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komat机器人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升效果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宇德 陈中华 +3 位作者 李锡民 梁振宇 梁镇宏 李东梅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低水平步行功能组,FAC评价为2、3级的患者纳入高水平步行功能组,每组60例。每组再按照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分为20min组、30min组和40min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B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水平步行功能组中,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为20min的患者FMA、BBS、FAC评分提高较训练30min和40min的患者更明显,而高水平步行功能组训练时长为40min的患者FMA、BBS、FAC结果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Lokomat机器人不同步行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所影响。当患者步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步行时长20min便可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而对于步行功能水平较高的患者,步行时长为40min时康复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lokomat下肢机器人 步行时长 步行功能
下载PDF
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素梅 李建民 +1 位作者 吴庆文 沈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324-2327,共4页
背景:机器人设备能够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下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重复性的高强度较长时间的步态训练,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目的:探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在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方面的作用。方... 背景:机器人设备能够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下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重复性的高强度较长时间的步态训练,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目的:探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在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2名男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参加Lokomat步态训练5.5个月,于训练前、训练后6,12周及训练5.5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ower Extremity Motor Scores,LEMS)、10m最快步速、6min步行耐力及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与结论:两名患者经过Lokomat自动步态训练,虽然LEMS分数无明显提高,但其10m最快步速、6min步行耐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这说明机器人自动步态训练能够有助于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lokomat自动步态训练 脊髓损伤 步态 康复 运功
下载PDF
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宏林 于小明 +3 位作者 孟宪伟 周欢霞 蒋黎明 徐海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83-83,86,共2页
目的探究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实验组采用Lokomat康复训练... 目的探究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实验组采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干预,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步长、步频、步速参数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采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使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 脑卒中患者 下肢运动功能 恢复 效果
下载PDF
Lokomat机器人步态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肢功能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洋 李岩 李旗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12-14,18,共4页
1目的探讨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2方法将90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应用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治疗,C组常... 1目的探讨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2方法将90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应用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治疗,C组常规康复治疗配合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3组均治疗2个月。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进行测定比较。3结果 3组康复治疗1个月后膝关节能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7,P=0.015;T=-2.975,P=0.008;T=-5.203,P=0.000),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治疗后2个月,C组优于B组、A组(T=-5.392,P=0.000;T=-3.663,P=0.002)。C组与A组比较治疗1、2个月后膝关节支撑力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A组(T=-2.147,P=0.046;T=-2.913,P=0.009)。三组治疗1、2个月后膝关节摆动力矩,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0,P=0.000;T=-2.153,P=0.045;T=-23.518,P=0.000;T=-5.630,P=0.000;T=-12.006,P=0.000;T=-3.693,P=0.002),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4结论 Lokomat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可以增大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膝关节能量及膝关节支撑力矩、摆动力矩,提高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步态康复训练 lokomat机器人
下载PDF
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对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洋 李岩 李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478-480,484,共4页
1目的探讨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对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2方法将32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与康复组(1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未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Lokomat机器... 1目的探讨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对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2方法将32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与康复组(1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未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患者髋、膝关节的能量及支撑力矩、摆动力矩进行测定比较。3结果治疗前两组髋、膝关节的能量及支撑力矩、摆动力矩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8周后,康复组髋、膝关节的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结论 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髋、膝关节的能量及支撑、摆动力矩,提高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下肢功能
下载PDF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珂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7期107-107,共1页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菲 许静 +2 位作者 郭翠英 杨少东 贺建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治疗组采用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分别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下肢Fugl-Meyer评分法(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各期BBS、FMA、MBI评分及FA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4周,治疗组FMA、MBI评分及FAC较对照组升高(P<0.05),BB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治疗组BBS、FMA、MBI评分及FAC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长期治疗可进一步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lokomat下肢机器人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司马振奋 龚剑秋 吴月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Lokomat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地步行训练,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频、患侧步长、患侧支撑相时间及占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平均步速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33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0.10±8.11)分和(24.07±7.98)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28.87±13.41)分和(40.80±12.90)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00±20.22)分和(82.25±15.79)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Lokomat训练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频、步长、患侧支撑等步行参数,长期训练还能进一步提高步速,缓解下肢痉挛,同时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等亦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整体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lokomat训练 下肢痉挛 脑卒中 平地步行训练
原文传递
Lokomat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雅宁 郝正玮 李建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下肢功能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机器人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机器人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下肢功能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机器人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机器人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训练10周(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分别评测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间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7.09±4.95)分、(17.43±1.97)°和(29.17±2.20)°,与组内治疗前的(11.82±3.12)分、(9.42±1.42)°、(13.84±2.95)°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4.55±10.09)分、(9.94±2.42)°和(26.36±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肌力肌张力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各项肌力肌张力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髋、膝关节活动度与下肢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下肢运动功能与髋、膝关节活动度均呈正相关。结论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步态
原文传递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使用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综述
10
作者 孙浩洋 白玫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161-165,共5页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常被用于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但这类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无法准确评估,且缺乏相关行业标准。因此,收集在使用Lokomat等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信息,并确定相关的使用安全风险因素具有...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常被用于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但这类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无法准确评估,且缺乏相关行业标准。因此,收集在使用Lokomat等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信息,并确定相关的使用安全风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归纳近年来Lokomat等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使用中的各类不良事件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对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使用标准和质量控制内容进行展望,为评估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lokomat 安全风险因素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安子薇 李建民 +4 位作者 吴庆文 陈长香 王莉 崔颖 刘广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01-2003,2004,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PD的病理生理PD发病机制中主要因素有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lokomat机器人步态训练
下载PDF
头针联合疗法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翠英 许静 +1 位作者 李清 韦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B组采用Lokomat下...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B组采用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C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3组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同时测定患侧下肢股直肌(RF)、半腱肌(MS)、胫前肌(TA)、腓肠肌(GM)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FAC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与B组、C组同期比较,A组治疗4周、8周及12周FMA评分、FAC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患侧RF、MB、TA、GM的RM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下肢步行能力,联合疗法较单一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法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头针 lokomat下肢机器人 下肢功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运动想象联合康复机器人在不完全性SCI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辉 马奔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5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5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据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给予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4w后和治疗8w后两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 w和8 w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II(WISCI II)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8 w后均高于治疗4 w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性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lokomat机器人 运动想象 步行功能
下载PDF
Auditory P300 as an Indicator in Effectiveness of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3
14
作者 Yaning Zhao Zhengwei Hao Jianmin L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2期76-85,共10页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for evaluating the improvement in nerve func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as one of the objective targets. Methods: Sixty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Lokomat group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Lokomat group received Lokomat 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 gait parameters and the balance 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the K421GAITRite analysis system and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ERP components including N100, N200, P200 and P300 potential were evaluated by a muscle electric inducing potentiometer.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BS and gait parameters (P > 0.05), as well as in amplitude and incubation periods (IP) (P > 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48.88 ± 3.68), static (26.40 ± 3.14) and dynamic (22.64 ± 3.68) balance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ace (59.22 ± 4.67), stride length (19.04 ± 2.24), feet wide (98.02 ± 7.97) and walking velocity (84.86 ± 9.88) and IP of N200 and P300 shortened obviously and P300 amplitud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obo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is demonstrated that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effective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 Lower LIMB Gait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Robot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C P300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对中老年脑卒中下肢功能康复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贝宁 贝筝 +1 位作者 陈怡 李乐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索Lokomat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给临床康复治疗积累数据。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老年首发脑卒中并出现一侧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区组... 目的探索Lokomat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给临床康复治疗积累数据。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老年首发脑卒中并出现一侧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区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增加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康复治疗师徒手辅助步行能力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FAC、BBS、MBI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FAC、BBS、MBI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首发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结合康复机器人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机器人 中老年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康复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安子薇 李建民 +1 位作者 吴庆文 陈长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851-853,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而其特有的“冻结”现象是导致PD患者跌倒、致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而其特有的“冻结”现象是导致PD患者跌倒、致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表现为发作突然的迈步困难,感觉双脚像是粘在地板上,多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康复治疗 外提示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lokomat步行训练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俊 杨振辉 +1 位作者 刘海兵 唐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等基础康复治...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等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30min的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为40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步行速度,步行30min;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3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共45min/次,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6min步行距离、FAC评分、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定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行障碍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芝喜 黄凯荣 +2 位作者 蔡朋 刘明检 李芳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的影响.方法:将31例发病6个月以内的C-D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配至观察组15例(步行机器人+部分运动治疗)和对照组16例(常规运动治疗),训练前后以小腿三头肌内、外... 目的:观察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对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的影响.方法:将31例发病6个月以内的C-D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配至观察组15例(步行机器人+部分运动治疗)和对照组16例(常规运动治疗),训练前后以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羽状角肌骨超声测量参数及步行能力参数(10米步行时间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训练前2组C-D级脊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及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羽状角肌骨超声参数及步行能力参数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2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羽状角、10米步行时间及6分钟步行距离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羽状角角度,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米步行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管是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是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训练,均可对小腿三头肌的羽状角增大及改善步行能力有作用,同时,Lokomat下肢步行机器人训练能更好的增加C-D级脊髓损伤腓肠肌羽状角并改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步行机器人 腓肠肌羽状角 肌骨超声 脊聽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