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 in high dose 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rescue in lymphoma
1
作者 Alessandro Isidori Cristina Clissa +5 位作者 Federica Loscocco Barbara Guiducci Sara Barulli Lara Malerba Elisa Gabucci Giuseppe Visani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5年第7期1039-1046,共8页
A lthough advanced stage aggressive non-Hodgkin'slymphomas and Hodgkin's disease are thought to be che-motherapy-responsive cancer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either relapse or never attain a remission... A lthough advanced stage aggressive non-Hodgkin'slymphomas and Hodgkin's disease are thought to be che-motherapy-responsive cancer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either relapse or never attain a remission. High-dose therapy(HDT)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 is often the only possibility of cure for most of these patients. However, many controversial issues still remain with respect to HDT/ASCT for lymphomas, including its role for, the optimal timing of transplantation, the best conditioning regimen and the potential use of localized radiotherapy or immunologic methods to decrease post-transplant recurrence. Recently, mainly due to the unavailability of carmustine, several novel conditioning protocols have been clinically develope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outcome by enhancing the anti-lymphoma eff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by reducing short and long-term toxicity. Furthermore, the better safety profiles of novel approaches would definitively allow patients aged more than 65-70 years to benefit from this therapeutic option. In this review, we will briefly discuss the most relevant and recent data available regarding HDT/ASCT in lymph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DGKIN lymphoma NON-HODGKIN lym- phoma High dose
下载PDF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绪仓 连小云 +4 位作者 赵文理 杨娣娣 韩秀蕊 邢佩霓 李梅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5,318,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抗淋巴瘤细胞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DC-CIK细胞 生物学活性 抗淋巴瘤
下载PDF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原发淋巴瘤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雅洁 李玉林 +1 位作者 朱桂彬 张丽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2,T002,共5页
为明确胃肠道原发NHL特别是MALT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及组织学起源,本研究使用LN_(1~3)系列抗体对34例胃肠道原发NHL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4例中MALT淋巴瘤5例(14.7%),其中3例由滤泡中心细胞样细胞构成,另2例由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构... 为明确胃肠道原发NHL特别是MALT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及组织学起源,本研究使用LN_(1~3)系列抗体对34例胃肠道原发NHL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4例中MALT淋巴瘤5例(14.7%),其中3例由滤泡中心细胞样细胞构成,另2例由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在LN_1显示核周边点状阳性,LN_2显示核膜线状阳性,与正常肠道Peyet板僧帽带处的Marginal zone cell具有相似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提示MALT淋巴瘤可能来源于Marginal zon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MALT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巧营 刘晋津 +3 位作者 吴腾 张一 李东华 赵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130只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各21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造模9周后,普...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130只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各21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造模9周后,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给予普罗布考500 mg/kg灌胃,连续6 d;第8天时,于制备CIN模型前,山莨菪碱组及联合组经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0μg/100 g,15 min后,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经尾静脉注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0.8 m L/100 g制备CIN模型;1 h后,山莨菪碱组、联合组经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0μg/100 g共7次。注射对比剂前及24 h后,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BUN、Scr水平。称重,开腹后采集左右肾脏并称重,计算肾指数。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取肾脏组织制成肾组织匀浆,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Bcl-2相关X蛋白质(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mRNA表达。结果 (1)模型组BUN、Scr、UA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BUN、Scr、UAE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BUN、Scr、UAE均低于山莨菪碱组(P均<0.05)。(2)模型组肾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肾指数低于模型组(P均<0.05)。(3)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肾脏NOS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均<0.05)。联合组肾脏SOD、T-AOC均高于普罗布考组和山莨菪碱组(P均<0.05)。(4)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联合组肾脏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Bcl-2/Bax升高(P均<0.05);山莨菪碱组肾脏Bcl-2/Bax升高(P<0.05),联合组肾脏Bcl-2/Bax高于山莨菪碱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山莨菪碱联用可减轻糖尿病CIN大鼠的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Bcl-2/Bax比值有关,且效果优于单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山莨菪碱 对比剂肾病 糖尿病 氧化应激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相关X蛋白质
下载PDF
小鼠白介素-12基因转染对EL4细胞在小鼠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6 位作者 欧英贤 裴雪涛 江汕 白海 王存邦 张苗 靳海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基因的肿瘤细胞EL4/12于小鼠皮下接种后的成瘤性。对预先接种野生型肿瘤细胞EL4的小鼠,用60Co照射的肿瘤疫苗EL4/12接种于瘤周,观察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结果在EL4/12细胞中,用PCR可特异地检测到mIL-12p35和p40亚基的cDNA片段。5×105EL4/12细胞48h表达的mIL-12达(10.2±3.2)ng。EL4/1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下降。EL4/12瘤苗治疗组约50%的小鼠可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在短期内全部成瘤死亡。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能耐受野生型肿瘤细胞的二次攻击。与对照组相比较,疫苗治疗组中其余小鼠的成瘤时间延迟(P∨0.01),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1);死亡时肿瘤体积小(P∨0.05),形成的肿瘤有完整包膜,瘤周和肿瘤内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结论转染mIL-12基因能抑制EL4肿瘤细胞的成瘤性。m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对野生型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治疗 肿瘤疫苗 EL4细胞 淋巴瘤
原文传递
慢病毒携带的双自杀基因对淋巴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姜义荣 马道新 +1 位作者 陈学良 刘春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16-92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非分裂细胞、目的基因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长期表达、免疫原性低等优点,适于体内基因治疗。本研究探讨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淋巴瘤细胞Raji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表达慢病毒的3种质粒,即包装结构基因质... 背景与目的: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非分裂细胞、目的基因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长期表达、免疫原性低等优点,适于体内基因治疗。本研究探讨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淋巴瘤细胞Raji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表达慢病毒的3种质粒,即包装结构基因质粒pCMVΔ8.2、包膜基因质粒pCMV.VSVG、目的基因质粒pHR'CS.GFP或pHR'CS.CDglytk分两组(pHR'CS.Cdglytk为实验组、pHR'CS.GFP为对照组),经脂质体导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包装成病毒后,收集病毒上清,浓缩后转染Raji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或无环鸟苷(GCV),用MTT法测定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检测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对Raji细胞的作用。结果:表达慢病毒的3种质粒可高效转染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富集的病毒颗粒。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在Raji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单独使用GCV或5-FC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1%、50%,与未转染组Raji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使用5-FC和GCV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73%,明显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可高效稳定转染淋巴瘤细胞;双自杀基因系统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CD/5-FC或HSVtk/GCV)对淋巴瘤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携带 自杀基因 淋巴瘤 细胞杀伤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六种免疫相关疾病血清sIL-2Ra水平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进友 赵燕燕 +5 位作者 王津津 赵相印 王健军 刘晓军 刘复强 杨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一组免疫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Graves’病和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sIL-2Ra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上述各病种患者血清sIL-2Ra明... 本文研究了一组免疫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Graves’病和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sIL-2Ra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上述各病种患者血清sIL-2Ra明显增高,与正常人血清sIL-2Ra水平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本文还就sIL-2Ra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书红 于力 +10 位作者 高春记 李红华 阮秀霞 贾博军 周亚红 张晓玲 刘海川 姚善谦 楼方定 张伯龙 达万明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是否全...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是否全身照射)、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是否发生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因素与c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发生了cGVHD,发生率为44.4%。发生局限型cGVHD的19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19(94.7%),发生广泛型cGVHD的17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8/17(47.1%)。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是否全身照射)、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均与c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HLA配型不合(RR=2.17,P<0.01)、发生过aGVHD(RR=2.91,P<0.01)是发生cGVHD的主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越大,cGVHD发病危险性越高(P<0.05)。结论HLA配型不合及发生过aGVHD、受者年龄较大是与cGVH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病
下载PDF
具有克罗恩病家族史的淋巴瘤患者误诊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维新 张绅 任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464-3466,共3页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辅助检查结果不易与其他疾病区分,临床较易误诊.本例患者具有克罗恩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克罗恩病,最终行B超下肠壁穿刺活检确诊为淋巴瘤.临床工作中对于疾病诊断应寻找更多的证据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 克罗恩病家族史 淋巴瘤 误诊
下载PDF
PD1及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2 位作者 王亚秋 史玉 李天一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DLBCL患者8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病理组织PD1和CARD11,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和CARD11与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80例DLBCL患者中CARD11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65.00%;PD1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55.00%;DLBCL患者五年生存率与年龄、Ann Arbor分期、临床疗效、结外累及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病理亚型、PD1表达和CARD11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Arbor分期(Ⅲ~Ⅳ)(OR=1.351,95%CI:1.081~1.690)、临床疗效(无效)(OR=1.972,95%CI:1.029~3.780)、年龄(>60岁)(OR=1.473,95%CI:1.182~1.834)、PD1阳性表达(OR=2.399,95%CI:1.892~3.041)和CARD11阳性表达(OR=2.010,95%CI:1.435~2.815)是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1和CARD11均在DLBCL淋巴结病理组织中表达,且是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评估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Caspase募集域家族成员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远期生存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结外淋巴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 E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 D 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 L,2例)原发和...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 E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 D 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 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C 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8F-F D 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 E T/C 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18F-F D 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淋巴瘤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与不同类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娜 旷文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与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且均接受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在初...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与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且均接受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在初诊时通过FCM行免疫分型检测以及通过PCR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和免疫球蛋白(Ig)及T细胞表面受体(TCR)基因重排;治疗dus通过FCM及不同类型PCR技术(RT-qPCR、巢式RT-PCR、多重PCR)进行MRD监测。分析FCM与不同类型PCR技术对MRD监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FCM检测MRD阳性率较RT-qPCR和巢式RT-PCR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MRD阳性率较多重PCR高,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P<0.05)。RT-qPCR、巢式RT-PCR及FCM技术检测MRD阳性患者均较阴性患者OS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PCR技术检测MRD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O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FCM方法与RT-qPCR或巢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特异性融合基因均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RD监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多重PCR方法检测IG或TCR基因重排进行MRD监测,特异性强,但灵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诊断 流式细胞术/方法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肿瘤 残余 儿童
原文传递
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陈军 谭晓虹 +1 位作者 覃思繁 林思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和h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和h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GMT及hML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病理免疫亚型密切相关(均P<0.05)。MGMT在non-GCB亚型中的表达与生存率有关(P<0.05);hMLH1在GCB亚型及non-GCB亚型中的表达均与生存率有关(均P<0.05)。MGMT与hMLH1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MGMT和hMLH1检测有助于判断DLBCL临床亚型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T HMLH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血、尿SIL-2R水平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周娅 黎雪如 +1 位作者 王宁萍 白晓川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61-264,共4页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白血病与淋巴瘤患者血清与尿液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所测患者血清与尿液SIL-2R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F<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白血病与淋巴瘤患者血清与尿液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所测患者血清与尿液SIL-2R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F<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活动期患者SIL—2R亦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随访其中26例,提示SIL—2R增高可预示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不良。本次研究配对检测正常人与患者血清和尿液的SIL-2R值,结果表明尿液SIL-2R平均值大多都低于其血清平均值,而且大多数个体的尿液SIL-2R值是随血清值波动的。作者认为,SIL-2R确可作为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疗效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白血病 淋巴瘤 ELISA
下载PDF
鼻NK/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家容 戚思国 蒋路云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测定血清LSA与TSA对恶性血液病诊断的价值比较
16
作者 王天然 张富强 +1 位作者 刘道传 胡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1期5-9,共5页
本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LSA与TSA含量(175±61mg/L与1025±388mg/L,n=72)均显著高于良性血液病组(110±46mg/L与733±295mg/L,n=80)和对照组(93±19mg/L与639±178mg/L,n=205)(P<0.001)。... 本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LSA与TSA含量(175±61mg/L与1025±388mg/L,n=72)均显著高于良性血液病组(110±46mg/L与733±295mg/L,n=80)和对照组(93±19mg/L与639±178mg/L,n=205)(P<0.001)。测定血清LSA与TSA诊断恶性血液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7.5%与72.2%(P<0.05),特异度分别为72.5%与67.5%(P>0.1),准确度为81.6%与71.7%(P<0.05),诊断效率为63.4%与48.7%(P<0.01),证明LSA对恶性血液病诊断的价值优于TSA。该二法诊断恶性病的假阳性主要来自感染性疾病。血清LSA含量监测对患者疗效与病情监视、预后分析等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结合唾液酸 总唾液酸 白血病 淋巴瘤 诊断
下载PDF
国产抗肿瘤新药异环磷酰胺及辅助药美司钠临床Ⅱ期试用结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燕 张和平 袁开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国产的导环磷酰胺(IFO)及其泌尿系统保护剂美司纳(mesna)进行了Ⅱ期临床观察。全组共252例,其中单用IFO/mesna治疗的109例,与其他药联合治疗的143例。另有主要以环磷酰胺代替I...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国产的导环磷酰胺(IFO)及其泌尿系统保护剂美司纳(mesna)进行了Ⅱ期临床观察。全组共252例,其中单用IFO/mesna治疗的109例,与其他药联合治疗的143例。另有主要以环磷酰胺代替IFO/mesna的同期对照96例。结果说明IFO对肺癌、恶性淋巴瘤、肉瘤和少数其他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与我们既往应用Asta药厂生产的IFO结果和文献报道相近。mesna可以有效地消除IFO的泌尿系统刺激,但在7.3%(单用IFO)和7.7%(联合其他药)的病人中由于应用mesna不及时或不正确仍有一定泌尿系刺激症状。此外,IFO/mesna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也略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环磷酰胺 肺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药理学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宜云 陈海龙 +2 位作者 黄萍 谢传华 郭守俊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1-264,279,共5页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ALK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评估阿帕替...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ALK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评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和毒性,并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包括30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另15例接受单纯化疗。所有患者进行了无进展生存期评估,其中联合组中5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7例达到稳定疾病(SD),缓解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80.00%,均高于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23月(95%CI:1.589~4.871)。加用阿帕替尼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胃肠反应、肝损伤及高血压,药物毒性等级基本为1~2级。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ALK耐药快速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较为确切,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阿帕替尼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耐药
下载PDF
ABVD方案致甲剥离1例
19
作者 闫雨婷 周良 +2 位作者 谢诚 曲昌菊 夏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6-738,共3页
ABVD方案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是ABVD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以甲板与甲床失去粘连为特征的甲剥离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霍奇金... ABVD方案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是ABVD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以甲板与甲床失去粘连为特征的甲剥离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ABVD方案后发生甲剥离的诊疗经过,对甲剥离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博莱霉素 霍奇金淋巴瘤 甲剥离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微小RNA-184通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途径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介导骨肉瘤的化疗耐药的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继峰 唐豪杰 +2 位作者 杨猛 贺鑫 李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184通过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BCL2L1)参与骨肉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选用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184通过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BCL2L1)参与骨肉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选用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其中miR-184表达水平以及JAK2/STAT3、BCL2L1蛋白表达;转染miR-184模拟物、抑制物序列,观察对MG63、顺铂培养下的MG63(DPP-MG63)的影响,另将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与细胞一起培养,观察细胞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内两两比较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184在骨肉瘤细胞中降低(t=9.074,P<0.05),在过表达miR-184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F=13.810、57.090、59.660,P<0.05),且其中JAK2/STAT3通路的蛋白表达、BCL2L1蛋白(0.92±0.04)均被抑制,细胞耐药性降低(F=186.200、252.900、211.600、156.200、176.500,P<0.05),而抑制miR-184则反之。同样,在经AG490培养后,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降低,耐药性降低,BCL2L1蛋白表达(0.84±0.05)则升高(F=11.270、38.300、77.130,P<0.05)。拯救实验显示,沉默miR-184后的细胞再与AG490进行培养,细胞生物学行为、耐药性与MG63、DPP-MG63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2、0.059、0.050、0.612,P>0.05)。结论miR-184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BCL2L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并降低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 骨肉瘤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