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桥词典》中地理意象研究
1
作者 邓统湘 李心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复苏了巫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古老韵味,揭示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生存挑战与文化转型,为理解乡村社会的复杂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地理意象 万物有灵 物我相融 巫楚文化 传统乡村
下载PDF
地方记忆共同体的实词系统构建方式——以《马桥词典》为例
2
作者 苏热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57-61,88,共6页
小说《马桥词典》用回忆的方式串联起马桥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在极具地方性特色的认知形态、价值评判标准和施为方式中,体现出作为马桥记忆共同体的建构过程,显示出了地方性与记忆的复杂关系。名词词条展露马桥人极具特色的地方性认知,记... 小说《马桥词典》用回忆的方式串联起马桥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在极具地方性特色的认知形态、价值评判标准和施为方式中,体现出作为马桥记忆共同体的建构过程,显示出了地方性与记忆的复杂关系。名词词条展露马桥人极具特色的地方性认知,记忆共同体的实现以个体的认知形态作为基础;形容词词条表现马桥人价值评判标准在个人和共同体之中的牵系方式,形成带有明显地方情感和心理的认同;动词词条体现马桥人个体与集体的独特施为方式,在记忆中将行为放在社会共识下的伦理中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记忆共同体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下载PDF
古冈身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3
作者 刘怡蘅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针对上海文创开发偏重海派文化,而对古代文化,尤其是史前文明有所忽略的情况,运用文献综述法与田野调查法,介绍了古冈身文化资源概况;分析了古冈身文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古冈身文化资源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冈身文化资源的开发... 针对上海文创开发偏重海派文化,而对古代文化,尤其是史前文明有所忽略的情况,运用文献综述法与田野调查法,介绍了古冈身文化资源概况;分析了古冈身文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古冈身文化资源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冈身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认为要充分利用古冈身文化资源,让其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冈身 崧泽文化 广富林文化 马桥文化 文化资源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寻根小说《马桥词典》的英译探析
4
作者 曹欢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韩少功的寻根小说《马桥词典》及蓝诗玲的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其语言特色,并探讨译者在应对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中的未定点时采用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直译加意译、直译加... 以韩少功的寻根小说《马桥词典》及蓝诗玲的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其语言特色,并探讨译者在应对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中的未定点时采用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直译加意译、直译加释义、韵律翻译、删译等翻译方法,结合包含内文本和外文本的副文本辅助信息,遵循对作品中审美未定点信息具体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在英译本中再现原文语言文化特色,有效对等地传达原文中的审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接受美学 蓝诗玲 期待视野 未定点
下载PDF
文学表现的限度与张力——《马桥词典》版本校勘及修改异文分析
5
作者 徐冰月 孟文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共三个版本,在版本演进过程中有两次重要修改,从1996年8月作家出版社的“初版本”到1997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版,幅度不大的文字增补映射出韩少功怀疑主义精神深处鲜为人知的灵魂自我救赎的一面;从第二版... 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共三个版本,在版本演进过程中有两次重要修改,从1996年8月作家出版社的“初版本”到1997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版,幅度不大的文字增补映射出韩少功怀疑主义精神深处鲜为人知的灵魂自我救赎的一面;从第二版到200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三版,即最终版,韩少功大量删减限定性形容词,修改人物称呼,调整人物内部关系并改变人物结局走向,透露出韩少功对“革命”叙述话语的高度“理性”关注和对不同向度异类人物的不断挖掘。而这些修改策略极不平衡地分布在《马桥词典》的思辨性叙述和故事性叙述两种文字当中,引人重新认识和思索“文学”表现思想和具象世界的边界与张力,以及“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性动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版本校勘 自我救赎 “革命” 文学表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强 朱诚 +1 位作者 刘春玲 姜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4-542,共9页
上海马桥遗址14C测年、环境地球化学、孢粉与环境磁学分析,结合搜集的研究区部分考古地层与自然地层分析,结果表明,7 200 aBP^5 300 aBP研究区经历一次海退过程,大面积土地裸露,为良渚时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该期适宜的气候使当... 上海马桥遗址14C测年、环境地球化学、孢粉与环境磁学分析,结合搜集的研究区部分考古地层与自然地层分析,结果表明,7 200 aBP^5 300 aBP研究区经历一次海退过程,大面积土地裸露,为良渚时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该期适宜的气候使当时人类活动频繁,文化发达,出现前所未有的玉器文化。良渚文化后期气候向干冷转化,导致一次大范围的洪泛期,使良渚文化衰落。考古地层、自然洪积层以及与建湖庆丰剖面气候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洪泛期与气候转型期相一致。考古地层与自然地层对比研究认为,洪水事件是研究区存在多期文化断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环境变化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磁学 地层学
下载PDF
上海马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变 被引量:20
7
作者 于世永 朱诚 史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对上海马桥遗址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7ka以来的环境演变。该区在7.2kaBp前后为浅海环境。大约在6.1~4.4kaBp之间摆脱了海侵,良诸文化发展起来,其后期经历了一次洪... 在对上海马桥遗址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7ka以来的环境演变。该区在7.2kaBp前后为浅海环境。大约在6.1~4.4kaBp之间摆脱了海侵,良诸文化发展起来,其后期经历了一次洪水期,良诸文化突然消失,出现了马桥文化,其末期地表水域扩大,不适合人类居住。唐宋时期,现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已成陆。以后海水虽有进退,但岸线仅在南部的金山卫一带摆动,海水再未到达马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马桥遗址 环境演变 环境考古 全新世 地层
下载PDF
上海马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海面变化和古洪水 被引量:7
8
作者 张 芸 朱 诚 史 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研究了上海马桥遗址,分析气候变化、海面变化对古洪水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整个马桥遗址剖面有3个文化断层:良渚文化层之下、马桥文化层下部与良渚文化层之间,唐宋文化层与马桥文化层之间,代表了3个洪水泛滥和海侵过程。第1次洪水发生在 6... 研究了上海马桥遗址,分析气候变化、海面变化对古洪水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整个马桥遗址剖面有3个文化断层:良渚文化层之下、马桥文化层下部与良渚文化层之间,唐宋文化层与马桥文化层之间,代表了3个洪水泛滥和海侵过程。第1次洪水发生在 6150aB.P.与4 400a B.P.之间,此时气候温暖湿润,海面为最高海面;第2次洪水发生在 3 900—3 250aB.P.期间,气温较高且为高海面;马桥文化后的第3次洪水期(2450—2000aB.P.),气候干凉且为低海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遗址 气候变化 海面变化 古洪水 上海 古海岸 全新世中晚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侏罗系油源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绪龙 刘得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7,共5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上的侏罗系原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三组,第Ⅰ组原油分布于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上部;第Ⅱ组原油分布于三工河组下部和八道湾组;第Ⅲ组原油为盆4井八道湾组5220.05m处的油砂抽提物。油...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上的侏罗系原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三组,第Ⅰ组原油分布于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上部;第Ⅱ组原油分布于三工河组下部和八道湾组;第Ⅲ组原油为盆4井八道湾组5220.05m处的油砂抽提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马桥凸起侏罗系原油与盆地西北缘第二、三类原油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推测主要油源为二叠系和石炭系,部分原油有少量中生界烃源混入。马桥凸起至少存在两次成藏期,第一次在侏罗纪,第二次在白垩纪至早第三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马桥凸起 侏罗纪 油源分析
下载PDF
上海马桥地区6000年来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诚 史威 +2 位作者 于世永 程鹏 王郡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1期5-11,共7页
根据对上海马桥遗址剖面样品的粒度、磁化率、氧化物的分析及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古文化遗址沉积学与考古学资料的对比,发现在良渚文化形成之前以及良渚文化末期和唐宋期之前均存在不含文化器物的自然层。其中良渚文化形成之前的自然... 根据对上海马桥遗址剖面样品的粒度、磁化率、氧化物的分析及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古文化遗址沉积学与考古学资料的对比,发现在良渚文化形成之前以及良渚文化末期和唐宋期之前均存在不含文化器物的自然层。其中良渚文化形成之前的自然层主要是由浅海相→潮间带→潮上带→滨海沼泽环境所致;良渚文化末期的自然层是由这一时期(3800~4000aBP)的陆地洪水所致,属于文化断层性质;唐宋期之前的自然层亦是由多次频发的洪涝灾害所形成的文化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马桥地区 文化断层 环境考古 自然灾害 沉积学特征
下载PDF
上海马桥夏商陶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2 位作者 宋建 何继英 廉海萍 《陶瓷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层分二种:(1) 残留物较多的富玻璃相涂层,(2) 细胎泥涂层。还有二样品局部表面有很薄(10 ~50μm) 玻化层,这可能是样品在高温下烧成时由草木灰落在器皿表面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马桥遗址 陶器 制作 工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异常高压成因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得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4,共4页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流体压力封闭层呈等深(顶部深度为4.470~4.485km)分布,其以上为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以下为异常高压流体系统(压力系数可达1.9~2.1)。压力封闭层的形成除与储集层物性因... 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流体压力封闭层呈等深(顶部深度为4.470~4.485km)分布,其以上为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以下为异常高压流体系统(压力系数可达1.9~2.1)。压力封闭层的形成除与储集层物性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地层水运移过程中的矿化热液沉淀作用有关。晚白垩世以来,封闭层与其下伏的三工河组中、下部及八道湾组共同阻挡了深部地层水及油气进一步向上运移,成为马桥凸起区的区域性盖层,使二叠系烃源岩早期(晚三叠世末至侏罗纪)生成的石油与晚期(白垩纪以来)生成的油气相分隔,并阻止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中侏罗统运移。据此认为,在马桥凸起区,中侏罗统发现的石油是深部油气藏早期部分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下侏罗统异常高压油气藏为多源油气多期混合成藏,因储集层物性差,大规模成藏的可能性较小;深部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圈闭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应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图4参3(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侏罗统 地层 成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豫东马桥详查区煤系气成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东 朱春辉 +2 位作者 林俊峰 许亚坤 王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6,共7页
为了探讨豫东煤系气生成、资源赋存规律和成藏可能,指导区内煤系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以马桥详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质和储层地质条件,结合煤岩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孔渗性、吸附性等物性测试结果,剖析了煤系储层的空间... 为了探讨豫东煤系气生成、资源赋存规律和成藏可能,指导区内煤系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以马桥详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质和储层地质条件,结合煤岩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孔渗性、吸附性等物性测试结果,剖析了煤系储层的空间分布及物性特征,探讨了煤系生烃潜力和成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区内煤系烃源岩为煤层和泥岩层,其中煤中镜质组含量高,变质程度深,生烃量大,为主要生气母质,而泥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生气能力有限。(2)煤体内微孔多,吸附能力强,加之砂、泥岩储层致密,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排驱压力较大,不利于气体的运移。(3)煤系经历了晚三叠世、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两期生烃高峰,期间煤层中气体压力较高,可以突破顶板泥岩的排驱压力运移至砂、泥岩层,但其富集成气藏的可能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详查区 煤系气 储层物性 埋藏史 热演化史 生烃史演化 成藏特征
下载PDF
上海马桥遗址先人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玉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52-1555,共4页
上海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常绿栎-禾本科-香蒲属-松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 上海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常绿栎-禾本科-香蒲属-松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环纹藻-常绿栎-槐叶萍-水龙骨科-香蒲属-禾本科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松属-柳属-常绿栎-藜科-蕨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并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遗址 先人 孢粉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马桥文化的分区和类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建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6期6-14,共9页
本文将环太湖地区、浙东北地区、浙闽地区作为研究马桥文化的三个特定区域,论述了区域文化的异同、交往和源流,认为马桥文化可分为马桥类型和塔山类型,浙闽地区暂还不能作为马桥文化的一个类型。
关键词 马桥文化 分区 类型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中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的体现——以汉学家蓝诗玲英译《马桥词典》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译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蓝诗玲所译《马桥词典》的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其译作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译者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生态,以译入语读者感受为要义,从宏观层面彰显... 译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蓝诗玲所译《马桥词典》的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其译作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译者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生态,以译入语读者感受为要义,从宏观层面彰显译者责任,从微观层面在原语与译入语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以译者为中心,践行"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不失流畅性,最终获得读者认可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译者责任 蓝诗玲 《马桥词典》
下载PDF
笔记小说的发扬与小说观念的归根——论《马桥词典》的文体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忠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文体 笔记小说 古小说观念 全息长篇小说
下载PDF
汨罗:韩少功“文学的根”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保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8,共10页
汨罗是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作家以丰富的创作建构了文学中的汨罗世界,文本中流露的情感倾向和对汨罗地域文化的态度转变,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文化寻根"热潮中,汨罗一度成为国民劣根性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q... 汨罗是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作家以丰富的创作建构了文学中的汨罗世界,文本中流露的情感倾向和对汨罗地域文化的态度转变,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文化寻根"热潮中,汨罗一度成为国民劣根性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远距离"的观照,"文化外来户"的凌空蹈虚的想象性书写,事实上已经给作为被书写对象的地域内外的人们造成了"伤害"或者"侵犯"。直到马桥的出现,作家对于汨罗才有了"静观"的欣赏与流连,而八溪峒的一切具有无比鲜活的生命力,万物生长,村民和谐,在低调进取的"次优主义"观念的指引下,韩少功以这种返璞归真的书写,寄托一个城市知识分子的无边乡愁,成功地实现了从国民性批判向贴近大地农村的写作转型,八溪峒的地域性意义亦由此凸显,备受瞩目。从批判到静观,再到情感寄托之所,汨罗是韩少功创作史上的重要情感驿站,对于当代创作不无启思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汨罗 马桥 八溪峒 文化寻根 静观
下载PDF
论民间语言对官方话语的颠覆——以《马桥词典》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0-85,共6页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里不仅考量了语言对人的存在的限定性问题,还对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共同语言"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他看来,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被普通话化了的时代。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语言对人存在的原...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里不仅考量了语言对人的存在的限定性问题,还对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共同语言"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他看来,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被普通话化了的时代。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语言对人存在的原初性的遮蔽。作为一种相对于普通话的边缘话语,马桥方言固然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限定人存在的话语功能,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对普通话的疏离,从而具备了一种强大的颠覆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韩少功 官方话语 民间语言 颠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