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n the natural view resources of Lushan Mountain scenic spot
1
作者 HU Haihui FAN Jinping ZHUO Lih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d rating evaluation primarily on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Lushan Mountai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situation of scenic spot natural landsca...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d rating evaluation primarily on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Lushan Mountai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situation of scenic spot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some reasonable advices were given on further exploiting Lushan Mountain natural scenic spot, expecting that it could supply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ushan Mountai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景观资源 庐山 景点 分级评价 合理开发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Landscape in Lushan Mountain and It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2
作者 Zhang Jingjing Teng Fei +1 位作者 Wang Huaiqing Mei T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4-6,共3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obtained at Jiujia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Lush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99 to 2008,the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landscape in Lushan Mountain... Based on th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obtained at Jiujia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Lush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99 to 2008,the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landscape in Lushan Mount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cloud landscape in Lushan Mountain had two peaks in one year,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cloud landscape was the largest in spring and the smallest in autumn.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nthly average number of days with cloud landscape an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but there wa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nthly average number of days with cloud landscape and relative humidity.Rainfall usually occurred on the day or the day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cloud landscape.On the day when cloud landscape appears,relative humidity was generally more than 80%,and average wind speed was less than 4.5 m/s.Meanwhile,there was an inversion layer at low al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mountain CLOUD LANDSCAP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下载PDF
OROGENESIS-BASINOGENESIS IN THE LUSHAN MOUNTAIN-POYANG LAKE, NORTH JIANGXI PROVINCE,CHINA
3
作者 BI Hua TAN Keren and WU Qianhong(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Guiyang, 550002, China)(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Academia Sinica, Hunan, 41001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7年第Z2期43-54,共12页
Many scientists used to study orogenesis and basinogenesis separately, and thought that the Lushan Mountain-Poyang Lake, North Jiangxi province, only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 Many scientists used to study orogenesis and basinogenesis separately, and thought that the Lushan Mountain-Poyang Lake, North Jiangxi province, only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eep-tectonic setting and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orogenesis-basinogenesis in the Lushan Mountain-Poyang Lake as a whole was studied, and its congenital, parturient and postnatal conditions were mainly discussed. On the above basis, four stages of orogeneis -basinogenesis in the Lushan Mountain -Poyang Lake were recognized: the presinian basic, the Sinian-Early Permain dormant, the Late Permain-Early Tertiary embryonic and the Late Tertiary-Quaternary forming stage, and the kinematic-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rogenesis-basinogenesis at each stag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genesis-basinogenesis kinematic-dynamic characteristics lushan mountain-Poyang Lake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QUATERNARY DEPOSIT ENVIRONMENT AMONG LUSHAN,HUANGSHAN AND TIANMU MOUNTAINS
4
作者 朱诚 宋友桂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7年第3期259-269,共11页
The data of Fe3+ /Fe2+ show that the lowest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f the Lushan,Huangshan and Tianmu mountains was not below 0℃, therefore, glacier couldn’t develop in there regions. According to palaeomagnetic tes... The data of Fe3+ /Fe2+ show that the lowest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f the Lushan,Huangshan and Tianmu mountains was not below 0℃, therefore, glacier couldn’t develop in there regions. According to palaeomagnetic test combined with the phenomenon of reticulate pattern ground and lithologic identification, the authors elaborate that the “Poyang moraine” is mainly the fluvial sediments of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t was formed by transposition of the ancient Ganjiang River under the humid hot climate. For CM image, the Dajiaochang profile of the Lushan Mountain is very similar to periglacial and the debris flow deposits, but the profile of Jiangpochang and Yaoshaling have many kinds of geneses, i. e., debris flow, water debris flow and alluvial etc. In the south piedmont of the Huangshan Mountain, slope gravity and slope seasonal running water transportantion are mainly deposit factors. In the “glacial varve” of the Denglongqiao profile of the Tianmu Mountain, its CaO and Na2O content is lower than the nonglacial varve, the fact shows that it has the features of the violent leaching, weathering and nonglacial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mountain Huangshan mountain Tianmu mountain QUATERNARY DEPOSIT ENVIRONMENT
下载PDF
庐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5
作者 刘新圣 孙叶根 +6 位作者 汪青 姚有如 汪勇 王小兵 吴立 朱永恒 张平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野外实习是植物地理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综合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的植物地理学模块进行了系统梳理。重... 野外实习是植物地理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综合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的植物地理学模块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对植物区系地理、植被地理和群落演替的实习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具体要求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同时,归纳了野外教学实习线路及相应的实习内容。最后,针对目前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科发展背景下对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最新要求,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或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植物区系地理 植被地理 教学设计 庐山
下载PDF
芦山6.1级地震山区典型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毅 范元青 +3 位作者 任宇 杨兵 侯江荣 熊耀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8,共14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因,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破坏数量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导致道路中断、河道阻塞和被动柔性防护网损坏,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143处。各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中,木结构和隔震结构表现良好,无明显震害;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破坏、屋盖破坏、楼面破坏和楼梯间破坏;混凝土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填充墙、门窗和吊顶等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数量分别占14.2%、23.9%、0%。相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此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仅为2013年的2.78%,房屋破坏数量显著下降,严重破坏占比仅20.7%,且无房屋倒塌。根据山区震害特征及原因,对地质灾害防治、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及管理维护提出建议,以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筑抗震防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害调查 山区 地质灾害 建筑震害
原文传递
不同降雨强度下庐山日本柳杉林冠层穿透雨延滞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家辉 刘苑秋 +5 位作者 许青 李乐寰 温林生 郑希玲 刘春梅 邓文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降雨特征下穿透雨过程,依托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通过观测2017年雨季(4—9月)日本柳杉林内外实时降雨过程定点观测数据,并选取部分典型场次降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下柳杉林冠层时滞效应。结果... 为了探究不同降雨特征下穿透雨过程,依托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通过观测2017年雨季(4—9月)日本柳杉林内外实时降雨过程定点观测数据,并选取部分典型场次降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下柳杉林冠层时滞效应。结果表明:在2017年雨季,庐山地区降雨呈现出小降雨量(≤5 mm)、短降雨历时(≤2 h)和低降雨强度(≤2 mm/h)的特征。从林外降雨开始至林内出现降雨的起始延滞期内,起始延滞时间(y)随着林外降雨强度(x)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两者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y=0.656x^(-0.822),R^(2)=0.8234)。起始延滞时间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关系不明显。冠层滞留效应为正滞留效应时,平均降雨强度相对于冠层滞留效应为负滞留效应时更小,且在降雨初期以及降雨末期(≤2 h以及>8 h)时,滞留效应多发生正滞留效应;而在降雨达到峰值时(即降雨中期)滞留效应才会明显出现负滞留效应。在降雨过程中,林冠层对降雨的有效延滞作用主要发生在降雨起始和结束2个阶段,而在中间期冠层拦蓄作用几乎消失,出现林内降雨强度要大于林外降雨强度的情况。在进行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预报时,应重点关注降雨中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柳杉 降雨特征 穿透雨 庐山
下载PDF
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韦玉贵 彭琬钰 +4 位作者 邱颖青 冯文钟 白天军 叶清 邓文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以及WUE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科学评估庐山日本柳杉的碳水耦合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计算日本柳杉WUE,并选择平均气...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以及WUE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科学评估庐山日本柳杉的碳水耦合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计算日本柳杉WUE,并选择平均气温(T)、降水量(W)、平均风速(Ws)、太阳辐射(Rs)、干旱指数(SPEI、SPI、WI)等气候变化相关指标,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1)1969-2018年,庐山日本柳杉树轮δ_(13)C值序列呈现下降趋势,变化区间为-23.09‰~-25.67‰,年平均-24.55‰;庐山日本柳杉WUE的年际值呈现上升趋势,变化区间为91.06~118.89μmol/mol,年平均102.37μmol/mol;(2)相关性分析表明:庐山日本柳杉WUE与上一年的7月、9-11月和当年的2-6月、9-11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系,与上年7-12月以及当年的1-12月风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庐山日本柳杉WUE与各月太阳辐射、降水、SPEI、WI以及SPI未产生显著关系;(3)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庐山日本柳杉WUE主要与Ws_(1)(当年1月风速)、T_(3)(当年3月均温)、T_(9)(当年9月均温)、T_(-9)(上年9月均温)、Ws_(12)(当年12月风速)相关。【结论】T和Ws是影响庐山日本柳杉WUE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W、Rs以及干旱指数(SPI、SPEI以及WI)对庐山日本柳杉WUE的变化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日本柳杉 稳定碳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山松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9
作者 刘新圣 蔡路路 +1 位作者 张亦赟 张林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22,共7页
为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山地森林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探究庐山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不同海拔(922、1170、1405 m)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 为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山地森林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探究庐山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不同海拔(922、1170、1405 m)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单木不同组分生物量。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黄山松林的林分特征、林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在不同海拔的差异。随海拔升高,黄山松林各林分参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黄山松林总生物量在47.22~131.55 t·hm^(-2)之间,且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剧减的单峰海拔格局,海拔1405 m黄山松林的总生物量显著地低于海拔922与1170 m黄山松林(P<0.05),不同海拔各器官生物量对总生物量的贡献基本一致(树干>树根>树枝>树叶);黄山松林平均根冠比为0.23,且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1405 m黄山松林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黄山松林(P<0.05)。林分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单峰海拔分布格局,表明中海拔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黄山松林生物量累积。相反,根冠比随海拔升高持续增大,暗示高海拔黄山松通过向地下分配更多资源以应对不利的生长环境。亚热带山地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的海拔分异特征综合体现了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林 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亚热带 庐山
下载PDF
芦山Ms6.1级地震山地灾害异常区灾害成生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3 位作者 罗永红 刘世成 唐涛 冯卓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探讨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Ms 6.1级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特点及不同活动性断层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规律。通过地表调查并借助无人机、机载雷达等手段对次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灾害异常区位于宝兴县东河两岸,表现为大量... 探讨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Ms 6.1级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特点及不同活动性断层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规律。通过地表调查并借助无人机、机载雷达等手段对次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灾害异常区位于宝兴县东河两岸,表现为大量崩塌及少部分滑坡,灾害分布呈短椭圆形,以高位崩塌为主,滑坡发育于斜坡上部的残坡积发育部位。由于背坡效应和斜坡结构的耦合作用,致使此次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集中发育在宝兴县东河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6.1级地震 山地灾害异常区 斜坡动力响应 灾害发育机制
下载PDF
论唐宋庐山诗僧群体的发生、变迁
11
作者 赵斌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唐宋庐山诗僧群体的发生、变迁是与中外文化交流、朝代更替、社会转型发展等密切关联的复杂问题。从魏晋到唐代再到北宋,庐山诗僧群体经历从“佛理”到“苦吟”再到“世俗化”的过程,从一个虚幻的纯净世界走向纯粹的诗艺世界再走向日常... 唐宋庐山诗僧群体的发生、变迁是与中外文化交流、朝代更替、社会转型发展等密切关联的复杂问题。从魏晋到唐代再到北宋,庐山诗僧群体经历从“佛理”到“苦吟”再到“世俗化”的过程,从一个虚幻的纯净世界走向纯粹的诗艺世界再走向日常的世俗世界。唐代庐山诗僧群体已慢慢从早期诗僧“谈佛”的禅诗中走出来,回到诗歌本身,甚至把探索诗艺看成终身功业。相对于唐代庐山诗僧群体,北宋庐山诗僧群体的诗歌艺术更为成熟,他们保留着唐代庐山诗僧群体“诗禅合一”的创作特色,由于北宋庐山诗僧们的交流更频繁,酬答、送别仍然是北宋庐山诗僧们的日常生活,且北宋庐山诗僧群体已慢慢从唐五代庐山诗僧群体“苦吟”中走出来,不仅回到诗歌本身上来,也慢慢回到俗世生活本身上来,朝着“世俗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唐宋 诗僧群体
下载PDF
“温比亚”台风低压引起庐山大暴雨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杨超 徐洁玲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3期90-92,109,共4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数据、高精度DEM数据和雷达资料,对2018年台风“温比亚”在庐山地区造成的2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受台风外...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数据、高精度DEM数据和雷达资料,对2018年台风“温比亚”在庐山地区造成的2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受台风外围影响,庐山出现了短时强对流天气,迎风坡的地形抬升并未造成该区域的较强降水,而背风坡由于庐山的摩擦扰流与下山气流的辐合作用,使对流系统加强,形成一个中γ尺度对流系统,系统经过的地方均产生了很强的短时强降水;2)台风登陆后,受台风低压切变影响,在庐山地区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出现了持续的较强降水,降水稳定在迎风坡到山顶一带,庐山地形的降水增幅非常明显;3)在台风影响下,庐山背风坡的逆风区对应的中γ尺度系统是造成庐山背风坡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在台风降水的短临预报中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台风 大暴雨 地形
下载PDF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武显 周新民 +2 位作者 李献华 谢国刚 李均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1-495,共5页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 .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 ,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 .通过锆石U -Pb法定年 ,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 ( 12 ...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 .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 ,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 .通过锆石U -Pb法定年 ,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 ( 12 7± 2 )Ma,该年龄代表了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年龄 ,并得到其他地质证据的支持 .还讨论了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同时期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及其可能的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年龄 星子变质核杂岩 伟晶岩 庐山 锆石U-PB定年 岩浆活动 时空关系
下载PDF
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 被引量:22
14
作者 胡海胜 魏美才 +2 位作者 唐继刚 张福庆 郑艳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96-4706,共11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8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了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庐山的景观格局在过去的12a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阔叶林由1988年的25.88%上升到2000年的5...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8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了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庐山的景观格局在过去的12a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阔叶林由1988年的25.88%上升到2000年的54.51%,年均增加782.43hm2,总增加面积与针叶林、灌草地和耕地的总减少面积相当。针叶林、灌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以灌草地年均增加123.42块为最高;与此相反的是水体、阔叶林和耕地的衰减,其中耕地以年减少约246.42块的减速最为迅速。针叶林和灌草地的破碎化进一步加强,而阔叶林则填补了前两者减少面积的空白。1988年灌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列居各景观类型之首,12a后这一优势为阔叶林景观所取代。建设用地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扩散化趋势。两期的灌草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度位居各类型景观之首,表明受外来干扰强度最小;耕地的复杂性变化最快,形状指数和分维度分别下降了44.5744和0.0726。庐山的香农多样性和香农均匀度随时间的迁移而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2394和0.1231,同期景观破碎化指数上升了0.1633。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景观格局模拟值与实测值大致相当,结果表明目前景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重危机。导致庐山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景观指数 马尔柯夫模型
下载PDF
庐山“星子杂岩”中绿帘石花岗岩的定年和成因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武显 徐夕生 +3 位作者 周新民 谢国刚 李均辉 李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庐山绿帘石花岗岩是“星子杂岩”的一部分,单颗粒错石U-Pb法定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823±64Ma。绿帘石可能是在较高压力(0.5GPa)条件下,由岩浆结晶作用和岩浆自交代作用(角闪石的钾交代)形成的。绿帘石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岩石学和岩... 庐山绿帘石花岗岩是“星子杂岩”的一部分,单颗粒错石U-Pb法定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823±64Ma。绿帘石可能是在较高压力(0.5GPa)条件下,由岩浆结晶作用和岩浆自交代作用(角闪石的钾交代)形成的。绿帘石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可能是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造山晚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年 绿帘石花岗岩 星子杂岩 花岗岩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庐山森林火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祝必琴 张丽霞 +3 位作者 彭家武 黄淑娥 蔡哲 肖金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1-448,共8页
依据庐山历史森林火灾特点,选取防火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最长连旱天数、平均风速、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9个因子作为森林火险区划指标,并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的灵敏度或其对成火的影响分别被赋予不同的... 依据庐山历史森林火灾特点,选取防火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最长连旱天数、平均风速、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9个因子作为森林火险区划指标,并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的灵敏度或其对成火的影响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采用RS和GIS技术,利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植被信息图层;再利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生成1∶5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一方面提取有关地形信息(海拔、坡度、坡向),另一方面结合庐山及周边7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建立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和地理推算模型,采用小网格推算方法进行整体插值,生成气候资源分布图;最后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整合所有单因子专题图,生成综合区划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特级、Ⅰ级、Ⅱ级3个森林火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区划 RS GIS 庐山
下载PDF
庐山地区野生观赏灌木资源现状与园林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乐华 王江林 +1 位作者 周赛霞 虞志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7,共5页
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与不完全统计 ,庐山地区分布有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灌木 197种 ,占江西省野生观赏植物总数 (10 18种 )的 19.35 %。报道了庐山野生观赏灌木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 4项保护对策 :(1)加强资源的调查与生物多样性... 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与不完全统计 ,庐山地区分布有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灌木 197种 ,占江西省野生观赏植物总数 (10 18种 )的 19.35 %。报道了庐山野生观赏灌木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 4项保护对策 :(1)加强资源的调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2 )建立庐山野生观赏灌木多样性信息系统 ;(3)健全管理体制 ,依法治山 ;(4)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阐述了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地区 观赏灌木资源 园林应用 野生资源 现状
下载PDF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与内容的改革初探 被引量:22
18
作者 程久苗 王宗英 +1 位作者 刘付程 孙叶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83-385,共3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根据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 ,考虑目前我校人力、财力、物力等实际情况 ,对传统的分阶段、分课程的野外实习模式进行变革 。
关键词 庐山 自然地理 实习模式 高师 野外实习 教学
下载PDF
庐山香果树毛竹混交林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焱松 张晓波 +2 位作者 桂忠明 杜娟 周赛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为了解庐山毛竹入侵对香果树的影响,采用Ripley’sK(t)函数分析香果树毛竹混交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香果树幼树在较小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直至均匀分布;香果树成年树在较小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为了解庐山毛竹入侵对香果树的影响,采用Ripley’sK(t)函数分析香果树毛竹混交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香果树幼树在较小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直至均匀分布;香果树成年树在较小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较大尺度上聚集分布;毛竹在所有的研究尺度上为显著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增加。毛竹与香果树幼树在较小的尺度上没有明显关联性,在较大的尺度上呈显著负相关;毛竹与香果树成年树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根据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应从幼龄起对生长有香果树的森林群落进行必要的管理,伐除毛竹及一些影响较大的其它乔木树种,挖除地下竹鞭,为香果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恢复其种群的天然合理配置。否则,香果树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在庐山将有灭绝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入侵 空间格局 香果树 庐山
下载PDF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92
20
作者 郭志华 卓正大 +1 位作者 陈洁 吴梅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4-432,共9页
本文通过2×2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36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100m2和400m2时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以X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 本文通过2×2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36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100m2和400m2时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以X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一方面,不同大小的样方能反映物种种间联结性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抽样面积为100m2,更能准确全面地表现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特征。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反之,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最后,还将这36个种群按其联结性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 种间联结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