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衍化——以礼乐、孔、孟思想为核心
1
作者 蔡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音乐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王治为目的,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继承与衍化。它继承了儒家“乐与政通”的思想,将音乐作为施行教化的利器;同时吸收了礼乐思想,强调音乐的制作与使用都应合于“礼”的规范。在乐教...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音乐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王治为目的,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继承与衍化。它继承了儒家“乐与政通”的思想,将音乐作为施行教化的利器;同时吸收了礼乐思想,强调音乐的制作与使用都应合于“礼”的规范。在乐教的施行、音乐可观的作用方面,沿用了孔子的“正乐”思想。但其推崇的“大乐”以遵循自然和谐运行规律为基础,在排斥“郑卫之音”的理由、推行乐教的类型、音乐德治的内容等方面,与孔子有着不同见解。《吕氏春秋》认同孟子的民本思想,将音乐作为得民心、实施德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像孟子那般一味地强调美感的共性,它认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存在差异,在平和的审美心境下才能获得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礼乐 孔子思想 孟子思想
下载PDF
论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体系——以《老子》、《管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来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许多学者论述道家思想,往往把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但是,此种观点并没有深入到道家隐而不显的思想内核——治心思想。笔者认为道家实际上早就系统地提出了心治则身... 许多学者论述道家思想,往往把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但是,此种观点并没有深入到道家隐而不显的思想内核——治心思想。笔者认为道家实际上早就系统地提出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国治的思想。依据道经首次揭示了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是心身国同治的思想,论述了"道"是贯穿于心身国的主线,阐述了三者是互相贯通三体合一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管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治国 治身 治心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饮食主张与烹调技艺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启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6-70,共5页
《吕氏春秋》不仅保存了我国最早的烹饪文献,而且提出了讲究滋味、食养人亦伤人和以"时"、清淡、适中、讲究卫生等有价值的饮食主张。在烹调技艺方面,《吕氏春秋》强调水、火候与齐的重要性,要求把握好度,精选原料,寻求多种... 《吕氏春秋》不仅保存了我国最早的烹饪文献,而且提出了讲究滋味、食养人亦伤人和以"时"、清淡、适中、讲究卫生等有价值的饮食主张。在烹调技艺方面,《吕氏春秋》强调水、火候与齐的重要性,要求把握好度,精选原料,寻求多种食物原料、调料的和谐、统一。这些主张虽服从和服务于修身、治国这一政治目的,但在客观上也为中国饮食文化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饮食主张 烹调技艺
下载PDF
董仲舒与秦汉初期体系化思想的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体系化的思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夕编撰的《吕氏春秋》,以"法天地"为原则,综合道家、阴阳家等建构起了一个天道论体系。秦汉初期,儒家学派虽然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而退居民间,... 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体系化的思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夕编撰的《吕氏春秋》,以"法天地"为原则,综合道家、阴阳家等建构起了一个天道论体系。秦汉初期,儒家学派虽然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而退居民间,但以《春秋公羊传》为代表的经典注解之作,崇奉孔子"作新王"为万世立法,建构起了一个以儒为本兼融各家的王道论体系。董仲舒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天道论、王道论体系合而为一,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思想 《吕氏春秋》 《春秋公羊传》 董仲舒 天道论 王道论 大一统
下载PDF
《荀子》、《吕氏春秋》教育思想比较
5
作者 李秀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14,共6页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能改易人性,却可避免人的天性遭受戕害。《荀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圣人,《吕氏春秋》则把教育的目的更多指向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和因循自然规律的普通人。两书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吕氏春秋》更加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吕氏春秋》 教育思想 性恶论 天性论
下载PDF
《吕氏春秋》“所以”浅释
6
作者 陈经卫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上古汉语的"所以",能否出现在叙述句中用作因果连词,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考察《吕氏春秋》一书,认为"所以"在该时期用作因果连词这一用法仍处于萌芽状态,较多情况下它仍是一个由特别指示代词"所"和... 上古汉语的"所以",能否出现在叙述句中用作因果连词,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考察《吕氏春秋》一书,认为"所以"在该时期用作因果连词这一用法仍处于萌芽状态,较多情况下它仍是一个由特别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所组成的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上古汉语 所以 是以
下载PDF
“圣王”观念与秦统一的历史文化建构
7
作者 曲柄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共11页
秦统一六国,既包括武力上的征服,也包括思想上的征服。商鞅变法之后,与军事行动相配合的是秦对周的文化批判,此过程可称为变周政为秦政。商鞅变法为秦建立了“力争”国策,力图通过军事征服完成对秦的文化塑造。到了秦庄襄王时期,统一是... 秦统一六国,既包括武力上的征服,也包括思想上的征服。商鞅变法之后,与军事行动相配合的是秦对周的文化批判,此过程可称为变周政为秦政。商鞅变法为秦建立了“力争”国策,力图通过军事征服完成对秦的文化塑造。到了秦庄襄王时期,统一是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如何化解“力争”国策造成的东方六国的反感,需要秦国在文化上重新作出考虑。两个时代的政治家抓住“圣王”观念,并予以重新解读。《商君书》将秦君塑造成明一法度,任力不任德的“圣王”;《吕氏春秋》继而将秦君塑造成既能养生治国,又能偃荡兵燹的“圣王”。商鞅的“圣王”是对周代“圣人”的否定,吕不韦的“圣王”又是对商鞅“圣王”的补充。秦不断发明“新圣”,建立了以“圣王”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由此给出了秦统一的历史定位和价值阐释,构建了大一统征服王朝的文化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 《商君书》 《吕氏春秋》 新圣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