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的降钙素治疗(附31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华 李承球 +5 位作者 韩祖斌 朱丽华 宋知非 吴宇光 杨秀珍 陈新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降钙素治疗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NICL)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鳗鱼降钙素对31例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72%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下肢疼痛症状减轻;8周后83%患者... 目的:为了探讨降钙素治疗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NICL)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鳗鱼降钙素对31例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72%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下肢疼痛症状减轻;8周后83%患者的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相伴出现的下肢痛亦有所改善。结论:认为降钙素不仅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骨痛,而且可有效地提高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降钙素能增加马尾神经组织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 降钙素 治疗
下载PDF
动态负荷下实验性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学勇 玉置哲也 +1 位作者 吉士俊 王海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 研究在高频率刺激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体重 (32 9± 12 ) g,平均分成 5组。对照组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其他 4个实验组将特制硅... 目的 研究在高频率刺激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体重 (32 9± 12 ) g,平均分成 5组。对照组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其他 4个实验组将特制硅胶片插入 L4 及 L6 椎管 ,造成横截面积缩小 3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静态压迫 2小时后 ,实验 1组不施加动态负荷 ;实验 2组只施加高频率刺激 6分钟 ;实验 3组同时施加高频率刺激和压迫追加 6分钟 ;实验 4组只行压迫追加 6分钟。动态负荷 6分钟后各组均恢复到原始静态受压状态继续检测 30分钟。 结果 静态压迫 2小时后 ,各实验组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压迫前明显下降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 1组在实验最后 30分钟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而其他 3个实验组在动态负荷后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 ,以实验 3组的变化最明显。 结论 静态受压的马尾神经在动态负荷下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 ,同时施加两种动态负荷比施加单一负荷变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负荷 实验 腰椎管狭窄 马尾神经 电生理 神经源性间歇跛行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华 韩祖斌 +2 位作者 陈新 张咏梅 李卫国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52例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治疗组(A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B组,低频... 目的探讨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52例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治疗组(A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B组,低频脉冲电磁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15次后间隔1周再重复。两组患者均补充钙剂600mg/d,3个月后观察包括间歇性跛行评估,腰椎和髋部骨量,跟骨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步行距离、腰腿痛和日常生活指标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者骨量、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降钙素治疗明显改善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步行能力,减轻腰腿痛;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减轻腰腿痛症状,但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效果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实验性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动态负荷下血流量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学勇 王欢 +2 位作者 吉士俊 玉置哲也 王海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 研究高频率刺激 ( 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分成 5组 ,每组 6只。均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检测血流量 1... 目的 研究高频率刺激 ( 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分成 5组 ,每组 6只。均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检测血流量 1小时后 ,将 4个实验组制成 L4 及 L6 节段 3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静态压迫 2小时后 ,实验 1组不施加动态负荷 ( dynamic burden,DB) ;实验 2组只施加 HFS 6分钟 ;实验 3组同时施加 HFS和压迫追加 6分钟 ;实验 4组只行压迫追加 6分钟 ;对照组为单纯 L5椎板切除及 HFS 6分钟。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马尾神经血流量。 结果对照组马尾神经血流量在最初 2小时无显著变化 ,施加 HFS时显著升高至初始值的 186 .4 %± 31.5 % ( P<0 .0 5 )。实验1组血流量为 110 .4 %± 7.5 % (与初始值比较 ,P>0 .0 5 ) ;实验 2组血流量无显著变化 111.6 %± 17.6 % (与初始值比较 ,P>0 .0 5 ) ;实验 3组血流量降至初始值的 6 5 .3%± 10 .7% ( P<0 .0 5 ) ;实验 4组血流量降至初始值的 6 0 .1%± 9.2 %( P<0 .0 1) ,与实验 3组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结论 神经电活动增加时 ,马尾神经双节段压迫可造成其相对缺血 ;若压迫程度同时增加 ,马尾神经血流量显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量 马尾神经 HFS 压迫 实验 椎板切除 对照组 变化 电活动 SD大鼠
下载PDF
老年骨关节疼痛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华 陈新 +2 位作者 朱秀芬 张咏梅 李卫国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80-382,388,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老年骨关节疼痛的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老年骨骼或关节疼痛患者,根据病因分为3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增生组)和C组(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老年骨关节疼痛的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老年骨骼或关节疼痛患者,根据病因分为3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增生组)和C组(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电磁场,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4周,前3周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15次后休息1周。随访16周,评估疼痛强度和缓解度。结果低频脉冲治疗对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治疗4周疼痛强度即明显下降(P<0.01);而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经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治疗下肢疼痛强度有所减轻(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骨关节疼痛临床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 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 疼痛 脉冲电磁场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动态负荷下对大鼠受压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学勇 玉置哲也 +1 位作者 吉士俊 王海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因素下前列腺素E1对大鼠马尾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 4组 ,每组 6只。除正常对照组 ,其他三个实验组使用硅胶片插入L4及L6椎管造成横截面积减小 3 0 %的双节段狭窄。压迫施加 2h后 ,三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动态负荷 ... 目的 :研究动态因素下前列腺素E1对大鼠马尾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 4组 ,每组 6只。除正常对照组 ,其他三个实验组使用硅胶片插入L4及L6椎管造成横截面积减小 3 0 %的双节段狭窄。压迫施加 2h后 ,三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动态负荷 (高频率刺激和 /或压迫追加 ) 6min。PGE1压迫增加组在施加动态负荷前给与前列腺素E1。结果 :压迫 2h后 ,各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下降。动态负荷下 ,HFS压迫增加组出现了神经传导阻滞 ,而应用了前列腺素E1的PGE1压迫增加组则部分避免了其发生。结论 :受压状态中的马尾神经在动态负荷下 ,前列腺素E1可以防止神经传导阻滞的发生 ,对神经传导功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源性间歇跛行 马尾神经 神经传导速度 前列腺索E1
下载PDF
降钙素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中 朱亚亮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降钙素,按曾雌茂计分法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延长无痛行走距离、缓解腰腿痛、提高肌肉力量、恢复皮肤感觉等方面明显... 目的观察降钙素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降钙素,按曾雌茂计分法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延长无痛行走距离、缓解腰腿痛、提高肌肉力量、恢复皮肤感觉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降钙素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能显著缓解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是临床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 腰痛
下载PDF
动态负荷下前列腺素E_1对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刘学勇 孙德利 +3 位作者 吉士俊 玉置哲也 王欢 王海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研究动态负荷下前列腺素E1对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 4组 ,每组 6只。除对照组 ,其他 3个实验组制成 3 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压迫 2h后 ,3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动态负荷 (高频率刺激和 (或 )压迫追加 ) 6min。实验 ... 目的 :研究动态负荷下前列腺素E1对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 4组 ,每组 6只。除对照组 ,其他 3个实验组制成 3 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压迫 2h后 ,3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动态负荷 (高频率刺激和 (或 )压迫追加 ) 6min。实验 3组在施加动态负荷前给予前列腺素E1。结果 :对照组马尾神经血流量在最初 2h无显著变化 ,施加高频率刺激时显著升高至 ( 186.4+-3 1.5 ) % (P <0 .0 5 )。施加动态负荷时 ,实验 1组血流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实验 2组降至 ( 65 .3 +-10 .7) % (P <0 .0 5 ) ;实验 3组为 ( 118.5 +-2 3 .6) % ,与实验 2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节段压迫会限制马尾神经血流量增加而造成相对缺血。若神经电活动与压迫程度同时增加 ,血流量显著降低 ,造成绝对缺血。前列腺素E1可以在动态负荷下维持马尾神经血流量 ,避免其进入绝对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源性间歇跛行 马尾神经 血流量 前列腺素E1 发病机理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出现前后的足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伟 张扬 +3 位作者 徐超 杨晓江 卢昌波 雷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目的研究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前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及跌倒风险,为足底压力分析应用于LSS患者行走功能判定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选... 目的研究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前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及跌倒风险,为足底压力分析应用于LSS患者行走功能判定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选取12名患有腰L4~5节段中央型LSS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2名同年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运动前后与对照组运动前后站立相时间(contact time,CT)及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步向角(foot progression angle,FPA)、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和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出现前与对照组相比,足跟触地期(initial contact phase,ICP) CT%减小,前足离地期(forefoot push-off phase,FFPOP) CT%增高,总接触时间、FPA、第1~3跖骨头区PTI以及第2、第3跖骨头区CA%增加;实验组运动至NIC症状出现后,其全足触地期(foot flat phase,FFP)与前足离地期CT%、总接触时间、FPA、第1~4跖骨头区PTI和CA%、足趾区CA%增加,足跟触地期与前足触地期(forefoot contact phase,FFCP) CT%、足跟区PTI和CA%均减小。结论中央型LSS患者在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向前足转移,站立相时间周期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可因NIC症状出现而进一步加重,患者具有更高的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间歇性跛行类型与马尾神经传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芳权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298-300,304,共4页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传导时间(cauda equina conduction time,CECT)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传导时间(cauda equina conduction time,CECT)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LSS患者作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7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根据NIC类型分为马尾型(cauda equina-type,CE型)43例、混合型(mixed-type,MX)37例、根型(radicular-type,R型)22例。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CECT差异,观察研究组三个亚型CECT差异、硬脑膜囊面积(dural sac area,DSCA),观察CECT与DSC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影响CECT的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中CE型、MX型、R型三个亚型CE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E型、MX型高于R型,CE型高于MX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型、MX型、R型患者DSC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显示,CE和MX型低于R型,CE型低于MX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E分型和MX分型患者DSCA和CECT呈负相关(r=-0.447、-0.492,P<0.001),R型患者DSCA与CECT结果不存在相关性(r=0.10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E型、MX型NIC是CECT的危险因素(P<0.05),而DSCA是CECT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CECT是评估LSS患者运动神经通路的客观、定量方法,可对LSS患者进行快速、简便的进行无创性检查和评价,以鉴别LSS的功能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马尾神经传导时间
下载PDF
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11
作者 林华 韩祖斌 +2 位作者 陈新 张咏梅 李卫国 《中外医疗》 2008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52例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治疗组(A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B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52例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治疗组(A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B组,低频脉冲电磁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15次后间隔1周再重复。两组患者均补充钙剂600mg/d,3个月后观察包括间歇性跛行评估,腰椎和髋部骨量,跟骨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步行距离、腰腿痛和日常生活指标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者骨量、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降钙素治疗明显改善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步行能力,减轻腰腿痛;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减轻腰腿痛症状,但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效果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步态分析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伟 孟冰 +5 位作者 张扬 徐力红 徐超 杨晓江 卢昌波 雷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87-1891,共5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会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改变并导致步态紊乱和异常,其诊断多依靠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史与影像学检查。随着步态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肢神经骨骼肌肉类疾病中,其在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中的应用却并...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会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改变并导致步态紊乱和异常,其诊断多依靠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史与影像学检查。随着步态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肢神经骨骼肌肉类疾病中,其在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中的应用却并未受到足够关注。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相关文献,简述步态分析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进展,旨在提供全面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步态认识和分析方法,针对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步态分析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应用的展望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步态分析 神经源间歇性跛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