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MX通过下调PKM2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糖酵解
1
作者 颜秋霞 曾鹏 +9 位作者 黄树强 谭翠钰 周秀琴 乔静 赵晓英 冯玲 朱振杰 张国志 胡鸿 陈彩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RBMX)对膀胱癌细胞(1376细胞和UC-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在糖酵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和si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RBMX过表达和敲低的膀胱癌细胞模型(1376细胞和UC-3细胞)。采... 目的探讨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RBMX)对膀胱癌细胞(1376细胞和UC-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在糖酵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和si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RBMX过表达和敲低的膀胱癌细胞模型(1376细胞和UC-3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通过EdU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同时通过Transwell实验分析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随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糖酵解关键蛋白PKM1(M1型丙酮酸激酶)和PKM2(M2型丙酮酸激酶)的表达变化;最后,利用葡萄糖和乳酸检测试剂盒分析过表达和敲低RBMX对膀胱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RT-q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RBMX膀胱癌细胞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敲低RBMX膀胱癌细胞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RBMX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敲低RBMX则作用相反。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RBMX使PKM1表达上升,PKM2表达下降,敲低RBMX则作用相反。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实验表明,过表达RBMX均能抑制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P<0.05),敲低RBMX均能促进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P<0.05)。结论RBMX通过下调PKM2抑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糖酵解能力,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 m2型丙酮酸激酶 膀胱癌 PKm2 糖酵解
下载PDF
血清Th1/Th2、Hmga1、PKM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HPV诊断宫颈癌的价值
2
作者 张艳敏 王海颖 +1 位作者 李登州 夏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炎组(n=62)、宫颈癌前病变组(n=58)和宫颈癌组(n=66),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及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合并、未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Th1/Th2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Hmga1、PKM2水平,分析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HPV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入院(体检)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对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84.85%(54/66),特异度为72.41%(16/28),准确度为56.45%(70/124);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HPV感染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AUC分别为0.761、0.730、0.745、0.806、0.819、0.707、0.786,HPV感染联合各血清指标诊断AUC为0.908,大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检测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其联合HPV感染情况早期辅助诊断宫颈病变,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辅助性T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丙酮酸激酶m2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HEM2M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肝脏损伤
3
作者 孔祥 张腾 +5 位作者 张妍 高灵犀 汪文 汪梦燕 王国栋 吕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HFD组。12周后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肝功能指标,制备肝脏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qRT-PCR检测M1型(TNF-α、iNOS和IL-6)和M2型(Arg-1、YM-1和IL-10)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T-AKT、NLRC4、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1活性。结果与HFD喂饲的WT小鼠相比,MYKI+HFD小鼠肝功能损伤减轻(P<0.01),肝脏脂肪变缓解,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糖耐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改善(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减少(P<0.01),M2型mRNA表达增加(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NLRC4炎症小体活性降低(P<0.01),活性caspase-1减少,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lncRNAHEM2M降低NAFLD小鼠肝脏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肝脏NLRC4炎症小体激活,减少肝细胞焦亡,最终改善NAFLD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HEm2M 巨噬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焦亡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4
作者 康燕 黄华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1例EC患者的E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M2、HI...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1例EC患者的E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M2、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E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KM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EC组织中PKM2、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EC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突变型、分化程度为低分化EC患者EC组织中PKM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p53野生型、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脉管浸润的EC患者EC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KM2、HIF-1α表达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或可作为EC患者的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2型丙酮酸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P53
下载PDF
蟾毒灵抑制乏氧耐药细胞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结肠癌耐药
5
作者 唐东豪 王杰 +6 位作者 贾琳琳 江浩鹏 夏琪 陈佳 曹赛雅 陈进宝 司仙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87-993,共7页
目的:在乏氧微环境中探讨蟾毒灵(bufalin,BU)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普通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 2)模拟乏氧环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源单... 目的:在乏氧微环境中探讨蟾毒灵(bufalin,BU)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普通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 2)模拟乏氧环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源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巨噬细胞。分别采集乏氧条件下耐药结肠癌细胞、普通结肠癌细胞和BU作用于耐药结肠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然后放入M0巨噬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因子的表达;运用CCK-8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耐药结肠癌和普通结肠癌条件培养基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后的上清对普通结肠癌的作用。结果:在缺氧环境下,与普通结肠癌细胞相比,耐药结肠癌细胞CM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升高(P<0.01,P<0.05)。极化巨噬细胞的上清液增加了普通结肠癌细胞中P-gp和Bcl-2的表达,同时降低了Bax的表达和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耐药结肠癌细胞经BU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表达降低(P<0.01,P<0.05)。此外,P-gp和Bcl-2的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增加,导致对OXA的敏感性增加。结论:乏氧条件下,结肠癌耐药细胞CM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蟾蜍灵可通过调节M2型巨噬细胞极化过程逆转结肠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 蟾毒灵 m2型巨噬细胞 结肠癌 耐药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介导长非编码RNA 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作用
6
作者 李艺 温艺红 +5 位作者 伍华燕 姜佳雪 欧涛 陈凯茵 刘宇鹏 单志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生物学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显示,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23)相比,长非编码RNARP11-879F14.2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n=21)心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生物学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显示,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23)相比,长非编码RNARP11-879F14.2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n=21)心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其在心肌肥厚调节中可能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利用腺病毒介导在乳小鼠心肌细胞(neonatal mouse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NMVCs)和乳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NRVCs)中过表达RP11-879F14.2,检测对NM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包括肌球蛋白重链(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Acta1)以及心钠素(NPP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RP11-879F14.2可显著抑制NMVCs和NR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RT-q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当过表达RP11-879F14.2时可显著促进NMVCs中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KM 2)表达。并且,过表达PKM 2和RP11-879F14.2可一致地抑制NMVCs和NR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和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诱导NRVCs的表面积增加,而敲降PKM 2可逆转RP11-879F14.2对NM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利用Seahorse 96XF细胞能量分析仪检测显示,过表达RP11-879F14.2和PKM 2可一致增加NMVCs中葡萄糖代谢水平,而沉默PKM 2对RP11-879F14.2上调NMVCs中糖酵解、三羧酸(TCA)循环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PKM 2介导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肌细胞 长非编码RNA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
原文传递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4 位作者 杨泽羊 张瑞 张舰 曾柱 吴介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CAF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TME) 细胞相互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蟾毒灵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结直肠癌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8
作者 唐东豪 陈进宝 +7 位作者 贾琳琳 沈东晓 尚靖 冯月娇 卢佳豪 肖增友 何钰洁 王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实验观察其表面标志物和形态变化,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通过ELISA实验比较M2型巨噬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上清液中IL-6分泌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的影响。在条件培养基中加入BU后,通过Western blot、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实验观察可以HCT116中AKT/PI3K蛋白以及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将THP-1成功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激活了HCT116中AKT/PI3K蛋白磷酸化,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BU可以抑制M2巨噬细胞介导的HCT116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2型巨噬细胞释放IL-6激活了结直肠癌细胞AKT/PI3K信号通路,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化。此外,BU可以抑制其促迁移和上皮间质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m2型巨噬细胞 结直肠癌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M2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9
作者 徐江莉 宋新宇 +3 位作者 郑红艳 熊晓琦 杨爱兰 李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丙酮酸激酶(PK)是糖代谢中的关键酶,调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丙酮酸转化速率,存在四种亚型,其中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主要存在于具有高合成代谢要求的高增...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丙酮酸激酶(PK)是糖代谢中的关键酶,调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丙酮酸转化速率,存在四种亚型,其中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主要存在于具有高合成代谢要求的高增殖细胞,尤其是肿瘤和胚胎组织中。PKM2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过程,并能转移至细胞核内参与调控多种促癌因子的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生存和代谢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KM2可以通过与PI3K/AKT通路的相互作用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本文针对PK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非小细胞肺癌 能量代谢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PKM2、NRF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段情 李秀芳 +1 位作者 黄相艳 房爱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PKM2、NRF2水平,分析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探讨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KM2、NRF2水平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PKM2、NR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5 a, 92例宫颈癌患者5 a总生存率为61.96%(57/92)。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KM2、NRF2高水平组总生存率低于PKM2、NRF2低水平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KM2、NRF2水平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大于血清PKM2、NRF2水平单独预测的0.791,0.780。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PKM2、NRF2水平呈异常高表达,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成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丙酮酸激酶m2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11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型极化
原文传递
梓醇干预PKM2/LDHA表达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葛玉 陈雪 +3 位作者 王福荣 包宇杰 丁鹏 周玲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梓醇通过干预丙酮酸激酶M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进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的机制。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分选出naive CD4^(+)T细胞,通过加入定向分化刺激剂诱导72 h使nai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在... 目的研究梓醇通过干预丙酮酸激酶M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进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的机制。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分选出naive CD4^(+)T细胞,通过加入定向分化刺激剂诱导72 h使nai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在诱导分化的同时,分别用0(定向对照)、20、40、80μg/mL梓醇对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Th17细胞分化比例,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酮酸、乳酸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PKM2、LDHA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KM2、LDH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定向对照组比较,经20、40、80μg/mL梓醇作用72 h后,细胞中Th17细胞分化比例分别降低了6.74%、8.41%、9.2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酮酸、乳酸水平,细胞中PKM2、LDHA、RORγt mRNA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PKM2、LDHA蛋白表达水平和STAT3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梓醇可通过下调PKM2、LDHA表达来降低糖酵解水平,进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糖酵解 辅助性T细胞17 丙酮酸激酶m2 乳酸脱氢酶A
下载PDF
CUL4B、TRPM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3
作者 马竹芳 庞林元 +1 位作者 陈保银 徐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E3泛素连接酶Cullin4B(CUL4B)、人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86例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E3泛素连接酶Cullin4B(CUL4B)、人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86例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CUL4B、TRPM2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UL4B、TRPM2 mRNA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CUL4B与TRPM2蛋白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CUL4B、TRPM2蛋白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胰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胰腺癌组织中CUL4B、TRPM2蛋白阳性率及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χ^(2)/t=70.245、60.224、15.741、10.976,P均<0.001)。胰腺癌组织中CUL4B与TRPM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0,P<0.001)。TNM分期ⅡB~Ⅲ期、淋巴结转移胰腺癌中CUL4B、TRPM2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A期、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χ^(2)=16.511、14.834,15.576、15.007,P均<0.001)。CUL4B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6/62)、41.67%(10/24),TRPM2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5/60)、42.31%(11/26),CUL4B阳性组、TRPM2阳性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UL4B阴性组、TRPM2阴性组患者(Log-Rankχ^(2)/P=9.933/0.002、11.102/0.001)。TNM分期ⅡB~Ⅲ期、淋巴结转移、CUL4B阳性、TRPM2阳性是影响胰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781(1.199~2.646),1.962(1.172~3.285),2.482(1.445~4.263),1.733(1.223~2.457)]。结论胰腺癌组织中CUL4B、TRPM2表达升高,两者表达与胰腺癌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胰腺癌预后相关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E3泛素连接酶Cullin4B 人瞬时受体电位m2 预后
下载PDF
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及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
14
作者 任晓朦 刘清霞 赵培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185-1190,1197,共7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敲低及ECAR技术分析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验证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通过细胞共培养检测PKM2对巨噬细胞M1/M2转变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PKM2 mRNA水平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PKM2高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中表达患者(P=0.001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KM2在黑色素瘤发生转移患者中的评分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能力、糖酵解容量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加入乳酸后,可部分逆转该现象。过表达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TNF-α和iNO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M2可通过影响糖酵解进程促进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并对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M2转变起促进作用,是黑色素瘤代谢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黑色素瘤 糖酵解 侵袭与迁移 巨噬细胞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中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苏川 齐元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CE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软件分析PKM2基因在CESC和正常宫...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CE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软件分析PKM2基因在CESC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GEPIA平台分析PKM2基因对CESC病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TIMER平台验证PKM2基因表达对CESC病人OS的影响;HPA平台分析PKM2蛋白表达对CESC病人OS的影响;TIMER平台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PKM2基因表达及病人OS的相关性。结果CESC病人中PKM2基因和蛋白质高表达病人的OS均劣于低表达者,CESC中PKM2基因表达还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有关,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又与病人的OS有关。结论PKM2是CESC预后的不利因素,在CESC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作为潜在的指标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 临床意义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鑫茂 杨雅倩 +1 位作者 屈梦扬 潘艳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是肝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肝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占第2位,我国肝癌的普遍发展模式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1-4]。肝癌在早期不易发现,但可以通过早期对慢性肝病治疗,延缓或控制肝癌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生存率。巨噬细胞是一种髓系免疫细胞,在机体组织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摄取和降解死亡细胞、碎片和异物,并参与协调炎症发生的过程[5]。巨噬细胞在不同的微环境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因子,推进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参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IL-4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肝脏疾病中作用,为巨噬细胞分化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方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m2型巨噬细胞 慢性肝脏疾病 肝细胞肿瘤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邱逸凡 王雅轩 +1 位作者 谢文亮 臧晋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474-476,515,共4页
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有大量核酸合成的细胞中均表达。PKM2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PKM... 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有大量核酸合成的细胞中均表达。PKM2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PKM2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对PKM2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肾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调控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18
作者 赵向阳 江博文 +1 位作者 陶滔 谈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情况。将GBC细胞株NOZ和GBC-SD分组为Control组(无血清培养基)、M2-CM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anti-IL-10组(含IL-10中和抗体的M2-CM)和M2-CM+IgG组(含IL-10同型对照抗体的M2-CM)。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状况,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结果: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功;与诱导前的THP-1相比,IL-10在M2型巨噬细胞内和上清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可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能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Vimentin表达,阻断IL-10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这一影响(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2型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SPHK1调控M2巨噬细胞极化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晨静 郭晓丹 +2 位作者 马振禹 黄秀英 张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鞘胺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cs-1,SPHK1)对M2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调控以及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原代培养,构建Control-NC(SPHK1空... 目的:探讨鞘胺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cs-1,SPHK1)对M2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调控以及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原代培养,构建Control-NC(SPHK1空白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系)、LV-SPHK1组(过表达SPHK1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系)、si-SPHK1组(敲除SPHK1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系);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SPHK1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I)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I)蛋白荧光强度;在上述各组巨噬细胞与膀胱癌T24细胞共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T24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T24细胞增殖、侵袭相关蛋白(Survivin、MMP-2、MMP-9)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浓度表达。结果:与Control-NC组相比,LC-SPHK1组SPHK1蛋白表达明显提升,si-SPHK1组SPHK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PHK1过表达质粒转染可以上调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I蛋白表达及荧光强度(P<0.05);SPHK1沉默质粒转染可以下调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I蛋白表达及荧光强度(P<0.05)。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膀胱癌T24细胞均体现出增殖活性提升趋势(P<0.05);与Control-NC组相比,SPHK1过表达会提升T24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SPHK1沉默则会降低T24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SPHK1过表达会提升T24细胞内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SPHK1沉默则会降低T24细胞内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提升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SPHK1过表达可以提升M2型巨噬细胞极化程度,促进膀胱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EMT进程,最终提升膀胱癌的远处扩散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鞘胺醇激酶1 m2型巨噬细胞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0
作者 肇莉莉 王萍 +3 位作者 孙连义 马为梅 张乐 喻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1,共7页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sh组和HTRA3-sh组,使用Lipofectamine2000将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到NC-sh组和HTRA3-sh组RF/6A细胞中,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RA3的转染情况。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N组、H组、H+NC-sh组和H+HTRA3-sh组,细胞转染后,N组RF/6A细胞在完全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常氧培养,其他组细胞在添加200 mmol·L^(-1)氯化钴(CoCl_(2))的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低氧培养,使用Matrigel测定小管形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V组、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为未建模的小鼠,其他组为激光诱导的CNV模型小鼠。向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滴度为1×10^(11)TU·mL^(-1)的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和CNV组小鼠注射PBS。注射后7 d,对小鼠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和眼球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qRT-PCR检测RF/6A细胞或各组小鼠脉络膜组织中HTRA3、类几丁质酶3样蛋白3(Ym-1)、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F/6A细胞或脉络膜组织中HTRA3、VEGF和细胞核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wAMD组患者的血清HTRA3 mRNA水平升高(t=11.804,P<0.001)。与对照组和NC-sh组比较,HTRA3-sh组RF/6A细胞的HTRA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组比较,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为P<0.05)。与H+NC-sh组比较,H+HTRA3-s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CNV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NV相对荧光强度升高,Ym-1和Arg-1 mRNA水平升高,iNOS和COX-2 mRNA水平降低,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与CNV+NC-sh组比较,CNV+HTRA3-sh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CNV相对荧光强度降低,Ym-1和Arg-1 mRNA水平降低,iNOS和COX-2 mRNA水平升高,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 下调HTRA3可抑制CNV形成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HTRA3可能是防治wAMD的重要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HtrA丝氨酸肽酶3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