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肝癌细胞基因组中HBV DNA的整合与c-fos、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单长民 刘乃国 刘同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探讨 HBV DNA、 c- fos和 p5 3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关系。利用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 ABC法 ,检测了肝癌基因组中 HBV DNA的整合、 c- fos和突变 p5 3的表达。 HBV DNA整合率为 6 7% ,C- FOS蛋白阳性率为 6 7% ,突变 P5 3蛋白阳性率... 为了探讨 HBV DNA、 c- fos和 p5 3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关系。利用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 ABC法 ,检测了肝癌基因组中 HBV DNA的整合、 c- fos和突变 p5 3的表达。 HBV DNA整合率为 6 7% ,C- FOS蛋白阳性率为 6 7% ,突变 P5 3蛋白阳性率为 5 8%。 HBV DNA整合与 c- fos激活、 p5 3突变有显著的一致性 (P>0 .0 5 ;P>0 .0 5 ) ,c- fos激活与 p5 3突变之间呈负相关 ,但无显著意义 (r=- 0 .2 816 ,P>0 .0 5 )。 HBV DNA的整合可能引起 c- fos的激活和 /或 p5 3的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 基因组 HBVDNA 整合 C-FOS p53 基因表达 乙肝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对比观察
2
作者 谢秀娟 蒋泽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144-144,共1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影像。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均行二维彩超扫查和超声造影,比较两者结果。结果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时相、造影增强...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影像。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均行二维彩超扫查和超声造影,比较两者结果。结果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上,超声造影可正确区分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这样有助于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存在门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肝癌患者的肝移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磊 张同琳 +5 位作者 宋世兵 修典荣 袁炯 朱建平 蒋斌 王昌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 目的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增厚、变硬者,尽可能切除这段门静脉;9例行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1例行门静脉-下腔静脉的对端吻合;术后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结果1例术后第6 d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后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另9例术后门静脉血流通畅,随访2~31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感染,4例术后7、12、13、25个月肿瘤复发,其余4例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只要处理得当,采用肝移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 门静脉血栓 肝癌患者 术后 肝移植 吻合 术前 结论 受者 目的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mdr_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松 黄建富 殷凤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 糖蛋白 (Pg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HC的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观察 2 4例未化疗、36例化疗后PHC及其癌旁组织...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 糖蛋白 (Pg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HC的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观察 2 4例未化疗、36例化疗后PHC及其癌旁组织Pgp的表达 ,2 0例门脉性肝硬化、2 0例正常肝组织的Pgp表达。 结果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前、后的PHC与非癌肝组织Pgp的表达为 6 6 .6 7%、80 .5 6 %与 90 .0 0 % ,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ACE前、后的癌旁肝组织全部表达Pgp ;PHC的Pgp表达可强于、弱于或相近于其癌旁组织 ,PHC的Pgp表达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PHC的多药耐药性源于内源性的Pgp表达 ,化疗药物的诱导可能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DR1基因 P-糖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