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安市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与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
1
作者 于小鸽 王世超 +1 位作者 李岩 钱丽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84-3996,共13页
蒸发量是水文特征里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科学准确地分析及预测泰安市蒸发量的特点和走势,利用泰安市黄前水库、东周水库、大汶口和戴村坝4个代表性水文观测站1985—202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检测其突变特征后... 蒸发量是水文特征里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科学准确地分析及预测泰安市蒸发量的特点和走势,利用泰安市黄前水库、东周水库、大汶口和戴村坝4个代表性水文观测站1985—202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检测其突变特征后,使用R/S分析法预测未来蒸发量变化趋势。使用泰安站2005—2022年蒸发量日值观测数据,通过Neural-Prophet算法耦合Optuna算法建模进行蒸发量的预测,并与其他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做出比较。结果表明:泰安市年及各季的蒸发量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且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大部分区域都将延续这样的发展态势。模型给出的预测数据准确率很高,符合要求,可以利用到日常生产及科研指导中,为蒸发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突变检验 滑动t检验 R/S分析法 NeuralProphet算法 Optuna算法
下载PDF
近57年宁南县降水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钱铖 刘思远 杨丽森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0期190-190,共1页
文章利用1960~2016年宁南逐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分析了宁南县近57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使用MK检验、Morlet小波进行突变预测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宁南县年平均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时期集中在5~10月,年降水量变化... 文章利用1960~2016年宁南逐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分析了宁南县近57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使用MK检验、Morlet小波进行突变预测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宁南县年平均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时期集中在5~10月,年降水量变化以13a和21a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线性分析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播期早稻热量资源利用分析
3
作者 孔祥胜 段里成 +1 位作者 郭瑞鸽 蔡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2-106,113,共6页
基于江西省1961—2022年83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近62 a江西省不同地区稳定通过10℃初日、农户正常播种时间、2022年全省85个县早播示范点播种时间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不同播期间热... 基于江西省1961—2022年83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近62 a江西省不同地区稳定通过10℃初日、农户正常播种时间、2022年全省85个县早播示范点播种时间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不同播期间热量资源差异。结果表明:(1)早稻的正常播种时间较早播和10℃初日播种时间偏晚10 d以上,各播期赣南播种时间均早于赣北。(2)各播期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积温呈逐渐上升趋势,早播和10℃初日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播期;正常播期下全生育期的平均气温显著高于早播和初日,但积温显著低于早播和初日全生育期积温。(3)与正常播期相比,赣南早播和10℃初日全生育期积温的增加幅度大于赣北,早播和10℃初日全生育期积温赣南整体平均偏高8.00%以上。(4)通过突变检验可知,各播期平均气温和积温的突变年份均为2000年前后。因此,在农户正常播期条件下,适当提前早稻播种期有利于延长双季稻生长期以及提高当地热量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气候倾向率 mk突变检验 正常播期 稳定通过10℃初日 热量资源
下载PDF
1961—2021年广西沿海地区极端冷暖事件时空变化
4
作者 陈征兰 陈燕丽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为给红树林保护修复和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21年大气环流指数以及北海、防城港和钦州10个国家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广西沿海地区极... 为给红树林保护修复和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21年大气环流指数以及北海、防城港和钦州10个国家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广西沿海地区极端冷暖事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21年,霜冻日数、持续冷期指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气温日较差显著下降,热带夜数、夏季日数、持续暖期指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日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和日最低气温的最小值显著上升,说明广西红树林生态区冷、暖指数都趋于变暖,与全球变暖趋势正响应,且夜间气温的上升幅度大于白天,昼夜温差变小。冷指数突变年为1988—2015年,暖指数突变年为1996—2012年,冷、暖指数突变时间段相差不大。冷夜日数、冷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持续暖期指数空间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除防城港市东南部偏低外,其他地方普遍高;其中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持续暖期指数在北海市北部地区增加趋势较明显,说明冷、暖指数在研究区的空间差异不大,在北海市北部地区变暖现象较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欧亚纬向环流增强有利于极端气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冷暖事件 mk突变检验 时空变化 广西沿海地区
下载PDF
1973年—2021年内蒙古地区春夏季高影响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韩丽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对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73年—2021年春季和夏季的逐年、逐月高影响天气(包括高温、大风、沙尘暴、雷暴、降雨、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论显示:从年际变化看,1973年—2021年内蒙古地区高影响天... 对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73年—2021年春季和夏季的逐年、逐月高影响天气(包括高温、大风、沙尘暴、雷暴、降雨、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论显示:从年际变化看,1973年—2021年内蒙古地区高影响天气中年高温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大风日数、年雷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上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降雨日数、年沙尘暴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月际变化看,高温日数、雷暴日数、降雨日数、暴雨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月,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从空间分布看,高影响天气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东部偏南地区、中部偏北地区;从突变检验看,高温日数突变年份为1996年,且之后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在1990年后呈现显著减小的趋势,但其发生突变的时间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降雨日数存在突变性,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5年、1978年、1981年、1986年、1988年、2013年;雷暴日数突变年份为1994年,且其具有十分显著的减小趋势;沙尘暴日数1979年至今减小趋势十分显著;从Morlet小波分析看,高温日数的主要时间尺度为7年~12年,大风日数的主要时间尺度为20年~30年,降雨日数的主要时间尺度为16年~29年,雷暴日数的主要时间尺度为10年~20年,沙尘暴日数的主要时间尺度为3年~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影响天气 mk突变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内蒙古地区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冰雹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6,共10页
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冰雹日数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冰雹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西藏(东南)地区明显高(低)于其他... 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冰雹日数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冰雹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西藏(东南)地区明显高(低)于其他6个分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和七大地理分区的年均冰雹日数在5年以下和30~60年尺度上的振荡周期相对显著,且大致都在1990s中期至2000s中期发生突变。中国冰雹事件多发区域比较稳定,且在分布上西部地区较多,东部地区较少;地表复杂地区较多,地表单一地区较少;高原和山地较多,平原较少;迎风坡较多,背风坡较少。2000s和2010s为全国冰雹日数偏多的年代,而1960s和1990s则偏少。1961—2016年全国年均冰雹日数呈增加趋势的地区分布较少,而呈减少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南部及东北部、四川西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及其交界的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东部地区。全国年均冰雹日数波动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重庆、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及其交界的甘肃地区、新疆南部及其交界西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日数 区域分异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广东汕尾近4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黄金霞 肖天贵 +1 位作者 陈楷荣 吴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根据汕尾地区汕尾、海丰、陆丰站1960-1999年的气温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汕尾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汕尾地区存在暖-冷-暖3个气候变化阶段。年季平均气温... 根据汕尾地区汕尾、海丰、陆丰站1960-1999年的气温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汕尾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汕尾地区存在暖-冷-暖3个气候变化阶段。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升温更为明显;四季升温率以冬季最为显著。在不同冷、暖阶段,冷、暖年(季)出现的年数差异很大,其中异常冷年均出现在1980年前,异常暖年均出现在1990年后。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同年平均气温一样均呈升高趋势。但不同站点的气温变化仍有一定差异。年平均气温汕尾站存在2-3a、6-7a、准12a周期,海丰站存在准7a与14-16a周期,陆丰存在准1.5a、准2.5a、5-7a、准16a周期,MK检验发现汕尾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突变,其他两站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汕尾地区 气温变化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卫丽 贾晓霞 +1 位作者 周莉 梁桂花 《山西科技》 2010年第5期15-16,26,共3页
水资源是指陆地表面及表层短中期(一年或数年内)可由降水补给更新的淡水资源,它的丰欠与大气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有密切关系。利用1960—2000年我国辽河流域地区30个水文站的月径流资料,采用EOF分析、旋转EOF分析、MK突变检验法,重点分... 水资源是指陆地表面及表层短中期(一年或数年内)可由降水补给更新的淡水资源,它的丰欠与大气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有密切关系。利用1960—2000年我国辽河流域地区30个水文站的月径流资料,采用EOF分析、旋转EOF分析、MK突变检验法,重点分析了辽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站点的径流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值有所差异,而且径流量也存在时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辽河流域 径流量 EOF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攀枝花市区5—7月人体舒适度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毛家勋 吕忠东 陈永琼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B09期65-69,共5页
选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5—7月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资料,计算攀枝花市区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并利用线性趋势系数、多项式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区的舒适程度和舒适度指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区... 选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5—7月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资料,计算攀枝花市区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并利用线性趋势系数、多项式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区的舒适程度和舒适度指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区舒适度指数绝大多数处于5~6级,占到总统计天数的96.9%;攀枝花市区舒适度指数5级、6级的天数年际变化大,但5级、6级舒适度指数的合计天数比较稳定;攀枝花市区舒适度指数在所选取的3个要素中,与平均气温相关性最高,与风速相关性次之,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低;攀枝花市区5级舒适度天数从1979年开始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而6级舒适度天数在同一时期开始具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2007年以后,两种趋势都发生了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舒适度指数 线性趋势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攀枝花市区33年气温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毛家勋 姜波 尹雪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攀枝花市区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有:(1)33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攀枝花市区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有:(1)33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弱的下降趋势,与全球升温趋势相悖。(2)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24℃/(10a),大大高于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温趋势率0.09℃/(10a)。(3)高温日数及热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热积温下降趋势率为8.4℃/(10a)。(4)市区炳草岗年平均气温相对稳定,不存在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气候趋势系数 累计距平 热积温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1961—2013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肖莲桂 祁栋林 石明章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为了了解近50年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3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气温、云量、降水、风速和水汽压等月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 为了了解近50年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3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气温、云量、降水、风速和水汽压等月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在全年及四季均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1990年前后日照时数由明显偏多变为明显偏少。年日照时数呈现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小的分布格局特点,最大值在西北部的冷湖站,最小值在东南部的茶卡站。春夏秋3季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与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相似,冬季的分布特征为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小。年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分布特征以大柴旦和格尔木为分界线,形成东西2个明显的下降区域,其中东西2个区域日照时数下降最大的为冷湖和茶卡站。柴达木盆地年日照时数在1995年发生突变。影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日照时数 变异系数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临汾市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栗景翔 任玉欢 +1 位作者 赵国庆 杨拥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1期252-257,共6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汾市冰雹的气候特征,从而提出相应的防雹减灾对策与方法,以减少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利用临汾地区17个自动站的冰雹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临汾市近43年来冰雹气候特征进行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汾市冰雹的气候特征,从而提出相应的防雹减灾对策与方法,以减少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利用临汾地区17个自动站的冰雹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临汾市近43年来冰雹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以西部山区为冰雹多发区,年冰雹发生次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8次/10a,2007年为显著下降的突变点。同时,临汾市年冰雹发生次数存在着5年、17年和22年的周期,以17年为主周期,每年的5—9月为冰雹多发期,其中7月出现最大值,而每天又以12时-20时为冰雹的多发时段,冰雹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为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 冰雹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1957——2015年舒城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荣先远 王宏伟 +1 位作者 匡文怡 岳国花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163-164,共2页
该文以舒城县1957—2015年的降水、气温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9年来舒城县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舒城年降水量呈现以14.227mm/10a的线性趋势... 该文以舒城县1957—2015年的降水、气温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9年来舒城县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舒城年降水量呈现以14.227mm/10a的线性趋势缓慢增加;1957—1965年存在7a振荡的主周期和3a振荡的次周期,1966—1975年存在10a振荡的主周期和7a振荡的次周期,1976—1998年存在10a振荡的主周期和2a振荡的次周期,1999—2010年存在6a振荡的主周期和4a振荡的次周期,2011—2015年存在5a振荡的主周期和2a振荡的次周期;近59年舒城年降水量没有显著的增长或减少趋势;年降水量与年雨日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存在负相关性,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舒城县
下载PDF
白水江流域降水与径流时序变异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栋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1年第10期14-17,34,共5页
为了对白水江流域降水与径流时序变异和相关性研究,收集了白水江流域内及周边10处雨量站、1处水文站,近50年(1971-2020年)降水径流年值。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水文分析方法,从降水径流年际变化、... 为了对白水江流域降水与径流时序变异和相关性研究,收集了白水江流域内及周边10处雨量站、1处水文站,近50年(1971-2020年)降水径流年值。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水文分析方法,从降水径流年际变化、时序变异、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白水江流域降水和径流多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且都趋势不显著;白水江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异年份位于1993年;降水、径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7,皮尔逊(Pearson)系数为0.63,相关程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时序变异 mk突变检验 相关性
下载PDF
青海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欣瑶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6期74-76,共3页
本文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青海省1960—2008年夏季6—8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降水总量年际变化波动明显,最高值最低值... 本文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青海省1960—2008年夏季6—8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降水总量年际变化波动明显,最高值最低值差值不大;降水在青海省呈斜板式从最高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空间分布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EOF) mk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法
下载PDF
孝感地区雷暴日气候特征及规律研究
16
作者 孙芃 《区域治理》 2021年第25期0023-0024,共2页
本文采用孝感地区1981-2010年雷暴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进行了气候特征分析及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计算出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线性倾向率方程,得出30年雷暴日表现为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2)运... 本文采用孝感地区1981-2010年雷暴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进行了气候特征分析及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计算出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线性倾向率方程,得出30年雷暴日表现为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2)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知,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存在5-10年和15-30年的周期变化,同时孝感地区雷暴日周期变化存在着5个主周期;(3)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预测出2017年孝感地区年雷暴日将超过31d,也即该年雷暴日将大于整体年雷暴日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灰色灾变预测 ELMAN神经网络
下载PDF
近56 a来中国东部地区雨涝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孔锋 孙劭 +1 位作者 王一飞 吕丽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4-1564,共11页
采用1961~2016年1 638站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年值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东部地区雨涝事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的年总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均在波动中呈现出增加趋势。在年代际变化... 采用1961~2016年1 638站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年值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东部地区雨涝事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的年总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均在波动中呈现出增加趋势。在年代际变化上,1990s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最多,而1960s^1980s,中国东部地区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中国东部地区年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存在6 a和30 a的周期振荡特征,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2)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态和各年代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云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湖南和重庆交界地区、四川北部和辽宁东部地区。(3)在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空间分布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在东南沿海地区呈明显增加趋势,而1961~2016年中国东部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波动特征则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涝事件 时空格局 mk突变检验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