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影响
1
作者 张鑫宇 陈刚 +3 位作者 谭宇桔 刘艳茹 李云云 姜爱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ml组(MM组)、吗啡300μg/ml组(HM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吗啡3μg/ml组(R+LM组)、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μg/ml组(R+MM组)和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0μg/ml组(R+HM组)。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制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增加。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高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迁移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迁移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低浓度和中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P<0.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侵袭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0.05),并且侵袭能力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中、高浓度组吗啡和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单独应用高浓度吗啡,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低浓度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于将细胞抑制在G0/G1期和S期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联合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罗哌卡因 增殖 迁移 侵袭 细胞周期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载紫苏醇线粒体靶向脂质体(POH/DPT-L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张媛 颜承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0-387,共8页
目的:制备载紫苏醇(POH)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聚乙二醇(PEG)-(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磷(TPP)脂质体(POH/DPT-LN),考察其理化特征、线粒体靶向性及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OH/DPT-LN,采用CCK-... 目的:制备载紫苏醇(POH)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聚乙二醇(PEG)-(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磷(TPP)脂质体(POH/DPT-LN),考察其理化特征、线粒体靶向性及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OH/DPT-LN,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凋亡实验、JC-1染色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该载药系统线粒体靶向性及抑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POH/DPT-LN外观形态呈均一、完整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1.0±0.8)nm,zeta电位为(29.5±2.8)m V,PDI为(0.185±0.006),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8.6±1.8)%和(17.7±0.3)%;POH/DPT-LN的IC50为63.32μg/mL,其对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效果良好;与POH单药组相比较,POH/DPT-LN组的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抑制细胞侵袭效果明显(P<0.01);POH/DPT-LN组使得线粒体内POH蓄积浓度,对细胞杀伤效果增强(P<0.01)。POH/DPT-LN可明显提高促凋亡P53、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降低抗凋亡Bcl-2蛋白表达。结论:POH/DPT-LN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量,能够将POH药物靶向传递至线粒体内,更有效的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强药物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线粒体靶向脂质体 理化特征 mda-mb-231细胞 抑瘤评价
下载PDF
基于ERK/NF-κB通路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3
作者 章阳 刘晖杰 +1 位作者 曹立功 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实验结束后,噻唑蓝(MTT)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苦杏仁苷低、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细胞存活率、穿膜数、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苦杏仁苷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苦杏仁苷低剂量组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杏仁苷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苦杏仁苷抑制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ERK/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苦杏仁苷 乳腺癌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咪达唑仑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并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干样特性及AKT磷酸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俊霞 郭志鹏 +3 位作者 张秀珍 朱建业 金道远 王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干样特性及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用浓度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活力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剂量;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干样特性及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用浓度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活力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剂量;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半胱天冬酶(Caspase)-3、Caspase-9];显微观察干细胞成球;Western印迹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OCT)4、性别决定区γ框蛋白(SOX)2和AKT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AKT的核转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5μmol/L咪达唑仑组对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随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明显减少。CCK8实验结果,筛选4个剂量组(0、75、150、30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除75μmol/L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150、300μmol/L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克隆细胞形成率、干细胞成球数量及直径、OCT4及SOX2表达量、AKT的磷酸化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 咪达唑仑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干样特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OCT4表达,减少癌细胞内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抑制AKT磷酸化水平及AKT核转位。缓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凋亡 干样特性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 LINC00886靶向调控miR-451a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高建朝 张京力 +6 位作者 张志生 李晓霞 马科 冯志林 周海丰 王展海 梁晚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593-2600,共8页
目的:探究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886通过调控微小RNA-451a(miR-451a)对乳腺癌(BC)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2A)和4种BC细胞系(HCC1937、SUM159、SK-BR-3和MDA-... 目的:探究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886通过调控微小RNA-451a(miR-451a)对乳腺癌(BC)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2A)和4种BC细胞系(HCC1937、SUM159、SK-BR-3和MDA-MB-231)中lncRNA LINC00886、miR-451a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LINC00886-NC组、LINC00886组、LINC00886+miR-NC组、LINC00886+miR-451a组。qRT-PCR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lncRNA LINC00886、miR-451a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用来检测MDA-MB-231细胞凋亡、侵袭、迁移;蛋白印迹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ncRNA LINC00886与miR-451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2A相比,BC细胞系中lncRNA LINC00886表达水平降低,miR-451a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lncRNA LINC00886可升高MDA-MB-231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miR-451a表达、集落形成数、EdU阳性细胞百分比、侵袭细胞数、迁移率以及PCNA、Bcl-2、MMP-2、MMP-9蛋白表达(P<0.05);上调miR-451a表达可减弱lncRNA LINC00886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P<0.05);lncRNA LINC00886可靶向调控miR-451a表达。结论:过表达lncRNA LINC00886可通过靶向抑制miR-451a表达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并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886 微小RNA-451a 乳腺癌mda-mb-231细胞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miR-16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刘嘉祺 周福波 +1 位作者 林峰 付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5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miR-16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细胞,分组如下:人乳腺上皮细胞HBL-100(HBL-100组)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231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2肾... 目的探究miR-16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细胞,分组如下:人乳腺上皮细胞HBL-100(HBL-100组)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231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表达。细胞瞬时转染,分组如下:MDA-MB-231组,MDA-MB-231+miR-16拟似物(miR-16 mimics组),MDA-MB-231+miR-16抑制物(miR-16 inhibitor组),MDA-MB-231+阴性对照(阴性对照组)。MTT比色法和Annexin V-FITC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miR-16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6与β2-AR靶向关系。结果MDA-MB-231组miR-16表达低于HBL-100组,β2-AR蛋白表达高于HBL-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6 mimics组细胞增殖低于MDA-MB-231组,miR-16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高于MDA-MB-2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6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高于MDA-MB-231组,miR-16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低于MDA-MB-231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与MDA-MB-231组比较,miR-16 inhibitor组和阴性对照组萤光素酶活性都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DA-MB-231组比较,具有β2-AR的3’UTR序列的miR-16 mimics组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MDA-MB-231组比较,具有突变的β2-AR的3’UTR序列的miR-16 mimics组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6可能通过靶向β2-AR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Β2肾上腺素受体 mda-mb-231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通过诱导自噬体聚集促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
7
作者 夏源 姜庆玲 +3 位作者 王晓婷 李敏敬 郑秋生 李德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8,共12页
探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CTD对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PARP/PARP、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和MCL-1表达... 探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CTD对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PARP/PARP、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和MCL-1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CTD对MDA-MB-231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Parkin和PINK1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TD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变化情况的影响;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CTD对表达mCherry-EGFP-LC3的MDA-MB-231细胞自噬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TD联合使用氯喹(chloroquine,CQ)或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后,对MDA-MB-231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NCTD可显著上调Bax/Bcl-2、cleaved-PARP/PARP、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以及LC3-II/LC3-I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Parkin的线粒体易位,阻断自噬流。此外,NCTD联合使用CQ加剧了细胞凋亡,而NCTD联合使用3-MA则减少了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NCTD可以诱导自噬体积累并导致MDA-MB-23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去甲斑蝥素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TRAIL联合顺铂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过度性自噬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岳子雯 杨彪 +1 位作者 刘皓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9-1600,共2页
流行病学报道,乳腺癌成为目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而铂类药物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实体肿瘤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2]。其中顺铂作为一线临床的传统用药,其靶点选择范围窄、疗效差、易耐药... 流行病学报道,乳腺癌成为目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而铂类药物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实体肿瘤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2]。其中顺铂作为一线临床的传统用药,其靶点选择范围窄、疗效差、易耐药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三阴乳腺癌 自噬 mda-mb-23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青葙苷A抑制缺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树鹏 栾莉莉 +3 位作者 崔志馨 杨吉 熊波 罗云桃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0-35,共6页
目的探索中药青葙子中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青葙苷A(celosin A,CA)对缺氧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oCl2造模MDA-MB-231细胞缺氧状态,建立细胞体外缺氧的CA给药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MTT)检测细... 目的探索中药青葙子中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青葙苷A(celosin A,CA)对缺氧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oCl2造模MDA-MB-231细胞缺氧状态,建立细胞体外缺氧的CA给药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和核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CA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缺氧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缺氧状态下,高剂量的CA(20、40μmol/L)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并且能有效促进早晚期细胞的凋亡率(PI-Annexin V-FITC促凋亡率:20μmol/L:+6.09%;40μmol/L:+18.50%),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同时低剂量的CA(5、10μmol/L)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Vimentin和N-cadherin因子的表达,并减少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的数量(转移抑制率:5μmol/L,26.90%;10μmol/L,66.13%;侵袭抑制率:5μmol/L,23.71%;10μmol/L,75.00%)。结论CA能对缺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起到有效地诱导凋亡、抗肿瘤血管形成以及抑制侵袭与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葙苷A 抗肿瘤 缺氧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株
原文传递
薯蓣丸联合紫杉醇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小珊 谢甦 +6 位作者 朱曼荆 黄雅珍 朱久龙 冯豆豆 谢青 蒙雁云 凌湘力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探究薯蓣丸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空白血清和薯蓣丸含药血清,体外培养MDA-MB-231细胞。实验将其分组为空白组、紫杉醇组、薯蓣丸联合紫杉... 目的:探究薯蓣丸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空白血清和薯蓣丸含药血清,体外培养MDA-MB-231细胞。实验将其分组为空白组、紫杉醇组、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三组。运用CCK8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1);与紫杉醇组相比,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能力增强(P<0.01)。与空白组相比,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I3K、Akt、mTOR、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与紫杉醇组相比,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Vimentin、MMP2、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紫杉醇组和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均能上调E-cadherin,下调Vimentin、MMP2 mRNA的表达(P<0.01);与紫杉醇组比较,薯蓣丸联合紫杉醇组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MMP2 mRNA表达能力增强(P<0.05,P<0.01)。结论:薯蓣丸联合紫杉醇可有效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EMT进程,且效果优于紫杉醇单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薯蓣丸 紫杉醇 上皮间质转化 mda-mb-231细胞 侵袭转移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SLC1A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秋露 黄娟婵 +3 位作者 林春香 韦可璇 唐敏 赵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 member 5,SLC1A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和SLC1A5抑制剂L-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L-γ-glutamyl-p-nitroanilide,...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 member 5,SLC1A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和SLC1A5抑制剂L-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L-γ-glutamyl-p-nitroanilide,GPNA)处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选取4 Gy、8 Gy剂量单独照射或分别联合3 mmol/L GPNA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然后选取8 Gy剂量单独照射或联合3 mmol/L GPNA进行处理,分为对照组(DMSO组)、SLC1A5抑制剂组(GPNA组)、照射组(IR组)、联合组(IR+GPNA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的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MDA含量,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实验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RT-qPCR法检测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组相比,4 Gy组、8 Gy组、4 Gy+GPNA组和8 Gy+GPNA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均P<0.01),且4 Gy+GPNA组、8 Gy+GPNA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对应的单纯照射组(均P<0.01),其中高辐射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与DMSO组相比,IR组、GPNA组和IR+GPN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降低(均P<0.01),且IR+GPNA组降低更明显。与DMSO组相比,GPNA组、IR组和IR+GPNA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内ROS水平增加,线粒体形态缩小,MDA含量升高以及PTGS2基因表达升高(均P<0.05),其中IR+GPNA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SLC1A5抑制剂在照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提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铁死亡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放射敏感性 SLC1A5 铁死亡
下载PDF
乌梅丸对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玉婷 李湘奇 +4 位作者 张莉 孙淑梅 徐信杰 张萌 张明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6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雌性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口服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紫杉醇20 mg/...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雌性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口服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紫杉醇20 mg/kg)、乌梅丸组(灌胃乌梅丸颗粒剂药液),每日1次,连续3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利用荧光成像系统采集肿瘤图像,以系统自带软件计算肿瘤面积;称取小鼠肿瘤质量和肺癌转移灶数;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Fas、FasL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MDAMB-231细胞中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活性半胱天冬酶8(cleaved caspase-8)、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乌梅丸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面积持续增大,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与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面积较小,肿瘤质量较低,肺癌转移灶数量较少(P<0.05);与乌梅丸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瘤面积较小,肿瘤质量较低,肺癌转移灶数量较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小鼠Fas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FasL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FADD、cleaved caspase-8、Fas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FasL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P<0.001)。结论乌梅丸对乳腺癌MDA-MB-231-GFP细胞小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抑制肺转移,其可能机制与调控Fas/FasL通路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乳腺癌 mda-mb-231-GFP细胞 移植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13
作者 吴灵君 梁聪 +4 位作者 黄菊 李佳琳 黄松岭 陈祝英 何萍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compound cremastra ...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compound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ethanol extraction,CCAEE)高剂量组(1.8 g/kg)以及低剂量组(0.9 g/kg),每组5只。按照分组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并计算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和抑瘤率。采用TCMSP 2.3数据库选出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 5.14、DrugBank 5.1.10、TTD数据库筛选关键靶点并利用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筛选核心靶点,以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利用Metascape 3.5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各组荷瘤裸鼠分别给药处理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DOX组和CCAEE高、低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减小(均P<0.05),抑瘤率分别为89.67%、67.39%和43.48%。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27个,抗乳腺癌关键靶点108个,其中核心靶点23个,主要包括TP53、MAPK3、MAPK1、RELA、AKT1、FOS、ESR1、TNF、IL6、MAPK14等;核心有效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2-甲氧基-9,10-二氢菲-4,5-二醇、去氧鬼臼毒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复方山慈菇主要通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结论复方山慈菇能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生长,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有效成分作用于TP53等核心靶点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复方山慈菇 mda-mb-231细胞 裸鼠移植瘤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circNEIL3通过靶向miR-4784调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14
作者 张宝 王燕 任维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4,共8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 nei样DNA糖化酶3(circNEIL3)和微小RNA(miR)-4784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4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 目的:研究环状RNA nei样DNA糖化酶3(circNEIL3)和微小RNA(miR)-4784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4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NEIL3和miR-4784的相对水平。将circNEIL3的小干扰RNA(si-circNEIL3)、miR-4784模拟物、si-circNEIL3+miR-4784抑制物分别转染MDA-MB-231细胞,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NEIL3和miR-4784表达对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免疫沉淀(RIP)和RNA pull-down实验检测circNEIL3和miR-4784之间相互作用。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ircNEIL3呈高表达(P<0.05),miR-4784呈低表达(P<0.05)。干扰circNEIL3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均P<0.05)。过表达miR-4784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IP和RNA pull-down实验均证实circNEIL3与miR-4784可直接结合,干扰circNEIL3能明显上调miR-4784表达(P<0.05),过表达circNEIL3能明显下调miR-4784表达(P<0.05)。抑制miR-4784表达部分逆转干扰circNEIL3对MDA-MB-23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干扰circNEIL3通过靶向上调miR-4784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ircNEIL3 miR-4784 mda-mb-231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甘草查尔酮B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王琳琳 曹露 +2 位作者 杨洪川 王凤泽 吴开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B(LCB)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MDA-MB-231细胞,用不同浓度LCB处理后,采用CCK-8法、免疫荧光法、FCM和WB法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标...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B(LCB)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MDA-MB-231细胞,用不同浓度LCB处理后,采用CCK-8法、免疫荧光法、FCM和WB法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标志物γ-H2AX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和周期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内质网应激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CB能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使γ-H2AX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G2/M和S期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MAPK家族主要成员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还使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Bip、ATF4和CHOP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LCB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力、诱导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于G2/M和S期,LCB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激活MAPK和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B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增殖 DNA损伤 细胞周期阻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成瘤性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江涛 丁彦青 王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3-25,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官做病理检查。结果MTT法测得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接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裸鼠均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MDA-MB-231BO组瘤体体积明显大于MDA-MB-231组(P<0.05)。结论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而且MDA-MB-231BO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强于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 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 骨转移 肿瘤移植模型
下载PDF
羊肚菌多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谣 陈金龙 +3 位作者 王丽颖 张月巧 吴素蕊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4-218,共5页
以黑脉羊肚菌多糖为原料,研究羊肚菌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以下简称MD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范围内,羊肚菌多糖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的增殖,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值... 以黑脉羊肚菌多糖为原料,研究羊肚菌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以下简称MD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范围内,羊肚菌多糖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的增殖,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值为0.096 mg/m L,同时人乳腺癌细胞MDA表现出多种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羊肚菌多糖能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促进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同时增加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说明羊肚菌多糖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多糖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塞来昔布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周期阻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玲 张奇 +3 位作者 赵博 赵连梅 李嘉 单保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塞来昔布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但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塞来昔布是否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周期产生影响。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塞...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塞来昔布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但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塞来昔布是否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周期产生影响。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塞来昔布对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分布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塞来昔布干预该细胞24h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及NF-кB信号途径中p-IκBα的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高浓度塞来昔布可改变细胞进程,将其阻滞于G0/G1期。塞来昔布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4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降(P<0.05)。同时,细胞中p-IκBα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阻断NF-кB信号通路,进而下调其下游基因CyclinD1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乳腺癌 细胞周期 mda-mb-231 NF-кB 培养的肿瘤细胞
下载PDF
EGCG对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芳 刘浩 +3 位作者 张配 蒋国君 马琳艳 陈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观察不同浓度EGCG(10、20、40、80、160 mg.L-1)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观察不同浓度EGCG(10、20、40、80、160 mg.L-1)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EGCG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d protein 78,GRP78)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GCG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随EGCG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EGCG作用MDA-MB-231细胞12、24、48 h的IC50分别为69.1、40.4、29.4 mg.L-1。EGCG作用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体积变小、染色质聚集、细胞核边缘化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且随EGCG浓度的增加,MDA-MB-231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GCG可抑制GRP78蛋白表达,增强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EGCG能够促进MDA-MB-23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引起的caspase-3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mda-mb-231细胞 凋亡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