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1
作者 祝金华 赵士梅 +3 位作者 马秀岩 郭闯 王媛 唐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35-839,843,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确定最佳实验浓度。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虎杖苷低、中、高浓度组(PD-L组、PD-M组、PD-H组)、虎杖苷+Akt激活剂组(PD+SC79组),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MDM2、p53磷酸化水平,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虎杖苷对胆囊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h,可显著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选择10、20、40 mmol/L的虎杖苷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PD-L组、PD-M组、PD-H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PD-H组比较,PD+SC79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虎杖苷干预治疗后,小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可以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 胆囊癌细胞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下载PDF
USP7-MDM2-p53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2
作者 魏伟 赵慧娟 刘湘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C-1-A、KLE中USP7蛋白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P22077(USP7抑制剂)组、pcDNA组、pcDNA-MDM2组、P22077+pcDNA组、P22077+pcDNA-MDM2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USP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Bcl-2相关X蛋白(Bax)、MDM2、p53蛋白表达。以RG7388(MDM2抑制剂)或PFT-α(p53抑制剂)与20μmol/L P22077共处理Ishikawa细胞48 h以验证USP7-MDM2-p53信号轴上下游关系。结果:USP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Ishikawa细胞中USP7蛋白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与NC组比较,P22077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pcDNA组比较,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22077组、P22077+pcDNA组比较,P22077+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p53为USP7-MDM2通路下游分子。结论:抑制USP7表达可能通过下调MDM2来激活p53进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周期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茯苓酸通过调控AKT/MDM2/p53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3
作者 张美华 赵文睫 +2 位作者 李康 曲巧燕 郝建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究茯苓酸(PA)是否通过AKT/MDM2/p53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常规培养HCT116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MK-2206(AKT抑制剂)组、PA低浓度(PA-L)组、PA高浓度(PA-H)组、PA-H+SC79(AKT激活剂)组。CCK-8法、... 目的:探究茯苓酸(PA)是否通过AKT/MDM2/p53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常规培养HCT116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MK-2206(AKT抑制剂)组、PA低浓度(PA-L)组、PA高浓度(PA-H)组、PA-H+SC79(AKT激活剂)组。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qPCR法和WB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的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迁移、侵袭能力,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以及AKT/MDM2/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PA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克隆形成能力(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诱导其凋亡(P<0.05),抑制N-cadherin、vimentin mRNA的表达(P<0.05),促进E-cadherin mRNA的表达(P<0.05),抑制AKT、MDM2的磷酸化水平(P<0.05),促进p53蛋白的表达(P<0.05);AKT抑制剂MK-2206可模拟PA的作用(均P<0.05),而其激活剂SC79则可逆转PA的作用(均P<0.05)。结论:PA通过调控AKT/MDM2/p53信号通路来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结直肠癌 AKT/mdm2/p53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赵雁 刘颜菊 +1 位作者 贺小峰 申徐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MDM2基因第30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与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获取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 目的:探讨MDM2基因第30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与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获取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五种遗传模型的关联;使用假阳性报告概率(FPRP)、贝叶斯错误发现概率(BFDP)和Venice标准来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的可信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2 900人,对照组6 87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DM2 SNP309多态性增加了亚洲人群白血病的发病风险(GG vs TT:OR=2.57;GT vs TT:OR=1.57;GG+GT vs TT:OR=1.78;GG vs GT+TT:OR=1.98;G vs T:OR=1.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成人组、儿童与成人混合组、健康对照、匹配研究、非匹配研究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观察到MDM2突变增加白血病发病风险。排除低质量和HWD研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MDM2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显著相关。但此次Meta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结论:MDM2 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但其可信度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其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的关联可能是由于假阳性结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SNP309 基因多态性 白血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在诊断脂肪肉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微 李鑫 +1 位作者 柳萍 董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DM2和DDIT3基因在各亚型脂肪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2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DM2和DDIT3基因在各亚型脂肪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2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病例进行了MDM2基因扩增FISH检测,其中48例进行了DDIT3基因断裂FISH检测,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并综合临床病理学特征确诊不同亚型脂肪肉瘤。结果:62例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1.75∶1),中位年龄59(31~89)岁。脂肪肉瘤组织学亚型包括20例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ur/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ALT/WDLPS)、2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13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和3例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其中23例(23/26)DDLPS和8例(8/20)WDLPS位于腹膜后,而MLPS和PLPS则均不位于腹膜后。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亚型脂肪肉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上,各亚型脂肪肉瘤均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液样间质,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基因扩增见于所有ALT/WDLPS和DDLPS(均为100%,20/20及26/26);DDIT3分离探针典型信号表现为基因断裂/易位,仅见于MLPS(100%,13/13),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探针还可出现非典型信号(端粒侧信号簇状扩增),比较常见,包括绝大多数DDLPS(96.2%,25/26)和ALT/WDLPS(83.3%,5/6,探针只随机检测6例)。对照分析探针说明书上的设计图,DDIT3分离探针之红绿色探针并未覆盖DDIT3基因本身,而是跨越了DDIT3基因,且探针端粒侧红色探针覆盖了CDK4基因,而DDIT3基因与CDK4基因距离很近,因此,当DDIT3分离探针端粒侧出现簇状扩增信号,提示CDK4基因扩增而非DDIT3基因断裂。随机挑选10例出现这种非典型信号的病例,以FISH法进一步应用CDK4和DDIT3计数探针进行验证,证实为CDK4基因扩增(100%,10/10),其中2例同时检测到DDIT3基因扩增(20%,2/10);DDIT3分离探针还存在另一种少见的非典型信号,即基因拷贝数增加(黄色融合信号数目≥3个),对应形态学表现为多形性和预后差,见于1例DDLPS和2例PLPS。结论:利用FISH技术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时,需要注意对非典型信号做出正确判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才能对不同亚型脂肪肉瘤做出正确诊断,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mdm2基因 DDIT3基因 原位杂交 荧光
下载PDF
CircBACH1调节miR-140-5p/MDM2轴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荟敏 许旋旋 +2 位作者 王远丽 熊涛 唐元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探讨CircBACH1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miR-140-5p/MDM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收集MM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将人MM细胞系U266细胞分为未转染(Control)组、si-NC组、si1-CircBACH1组、s... 目的探讨CircBACH1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miR-140-5p/MDM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收集MM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将人MM细胞系U266细胞分为未转染(Control)组、si-NC组、si1-CircBACH1组、si2-CircBACH1组、si-CircBACH1+anti-miR-NC组、si-CircBACH1+anti-miR-140-5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BACH1、miR-140-5p、鼠双微体2(MDM2)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BACH1、miR-140-5p、MDM2三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M组的骨髓浆细胞及U266细胞中CircBACH1、MDM2 m RNA表达升高,miR-140-5p表达降低(P<0.05);与Control组和si-NC组相比,siCircBACH1组细胞中CircBACH1、MDM2的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性、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miR-140-5p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化疗敏感性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均升高(P<0.05);而回补实验中,si-CircBACH1对MM细胞的影响被anti-miR-140-5p逆转,且MDM2的表达也升高(P<0.05)。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了CircBACH1、MDM2均与miR-140-5p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敲低CircBACH1能够上调miR-140-5p表达,下调MDM2的表达,抑制MM细胞的增殖,促进MM细胞凋亡,提高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ircBACH1 miR-140-5p mdm2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MDM2/P53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沈晓雯 黄琳玲 +2 位作者 蒋林燕 沈红梅 王健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通过MDM2/P53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检测Hp感染情况及MDM2、P53的表达水平.培养食管癌TE-1细胞株,给予Hp感染、生理盐水(NS)或泛素-蛋白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通过MDM2/P53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检测Hp感染情况及MDM2、P53的表达水平.培养食管癌TE-1细胞株,给予Hp感染、生理盐水(NS)或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干预、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或MDM2 siRNA,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率、MDM2及P53的表达水平、P53的泛素化水平.结果Hp阳性的食管癌组织中MDM2的表达水平高于Hp阴性的食管癌组织、P53的表达水平低于Hp阴性的食管癌组织(P<0.05);Hp组TE-1细胞的细胞活力、MDM2表达水平、P53泛素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凋亡率、P5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S341+Hp组TE-1细胞的P53的表达水平高于NS+Hp组(P<0.05);si-MDM2+Hp组TE-1细胞的细胞活力、MDM2的表达水平、P53的泛素化水平均低于si-NC+Hp组,凋亡率、P53的表达水平高于si-NC+Hp组(P<0.05).结论Hp感染抑制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增加MDM2表达、促进P53的泛素化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幽门螺杆菌 mdm2 P53 凋亡 泛素化
原文传递
MDM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运动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大勇 张彤彤 +2 位作者 常兴 吴英良 左代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构建MDM2的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DM2),并将其转染至人乳腺癌MCF-7中,考察MDM2蛋白过表达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体外克隆MDM2基因全序列,并将其用同源重组技术连接到真核pcDNA3.1质粒载体上,构建真核表达质... 目的构建MDM2的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DM2),并将其转染至人乳腺癌MCF-7中,考察MDM2蛋白过表达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体外克隆MDM2基因全序列,并将其用同源重组技术连接到真核pcDNA3.1质粒载体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法转染至MCF-7细胞中。通过G418抗生素筛选出单克隆高表达细胞系,使用免疫印迹法考察MDM2蛋白表达。同时,通过划痕试验及transwell法来检测细胞的运动与侵袭能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cDNA3.1-MDM2基因序列准确无误,免疫印迹法表明稳定转染细胞系构建成功,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表明MDM2高表达细胞系的运动与侵袭能力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MDM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可稳定表达,并促进了MCF-7细胞的运动及侵袭,为研究MDM2蛋白表达对人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作为诊疗的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dm2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MDM2抑制剂RG-7388诱导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 被引量:2
9
作者 庄燕 黄豪 +4 位作者 周俊邑 潘婷 丁晓蓉 袁颖 仲小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MDM2抑制剂RG-7388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2、4和8μmol/L RG7388处理DLBCL细胞株SUDHL2和HBL1,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和Caspase 3/7-Glo^(TM)酶活法检测... 目的探讨MDM2抑制剂RG-7388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2、4和8μmol/L RG7388处理DLBCL细胞株SUDHL2和HBL1,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和Caspase 3/7-Glo^(TM)酶活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G7388抑制SUDHL2和HBL1细胞的IC50分别为3.36和3.76µmol/L,且RG7388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RG7388处理SUDHL2和HBL1细胞,G_(1)期细胞和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RG7388浓度增高,Caspase 3/7酶活性逐渐增加,p53、p27、p21、PARP表达增加,Mcl-1和Bcl-x_(L)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MDM2抑制剂RG7388抑制DLBCL细胞增殖,通过p53通路引起G_(1)期细胞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dm2抑制剂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晗 耿轶钊 晏世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9-366,共8页
p53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在受到细胞压力或环境扰动后,p53促进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转录,介导肿瘤抑制.MDM2是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也是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可促进p53的泛素化和核输出,抑制p53的抑癌活性.因此M... p53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在受到细胞压力或环境扰动后,p53促进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转录,介导肿瘤抑制.MDM2是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也是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可促进p53的泛素化和核输出,抑制p53的抑癌活性.因此MDM2对p53的负调控始终是肿瘤治疗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Nutlin-3a是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p53-MDM2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本文使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起p53和MDM2间Phe19-Gln72的氢键和Glu17-Lys94的盐桥发生的断裂,Nutlin-3a可以削弱p53和MDM2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工作对Nutlin-3a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说明,揭示了抗癌药物Nutlin-3a介导的p53-MDM2复合物亲和力降低的分子机制,并为针对p53蛋白的有效抗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癌药物设计 p53-mdm2复合物 Nutlin-3a抑制剂分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炎症的HIF-1α/MDM2/p53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蒋雨晴 苏程果 +4 位作者 周海燕 姜建振 叶江南 罗芳 朱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13-341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踝关节的保护作用以及HIF-1α/MDM2/p5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电针组、激动剂组、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大鼠注射... 目的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踝关节的保护作用以及HIF-1α/MDM2/p5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电针组、激动剂组、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电针组和电针+拮抗剂组大鼠予以电针干预;假电针组大鼠予以电刺激处理;电针+拮抗剂组和拮抗剂组大鼠注射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拮抗剂;激动剂组大鼠注射HIF-1α激动剂。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AA大鼠的关节炎严重程度,苏木素-伊红(HE)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的关节炎症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HIF-1α表达,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内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和拮抗剂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评分、HE染色评分和血清HIF-1α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假电针组、激动剂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评分、HE染色评分和血清HIF-1α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和拮抗剂组大鼠的HIF-1α、VEGF、MDM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1)。假电针组、激动剂组大鼠的HIF-1α、VEGF、MDM2、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干预对AA大鼠的踝关节炎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HIF-1α/MDM2/p53信号通路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佐剂性关节炎 滑膜炎症 HIF-1α/mdm2/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柠檬醛通过MDM2/p53信号通路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张毅 魏子辰 +2 位作者 庞磊 严莹 郁多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3-1060,共8页
目的:探讨柠檬醛(citral)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120 mg/L)的柠檬醛处理38B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柠檬醛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值设置低、中、高三个浓度(5、1... 目的:探讨柠檬醛(citral)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120 mg/L)的柠檬醛处理38B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柠檬醛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值设置低、中、高三个浓度(5、10、20 mg/L)处理38B9细胞,并检测柠檬醛对38B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38B9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38B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8B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小鼠抑瘤实验观察柠檬醛对38B9细胞生长的作用。通过PubChem在线预测柠檬醛可能的靶点,并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使用ClusterProfile对结果进行GO富集分析并使用ggplot2绘制可视化柱状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38B9细胞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柠檬醛能有效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的活力,诱导其凋亡并阻滞其细胞周期,促进Puma、Noxa、Bax和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抑制Bcl-2和CDK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抑制MDM2的蛋白表达(P<0.05),促进p5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柠檬醛能够显著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MDM2/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B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mdm2/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益母草碱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黄超 方兴刚 +2 位作者 陈璐 陈汉玉 陈曾凤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90-1097,共8页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调节蛋白激酶B(Akt)/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2022年3—9月于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0.4、0.8、1.2、1.6、2.0 mmol/L)...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调节蛋白激酶B(Akt)/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2022年3—9月于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0.4、0.8、1.2、1.6、2.0 mmol/L)益母草碱处理的小鼠脑胶质瘤细胞GL261存活率并筛选出其最佳作用浓度。体外培养GL261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组、益母草碱+SC79(Akt激活剂)组,以益母草碱1.6 mmol/L和5μmol/L的SC79分组处理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各组细胞Akt/MDM2/p5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情况。构建颅内胶质瘤小鼠模型30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益母草碱中剂量组、益母草碱高剂量组及益母草碱高剂量+SC79组,分组处理后以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颅内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以免疫印记法检测各组胶质瘤组织Akt/MDM2/p5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益母草碱组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p-Akt/Akt与p-MDM2/MDM2降低(P<0.05);与益母草碱组比较,益母草碱+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p-Akt/Akt与p-MDM2/MDM2升高(P<0.05)。(2)动物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益母草碱组胶质瘤组织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升高(t/P=20.076/<0.001、7.486/<0.001),p-Akt/Akt与p-MDM2/MDM2降低(t/P=11.769/<0.001、7.579/<0.001);与益母草碱组比较,益母草碱+SC79组胶质瘤组织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降低(t/P=18.328/<0.001、7.359/<0.001),p-Akt/Akt与p-MDM2/MDM2升高(t/P=9.640/<0.001、5.529/<0.001)。结论益母草碱可通过抑制Akt/MDM2/p53信号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在小鼠体内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最终抑制其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益母草碱 Akt/mdm2/p53 恶性生物学行为 小鼠
下载PDF
靶向p53-MDM2的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丁涵静 胡美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474-13483,共10页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是肿瘤治疗的关键靶标,而靶向p53-MDM2的小分子抑制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文介绍了p53和MDM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53与MDM2的结合位点特征,并对靶向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mdm2 抗肿瘤药物 小分子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靶向p53-MDM2的喹啉类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的虚拟筛选
15
作者 丁涵静 胡芳 胡美纯 《药物资讯》 2023年第5期434-442,共9页
p53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调控因子,能诱导p53的泛素化降解,抑制p53的功能。因此,针对p53-MDM2设计小分子靶向抑制剂是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喹啉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具有抗肿瘤... p53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调控因子,能诱导p53的泛素化降解,抑制p53的功能。因此,针对p53-MDM2设计小分子靶向抑制剂是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喹啉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药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p53-MDM2为药物靶点,对喹啉类化合物库进行了基于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最终获得了具有潜在的靶向p53-MDM2抗肿瘤的小分子化合物Compound 6和Compound 9。本研究为靶向抗癌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筛选方法,并为进一步开发针对p53-MDM2的小分子靶向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mdm2 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 喹啉 虚拟筛选
下载PDF
shRNA干扰Jurkat细胞株MDM2表达对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有凯 林汉良 +3 位作者 顾霞 张萌 吴红阳 许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基础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以及UV照射后细胞生长变化。结果发现转染pMDM2shRNA的细胞MDM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50%,细胞的生长减慢,出现一定程度的G1~S期阻滞,DNA损伤后细胞恢复较慢。结论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减慢以及降低损伤修复的能力;细胞内表达shRNA可长期敲低靶基因的表达,可作为较理想的基因功能研究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株 RNA干扰 生物特性 mdm2mRNA 细胞生物学特性 Western mdm2基因 RT-PCR 基因功能研究 DNA损伤 shRNA 细胞内表达 方法应用 表达载体 稳定表达 技术检测 blot 生长曲线 生长变化 uV照射 周期变化 基因表达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基于p53- mdm2复合物结构的mdm2阻断剂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剑华 刘芝华 +3 位作者 尹大力 陈捷 骆爱萍 吴旻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寻找基于 p53- mdm2复合物晶体结构的 mdm2抑制剂,使 p53释放出来,发挥其抗癌活性。方法:根据已知的 p53- mdm2复合物晶体的空间结构,在计算机上模拟设计出 23个非肽小分子化合物。将 p53的全长开放阅读框( ORF)和 mdm2的部... 目的:寻找基于 p53- mdm2复合物晶体结构的 mdm2抑制剂,使 p53释放出来,发挥其抗癌活性。方法:根据已知的 p53- mdm2复合物晶体的空间结构,在计算机上模拟设计出 23个非肽小分子化合物。将 p53的全长开放阅读框( ORF)和 mdm2的部分 ORF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硫代-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蛋白表达。金属螯和层析柱纯化蛋白。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质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及标准曲线法进行蛋白定量。用 ELISA方法检测非肽小分子化合物与 mdm2的亲和性及作用的饱和浓度。用 MTT方法进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结果: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原核表达的 p53和 mdm2蛋白质量和纯度良好,可供后续实验。 ELISA结果显示非肽小分子目标化合物及中间化合物 32个化合物中 13个与对照相比对 mdm2有一定的亲和作用,其中 5个亲和性较高,并有一定的饱和作用量。体外实验表明这 5个化合物对几种表达野生型 p53的肿瘤细胞系有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基于 p53- mdm2复合物晶体的空间结构设计的非肽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抑制 mdm2- p53的结合,在体外显示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mdm2复合物 mdm2阻断剂 蛋白表达 抗癌活性
下载PDF
小鼠mdm2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18
作者 王晓杜 赵阿勇 +1 位作者 邓绪芳 马志永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mdm2(murine double minute 2,鼠双微粒体-2)是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活性的重要分子之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对细胞的生存具有重要功能。克隆得到小鼠Mus musculus mdm2 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CMV-7.1-mdm2,Western blotting... mdm2(murine double minute 2,鼠双微粒体-2)是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活性的重要分子之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对细胞的生存具有重要功能。克隆得到小鼠Mus musculus mdm2 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CMV-7.1-mdm2,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约为60 kDa的蛋白表达产物,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dm2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mdm2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利用p53蛋白泛素化试验和p53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试验,验证了FLAG-mdm2的活性,构建了mdm2调节p53泛素化和抑制p53活性的细胞模型,为研究p53活性调控、mdm2与p53相互作用等提供了基础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mdm2表达 mdm2活性 细胞模型
下载PDF
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p53、mdm2、K-ras及PCNA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小华 陈德基 +7 位作者 江曼 张玉霞 叶波 杨飞 刁路明 唐志佼 夏东 刘铭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p53、mdm2(murinedoubleminute2)、K-ra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致癌物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 目的:探讨p53、mdm2(murinedoubleminute2)、K-ra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致癌物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mdm2、K-ras基因及PCNA在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诱癌组中鳞状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阶段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p53,0、33.33%、50.00%、60.00%、69.57%;mdm2,10.00%、11.11%、28.57%、46.67%、56.52%;K-ras,0、5.56%、21.43%、40.00%、43.48%;PCNA,20.00%、27.28%、35.71%、67.67%、82.61%,各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癌变进展而升高。p53与K-ras、PCNA的表达相关(P<0.05)。p53与mdm2的表达高度相关(P<0.01)。结论:p53是肺癌启动及进展的敏感指标,可能与mdm2、K-ras存在协同作用,K-ras及PCNA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浸润及预后不良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 mdm2 K-RAS PC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