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立与整体: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发展轨迹
1
作者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辽宋夏金王朝是原唐朝统辖的民族在原唐疆域内建立的政权,各王朝统辖的各族人口中以汉人占多数。辽夏金王朝从国情出发,程度不同地继承中原王朝典章制度的同时,兼容了统治民族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内在机制与发... 辽宋夏金王朝是原唐朝统辖的民族在原唐疆域内建立的政权,各王朝统辖的各族人口中以汉人占多数。辽夏金王朝从国情出发,程度不同地继承中原王朝典章制度的同时,兼容了统治民族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轨迹。南北民族大迁徙使民族杂居状况更为普遍,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分布于内地与边疆、北族王朝与两宋王朝的同一民族内部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强化了古代中国社会底层的整体关系。各王朝统治者皆自称“正统”,将重建大一统王朝作为最高目标。儒家文化成为各王朝的主体文化,北族王朝积极吸纳汉文化精华发展本族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在以儒学为主的整体文化层面上,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夏金 整体性 内聚力 正统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西夏任得敬分国考
2
作者 葛楠 郑权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任得敬分国”是西夏仁宗朝的一次政治危机。史书皆载任得敬专权,甚至胁迫夏仁宗分国。然观仁宗之应对,疑点颇多。任得敬可称专权,但并未脱离仁宗控制;仁宗之退避忍让,源自其为应对宋、金对峙时,外部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 西夏 任得敬 分国 宋金关系
下载PDF
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曾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59-566,共8页
避讳、称谓和排行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三者有一定的关联,而在辽宋西夏金代又有其特点。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和论述。
关键词 西夏 避讳 称谓 排行
下载PDF
试论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观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50,共7页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史学中民族史观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史书求实风气的影响 ,宋代民族史观在理论形式与史学实践中都表现出相当多的积极因素 ;但同时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也出现了更为理论化的形...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史学中民族史观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史书求实风气的影响 ,宋代民族史观在理论形式与史学实践中都表现出相当多的积极因素 ;但同时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也出现了更为理论化的形态。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 ,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 ,与此相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观 史学 中都 风气 少数民族政权 正统观念 汉族文化 武力 民族矛盾 国史
下载PDF
西夏、高丽与宋辽金关系比较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史金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1,共8页
10-13世纪辽、宋、金等大国角逐时,西夏和高丽与大国时和时战,纵横捭阖,关系复杂、奥妙。西夏、高丽有类似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西夏、高丽政体有同有异,西夏称帝,高玉称王。西夏军事、经济力量较强,在宋、辽... 10-13世纪辽、宋、金等大国角逐时,西夏和高丽与大国时和时战,纵横捭阖,关系复杂、奥妙。西夏、高丽有类似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西夏、高丽政体有同有异,西夏称帝,高玉称王。西夏军事、经济力量较强,在宋、辽、金各国地位较重,对当时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也较大。两朝都借鉴中原儒学,设科举,但因宋与高丽互不接壤,较少防范,文化交往更加密切。两朝在《宋史》《辽史》《金史》有差不多相等的地位,但从宋、辽、金三史传记看,西夏详于高丽,反映10-13世纪两国在中原大国中地位相近,而西夏又较重于高丽。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其主体民族党项族与契丹人、女真人融汇于汉族及其他民族中,而高丽经历4个多世纪改为李氏王朝,后发展成为独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高丽
下载PDF
西夏与辽朝关系述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6,共6页
北宋时期,位居东北的契丹辽国与西北地区的党项夏国有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夏辽关系经历了结盟、毁盟、战争、复盟的发展演变过程。夏辽关系深受夏、辽、宋三国对峙形势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西夏 辽国 关系
下载PDF
深入推进宋辽夏金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史金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70年来宋辽夏金史研究硕果累累,成就突出,整体认知有质的提升。其中,漆侠主编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一部成系统的优秀学术成果。研究这一时期历史,应注重强调宋辽夏金各朝都自视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为此后中国的大一统准备了条件。... 70年来宋辽夏金史研究硕果累累,成就突出,整体认知有质的提升。其中,漆侠主编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一部成系统的优秀学术成果。研究这一时期历史,应注重强调宋辽夏金各朝都自视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为此后中国的大一统准备了条件。宋朝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当时各民族发展的压舱石。各少数民族王朝互学互鉴,为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共同缔造中华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应继续发掘传统和出土历史资料,包括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将历史学和文献学紧密结合,让文物、文献、古文字活起来,夯实资料基础。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总结这一时期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汲取智慧,发挥历史经世致用的作用,促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宋朝的核心地位 辽夏金的历史贡献 出土文献 宏观和微观研究
原文传递
辽夏封贡关系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万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4,共12页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是辽夏封贡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因辽宋夏三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辽夏封贡关系由发展走向破坏、最后又恢复。在辽夏封贡体系之下,两国保持着册封、进贡、朝贺、吊祭等朝贡活动往来,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密切互动和联系。在辽朝的朝贡体系中,西夏属于辽朝的"外圈"朝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西夏 北宋 封贡关系 澶渊之盟
下载PDF
论金代契丹族官员的外交活动及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宇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2,128,共7页
金代契丹族官员以其语言和文化的优势,多次奉命出使宋、西夏、高丽、蒙古等周边政权,或接待外国使臣,他们在外交活动中为维护金朝的外交秩序和宗主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金代 契丹人 外交 高丽 西夏 蒙古
下载PDF
十余年来辽夏金军事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炳林 《陇东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辽、西夏和金的历史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创造了比较丰富的军事文化遗产。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十分薄弱和不平衡的状态。具体来说,军制和战争研究是相对集中的,而战略战术、军事人物及军事思想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总之,在辽... 辽、西夏和金的历史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创造了比较丰富的军事文化遗产。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十分薄弱和不平衡的状态。具体来说,军制和战争研究是相对集中的,而战略战术、军事人物及军事思想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总之,在辽夏金军事史研究领域,还有很多事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夏金 军事历史 综述
下载PDF
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葡萄和葡萄酒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习刚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与前代相比 ,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继续扩展 ,葡萄和葡萄酒对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明显扩大。它们不仅是较为重要的宴请、赠送、上贡物品 ,也是为一种重要的实物税和商品。既是诗词歌赋、雕塑绘画的重要素材 ,铜镜... 与前代相比 ,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继续扩展 ,葡萄和葡萄酒对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明显扩大。它们不仅是较为重要的宴请、赠送、上贡物品 ,也是为一种重要的实物税和商品。既是诗词歌赋、雕塑绘画的重要素材 ,铜镜、金银器、丝织品的重要纹样 ,而且在宗教图案中也有体现。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 ,从葡萄种植和酿造产地、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来看 ,仍然是一个继续发展的时期 ,而不是一个停滞或者萎缩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文化
下载PDF
宋辽西夏金民族互动过程述论
12
作者 徐杰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0,共6页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关键词 中国 民族团结 宋辽西夏金元时代 民族互动 五代十国时期
下载PDF
辽金承认西夏帝位的原因分析
13
作者 张少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辽、夏、金三国均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西夏在李元昊建国时,自称"皇帝",但一直没有得到周边大国的承认。辽末和金末,辽金两国则分别以不同形式对西夏王的"皇帝"身份给予承认。辽金两国的这种做法是在各自末期,因... 辽、夏、金三国均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西夏在李元昊建国时,自称"皇帝",但一直没有得到周边大国的承认。辽末和金末,辽金两国则分别以不同形式对西夏王的"皇帝"身份给予承认。辽金两国的这种做法是在各自末期,因所处内外环境复杂,统治危机加深,为保存自己共同应对外来敌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史研究 辽金 西夏帝位 承认
下载PDF
地缘政治与王朝秩序:8-13世纪“天下中国观”与“国家认同”演绎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北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 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统'天下中国'观发生转变,从地理概念上升至礼教中国观。唐元畛域内的'中国'从复数变为单数,王朝继承合法性的'国家认同'理念亦呈现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成为元代实现'中华一体'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中国观 国家认同 民族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下载PDF
宋神宗时期的八阵法与阵图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路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北宋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辽和西夏的威胁,与辽和西夏的战争刺激了北宋对阵法的研究和创制。从太宗朝到神宗朝,对阵法的研究、讨论、演习、运用从未中断。特别是神宗锐意整军,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阵法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将从中... 北宋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辽和西夏的威胁,与辽和西夏的战争刺激了北宋对阵法的研究和创制。从太宗朝到神宗朝,对阵法的研究、讨论、演习、运用从未中断。特别是神宗锐意整军,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阵法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将从中御"传统家法的束缚,阵法建设并未使北宋的军事能力发生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 八阵法 阵图 西夏
下载PDF
辽、宋、金册封西夏“皇帝”始末考
16
作者 赵坤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1-33,共3页
西夏作为11-13世纪雄踞西北的独立政权,其地位却未能与同时期的辽、宋、金等同,西夏统治者也一直被视为属国藩王。实际上,辽、金曾承认过西夏的皇帝称号,但因其政权很快灭亡而不了了之;南宋也试图以皇帝封号诱使西夏允许西辽军队过境伐... 西夏作为11-13世纪雄踞西北的独立政权,其地位却未能与同时期的辽、宋、金等同,西夏统治者也一直被视为属国藩王。实际上,辽、金曾承认过西夏的皇帝称号,但因其政权很快灭亡而不了了之;南宋也试图以皇帝封号诱使西夏允许西辽军队过境伐金,后因证实西辽出兵是误传而作罢。梳理西夏国君获得皇帝封号的相关史实,不仅能够对当时各政权之间的外交形势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对元朝不修西夏史有更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皇帝 正统
下载PDF
“元修三史”正统论和夷夏观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灿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6-62,共7页
“元修三史”修史前后,对宋、金、辽三个并立时间较长的朝代的正统性如何处理,由于涉及正统性、夷夏观等等在内的重要问题,争论较大。最终,元廷采取了“各与正统”的立场,在正史中平等给予历史上并存的各个政权以正统地位,具有标志性意... “元修三史”修史前后,对宋、金、辽三个并立时间较长的朝代的正统性如何处理,由于涉及正统性、夷夏观等等在内的重要问题,争论较大。最终,元廷采取了“各与正统”的立场,在正史中平等给予历史上并存的各个政权以正统地位,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中既坚持原则性又能与时俱进,但总体上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主义底色。“元修三史”论赞对君臣大义的坚守,亦超越了族群畛域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修三史 正统论 夷夏观 族群观念 国家观念
下载PDF
唐朝旧疆视域下的西夏建国
18
作者 周永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西夏建国时期各方政治互动的过程性文本显示,党项李氏在唐朝旧疆建立夏国的结构性进程被后人追述的线性历史叙事简化了。从区域视角看,定难军整合时期党项李氏权力从世袭节度使的李继捧支系转移到李继迁支系,实质是李继迁以抵制“直隶... 西夏建国时期各方政治互动的过程性文本显示,党项李氏在唐朝旧疆建立夏国的结构性进程被后人追述的线性历史叙事简化了。从区域视角看,定难军整合时期党项李氏权力从世袭节度使的李继捧支系转移到李继迁支系,实质是李继迁以抵制“直隶化”的政治策略重塑区域秩序的过程;由此衍生的西向整合进程既利用了唐朝以来的区域政治传统,也利用了辽、宋竞争的时代制度环境,是多种政治资源叠层构造的政治空间。由于政治文化和战略目标差异,共享的区域政治符号在党项李氏、宋朝、辽朝间演绎出不同的权力谱系,不断分化使官号标识的区域政治规范弹性耗尽,庆历年间三方通过宋辽政治共识和宋夏盟约达成妥协,形成西夏建国后区域政治秩序的新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建国 唐朝旧疆 宋辽竞争 庆历盟约
原文传递
北宋“守内虚外”国策质疑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合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7,共7页
史学界一直将"守内虚外"视做北宋国策。事实上,北宋"守内"即守卫京师开封与内地要冲的武力相对薄弱,尤其是京师禁军因"更戍"、外遣等原因力量不断削弱。相比之下,北宋"守外"的力量却得到加强,... 史学界一直将"守内虚外"视做北宋国策。事实上,北宋"守内"即守卫京师开封与内地要冲的武力相对薄弱,尤其是京师禁军因"更戍"、外遣等原因力量不断削弱。相比之下,北宋"守外"的力量却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对辽构筑了泊塘、榆塞与武力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对西夏则以重兵防御,并附以军事堡寨。因此,"守内虚外"之说有悖于北宋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守内虚外” 防辽体系 防御西夏
原文传递
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红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夏金 民族政策 多元一体 民族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