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1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原文传递
坚持“五形态说”的现实含义
2
作者 张顺洪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应因过分强调某个国家历史的特殊性,而怀疑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坚持“五形态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科学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并根据历史实际,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防范错误思潮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五形态说 历史规律 错误思潮
下载PDF
作为修饰词的“中国式”: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和意涵
3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1,155,共9页
学术界已经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包括内涵、特征、意义等作了较多的分析,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由“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组合而成,其核心在于作为修饰词的“中国式”,需要从“中国式”角度加以理解、阐释。... 学术界已经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包括内涵、特征、意义等作了较多的分析,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由“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组合而成,其核心在于作为修饰词的“中国式”,需要从“中国式”角度加以理解、阐释。本文从作为修饰词的“中国式”角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及其意涵。“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的提出,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与定型,蕴含着出现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文明形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
4
作者 姜义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对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需要正确认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新时代能否巩固地建立和健康地发展统一战线的关键。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什... 对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需要正确认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新时代能否巩固地建立和健康地发展统一战线的关键。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作的一种全新的解释。列宁去世后不久,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被确定为判断是否为社会主义的三大标准,形成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随后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很快确认了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合理性、权威性。基于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深刻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化,也一步步增强了自信。新时代统一战线坚如磐石的基础,就在于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形态 统一战线
下载PDF
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5
作者 刘建军 郑娓娜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激活中华文明固有活力并彰显其当代价值;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连接;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使业已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成熟和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空间转向:关于空间形式、空间批评与地理批评的概述
6
作者 彭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批评 空间的文学研究 空间转向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图景与中国实践
7
作者 赵振辉 杨仁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 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共同体的生成史。马克思在现实的人与共同体的互构关系中把握人类共同体生成的本体论语境,在社会形态理论与共同体的互融关系中理解人类共同体生成的认识论语境,在人类解放与共同体的互益关系中探求人类共同体生成的价值论语境。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人类共同体形态表现为原始共同体、城邦共同体、封建国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图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有原则高度”的中国实践,在实践旨趣上为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石,在理论智慧上为摆脱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的物化束缚提供思想方案,在全球治理上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 社会形态 真正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再组织化: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形态变化的实践路径
8
作者 陶周颖 郑琦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8,共10页
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平台经济的崛起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呈现出结构扁平化、人员流动化、诉求多元化、治理碎片化等特征,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基于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联系群众、连接社会... 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平台经济的崛起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呈现出结构扁平化、人员流动化、诉求多元化、治理碎片化等特征,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基于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联系群众、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需要就社会形态变化加强自我革新的能力与水平,以再组织化战略适应社会更迭,引领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以结构优化、功能拓展、机制创新三个向度为突破口,科学构建再组织化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基层党组织 社会形态变化 再组织化 政党—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9
作者 刘向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第二个方面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形态;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第二个方面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形态;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10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不断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增添了很多新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在科学理论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价值追求方面我们形成了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正是因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信仰体系,所以,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了新突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就能够准确解读我们党以不同表述方式所做的关于信仰问题的相关论述了。其实,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这些论述在实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三个方面基本内容所做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论形态 社会形态 价值形态
下载PDF
中国治理转型过程中社会需求回应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机制
10
作者 宋锴业 徐雅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政府组织如何回应复杂社会需求的增长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之一,也是学界关注的经典理论议题。通过对G省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在回应复杂社会需求过程中逐渐衍生出脱耦型、直控型、间质型3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从早... 政府组织如何回应复杂社会需求的增长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之一,也是学界关注的经典理论议题。通过对G省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在回应复杂社会需求过程中逐渐衍生出脱耦型、直控型、间质型3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从早期将社会组织编织在科层组织链条中的脱耦型组织,到以专业化运作为主、强化条线控制的直控型组织,再到通过弱化“条线控制”、强化“点块运作”的间质型组织,社会需求回应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特别是间质型组织打破了典型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以“结构缺失”促进政府科层组织与组织环境交换,降低科层组织在新的社会制度环境中所面临的组织创新风险;另一方面,组织目标和任务具有灵活性,分工的自主性也较强。由此,通过聚集大量原科层组织的人力、物质等资源,促进社会需求回应创新。研究结论表明,多重组织机制的交织构成政府应对复杂社会需求的动态调适机制,这一机制呈现出“向上趋同、近地变异”的演变特征,更能适应复杂制度环境,这些不同的组织策略与类型在不同阶段促进了政府组织的长期发展,有效回应了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社会需求 需求回应 组织形式 演变机制 政府
下载PDF
智能社会中人的自由实现困境与出路
11
作者 汪怀君 刘卫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社会历史变迁与生产力发展不断变革着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的自由的实现。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大数据、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社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 社会历史变迁与生产力发展不断变革着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的自由的实现。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大数据、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社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智能社会也面临着人类劳动职责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对人实行算法桎梏、“人-机”关系伦理陷入困境等诸多挑战,导致智能社会中人的自由实现成为时代难题。人类必须认真审视智能社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以共有、共建、共享的制度机制为指导,促进人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规制算法设计对人的禁锢,构建新型“人-机”关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困境 社会形态 智能社会 人工智能 算法规制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黎族打柴舞
12
作者 彭媛琼 陈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舞蹈形态和社会功能,体现出黎族人民对所处环境的适应与创造、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黎族舞蹈 打柴舞 舞蹈形态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现代西方油画中社会孤独的研究——以霍珀和蒂姆的作品为例
13
作者 张卓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美国艺术家爱德华·霍珀(EdwardHopper)和德国艺术家蒂姆·艾特尔(TimEitel)的作品为例,从造型视角、构图、色彩等方面考察和分析油画作品是如何表现现代西方人的社会孤独的。研究发现,油画作品通过描绘孤立的人物、空旷的场... 以美国艺术家爱德华·霍珀(EdwardHopper)和德国艺术家蒂姆·艾特尔(TimEitel)的作品为例,从造型视角、构图、色彩等方面考察和分析油画作品是如何表现现代西方人的社会孤独的。研究发现,油画作品通过描绘孤立的人物、空旷的场景、冷色调的配色方案等,将现代西方人内心的孤立和隔离视觉化。给人以启示,并指出人类未来生活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孤独 冷色调 造型艺术 油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述探析
14
作者 全家悦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对传统文明的超越,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对传统文明的超越,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以“五个文明”为核心内容,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和平发展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体现了特色与借鉴有机统一。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要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深化路径——以深圳市为例
15
作者 车磊 付汀汀 《岭南学刊》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他们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加强对新业态的党建引领、促进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他们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加强对新业态的党建引领、促进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事关基层治理的成效。作为最早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的城市之一,深圳市围绕加强管理、组织覆盖、关心关爱、参与治理四个方面,推动“提级管+行业管+属地管”,探索“建强头部+规范内部+灵活支部”,完善“权益保障+关心关爱”,突出“融入治理+作用发挥”,提升“三新”党建适应力、组织力、服务力、引领力。未来,加强“三新”党建工作,必须让党的组织体系“建起来、活起来”,让关心关爱“暖起来、聚起来”,让社会治理“融起来、慧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 新就业群体 党建 探索实践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问题与对策分析
16
作者 黄旭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兴起催生了新就业形态。文章分析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漏保”“脱保”“断保”问题的现状、原因,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问题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包括教育和咨... 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兴起催生了新就业形态。文章分析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漏保”“脱保”“断保”问题的现状、原因,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问题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包括教育和咨询、财政支持、税收激励、法规制定以及在线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举措,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促进其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漏保 脱保 断保 社会保障
下载PDF
The Social Network:A Study from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17
作者 张亚楠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368-369,371,共3页
As the most successful social website,Facebook is well receiv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The Social Network is a film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bsite and the story between the co-founders.The construction o... As the most successful social website,Facebook is well receiv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The Social Network is a film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bsite and the story between the co-founders.The construction of a film is based on the narrative content,presented by the narrative forms.Therefore,under the framework of narratology,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uccess of the movie by illustrating how the director combines the hearings and the flashback memories skillfully 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s' paradox and complicated inner world through anti-traditional,non-linear and intertextual narrative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cial NETWORK NARRATOLOGY NARRATIVE CONTENT NARRATIVE FORM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n the medical student's career emotion, practicing skills and social adaptation
18
作者 Hui Ji Hua Tian Tao 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8期18-20,共3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social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alent has an increasingly demanding. Medical students is China' s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reserve personnel, it plays an import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social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alent has an increasingly demanding. Medical students is China' s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reserve personnel,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better protection of people' s health by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personality 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refo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medical student' s career awareness, ethics, professionalism, career aspirations and career interests of education on medical students to develop a healthy personality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VE assessment OCCUPATIONAL EMOTION ability to practice social adaptation
下载PDF
Using Social Interaction to Invert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Future Architects
19
作者 Irina Topchiy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2年第11期557-564,共8页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publ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s for formation and inversion of architect’s competences.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021-2022 among ...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publ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s for formation and inversion of architect’s competences.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021-2022 among students of architecture departments in Russia.About 3,000 students of the Moscow Architectural Institute(State Academy)and the Orel State University took part in the study.As a result of processing the data of the written questionnaire with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s,the potential of“external”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was identified for acquisi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ies in architecture;popularization of socially important ideas in architecture and spatial development;raising a sense of pride and respect for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enhancing the prestige of the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and the status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understanding social expectations of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and factors limit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identif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formation of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Four stages of formation and invers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were singled out:1st-2nd years of training-an“orientation period”;3rd-4th years-the level of 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at which the groundwork of the professional thinking basics is laid-a stage of mastering the basic system-design skills;5th year(diploma thesis)-a stage of entry into creative practice;training at the level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scientific-design practice in architecture.Issues concerning under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future architects’involvement in joint activities with community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s representatives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late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in architecture forms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invers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student survey
下载PDF
试论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海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学术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以此...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学术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以此为基点,辅以对苏联社会主义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更进一步言之,人类文明新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主要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形态而言的。由此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来加以描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