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suitability of 16 tree specie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ern China using Maxent modelling 被引量:2
1
作者 Dan Liu Xiangdong Lei +7 位作者 Wenqiang Gao Hong Guo Yangsheng Xie Liyong Fu Yuancai Lei Yutang Li Zhuoli Zhang Shouzheng T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39-1750,共12页
Knowledge on the potential suitability of tree species to the site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Natural forest distribution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restoration.In thi... Knowledge on the potential suitability of tree species to the site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Natural forest distribution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restoration.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for 16 major tree species with 2,825 permanent sample plots with natural origin from Chinese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collected in Jilin Province using the Maxent model.Three typ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bioclimate,soil and topography with a total of 33 variables were tested as the input.The values of area under the curve(AUC,one of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xent model)in the training and test datasets were between 0.784 and 0.968,indicating tha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quite reliable.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were ranked in terms of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Generally,the climatic factors had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which included mean diurnal range,annual mean temperature,temperature annual range,and iosthermality.Bu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varied with tree species.Distribution suitability maps under current(1950-2000)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CCSM4-RCP 2.6 and RCP 6.0 during 2050)were produced for 16 major tree species in Jilin Province using the model developed.The predicted current and future ranges of habitat suitability of the 16 tree species are likely to be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by future climate.Seven tree species were found to benefit from future climate including B etula costata,Fraxinus mandshurica,Juglans mandshurica,Phellodendron amurense,Populus ussuriensis,Quercus mongolica and Ulmus pumila;five tree species will experience decline in their suitable habitat including B.platyphylla,Tilia mongolica,Picea asperata,Pinus sylvestris,Pinus koraiensis;and four(Salix koreensis,Abies fabri,Pinus densiflora and Larix olgensis)showed the inconsistency under RCP 2.6 and RCP 6.0 scenarios.The maps of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restor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The SDMs could be a potential tool for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Natural forest Climate change Site suitability mapping maxent modelling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orghum Suitability Distribution in China Based on Maxent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Kai Niu Liangjun Zhao +3 位作者 Yun Zhang Ze Wang Ze Wang Hao Y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2年第6期856-871,共16页
It is increasingly releva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 habitats. Using a maximum entropy model, 22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rghum habitat distribution in China were se... It is increasingly releva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 habitats. Using a maximum entropy model, 22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rghum habitat distribution in China were selecte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habitat distribution of sorghum in China.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sorghum under baseline climate conditions and future climate conditions (2050s and 2070s) under two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RCP4.5 and RCP8.5, were simulated, an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under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AU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entropy model predicted the potential sorghum habitat distribution with high accuracy, with Bio2 (monthly mean diur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io6 (minimum temperature in the coldest month), and Bio13 (rainfall in the wettest month) as the main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sorghum distribution among the 22 environmental factors. Under the baseline climate conditions, potential sorghum habita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central, and east China. Over time, the potential sorghum habitat expanded into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with significant additions and negligible decreases in potential sorghum habitat in the study area,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otal area, with the RCP8.5 scenario adding much more area than the RCP4.5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GHUM Potential Fitness Zone PREDICTION maxent model
下载PDF
Using MaxEnt Model to Guide Marsh Conservation in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WANG Zhiliang ZHANG Bai +1 位作者 ZHANG Xuezhen Tian Hongx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962-973,共12页
Incorporating private and working lands into protected area networks could mitigate the isolation state of protected areas(PA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But how to select patches of land for conserva... Incorporating private and working lands into protected area networks could mitigate the isolation state of protected areas(PA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But how to select patches of land for conservation is still a troublesome issue.In this study, the MaxEnt model and irreplaceability index were applied to guide marsh conservation in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Northeast China.According to the high accuracy of the MaxEnt model predictions(i.e., the average AUC value = 0.933), the Wuyuer River and Zhalong marshes in the downstream reaches of Wuyuer River are the optimal habitat for the Red-crowned crane and migratory waterfowls.There are 22 marsh patches selected by the patch irreplaceability index for conservation, of which 12 patches had been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network of protected areas.The other 10 patches of marsh(amounting to 1096 km^2) far from human disturbances with high NDVI(up to 0.8) and close distance to water(less than 100 m), which are excluded from the existing network of PAs, should be implemented conservation easement programs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Specifically, the marshes at Taha, Tangchi, and Lamadia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to reintroduce migratory waterfowls, as this would lessen the current isolation state of the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 model IRREPLACEABILITY index MARSH CONSERVATION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Nenji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4
作者 刘艳华 刘磊 +6 位作者 陈红 刘小慧 王启蕃 刘鑫鑫 张子栋 张宇 周绍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9-569,共11页
在人类支配的景观中,生境退化已经导致多个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紫貂(Martes zibellina)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开展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工作对制定科学的栖息地保护计划至关重要。于2021年1月—2022年8... 在人类支配的景观中,生境退化已经导致多个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紫貂(Martes zibellina)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开展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工作对制定科学的栖息地保护计划至关重要。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黑龙江省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足迹链跟踪、远红外相机监测综合收集到紫貂和猎物(雪兔)活动点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栖息地建模分析方法,首次在多个分辨率尺度背景下对紫貂种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ArcGIS 10.4重采样后在6个分辨率尺度(30m、60m、120m、240m、480m、960m)进行栖息地建模分析,基于主要栖息地变量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及稳定性影响,并综合考虑研究区域面积,最终选定30m分辨率尺度作为紫貂栖息地最佳分析建模尺度,在30m分辨率尺度栖息地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1;(2)研究发现猎物资源、植被类型和地形变量是影响紫貂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变量因子:雪兔出现概率较高、距草地与河流较近、海拔约400—600m、距常绿针叶林1.5km、距落叶针叶林约200m、坡向为50—250°的区域为紫貂的适宜栖息地;(3)栖息地适宜性分析表明,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适宜栖息地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共计23.66km2,约占保护区的17.2%,主要集中在保护区中部,而东部和西北部区域,栖息地破碎化较严重。基于模型结果与野外调查,提出了三条建议:(1)应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避免因人类干扰造成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的持续扩大;(2)建立生态廊道促进保护区西部与中部紫貂种群进行个体交流,降低紫貂种群局部区域灭绝概率;(3)对东部地区破碎化的栖息地进行修复,扩大东部适宜栖息地面积,使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接为整体。为分布于我国最北端的紫貂种群恢复创造条件,这对于构建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貂 最大熵模型 最优分辨率尺度 栖息地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东北地区槭树潜在地理分布
5
作者 田叙辰 魏洪玲 +7 位作者 解胜男 储启名 杨婧 张颖 肖思秋 唐中华 刘英 李德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槭属植物是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东北地区槭树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为了解影响槭树潜在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保护槭树的种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野外调查数据,结合19个气候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当... 槭属植物是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东北地区槭树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为了解影响槭树潜在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保护槭树的种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野外调查数据,结合19个气候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当代(1970-2000年)和未来(2030s、2050s)4种气候情景下槭树(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 Maxim、色木槭A.mono Maxim、茶条槭A.ginnala Maxim和紫花槭A.pseudosieboldianum(Pax)Komarov)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AUC值>0.9,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在当代气候情景下,4种槭树的地理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其中茶条槭分布最广,面积为3.79×10^(5)km^/(2)。东北槭与适生区分布相关性最高的气候因子为年降水量,色木槭为降水量季节性变化,茶条槭为最湿季度平均温度,紫花槭为最干季度降水量。3)在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槭树的适生区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适生区分布面积均减少,其中色木槭向北迁移最远,迁移距离为338 km,茶条槭面积缩减最大,减少比例为89.1%。未来气候情景下,影响槭树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最干季度降水量。综上,降水因子是决定槭树分布格局的主要气候条件。气候因子间交互探测分析为非线性增强,表明降水和温度因子交互作用大于降水因子单独作用。该研究考虑了多种气候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影响槭树分布的关键因素,提供了不同气候情景下槭树的潜在分布的情况,为槭树的管理、保护和合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气候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不同气候情景下假俭草中国适生区预测
6
作者 徐京亚 刘恬 +1 位作者 臧国长 郑轶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物种当代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和面积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影响假俭草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次要因子是平均日较差(bio2)、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和年降水量(bio12);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假俭草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83.55×10^(4) km^(2),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假俭草的总适生区面积相较于当代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低、高适生区相较于当代总体而言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空间格局变化得出,假俭草适生区保留率为90.14%~94.21%,另外,假俭草质心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推测该地区可能是假俭草的多样性分布中心。【结论】本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假俭草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今后引种栽培以及草坪建植管理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生物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
7
作者 谢孟 张学星 +7 位作者 罗燕 马永鹏 李伟 杨琳祥 柳文 赵培仙 李正红 马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89-3707,共19页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适生树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划分优先种植区域,并明确MaxEnt模型用于树种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影响干热河谷潜在适生树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因子,其次是海拔、植物归一化指数、地表太阳辐射量和人类足迹。(2)未来,24种适生树种适生区稳定,发生概率与海拔关系呈单峰分布且高海拔下适生树种丰富度将降低。(3)干热河谷适生树种优先种植区域沿干热河谷呈狭长分布;实际调查发现,元谋县适生树种实际分布区域面积略高于最佳种植区域面积。应用MaxEnt模型筛选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是可行的,但在应用之前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验证树种实际生存情况与预测结果的差异。在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造林时,可优先考虑白枪杆、车桑子等24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树种选择 优先种植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广东省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研究
8
作者 姜垒 胡喻华 +8 位作者 吴玉芬 梁键明 蒋庆莲 张铭 谭淦 何春梅 韦霄 施诗 唐光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8×10^(4) km^(2)(占84.75%);面积占比最小的是博罗红豆(O.boluoensis),总适生面积为0.0337×10^(4) km^(2)(占0.19%)。(3)降水和海拔对红豆属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12种红豆属植物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气候因子(9个降水因子,3个温度因子),剩余5种的主导环境因子是高程海拔因子(5个海拔因子)。(4)在未来(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增加的红豆属植物有凹叶红豆等4种,增加幅度为0.79%-42.43%;面积减小的红豆属植物有博罗红豆等13种,减少幅度为1.30%-78.56%。气候变暖对红豆属的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7种红豆属植物中有13种的适生区面积将减少,特别是几个狭域分布的物种:博罗红豆、锈枝红豆(O.ferruginea)、小叶红豆(O.microphylla)、紫花红豆(O.purpureiflora)和亮毛红豆(O.sericeolucida),它们应是红豆属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优先考虑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主导因子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我国淫羊藿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9
作者 郭旭东 席少阳 +3 位作者 杨莉萍 姬捷 马晓辉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 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淫羊藿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经筛选后的267个淫羊藿物种分布数据及8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参数,分析影响淫羊藿分布的主要环... 目的 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淫羊藿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经筛选后的267个淫羊藿物种分布数据及8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参数,分析影响淫羊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潜在分布范围。结果 优化后模型运行结果遗漏率=0.044 8、Akaike信息量准则=6 409.884 5、曲线下面积=0.986,说明模型准确度较高。基于环境因子贡献率与刀切法表明,当前影响淫羊藿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主要有7月份平均降水量、2月份平均最高气温、9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及最暖季度降水量。模拟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淫羊藿总适生区面积约221.14×10^(4)km^(2),集中分布在我国中部及中南部地区。其中高适生区面积约23.13×10^(4)km^(2),中适生区面积约73.78×10^(4)km^(2),低适生区面积约124.22×10^(4)km^(2)。结论 本研究可为淫羊藿资源人工栽培规划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模型优化 适生区预测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美丽异木棉适生区与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10
作者 黄君玥 朱报著 +2 位作者 张卫华 徐放 李永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究其适生区分布可为科学引种栽培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854个美丽异木棉的自然分布点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数据,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究其适生区分布可为科学引种栽培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854个美丽异木棉的自然分布点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数据,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美丽异木棉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AUC训练集和测试集平均值均为0.9以上,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美丽异木棉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于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四川盆地南部、台湾沿海等地区,总面积为60.2 km^(2)。由模型结果可知,影响美丽异木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500 mm的地区最适合美丽异木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异木棉 适生区 环境变量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模拟
11
作者 周宇琛 胡菊华 +1 位作者 刘牧 谢官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并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了6个影响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素,分别为5月平均降水量、4月平均降水量、9月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3月平均降水量,红豆杉的潜在适生区是气候与地形的共同作用结果,春季降水量、高海拔与一定的坡度区间是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要因素;构建的最大熵模型的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精准,生成的红豆杉适生区结果可信;红豆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鄂、陕、渝、湘、黔交界处以及闽、浙、赣交界处,高适生区多以高海拔山区为主;高适生区与中适生区分别有6.27%与4.82%的面积处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可以针对部分高适生区的自然保护地对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与引种栽培,科学制定红豆杉的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叠加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与聚类算法的良渚古城遗址景观分布研究
12
作者 余孙哲 寿松涛 +3 位作者 张亚平 杨国福 聂文彬 徐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探索良渚古城遗址景观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潜在遗址景观分布概率,研究通过Geodatabase平台对已发现的135个遗址点构建景观空间数据库,利用SAGA-GIS、主成分分析(PCA)采集筛选17个相关变量,通过K-means聚类法识别划分遗址群,最后运用Max... 为探索良渚古城遗址景观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潜在遗址景观分布概率,研究通过Geodatabase平台对已发现的135个遗址点构建景观空间数据库,利用SAGA-GIS、主成分分析(PCA)采集筛选17个相关变量,通过K-means聚类法识别划分遗址群,最后运用MaxEnt模型对各遗址群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刀切法检验变量,并绘制出各遗址景观群潜在的分布概率图。结果表明:1)良渚古城遗址景观可依据14大筛选变量划分为4类,并根据聚类结果与模型变量响应曲线,提取出傍山依水、远山近水、居山取水和低丘止水4种分布模式;2)其中影响度最大的4个主导变量分别是坡度(61.8%)、风暴露指数(34.8%)、地形开阔度(21.7%)和地形湿度指数(41.1%);3)良渚古城遗址景观潜在的分布区域为大遮山南部平原及大雄山西北部湿地,4类遗址景观高概率分布的区域面积分别为11.56、33.76、61.34和76.87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景观 maxent模型 空间分布 K-MEANS聚类 良渚古城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枣疯病植原体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13
作者 张学祥 李静霞 +2 位作者 马思洁 张萍 朱天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枣疯病植原体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利用刀切法对19个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及其适生... 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枣疯病植原体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利用刀切法对19个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及其适生区范围。结果表明,最冷月最低气温bio6、降水的季节变化bio15、最热季节平均气温bio10、等温性bio3、最湿季节降水量bio16以及最干月降水量bio14是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其中,最冷月最低气温对枣疯病植原体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影响最大。建立的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41,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性高。历史气候条件下,枣疯病植原体的总适生区面积为2.208×10^(6)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京市中部、天津市全境、山东省中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东部和南部、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东部等省市。在SSP126和SSP585两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枣疯病植原体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210×10^(6)km^(2)和2.386×10^(6)km^(2);SSP126未来气候情景下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相差不大,SSP585未来气候情景下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相比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植原体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湖南省林麝生境适宜性评价
14
作者 王安 文东新 +6 位作者 周芸芸 于桂清 陈军 彭德永 黄太福 田书荣 肖芬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种群数量极速下降。本研究对林麝在湖南省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林麝种群与生境提供科学指导与基础数据。本文采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分析了影响湖南林麝分布的主要因素,获...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种群数量极速下降。本研究对林麝在湖南省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林麝种群与生境提供科学指导与基础数据。本文采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分析了影响湖南林麝分布的主要因素,获得了其生境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林麝生境适宜性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量和海拔。湖南省林麝适宜生境2690.57 km^(2),主要于湘西北、湘西南呈现非连续的斑块化分布;次适宜生境3053.64 km^(2),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的外围区域,适宜生境仅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27%。最冷季平均温度2.5℃、最冷季降水量90~100 mm以及海拔1500~1900 m区间对应的模型响应结果最好。建议进一步加强林麝非连续适宜生境的廊道建设,提升适宜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湖南省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与电路理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研究
15
作者 费勇强 黄爱民 +1 位作者 罗义 赵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2-632,共11页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结果显示:大熊猫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是影响区域内大熊猫生境的4个主要环境变量,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存在大熊猫取食竹、高程为2290~3250 m、土壤类型为暗棕壤或棕壤、土壤厚度为65~86 cm;研究区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面积占比为75.96%,区域废弃矿山范围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占比为92.23%,大熊猫适宜生境较为破碎;研究区生态源地数量多且分散,生态廊道数量多且长,其分布受到废弃矿山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时,应分别从区域整体和环境变量出发,重点修复宝兴区域及荥经、石棉区域的一级生态源地和廊道,修复时主要考虑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等对大熊猫生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并参考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目标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需加强监测管护。该方法能够发现大熊猫适宜生境的环境条件和分布范围,确定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及修复策略,以此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促进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最大熵模型 电路理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气候变化下杏树鬃球蚧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16
作者 郭发城 王玉丽 +1 位作者 欧阿力别克·巴依朱马 高桂珍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杏树鬃球蚧在天山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的生存以及野果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危害栽培果园。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杏树鬃球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农林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关于杏树鬃球蚧的... 【目的】杏树鬃球蚧在天山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的生存以及野果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危害栽培果园。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杏树鬃球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农林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关于杏树鬃球蚧的分布点与气候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中的AUC值为0.949,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等温性是影响杏树鬃球蚧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杏树鬃球蚧在我国分布区较为广阔。该模型预测杏树鬃球蚧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环渤海区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省中部、甘肃和陕西的临界处,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中适生区以高适生区为核心向外蔓延。其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2%、6.69%、18.77%。未来气候情景下,高适生区呈进一步扩散趋势,尤其在新疆地区,高适生区大面积扩散。【结论】杏树鬃球蚧适生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08%,有继续扩张和大面积暴发风险,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鬃球蚧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加拿大一枝黄花适生区预测
17
作者 常悦 李玉静 +3 位作者 李周旭 韩红英 石金梅 李良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区及其分布影响因素,以利于有效防控,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2041—2060、2061—2080气候模式下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当前适生区预测AUC值为0.933,模...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区及其分布影响因素,以利于有效防控,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2041—2060、2061—2080气候模式下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当前适生区预测AUC值为0.933,模型预测结果理想;适生区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以上海市全域、江苏省中南部、安徽省中部、江西省北部、湖南省东部、湖北省东部以及浙江省部分地区和沿海海岸线为主。随着时间推移,2041—2060年相比较于当前,高、中适生区的面积增加106.04万km^(2),低适生区增加110.62万km^(2);2061—2080年,高、中适生区的面积与当前相比增加110.99万km^(2),低适生区增加111.55万km^(2)。总体来说,未来气候变化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生区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基于其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制定响应的分级管理策略,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拟樟科无根藤属物种的潜在适生区
18
作者 张仕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樟科无根藤属物种绝大多数局限分布于澳大利亚,少数物种产于非洲,然而其中的一种却呈泛热带分布于世界各地。聚焦这一广布种(Cassytha filiformis)与狭域物种进行潜在适生区的模拟,分析它们形成适生区的环境差异,解析樟科无根藤属植物... 樟科无根藤属物种绝大多数局限分布于澳大利亚,少数物种产于非洲,然而其中的一种却呈泛热带分布于世界各地。聚焦这一广布种(Cassytha filiformis)与狭域物种进行潜在适生区的模拟,分析它们形成适生区的环境差异,解析樟科无根藤属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旨在为其所处森林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稳定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基于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无根藤属物种的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可信度好。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和刀切法的结果表明,温度、降水和土壤是限制无根藤属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狭域种的分布受土壤因子影响较大,广布种无根藤的分布几乎不受土壤因子限制,并且影响狭域特有种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环境因子都有适宜阈值但阈值范围较小,只有主导无根藤分布的环境因子适宜阈值范围最大。初步推测无根藤广泛分布而其余物种狭域分布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无根藤环境适应性强,影响无根藤分布的主导因子阈值范围大;(2)无根藤分布不受土壤因子限制;(3)无根藤种子能完成长距离扩散;(4)无根藤寄主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无根藤属 潜在适生区 气候 土壤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MaxEnt的槐气候适宜性和潜在分布研究
19
作者 臧慧锋 景鹏飞 +4 位作者 张智超 廖伟雄 申晓晨 赵佳文 李苏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依据收集到的槐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对影响槐的关键气候因子及适生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槐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4月最低温(T_(min)...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依据收集到的槐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对影响槐的关键气候因子及适生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槐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4月最低温(T_(min)4);最适宜槐生长的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冷月最低温在-11.1~12.7℃,年降水量在480.0~2 455.0 mm,4月最低温在4.3~21.1℃。槐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适生及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全境以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的部分区域。本研究预测的结果与槐实际资源分布区域基本吻合,可为槐种质资源收集与种植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ARCGIS 潜在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避暑地产空间布局研究
20
作者 桂家齐 何浪 杨孝增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避暑地产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其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动避暑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探讨更科学、客观的避暑地产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方法,对精准预测、划分避暑地产空间布局的适宜区域具有重要意义。MaxEnt模型以其... 避暑地产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其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动避暑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探讨更科学、客观的避暑地产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方法,对精准预测、划分避暑地产空间布局的适宜区域具有重要意义。MaxEnt模型以其操作简易、用时短、样本需求少、预测精度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位研究领域。以贵阳市为例,首次将MaxEnt模型应用于避暑地产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旨在探讨基于MaxEnt模型的避暑地产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方法和适用性。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避暑地产空间布局适宜区域预测效果好、精度高、方法可行,预测结果能够为避暑地产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和项目选址提供更科学、客观、可行的指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避暑地产 空间布局适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