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紫金霜对兔耳粉刺模型治疗及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德宇 钟建桥 许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建立兔耳粉刺模型,观察复方紫金霜对实验性粉刺的治疗作用和对P物质(SP)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2%煤焦油溶液外用于家兔左耳内侧,连续2周。2周后将家兔分为3组,分别在兔左耳内侧外涂复方紫金霜、5%硫磺粉刺洗剂和生理盐水... 目的建立兔耳粉刺模型,观察复方紫金霜对实验性粉刺的治疗作用和对P物质(SP)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2%煤焦油溶液外用于家兔左耳内侧,连续2周。2周后将家兔分为3组,分别在兔左耳内侧外涂复方紫金霜、5%硫磺粉刺洗剂和生理盐水治疗3周。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治疗前后兔耳模型皮损中的SP。结果外涂煤焦油2周后,肉眼可见兔耳出现粉刺,在普通光镜下呈现与人类痤疮类似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SP呈阳性反应。外用药3周后紫金霜组兔耳粉刺大部分消退,基本接近正常对照兔,SP呈弱阳性或阴性;硫磺粉刺组粉刺部分减少,SP呈阳性或弱阳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SP呈阳性。结论复方紫金霜对实验性粉刺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兔耳粉刺模型的毛囊角栓,减轻炎症反应,降低S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复方紫金霜 P物质
下载PDF
不同肥瘦比和烹制时间对狮子头猪肉丸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文政 刘薇 +6 位作者 季明勇 沈东强 赵赵 沙文轩 王秋玉 徐艳 周晓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7-266,159,共11页
该研究以狮子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不同肥瘦比的狮子头在不同的烹制时间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狮子头在不同烹饪时间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狮子头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了... 该研究以狮子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不同肥瘦比的狮子头在不同的烹制时间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狮子头在不同烹饪时间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狮子头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结合气味活性值(OAV)讨论狮子头烹饪过程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研究表明:在烹制两种肥瘦比例(6:4、7:3)的狮子头的过程中分别产生了73种、71种挥发性风味物,经过OAV值分析的结论发现,在90、120、150 min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等。在120 min时6:4组在己醛含量近达到了3.87 mg/kg、壬醛含量达到4.41 mg/kg,2-戊基呋喃含量达到2.85 mg/kg;7:3组己醛含量达到了4.44 mg/kg、壬醛含量达到5.03 mg/kg,2-戊基呋喃达到2.74 mg/kg。因此,烹制120 min时7:3比例的狮子头风味物质组成更丰富,风味评价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头 肥瘦比 烹制时间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炒制各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柏霜 王永瑞 +3 位作者 罗瑞明 沈菲 丁丹 柏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90-298,共9页
为了研究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炒制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规律,测定炒制过程中在肌肉煸炒去水、煸炒脂肪出油和肉油混合炒制3个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Nose,e-Nose)测定炒制各阶段气味强度,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为了研究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炒制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规律,测定炒制过程中在肌肉煸炒去水、煸炒脂肪出油和肉油混合炒制3个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Nose,e-Nose)测定炒制各阶段气味强度,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Chromatographic Mass-Spectrometric,HS-SPME-GC-MS)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气味感知上,采用e-Nose可以区分炒制各加工阶段的气味。GC-MS方法共检测出144种挥发性成分,t检验筛选出52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P<0.01)。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醛类是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煸炒脂肪阶段对炒制牛肉臊子工业半成品的风味贡献较大。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将原料肉、肌肉煸炒去水、煸炒脂肪出油和肉油混合炒制的挥发性化合物形成过程区分为4个阶段。该研究为智能风味控制程序及炒制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业生产炒制肉制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炒制 牛肉臊子
下载PDF
蛇床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彩虹 刘俊芳 王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620-621,共2页
目的寻求蛇床子挥发油的稳定化措施。方法采用饱和溶液合并超声法制备包合物。同时经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包结率为指标,考察最佳的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定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蛇床子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最佳制... 目的寻求蛇床子挥发油的稳定化措施。方法采用饱和溶液合并超声法制备包合物。同时经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包结率为指标,考察最佳的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定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蛇床子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加10倍量β-CD,在40℃时,超声包结1.5h。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包合物制备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挥发油 Β-CD包合物
下载PDF
莲黄子复方对裸鼠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任瑞锋 彭艳军 +3 位作者 罗英 赵文艳 赵连梅 单保恩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42-1046,1067,共6页
目的:研究莲黄子(半边莲、大黄、五加皮、决明子)复方对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Nu/Nu裸鼠接种T24细胞构建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模型,15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莲黄子复方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治疗... 目的:研究莲黄子(半边莲、大黄、五加皮、决明子)复方对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Nu/Nu裸鼠接种T24细胞构建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模型,15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莲黄子复方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治疗组裸鼠分别予2.5 m L/kg或5 m L/kg莲黄子复方药液灌胃治疗,对照组予5 m L/kg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当天定义为0天;其后,隔日灌胃,总计7次;治疗后1天开始隔日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末次治疗后第2天处死裸鼠,称量瘤体重量;采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 X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各组模型裸鼠移植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种剂量治疗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比对照组,两种剂量治疗组裸鼠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而GM-CSF、IFN-γ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移植瘤组织中Bcl2表达在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呈现递增的趋势,而Bax和PTEN表达则呈递减趋势,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黄子配方对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TEN和Bax的表达及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黄子配方 膀胱癌 T24细胞 抑瘤率 模型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秦坚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子"是现代汉语中最典型、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子"的意义和功能指出:"子"不是意义单纯的单一语缀,而是语缀聚合——语缀族。其中包括意义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5个后缀义:(1)表类属意义;... "子"是现代汉语中最典型、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子"的意义和功能指出:"子"不是意义单纯的单一语缀,而是语缀聚合——语缀族。其中包括意义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5个后缀义:(1)表类属意义;(2)表色彩意义;(3)表语法标记意义;(4)构成复音词;(5)表区别意义。其中主要作用是构成复音词及表色彩意义,相比之下作为名词标记的用例比较少。[作者简介]秦坚(1953—),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人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缀“子” 色彩意义 复音词 语法标记意义
下载PDF
《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作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一种结构类型。《说文》明确标释的亦声字212个并不是《说文》小篆体系中亦声字的全部。前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对《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已有认识,但未能予以全面揭示。亦声字是&...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一种结构类型。《说文》明确标释的亦声字212个并不是《说文》小篆体系中亦声字的全部。前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对《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已有认识,但未能予以全面揭示。亦声字是"层累"的结果,它基本上是以示源性构件加注表意形符构成的复合汉字。《说文》的内部系联及其与古文字的比较考察表明,《说文》标释的848个会意字中有亦声字17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会意字 亦声字 考察
下载PDF
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连旺 范寿坤 《中国中医急症》 1997年第5期209-210,共2页
冠心病7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36例应用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作为治疗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口服液为对照组。连续用药8周,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治疗后.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 冠心病7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36例应用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作为治疗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口服液为对照组。连续用药8周,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治疗后.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某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且其血液流变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复方丹参(P<0.05)。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善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补心气 滋心阴口服液 冠心病
下载PDF
元明时期道教道情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元明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期道教注重通俗化的弘道宣教,由此促成唱道情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结合。元明时期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反映出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唱道情 愚鼓 杂剧小说 《韩湘子全传》
下载PDF
从《齐民要术》看名词后缀“子”成熟的时代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志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8-104,共7页
汉语名词后缀"子"是由实词逐渐虚化演变而来,这一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在中古汉语阶段已经完成。中古汉语时期带"子"语素的合成词的数量较上古汉语时期激增,使用也较普遍,《齐民要术》中带"子"语素的合成词... 汉语名词后缀"子"是由实词逐渐虚化演变而来,这一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在中古汉语阶段已经完成。中古汉语时期带"子"语素的合成词的数量较上古汉语时期激增,使用也较普遍,《齐民要术》中带"子"语素的合成词有30个,中古汉语其他文献中也有37个不同于《齐民要术》的这样的合成词。这些词都可以表示人物称谓名、动植物名、器物名以及经过加工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是典型的名词。语素"子"在这些合成词中都丧失了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成为一个凑足音节的羡余语素,或者成为一个改变词根语法功能的虚语素。这些事实都表明,"子"附加在其他实语素后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派生式合成词的用法,在此时期已经发展成熟,这种合成词后的"子"在中古汉语时期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名词后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 中古汉语 齐民要术 派生式合成词 名词后缀
下载PDF
《孟子》假设复句的分句形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顺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孟子》一书中共有428个假设复句。其分句(组)的结构形式有主谓结构、非主谓结构和复句等;其分句(组)的组合形式有主谓结构和主谓结构组合,非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单句和复句组合,复句和复句组合等。
关键词 《孟子》 假设复句 分句形式
下载PDF
论“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自”的性质及词的构成方式
12
作者 黄晓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的"自"具备作为词根而非词缀的特点和属性,确定它为词根,而非词缀,因而这类词应归入复合式合成词.在该类复合词中,"自"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日施事者),与其后面的动词性词根处于...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的"自"具备作为词根而非词缀的特点和属性,确定它为词根,而非词缀,因而这类词应归入复合式合成词.在该类复合词中,"自"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日施事者),与其后面的动词性词根处于同一结构层面,两者有着陈述主体与陈述之间的关系,因而判定该类词为主谓式复合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 “自”的性质 词的构成方式
下载PDF
“亦声字”探析
13
作者 韩淑文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亦声”首见于《说文解字》,至今学界对“亦声字”没有达成一致看法。就“亦声字”产生的两种途径即合体会意和加注意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字的造字目的与造字结果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应同时关注动态的造字过程和静态的结构类型;“亦声... “亦声”首见于《说文解字》,至今学界对“亦声字”没有达成一致看法。就“亦声字”产生的两种途径即合体会意和加注意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字的造字目的与造字结果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应同时关注动态的造字过程和静态的结构类型;“亦声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造字目的与造字结果不一致;“亦声字”的存在是科学的,是符合许慎真实意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亦声字 会意字 形声字 造字目的 造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