as for local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of the riparian forest and the artificial shrub forest were recharged by river water which originated from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strong evaporation occurred in the artificial shrub forest. Soil water of the Gobi was not affected by Heihe River water due to this area being far away from the river channel. The main water sources of Populous euphratica were from 40-60-cm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and of Tamarix ramosissima were from 40-80-cm soil water in the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artificial forest, Haloxylon ammodendron used 200-cm saturated-layer soil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The Reaumuria soongorica mainly used soil water from the 175-200-cm depth in the Gobi. Therefore,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are the main water sources which maintain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plants in the extremely arid region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δD and δa80) extremely arid regions lower reaches of theHeihe river Basin plant water sources
下载PDF
Damming effects on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different kinds of reservoirs in Jialing River,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Gaoyang Cui Xiaodong Li +4 位作者 Qinkai Li Jun Huang Yuele Tao Siqi Li Jun Zh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81-597,共17页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river damming on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he Jialing River, a total of 40 water samples, including inflow, outflow, and stratified water in four cascade reservoirs(Tingzikou, Xinzheng,Do...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river damming on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he Jialing River, a total of 40 water samples, including inflow, outflow, and stratified water in four cascade reservoirs(Tingzikou, Xinzheng,Dongxiguan, Caojie) were collected in January and July,2016. The major cations, anions, and δ^(13)C_(DIC) value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solved compositions are dominated by carbonate weathering, while sulfuric acids may play a relatively important role during carbonate weathering and increasing DIC concentration. Different reservoirs had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hysiochemical stratification. The DIC concentrations of reservoir water were lower in summer than those in winter due to the dilute effects and intensive aquatic photosynthesis, as well as imported tributaries. The δ^(13)C_(DIC) values in Tingzikou Reservoir were higher during summer than those in winter,which indicated that intensive photosynthesis increased the δ^(13)C_(DIC) values in residual water, but a similar trend was not obvious in other reservoirs. Except for in Xinzheng Reservoir, the δ^(13)C_(DIC) values in inflow and outflow reservoir water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stratified sampling in summer. For stratified sampling, it could be found that, in summer, the Tingzikou Reservoir δ^(13)C_(DIC) valu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water depthdue to the anaerobic breakdown of organic matter.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0.01 or 0.05) between the DIC concentrations, the δ^(13)C_(DIC) values and anthropogenic species(Na^++K^+, Cl~–, SO_4^(2-) and NO_3^-) showed that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DIC can be a useful tracer of contaminants. In total, Tingzikou Reservoir showed lacustrine features, Xinzheng Reservoir and Dongxiguan Reservoir had "transitional'' features, and Caojie Reservoir had a total of "fluvial'' features. Generally, cascade reservoirs in the Jialing River exhibited natural river features rather than typical lake features due to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water in physiochemical stratificati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DIC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t is evident that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ynamics of natural rivers had been partly remolded by dam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damming water chemistry Reservoir types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DIC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试论屏南县城内河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环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惠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本文根据2017-2021年屏南县城内河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内河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内河的污染特征,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为下一阶段的内河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河 水环境质量 污染治理 水污染综合指数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志明 刘少玉 +1 位作者 陈德华 王秀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在14C^T图上,可明显识别出古水,其14C介于0~40pMC之间,T值介于0~25TU之间。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上游地表水有80.3%来自于山区大气降水,上游浅层水有83.5%来源于上游地表水。之后,浅层地下水在冲洪积扇前缘受阻溢出地表转化成地表水。再往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发生多次复杂的相互转化,最终耗于人工开采和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 同位素 水资源组成 水循环 同位素混合模型
下载PDF
利用环境同位素信息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2 位作者 胡乃松 刘春华 刘中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黄河水(包括引黄灌溉和黄河水渗漏),大气降水与黄河水所占的比例随距黄河的远近而变化。总补给量中,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86%和14%;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入渗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降水与黄河水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补给特征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选矿厂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布多 许祖银 +3 位作者 吴坚扎西 李明礼 旦增 德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3-38,共6页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拉萨河流域广大居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对于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拉萨河流域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流域几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安全。但是,随着拉萨河...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拉萨河流域广大居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对于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拉萨河流域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流域几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安全。但是,随着拉萨河流域采矿、选矿等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它们排放的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拉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拉萨河流域选矿厂的分布情况以及河段水质指标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为止拉萨河流域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拉萨河流域水体产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水环境 选矿厂 水质 重金属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亚丽 张依章 +5 位作者 张远 刘相超 马淑芹 唐常源 刘思思 孙丽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0-986,共7页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 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占总氮78.38%, 浓度为0.75-6.40 mg·L^-1, 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 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 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 且沿河流变化较小; 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下游地表水C1-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 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 平均20.26 mg·L^-1; NO3^--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2-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 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 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 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流域 地表水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离子组成 δ^15N 污染源
下载PDF
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水分补给源及优势植物水分来源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尹力 赵良菊 +5 位作者 阮云峰 肖洪浪 程国栋 周茅先 王芳 李彩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8-1486,共9页
通过对黑河源区降水、黑河下游河岸林生态系统、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 O)的测定,对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比分析... 通过对黑河源区降水、黑河下游河岸林生态系统、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 O)的测定,对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河岸林生态系统胡杨和柽柳、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红砂等优势植物根系水及其对应的土壤水及浅层地下水的δ18 O,对黑河下游典型荒漠植物水分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潜在水源对植物水分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岸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黑河源区的降水,源区降水通过黑河河道输水补给河岸林进而形成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但人工梭梭林的土壤水蒸发作用强烈.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由于远离黑河,土壤水不受黑河源区中上游输水的补给.就植物水分来源而言,在河岸林生态系统中,乔木胡杨主要利用40~6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灌木柽柳主要利用40~80cm的土壤水;人工梭梭主要利用200cm至饱和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戈壁红砂主要利用175~200cm的土壤水.因此,在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维持荒漠植物生存、生长及发育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δD) 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 植物水分来源
下载PDF
内陆黑河流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苏培玺 严巧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6-1624,共9页
对黑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区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山地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在-23‰^-29‰之间,平均值为-26.3‰;绿洲植物在-26‰^-30‰之间,平均值为-27.2‰;荒漠植物在-23‰^-28‰和-12‰^-15‰两... 对黑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区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山地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在-23‰^-29‰之间,平均值为-26.3‰;绿洲植物在-26‰^-30‰之间,平均值为-27.2‰;荒漠植物在-23‰^-28‰和-12‰^-15‰两个范围,平均值分别为-26.0‰和-13.8‰,严酷生境植物δ13C值较高。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δ13C值,也表现为较差生境高于较好生境。荒漠河岸林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树形叶的δ13C值低于杨树形叶。无论是山区还是荒漠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有些植物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Δ)减小,有些变化不明显,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值随着海拔升高线性递减显著。研究得出,荒漠植被中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C4植物占有一定比例。严酷生境下植物WUE高于较好生境。胡杨长条形叶的WUE最低,圆形叶的最高,由幼苗时期的柳树形叶向杨树形叶的演变中WUE在提高。青海云杉为黑河上游山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植物。同种植物过高的δ13C值指示着植物的衰退和生境的严重胁迫。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是沿着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内陆河 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 C4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 青海云杉 胡杨
下载PDF
中国陆地水元素组成的中子活化分析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慰祖 陆家驹 +2 位作者 陈廷扬 徐其高 Norman E.Peters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41,共7页
对同期降水、江河水和地下水的元素组成,使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试验。降水取自分布于8个气候带的11个站,其海拔高程为5~3659m,年平均降水量为50~1571mm。河水取自各主要江河包括内陆河和海岛的12个测站以及3个实验流域,并在其... 对同期降水、江河水和地下水的元素组成,使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试验。降水取自分布于8个气候带的11个站,其海拔高程为5~3659m,年平均降水量为50~1571mm。河水取自各主要江河包括内陆河和海岛的12个测站以及3个实验流域,并在其附近采集地下水。降水中共检出35种元素,各站有19~31种元素,同期均有空间分布。河水中共检出39种元素,各河分别有21~31种元素。地下水中共检出35种元素,各站有30~32种元素。对其浓度组成作了由大于1000μg/L至小于0 01μg/L的分级综合。有些元素含量超出所报道的世界淡水浓度范围,小于其最低值,甚或远大于其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 元素组成 中子活化分析 试验 降水 江河水 地下水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价的拉萨河水环境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宗永臣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拉萨河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0个监测断面中有6个监测断面水质属于Ⅰ类水体,且水体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两个监测断面水质虽然属于Ⅰ类水体,但水体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应加大监测频率;另有两个监... 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拉萨河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0个监测断面中有6个监测断面水质属于Ⅰ类水体,且水体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两个监测断面水质虽然属于Ⅰ类水体,但水体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应加大监测频率;另有两个监测断面水质属于Ⅴ类水体,应加大DO和F-的监测频率并采取相应的治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 拉萨河 水环境 现状评价 水质标准 监测断面
下载PDF
西藏年楚河径流形成机制及水源组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观 刘天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81-88,共8页
运用天然水的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动态地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年楚河水系径流形成的机理,定量计算了该水系冬、夏两季节内水源的相对组成,并就其方法使用的条件和可靠性作了简要的讨论,研究成果将对于一些中小型流域... 运用天然水的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动态地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年楚河水系径流形成的机理,定量计算了该水系冬、夏两季节内水源的相对组成,并就其方法使用的条件和可靠性作了简要的讨论,研究成果将对于一些中小型流域的系统分析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径流 形成机制 水源组成 西藏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Nd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季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2,52,共9页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或∈Nd)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或∈Nd)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n沉积、热液、热液沉积物及其它组分的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洋区、不同深度海水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依据Fe-Mn结壳及岩心中有孔虫的Nd同位素组成资料,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世界海洋中Nd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和古海水的演变历史;进一步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同位素组成 地质意义 水体 大洋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巴桑 杨欣兰 +1 位作者 黄香 贵确亚培 《高原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5-38,共14页
为了揭示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拉萨河下游设置了9个样点,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水样36个,对拉萨河下游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化指标和... 为了揭示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拉萨河下游设置了9个样点,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水样36个,对拉萨河下游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化指标和生物参数对拉萨河下游春、夏季水质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4种,其中春季238种,夏季142种。春、夏两季的优势门类依次为硅藻门(73.53%)、绿藻门(17.65%)和蓝藻门(5.46%)。可见,拉萨河下游总体属于硅藻-绿藻-蓝藻型水体类型。两个季节平均多样性指数较高(春季3.49,夏季2.92)、优势度指数较低(春季0.06,夏季0.10)、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春季0.82,夏季0.79)。表明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受外界干扰较小,水质总体为清洁-寡污型。理化因子指标显示,拉萨河水环境质量总体属于Ⅰ-Ⅲ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指数和水体理化因子的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拉萨河下游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夏季浮游植物环境多样性与水体理化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多样性 水环境 拉萨河下游
下载PDF
青白江区长流河水质监测质量评价与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菊珍 成和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第6期77-79,共3页
采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青白江区长流河水质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长流河水质污染严重,氨氮和总氮严重超标,不同水期污染水平为总氮>氨氮>CODCr。提出治理长流河的方法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考虑,使青... 采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青白江区长流河水质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长流河水质污染严重,氨氮和总氮严重超标,不同水期污染水平为总氮>氨氮>CODCr。提出治理长流河的方法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考虑,使青白江区长流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流河 水环境质量 综合指数 评价 治理
下载PDF
1995-2014年拉萨河流域水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惠芳 刘欢 +3 位作者 苏辉东 靳甜甜 蔺彬彬 林俊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0-778,共9页
探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水环境变化,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目前从较长时间尺度上系统开展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的研究较少,基于拉萨河流域达孜、卡林、才纳3个环境监测中心站近20年(1995—2014)的水质资料,综合... 探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水环境变化,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目前从较长时间尺度上系统开展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的研究较少,基于拉萨河流域达孜、卡林、才纳3个环境监测中心站近20年(1995—2014)的水质资料,综合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估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其多年变化趋势。同时,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流域水环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以期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总体上,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状况良好,满足水功能区要求;(2)水体中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指标的取值较高,在0.7左右,是拉萨河流域水环境需重点关注指标;(3)水环境质量稍有下降,内梅罗指数从1995年的0.62增加到2014年的0.73;(4)近20年来拉萨河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降水量、牲畜存栏数、人口数、农村人口数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等,农牧非点源污染是拉萨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要重点关注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水环境 驱动力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拉萨河夏季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欢欢 高柏 +1 位作者 陈益平 孙占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河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式,可以用来判定河流补给的来源、研究河流与其它水体相互作用、示踪水文循环过程等。本文采用TC/EA-IRMS分析法对拉萨河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δD和δ^(18)O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河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式,可以用来判定河流补给的来源、研究河流与其它水体相互作用、示踪水文循环过程等。本文采用TC/EA-IRMS分析法对拉萨河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δD和δ^(18)O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拉萨河的同位素效应,包括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氢氧同位素的沿程变化特征、氘过量参数沿程变化、高程效应及大陆效应等。结果表明:拉萨河水体受补给来源、大陆效应、高程效应等因素影响,其水体氢氧同位素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整体而言,拉萨河水体δD和δ^(18)O随沿程距离增大而下降;δD和δ^(18)O均分布在全球大气降水线和青藏高原东部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大气降水是拉萨河流域主要的补给来源;拉萨河水体的氘过剩参数均大于10‰,且远超全球大气降水线对应的氘过剩参数,说明拉萨河可能存在接受氢氧同位素较贫化的冰雪融水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 氢氧同位素 氘过剩参数 大气降水线 同位素效应
原文传递
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水环境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勇 梅朵 +1 位作者 吴坚扎西 布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解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程度,文章对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17种重金属(Cd、Be、V、Tl、Hg、Cu、Pb、Co、Ni、Cr、Fe、Sb、Zn、Mn、Ba、Ti和As)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和地... 为了解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程度,文章对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17种重金属(Cd、Be、V、Tl、Hg、Cu、Pb、Co、Ni、Cr、Fe、Sb、Zn、Mn、Ba、Ti和As)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中7种重金属(Cd、Hg、Cu、Pb、Ni、Zn和As)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A8点位的Zn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外,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其余各点位Cd、Pb、Cu、As和Zn含量均符合Ⅰ类水标准。Cr、Hg、As、Cu和Pb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pH对其有较大影响;不同重金属间有些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采用水体综合污染评价法表明,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A1、A2和A7点位存在轻度污染,B1和B2点位为中度污染,且主要以Hg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谷 设施农业 水环境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地表径流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余婷婷 甘义群 +4 位作者 周爱国 刘存富 刘运德 李小倩 蔡鹤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3-878,共6页
为了探析径流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子,利用2008年拉萨河流域地表径流中δ18O和δD的监测数据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资料,初步研究了流域δ18O和δD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拉萨河流域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且干流体... 为了探析径流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子,利用2008年拉萨河流域地表径流中δ18O和δD的监测数据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资料,初步研究了流域δ18O和δD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拉萨河流域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且干流体现了较明显的蒸发效应;(2)河水偏正的d过量参数特征指示了冰雪融水的补给特征;(3)季风降水期间,拉萨河流域由高程效应和水平距离所造成的δ18O递减率约为0.16‰.(100m)-1;(4)大循环尺度下,流域内河水呈现了明显的大陆效应.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地表径流氧氘同位素分布特征能够有效示踪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并提供古高度变化研究的稳定同位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过量参数(d值) 拉萨河流域 地表径流 冰雪融水 氧同位素(δ^18O) 氢同位素(δ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