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王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82-0085,共4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传统采油技术的逐渐达到瓶颈,寻找新的高效采油技术成为迫切的需求。而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其低成本、环境友好和高效增产的特点,逐渐受到石油工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将围绕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定义、机理、...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传统采油技术的逐渐达到瓶颈,寻找新的高效采油技术成为迫切的需求。而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其低成本、环境友好和高效增产的特点,逐渐受到石油工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将围绕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定义、机理、优点和局限性展开详细阐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实现增产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采油 增产机理 应用
下载PDF
RhlA、RhlB基因表达对微生物采油的影响
2
作者 王慊 樊永红 +2 位作者 郭斌 麦迪努尔 秦新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295,共9页
为了探究RhlA、RhlB基因表达在微生物采油中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建立了RhlA和RhlB基因实时荧光绝对定量(Q-PCR)方法,测定不同培养时期的铜绿假单胞菌X7发酵液和克拉玛依油田不同地层水的RhlA、RhlB基因表达量,并测定其鼠李糖脂产量、表面... 为了探究RhlA、RhlB基因表达在微生物采油中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建立了RhlA和RhlB基因实时荧光绝对定量(Q-PCR)方法,测定不同培养时期的铜绿假单胞菌X7发酵液和克拉玛依油田不同地层水的RhlA、RhlB基因表达量,并测定其鼠李糖脂产量、表面活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原油降黏率。结果表明,RhlA、RhlB基因表达量与鼠李糖脂产量、表面活性、乳化活性及原油降黏率呈正相关。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RhlA、RhlB基因表达量不断升高并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并于60 h趋于平稳,RhlA、RhlB基因表达量最大值分别为2.51×106和3.25×105 copies/µL,发酵液中12~60 h期间鼠李糖脂产量快速上升,并在60 h时达到最大值(824.08 mg/L);发酵液的表面活性、原油乳化活性及稠油降黏率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并分别在24、48、60 h时达到最大。发酵液中的鼠李糖脂粗提物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一定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发挥作用。RhlA、RhlB基因很可能通过影响鼠李糖脂产量、表面活性、乳化活性及原油降黏率对微生物采油产生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生物表面活性相关功能基因表达对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对推进微生物采油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功能基因 稠油降黏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进展
3
作者 高配科 范克燕 高瑜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向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采油 油藏微生物 群落调控
下载PDF
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提高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收率
4
作者 付健 刘宇龙 +4 位作者 张岑茜 王晨月 孙珊珊 佘跃惠 张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体影响等因素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液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从0.8848mN/m降低至0.2055mN/m,接触角由116.4°减小至42.8°,使岩石的润湿性从油湿变为水湿。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和岩石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渗吸原油采收率影响显著,BS3096产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渗吸采收率可达60%;铜绿假单胞菌PAO1产的鼠李糖脂渗吸采收率为56.26%;LZ3-2产的糖蛋白类生物乳化剂对原油的具有乳化效果,乳化率为6.96%。渗吸实验中,BS3096菌体在岩心内大量累积,选择性地封堵大孔喉通道,使渗吸液分流至低渗区的小孔隙中将原油驱替出来,可使采收率提高7.5百分点。在相同的实验条件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自发渗吸作用强弱顺序为生物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采收率比化学型表面活性剂高11.8百分点~41.5百分点。本研究为低渗透油藏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为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现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自发渗吸 生物表面活性剂 采油机理
下载PDF
大庆采油五厂“微生物处理”技术净化升级更彻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 赵丹媚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2期3-3,共1页
如何将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成为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勘探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对采出的污水处理工艺是通过回收污水处理系统,经自然沉降、混凝沉降、三级过滤,而今,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着力污水... 如何将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成为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勘探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对采出的污水处理工艺是通过回收污水处理系统,经自然沉降、混凝沉降、三级过滤,而今,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着力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用“减少药剂”添加、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避免水质再次污染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处理 污水治理 采油五厂 污水处理 再次污染 混凝沉降 自然沉降 三级过滤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现状及策略
6
作者 董丁 余何美哲 +2 位作者 刘阳 朱瑛 李天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当中所需的重要能源,它的应用占据了目前工业发展的很大一部分。然而,由于该能源的不断开发,提高可采储量的方法变得更加困难。油田的开发也从单次开发变成三次开发。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三次采...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当中所需的重要能源,它的应用占据了目前工业发展的很大一部分。然而,由于该能源的不断开发,提高可采储量的方法变得更加困难。油田的开发也从单次开发变成三次开发。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文章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和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其发展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策略分析
7
作者 董丁 季凯 +2 位作者 郭梦婷 朱悦 梁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8期58-61,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油田中存在的微生物资源,将其转化为对石油的有益作用,从而提高采油效率,与传统的采油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微生物采油技... 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油田中存在的微生物资源,将其转化为对石油的有益作用,从而提高采油效率,与传统的采油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降低采油成本,减少对人力资源和设备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油田的开采周期,提高油田的经济价值。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采油方法,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应用分析有助于推动和发展这一领域。本文通过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策略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技术应用路径,解决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推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采油技术 应用策略 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5
8
作者 窦启龙 陈践发 +1 位作者 王杰 张殿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选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技术的油层条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r(微生物采油) 矿场试验 菌种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矿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忠智 李庆忠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吐或驱替 )及结果。讨论并列表给出了MEOR的矿场应用条件 ,并与其他EOR方法作了比较。论述并讨论了MEOR矿场试验的一般程序 ,包括 :油田调查 ,注入微生物选择 ,对油层的适应性 ,与油层本源微生物的竞争特性 ,提高采收率及添加的营养源。对MEOR矿场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meor 矿场试验 采油微生物 适应性 遗传基因解析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卫东 《世界石油科学》 1994年第5期58-63,104,共7页
关键词 驱油 微生物驱油 细菌采油
下载PDF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军章 汪卫东 +4 位作者 胡婧 吴晓玲 谭晓明 丁明山 曹功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6,共9页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采油技术体系;现场试验从单井吞吐到微生物驱,从外源微生物到内外源微生物共同作用,近几年通过微生物+其它工艺组合的方式大幅提高了该技术油藏适应性。目前已进入全面先导实验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阶段。截至2019年12月胜利油田微生物驱油已实施10个区块,累积增油量为30×10^(4) t。微生物驱技术在沾3普通水驱稠油油藏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在辛68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和草13热采低效稠油油藏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取得突破。针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建立了微生物复合气体等复合吞吐工艺,扩大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应用规模,到2019年12月已实施400余口油井单井吞吐,累积增油量为8×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 单井吞吐 采油机理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本源微生物群落分布及采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振宇 石梅 +2 位作者 王大威 常剑飞 窦绪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95-100,105,共7页
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取126个油水样,对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细菌代谢速率进行了分析,检测出大庆油田地层水中含有11种好氧和厌氧类型的本源微生物,首次探索了聚合物驱后油层中菌群的生态分布及适合本源微生物采油... 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取126个油水样,对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细菌代谢速率进行了分析,检测出大庆油田地层水中含有11种好氧和厌氧类型的本源微生物,首次探索了聚合物驱后油层中菌群的生态分布及适合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潜力。同时研究了本源微生物代谢机理和好氧与厌氧菌在代谢上存在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在油层形成好氧菌-乙酸盐菌-产甲烷菌的共生体系。并分离到一株代谢脂肽类表面活性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发酵液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0.29%。模型实验中本源菌提高采收率幅度在9.4%以上,产生气体使压力上升了0.2 MPa。室内研究证明在大庆油田选择性地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采油菌,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油藏地层水 分子生态学 微生物群落分析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嗜热菌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珊珊 张忠智 +3 位作者 鲁莽 贺伟 罗一菁 程建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1-44,48,共5页
研究了3株嗜热菌(GW1,GW2,GW5)在微生物采油(MEOR)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生长pH值在7.0-8.0,最适生长含盐质量浓度在5 000-20 000 mg/L。3株嗜热菌对两种油田药剂抗性的考察结果表明,磺酸盐助排... 研究了3株嗜热菌(GW1,GW2,GW5)在微生物采油(MEOR)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生长pH值在7.0-8.0,最适生长含盐质量浓度在5 000-20 000 mg/L。3株嗜热菌对两种油田药剂抗性的考察结果表明,磺酸盐助排剂和发泡剂对GW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发泡剂对GW2有抑制作用,磺酸盐助排剂对GW5有抑制作用。3种嗜热菌可以将原油中较重的组分降解为轻质组分,增加原油的流动性。经鉴定3株嗜热菌GW1,GW2和GW5均为Geobacillus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meor) 嗜热菌 油田化学药剂 磺酸盐助排剂 发泡剂
下载PDF
潍北油田昌74井微生物采油室内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宝东 王其伟 +3 位作者 王红艳 涂文利 李素稳 韩仁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下降,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多,产酸产气,提高岩心采收率8.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潍北油田 微生物采油 细菌采油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室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庆忠 张忠智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菌种检测 ;⑤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菌种筛选 岩心模拟实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汪卫东 宋永亭 陈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前景良好。本专论叙述了微生物采油与油田化学剂之间的关系 ,共分 6个部分 :①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油田化学剂简介 ;②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良作用 ,包括对微生物呼吸作用 ,蛋白质、核酸、结构大...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前景良好。本专论叙述了微生物采油与油田化学剂之间的关系 ,共分 6个部分 :①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油田化学剂简介 ;②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良作用 ,包括对微生物呼吸作用 ,蛋白质、核酸、结构大分子合成及细胞壁功能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改变环境介质渗透压、氧化还原位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影响 ;③化学剂影响的评价 ,包括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作用持续时间 ,并考虑化学剂在地层内的变化 ;④化学剂不利影响的消除 ,包括筛选具有抗某种化学剂的菌种 ,培育具有特定性能的菌种 ,如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可降解聚合物的菌种。⑤微生物采油需要的化学剂 :碳源、氮源、磷源等 ,利用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油田化学剂 采油微生物 微生物生长 化学剂 菌种选育 综述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毕永强 俞理 +3 位作者 修建龙 伊丽娜 黄立信 王天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8,共8页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菌体的吸附量越大。菌体和多孔介质表面的疏水性关系影响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环境中的总菌浓度一般低于3.5×108cfu/mL,在此条件下,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运移速度超前,说明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存在不可及孔隙体积。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受到平衡吸附和架桥筛分的共同作用,且架桥筛分的作用相比于平衡吸附更加突出。基于实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的迁移滞留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微生物迁移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运移 多孔介质 吸附 滞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3
18
作者 汪卫东 魏斌 +1 位作者 谭云贤 王修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探讨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认为制约的主要因素不是油藏条件,而是研究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对油藏中微生物结构认识的局限性。目前鉴定和分析微生物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显微技术,只能发现生态环... 探讨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认为制约的主要因素不是油藏条件,而是研究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对油藏中微生物结构认识的局限性。目前鉴定和分析微生物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显微技术,只能发现生态环境中很少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得到油藏产出液中有多少种微生物及其含量、所希望的微生物种群在其中是否属优势菌群等关键参数。其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局限性。目前的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研究基本沿用化学驱物理模拟研究设备和方法,一般使用人造岩心(国外多数使用天然岩心),不能真实模拟油藏环境而准确反映微生物驱油的真实效果,研究得出的参数也就不能用于现场试验。最后,提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油藏微生物生态结构 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蔚 刘如林 +3 位作者 石梅 侯兆伟 韩培惠 杨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藏,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5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藏,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5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2.6%,含胶量平均下降31%,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酸等活性物质降低了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向轻组分方向移动。矿场试验所取得的增油效果证实,利用微生物能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含水率,可能成为较好的增产调整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采油 混合菌种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盖立学 王艳玲 +1 位作者 柏璐璐 窦绪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93口井,有效率74.2%,累计增油1.38×10^4t,单井平均增油148t;2注10采微生物驱矿场试验10口井,7口井见效,累计增油1.45×10^4t。2009年10月,开展了9注24采扩大试验,已有15口生产井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上升41.6%。通过对试验井的分析,确定注采关系、层问差异、供液能力是影响微生物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驱试验效果表明,沿主河道砂体和裂缝发育方向注采关系完善的油井见效早,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吞吐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