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损伤睾丸支持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凯丽 张长城 +4 位作者 邬小平 刘尚雨 赵雪怡 袁丁 赵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3-758,共6页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功能等。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是生精小管中与生精细胞直接接触的体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调节免疫反应以维持睾丸免疫稳态,亦可与邻近生殖细胞形成BTB,为各级生精细胞提供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微环境。MC-LR可引发睾丸Sertoli细胞炎症、诱导细胞凋亡、破坏BTB完整性,进而造成睾丸生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睾丸支持细胞 凋亡 血睾屏障 综述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MC-LR)和重金属铬复合污染对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詹晓静 向垒 +6 位作者 李彦文 莫测辉 黄献培 吴小莲 袁月 刘妍 李梓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4,共2页
随着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排入水体和全球变暖,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引发的蓝藻水华污染日益严重[1],发生地点遍布全球[2]。蓝藻水华污染主要危害之一是向水体中释放微囊藻毒素(MCs)。微囊藻毒素与有机磷农药毒性相当,长期低剂量接触可... 随着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排入水体和全球变暖,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引发的蓝藻水华污染日益严重[1],发生地点遍布全球[2]。蓝藻水华污染主要危害之一是向水体中释放微囊藻毒素(MCs)。微囊藻毒素与有机磷农药毒性相当,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诱发肝癌、肠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复合污染 白菜 种子发芽 毒性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家长 宋超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盂顺龙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0-1674,共5页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C-LR能够对罗非鱼肝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MC-LR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被诱导;罗非鱼肝脏γ-GCS和GST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两次显著升高现象,在GST作用下,GSH与MC-LR结合会造成GSH的消耗,γ-GCS和GR的活性增强能够使GSH含量升高,从而使罗非鱼肝脏GSH能够维持一定水平;GR和GPx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它们能有效调节罗非鱼肝脏GSH-GSSG缓冲系统,从而在减轻或消除由MC-LR侵入而造成的肝细胞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罗非鱼 微囊藻毒素(mc-lr)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相关酶
下载PDF
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及抗MC-LR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光耀 毕潇 +4 位作者 余飞 孔德红 朱炎坤 周亮 谢丽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以及铜绿微囊液MC-LR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黄连水提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喂鲢鱼,检测鲢鱼的肠道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和肝脏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 GST及其底物谷胱甘肽GSH)活... [目的]研究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以及铜绿微囊液MC-LR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黄连水提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喂鲢鱼,检测鲢鱼的肠道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和肝脏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 GST及其底物谷胱甘肽GSH)活力以及铜绿微囊藻受到抑制后藻毒素MC-LR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普通水体中饲养,喂药组和对照组各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入铜绿微囊藻藻液饲养24 h后,脂肪酶活力升高,淀粉酶活力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但胃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与对照组肠道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鲢鱼肝脏GSH和s GST活力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120 h,黄连水提液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降低了82.4%,空白组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增加了39.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在铜绿微囊藻环境下,黄连可诱导显著增强鲢鱼肝脏去毒酶活力,在富含铜绿微囊藻的水体中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的生存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mc-lr 消化酶 sGST GSH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释放及降解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林 李伟英 +1 位作者 张骏鹏 张佳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60-63,75,共5页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率为0.41mg/L·min、氧化反应5min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mg/L、氧化反应5—8min的条件下,均可将水中的MC—LR去除完全;此外,3种氧化剂处理含藻水的同时,可引起胞内藻毒素不同程度的释放,其中次氯酸钠处理含藻水将严重破坏藻细胞,致使产生大量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的胞外溶解性MC—LR,导致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c-lr) 氧化剂 臭氧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释放 降解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氯对水中藻毒素MC-LR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建伟 黄廷林 +1 位作者 何文杰 韩宏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50,共4页
选择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剂———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手段,展开了有效氯对MC-LR降解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μg.L-1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 选择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剂———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手段,展开了有效氯对MC-LR降解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μg.L-1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3;在常规的氧化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有效氯对MC-LR表现出良好的降解作用,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确定了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此进一步探讨了MC-LR的氯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氧化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ELISA检测方法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正森 孙蔚榕 +4 位作者 钮伟民 张敬平 陆茂林 蔡建荣 赵晓联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5期31-33,共3页
针对间接竞争ELISA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方法,利用微振荡免疫反应可缩短整个检测时间约60min。同时考察了水样中盐分、金属离子和pH值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可以利用稀释法减少甚至消除这些误差影响。
关键词 mc-lr ELISA 改进 误差
下载PDF
同时检测淡水鱼加工中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MC-LR)残留量
8
作者 党亚丽 何华婷 +2 位作者 吴月国 吴学谦 赵铮蓉 《肉类研究》 2013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土霉素是限制我国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出口的关键抗生素之一;此外,由于水污染加重,淡水鱼中藻毒素残留问题也很严重。研究和开发同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鲫鱼鱼肉进行不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土霉素是限制我国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出口的关键抗生素之一;此外,由于水污染加重,淡水鱼中藻毒素残留问题也很严重。研究和开发同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鲫鱼鱼肉进行不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毒素残留量。结果: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μg/kg、5ng/L,。质量浓度范围0.1~5.Oμg/mL的土霉素、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8。精密度分别为1.82%、1.68%;回收率范围分~t188.1%~102.8%、90.6%~105%。结论:对比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的检测,2种方法结果没有太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微囊藻毒素(mc-lr) 高效液相色谱 同时检测
下载PDF
草鱼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克隆及其在MC-LR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丽 阮记明 +3 位作者 刘毅 付建平 刘林 隗黎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85,共7页
为评估微囊藻毒素-LR (MC-LR)对鱼类自噬的影响,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得到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自噬基因Beclin1 (CiBeclin1)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1590 bp,包括13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4... 为评估微囊藻毒素-LR (MC-LR)对鱼类自噬的影响,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得到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自噬基因Beclin1 (CiBeclin1)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1590 bp,包括13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4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2 kD,理论等电点为4.88。CiBeclin1包含1个BH3和1个ECD结构域。CiBeclin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88%—98%,构建的进化树显示CiBeclin1与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的Beclin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结果表明, CiBeclin1在肝、肾、脾等10种不同组织中均广泛表达,但在肝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丰富,显著高于相对表达量最低的头肾组织(P<0.05)。在不同剂量(25和100μg MC-LR/kg BW) MC-LR胁迫24h、48h、72h和96h后,草鱼肝脏中Ci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MC-LR能抑制草鱼CiBeclin1的表达,但MC-LR是否在该剂量下诱导了草鱼的自噬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BECLIN1 克隆 表达 mc-lr
下载PDF
利用HPLC-MS研究高锰酸钾对水中MC-LR的降解作用
10
作者 赵建伟 黄廷林 +1 位作者 何文杰 韩宏大 《供水技术》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MC-LR降解作用.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 mg/L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3;在常规的氧化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MC-LR降解作用.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 mg/L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3;在常规的氧化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高锰酸钾对MC-LR表现出良好的降解作用,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通过分析质谱扫描图,确定了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并进一步探讨了MC-LR的氧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高锰酸钾 氧化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环境相关浓度MC-LR作用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敏 姜锦林 +3 位作者 周军英 单正军 卜元卿 续卫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6-2302,共7页
以水稻为受试生物,考察暴露浓度为0、0.1、1、10、50μg·L-1的MC-LR分别水培暴露7、15、20、34 d对水稻生长和根部部分酶活性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水稻的株高、根长、鲜重、光合作用系统以及根系中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酶、蛋白磷... 以水稻为受试生物,考察暴露浓度为0、0.1、1、10、50μg·L-1的MC-LR分别水培暴露7、15、20、34 d对水稻生长和根部部分酶活性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水稻的株高、根长、鲜重、光合作用系统以及根系中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酶、蛋白磷酸酶和丙二醛活性。34 d实验结束后,相比对照组,0.1、1μg·L-1MC-LR作用下水稻根长分别增加了6.94%和6.06%,而50μg·L-1MC-LR作用下水稻根长显著减少了8.71%。MC-LR暴露能显著诱导水稻抗氧化系统部分关键指标(如POD和GSH),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诱导作用更加明显。0.1μg·L-1MC-LR暴露20、34 d后,相对于对照组POD分别抑制了58.51%和8.09%。50μg·L-1MC-LR暴露34 d后,POD、GSH和PP分别降低了38.52%、45.86%和52.51%。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暴露在环境相关浓度下的MC-LR可能会对陆生植物产生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水稻 生长 光合作用 酶活性
下载PDF
Fenton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泽琴 张琳 +1 位作者 张维 杨再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58-11660,共3页
[目的]研究Fenton法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方法]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微污染水中MC-LR的降解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考察H2O2与Fe2+投加浓度、pH值、藻毒素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影... [目的]研究Fenton法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方法]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微污染水中MC-LR的降解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考察H2O2与Fe2+投加浓度、pH值、藻毒素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影响水中MC-LR的Fenton氧化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在藻毒素MC-LR浓度0.31mg/L时,试验得到的最佳去除工艺条件为H2O2起始浓度0.30mmol/L,[H2O2]/[FeSO4]摩尔比30∶1,pH值4.0,反应温度(24±2)℃,反应60min后,去除率可达到90.30%。[结论]Fenton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有效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法 mc-lr降解 反应参数
下载PDF
草鱼幼鱼肝胰脏抗氧化系统对MC-LR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隗黎丽 何丽 +3 位作者 阮记明 刘毅 付建平 钟其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研究微囊藻毒素(MC-LR)对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幼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剂量为25、100μg MC-LR·kg-1,分别称为低剂量和高剂量),对草鱼幼鱼进行染毒,于胁迫24、48 h和72 h后分离其... 为了研究微囊藻毒素(MC-LR)对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幼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剂量为25、100μg MC-LR·kg-1,分别称为低剂量和高剂量),对草鱼幼鱼进行染毒,于胁迫24、48 h和72 h后分离其肝胰脏,随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草鱼幼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MC-LR诱导24 h和48 h后,草鱼幼鱼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SOD在低剂量组中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剂量MC-LR对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高剂量MC-LR诱导24 h后可使草鱼幼鱼肝胰脏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随后其活性又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MC-LR胁迫过程中,SOD、CAT、GPx基因表达在两个剂量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R基因在低剂量MC-LR胁迫24 h后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尽管在72 h相对表达量上调,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剂量组中GR基因在胁迫24 h和48 h后,其表达量被抑制,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SOD和CAT酶活性与SOD和CAT基因表达不相关。上述研究表明MC-LR对草鱼幼鱼肝胰脏抗氧化系统产生了明显的胁迫效应,但MC-LR对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编码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草鱼 肝胰脏 抗氧化
下载PDF
藻毒素降解菌CQ5对MC-LR粗提液的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泽慧 高志伟 +3 位作者 董小娜 苏鹏 毛林强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针对近年来采用微生物法降解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这一研究热点问题,以本课题组前期从太湖芦苇荡底泥中筛出的耐硼赖氨酸芽孢杆菌CQ5(Lysinibacillus boronitolerans)为考察对象,研究微生物对MC-LR的降解动力学.分别采... 针对近年来采用微生物法降解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这一研究热点问题,以本课题组前期从太湖芦苇荡底泥中筛出的耐硼赖氨酸芽孢杆菌CQ5(Lysinibacillus boronitolerans)为考察对象,研究微生物对MC-LR的降解动力学.分别采用Logistic生长方程和Monod动力学方程构建菌株CQ5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和MC-LR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菌株CQ5在以MC-LR粗提液为碳、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其中菌株生长环境承载量K为1.306,菌株生长平均速率r为0.1685,无量纲参数a为1.688;该菌株在6 d内可使MC-LR的浓度由14.12μg·L^(-1)降至1.57μg·L^(-1),降解率达88.86%,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为0.3698,半衰期t_(1/2)为1.88 d;该降解过程中MC-LR浓度、菌株细胞密度和MC-LR降解速率3者间的偶合关系符合低浓度下的Monod模型,其中υ_max/K_s为0.342;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S=e^(2.648-0.3698t)和Monod模型方程式S=14.12e^(-0.342Nt)(N=1.08)均可模拟预测降解体系中的MC-LR浓度,二者的模拟结果高度一致.本文可为研究微生物降解MC-LR的机理和推动MC-LR降解菌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粗提液 降解动力学 LOGISTIC 模型 一级反应方程 Monod 模型
原文传递
低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梭鱼草幼苗根系NH_4^+和H_2PO_4^-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元 廖杰 +2 位作者 何彩庆 李振东 吴洪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0,共8页
运用营养液培养法和常规耗竭法,对低浓度(2和10μg·L^(-1))微囊藻毒素MC-LR分别处理6和12 d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inn.)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NH_4^+(0.05~1.50 mmol·L^(-1))和H_2PO_4^-(0.01~0.50mmol·L^(-1))的... 运用营养液培养法和常规耗竭法,对低浓度(2和10μg·L^(-1))微囊藻毒素MC-LR分别处理6和12 d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inn.)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NH_4^+(0.05~1.50 mmol·L^(-1))和H_2PO_4^-(0.01~0.50mmol·L^(-1))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培养液中NH_4^+和H_2PO_4^-浓度的提高,各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均逐渐增大,但增幅则因MC-LR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而异。经2和10μg·L^(-1)MC-LR短期(6 d)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CK(对照,0μg·L^(-1)MC-LR)组;经长期(12 d)处理后,2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H_2PO_4^-和较高浓度NH_4^+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CK组,而10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速率降低,但其较高浓度H_2PO_4^-吸收速率仍显著高于CK组。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均符合双倒数曲线,拟合关系均在α=0.001水平上显著,但最大吸收速率(V_(max))和表观米氏常数(K_m)变化规律不同。经2和10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NH_4^+吸收的V_(max)和K_m值均高于CK组;经2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低于CK组;经10μg·L^(-1)MC-LR处理6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与CK组无差异,但经10μg·L^(-1)MC-LR处理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略高于CK组、K_m值明显高于CK组。说明随处理时间延长,经2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提高、NH_4^+亲和力略有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略有降低、H_2PO_4^-亲和力略有提高;经10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略有提高、NH_4^+亲和力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和亲和力均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和10μg·L^(-1)MC-LR处理均能够提升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潜力,其中,2μg·L^(-1)MC-LR处理对其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10μg·L^(-1)MC-LR短期处理对其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梭鱼草 根系 吸收特性 NH4^+ H2PO4^-
下载PDF
Uncertainty Evaluation of Determination of Microcystin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1
16
作者 Zhao Bin Zhang Min Zhang Fuha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54-57,共4页
To assess uncertainty of determination of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he sources of the uncertainty were evaluated first... To assess uncertainty of determination of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he sources of the uncertainty were evaluated firstly,and the expanded uncertainty was calculated fin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MC-LR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samples was 0.50 μg/L,the expanded uncertainty was 0.00628 μg/L(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T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ICROCYSTIN mc-lr China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安振华 杨兴成 李晴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0期31-35,共5页
克氏原螯虾部分养殖区域由于过量投饵导致富营养化,容易产生微囊藻毒素MC-LR(Microcystin-leucine-arginine),其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在4个MC-LR胁迫浓度(0.1 mg/L,0.2 mg/L,0.4 mg/L,0.8 mg/L)下克氏... 克氏原螯虾部分养殖区域由于过量投饵导致富营养化,容易产生微囊藻毒素MC-LR(Microcystin-leucine-arginine),其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在4个MC-LR胁迫浓度(0.1 mg/L,0.2 mg/L,0.4 mg/L,0.8 mg/L)下克氏原螯虾成虾的生长、摄食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MC-LR胁迫条件下(0.8 mg/L),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率显著低于相应的无胁迫对照组,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MC-LR浓度的升高,在0.8 mg/L MC-LR胁迫下,能量分配模式中克氏原螯虾呼吸能所占比例显著升高。研究表示克氏原螯虾在MC-LR胁迫下食物吸收率(FI)和食物转化率(FCE)没有显著变化,但一定浓度上的MC-LR胁迫会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维持代谢,增加其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mc-lr胁迫 能量收支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MC-LR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志冉 祝丹丹 《供水技术》 2011年第2期21-24,共4页
研究了Fenton法氧化降解MC-LR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时间、pH、H2O2浓度、Fe2+/H2O2、Fe3+等。正交试验表明,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为H2O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pH。最佳试验条件为:H2O2浓度1.8 mmol/L、Fe2+/H2O2=1∶18、初始pH=... 研究了Fenton法氧化降解MC-LR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时间、pH、H2O2浓度、Fe2+/H2O2、Fe3+等。正交试验表明,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为H2O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pH。最佳试验条件为:H2O2浓度1.8 mmol/L、Fe2+/H2O2=1∶18、初始pH=3、反应时间30 m in、反应温度(25±1)℃,在该条件下,MC-LR初始质量浓度为2.0μg/L时,去除率可达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法 MC—LR 氧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NH4+-N和低浓度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
19
作者 陈国元 陈颖 +2 位作者 白铭贤 李振东 游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63-1970,共8页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范围内,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以30μg/L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暴露8 d时,叶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都显著增加;而暴露20 d时,MC-LR对叶片谷胱甘肽系统表现出抑制效应,GSH质量比、GSH/GSSG比值及GST、GPX、GR活性都显著下降,叶片中MC-LR质量比增加,导致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被破坏。而在试验设置的NH4^+-N质量浓度(1 mg/L、3 mg/L、6 mg/L)范围内,NH4^+-N质量浓度升高对梭鱼草抵御MC-LR胁迫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NH4^+-N质量浓度升高能够提高并维持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各相关酶类活性,有助于GSH质量比及GSH/GSSG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低浓度MC-LR在暴露一定时间后仍然会对梭鱼草产生胁迫影响,而富营养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H4^+-N对于梭鱼草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NH4^+-N mc-lr 梭鱼草 谷胱甘肽系统 室内培养
原文传递
DGT装置对MC-LR的测定研究
20
作者 杨斌 谢丽强 姚磊 《污染防治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选用的HLB-琼脂糖DGT的检测性能进行测试,并验证其在自然水域MC-LR检测的应用。经实验测定,MC-LR在25℃下在0.45 mm厚度的扩散层中的扩散系数为5.00×10^(-6)cm^(2)/s,DGT装置对MC-LR具备足够的吸附容量。在pH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选用的HLB-琼脂糖DGT的检测性能进行测试,并验证其在自然水域MC-LR检测的应用。经实验测定,MC-LR在25℃下在0.45 mm厚度的扩散层中的扩散系数为5.00×10^(-6)cm^(2)/s,DGT装置对MC-LR具备足够的吸附容量。在pH 5-8、离子强度0.01〜0.5 M范围内,pH与离子强度对HLB-DGT装置测量MC-LR没有影响。太湖梅梁湾放置的HLB-DGT装置对MC-LR测量结果与采集水样测得的结果相近,验证了DGT装置在自然淡水水域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装置 mc-lr 测定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